200103汉习.日本汉语教材及分析_张英

合集下载

《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

《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

《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
刘海燕
【期刊名称】《日本问题研究》
【年(卷),期】2016(030)002
【摘要】《千字文》是中国语文教育启蒙课本,随同四书五经等经由朝鲜传到日本.在日本,从早期的皇室汉语学习一直到江户时代寺子屋的教学,《千字文》都是四书五经等儒学、汉学教育的缩略版本,是汉字和汉语教学实用版本.文章首先澄清日本汉语教学的历史发端和独有特征,确认《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其次说明《千字文》除了体现汉字、汉语教学的独有规律,还具有教材模板作用.最后阐述《千字文》对于历史上的汉语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当今汉语教学工作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总页数】8页(P48-55)
【作者】刘海燕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北京1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3
【相关文献】
1.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教材国别化特征分析和启示 [J], 刘海燕
2.谈谈日本小学汉语教学中的汉字问题——论日本小学汉语教学的特殊性 [J], 柳素子
3.古汉语教学视域下的当代蒙学教材问题——以《千字文》为例 [J], 黄杉
4.关于《千字文》的制作、别本以及对《千字文》传入日本一事的浅见 [J], 符力
5.东亚视阈下的文化接触与文化认同研究——以《千字文》的东传日本为中心 [J], 徐丽丽[1];郑佳微[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中日单句的语序对比看对日汉语教学

从中日单句的语序对比看对日汉语教学
0.4 相 关研 究综 述 现 阶 段 通 过 调 查 发 现 关 于 汉 语 语 序 的研 究 成 果 较 多 ,而 日语 语 序 相 关 的研 究
成 果 相 对 较 少 ; 有 关 中 日对 比 的研 究 较 多 ,具 体 到 中 日语 序 对 比 的研 究 较 少 ; 同 时有 关语序教 学 的论述也 为数不多 。现将 与本 论文有 联系 的相关 过 查 阅 文 献 和 阅 读 相 关 资 料 ,了解 中 日语 言 的 差 异 和 中 日语 序
的 差 异 对 日本 留 学 生 的 汉 语 习 得 的 影 响 。 对 比研 究 : 从 词 类 、句 子 成 分 层 面 进 行 中 日单 句 的 语 序 对 比 ,预 测 日本 学 生
从 中 } }单句 的 语 序 对 比看 对 } }汉 语 教 学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a im s to d is e u s s th e w a y s to e o r r e e t b ia s e d e r r o r in w o r d o r d e r c a u s e d b y in te r f e r e n e e o f n a tiv e la n g u a g e w h e n J a P a n e s e stu d e n ts le a r n C h in e s e la n g u a g e a s f o r e ig n la n g u a g e . I t b e g in s w ith th e e o m P a r is o n o f w o r d o r d e r b e t w e e n C h in e s e a n d J a P a n e s e a t Ic v e ls o f s in g le s e n te n e e ,w h ic h in e lu d e P a r t o f s P e e e h a n d s e n te n e e e le m e n ts ,f o llo w e d b y th e a n a ly s is o f q u e s tio n n a ir e ,w h ie h P r o v e s th e e r r o r in w o r d o r d e r m a d e b y J a P a n e s e stu d e n ts in Ie a r n in g C h in e s e Ia n g u a g e . T h e n th e P a P e r P u ts f o r th th a t in te n s iv e tr a in in g o f w o r d o r d e 一s h o u ld b e u n d e r g o n e a t th e s e e o n d P h a s e o f P r im a r y le v e l a n d th e te a e h in g o f m u lti a ttr ib u tiv e s e n te n e e , o f m u lti a d v e r b ia l s e n te n e e a n d o f n e g a tiv e e o m P a r a tiv e s e n te n c e ,s h o u ld b e P a id m u e h a tte n tio n to in th e P r o e e s s o f te a e h in g w o r d o r d e r . F in a lly , th e P a P e r , b y e o m P a r in g so m e H S K te x tb o o k s , P u ts f o r w a r d s o m e te a e h in g s tr a te g ie s in te a e h in g w o r d o r d e r o f C h in e s e la n g u a g e a s f o r e ig n la n g u a g e . T h e m a in P a r ts o f th e a u th o r ’5 id e a s a r e th a t th e s e n s e o f la n g u a g e a n d e o r r e c t e o g n itio n o f s tu d e n ts s h o u ld b e d e v e lo P e d a s a w h o le ; th e a tte n tio n s h o u ld b e P a id to s tu d e n ts ’n a tiv e la n g u a g e th in k in g 5 0 a s to P r o P e r ly e o r r e e t th e

中日汉字差异框架下的日语汉语词习得难点分析

中日汉字差异框架下的日语汉语词习得难点分析
在 语 言 学 习 及 使 用 过 程 中 , 词 汇 是 日常 沟 通 、交 流 必 不 可 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 ,脱 离 了词汇 ,交 流 也就 无 法 成 立 。 13语 词 汇 中 ,日 语 汉 语词 作为 重要 组成 部 分 ,是 不 能 被 忽视 的 。所 谓 的汉 语 词 ,即 为 以 汉 字 书 写 为 特 征 共 同 存 在 于 汉 语 和 日语 两 种 语 言 中 的 词 汇 。 日语 中 ,常 用 汉 字 为 1945个 ,其 中 1908个 汉 字 与 中 国 的 汉 字 所 重 叠 ,这个 比例 占到 日本常用汉字 的98.1%,剩 余的 1.9%为 日本人 自 己 创 造 的汉 字 。在 日语 词 汇 学 习 过 程 中 , 中 日两 国 的 汉 字 有 着 相 似 的 书 写 形 态 ,对 于 以 汉 语 作 为 母 语 的 日语 学 习 者 及使 用 者 而 言 ,抱 着 “这 个 日语 词 汇 的 字 形 或 词 义 与 汉 语 词 汇 相 似 ,那 字 形 或 词 义 也 应 该 相 似 ”这 类 想 法 学 习 日语 汉 语 词 的人 不 在 少 数 ,进 而
师在场 的情 况下 ,禁止携 带及使 用 电 子 词 典 和 日语 辞 典 ,采 用 当 场解答 ,当场 回收的形式 ,收集 书 面数 据 。调 查 问卷 采 用 高 桥 登 ·中 村 知 靖 (2009),高 桥 登 ·大 伴 洁 · 中 村 知 靖 (2012)针 对 以 日语 为 母 语的话语者 为对象开发 的适应 型 语 言 能 力 检 查 (ATLAN)中 词 汇 问 题 中 的 汉 语 词 汇 问 题 。研 究 实 验 主 要 针 对 大学 生 日语 学 习 者 在 日 语 习 得 过 程 中 ,对 日语 汉 语 词 的 掌 握 情 况 进 行 调 查 ,具 体 分 析 日 语 汉 语 词 的 习 得 难 点 , 旨在 明 确 母 语 为 汉 语 的 日语 学 习 者 及 使 用 者 在 习得 日语 汉 语 词 时 的 问 题 所 在 ,从 而 达 到 更 高 效 、更 好 地 习得 日语 的 目的 。

日汉翻译教程阅读笔记

日汉翻译教程阅读笔记

日汉翻译教程阅读笔记日汉翻译教程第一单元词语的翻译第三章普通词语的翻译翻译必须时刻不忘语境决定意义这一翻译学上的根本原理。

一、简单地引用辞书释义的做法并不可取,也并不保险,往往会弄巧成拙。

例1、日本文化社の社長がかわからず部屋でけちで,,日本文化社的社长不近情理,又十分吝啬例,、ルーズな人ってかえってけちみたいですわ。

越是马虎的人越是斤斤计较例,、お前は実にけちなやつだ其实你是个卑鄙的家伙例,、私のすることを一一けちをつけて、,,对我做的每件事都要吹毛求疵例,、九段坂の最寄りにけちなぬし屋がある。

九段板附近有一家简陋的小饭馆“けち”一词,译者充分注意到了语境的存在,并根据语境正确选择了译词。

例,、それに家内は小人数であった。

家中人又不多这一例中的“家内”,也不再是常用的“老婆”之意例;、顎紐をおろし殺気だった警官達には、,,这里的“おろし”不能理解成“打断”,相反它是“系上,系紧”之意例,、刑事のもって来た早版の夕版であったが、,,这里的“早版”是提前印刷的意思,可译作“提前开印的晚报” 例,、第一、第二期作と別々の品種を栽培する,,一、二季稻应分别播种不同的品种二、比起根据语境把握多义词来说,更加重要的,也更加困难的则是对不同语境中同一单义词的不同处理例,:、人差し指と中指にはさまれて、革の財布が無造作に引き出されてきたのです。

一只皮夹子被食指和中指轻而易举地夹了起来。

例,,、僕ははじめ無造作に民さんと呼んだけれど、あとは無造作にことばが継がない我起初漫不经心地叫了一声民子,可是后来又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话接下去例,,、無造作に拒むことのできない不能随便加以拒绝例,,、門野は無造作に出て行った门野漫不经心地出去了例,,、,,と不破は無造作に言いました不破随便地说了一句例,,、高くてけわしいアンデず山脈が火山をともなってほぼ南北にはしり、,,陡峭高耸、火山错列的安第斯山脉大致上呈南北走向?陡峭高耸的安第斯山脉连同火山一起,几乎横贯南北× 例,,、居住形態について城郭の有無の記述を伴うことは、,,在记述其其居住形式时,总是注明有无城郭这一条?对于居住形式是按照有无城郭而记述的例,;、,ははじめ女からも、私同様の知識と学問を要求していたらしいのです“私”就是“K”自己,宜译成“他”或“自己”,译成“我”就与原文意思相差甚远例,,、彼女が投げ出した体には、,,对于她已经躺倒的身体“投げ出した”根据上下文译作“躺倒”是贴切的例,,、何時か一つずつ失われて行った、と同時に召使の男女も、誰からか暇をとり始めた“失われて”在这里已经引申为“变卖”,另,“暇をとり始めた”的本义是请假,这里也转译为“告辞,辞职”例,:、これも二言目には、涙に声を雲らせるのだった“二言目”一般辞书的释义为“口头禅”,也不是由此引申出来的其他意思,如“俗话,废话,粗话”等然而,一言而未尽,自己也声泪俱下例,,、母は「ありがとう」と後頭部でいった母亲把头转了回去,说了声谢谢总之,词语的翻译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考虑词语的本义,转义,引申义和词义演变等问题,确保抓住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简析日本国语教学兼论中国语文教学

简析日本国语教学兼论中国语文教学

简析日本国语教学兼论中国语文教学日本现行的中学国语科教学大纲于1989年(平成元年)3月由文部省颁布,初高中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施行。

这之前的上一届大纲具有总结日本战后三十年中学国语科教育的性质。

追溯上一届大纲的主体精神,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它穿行在历史风雨中的改革身影,它所标榜的“语言教育的立场”,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其中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不仅是我国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酷爱的传统教材,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名篇佳作。

在日本,它被选入中学国语课本,作为精读课文要求学生学习。

资料中显示,《故乡》的指导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小说中刻画人物的姿态及其心理变化,历史的社会状况及其关系,从而深入思考“在历史中生活”的人所应该具有的生活态度。

2.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及其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3.通过学习,重新关注自己和现实状况的关系。

整份教学指导主旨是非常明确的,它希望学生深入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我”的心理变化和“我”对新生活的追求,日本的国语教学希望的是引导学生从对小说的深入钻研、体味中解脱出来,关心注视当前的社会现实,期待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运用“在历史中生活的人”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其实我们也不难体会,在一个历史悠久又注重内省的国度里,传统与文化载体的文本解读与现实阐释自然被定义为语文能力的首要表现。

战后的日本,效仿美国曾经成为一时的狂热,虽然也曾有积极的作用,但忽视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和系统语文知识学习的致命弱点,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国语水平下降。

因此,日本语文教育界进行了多种改革的实验,并确认:单纯为培养实际运用能力而进行的语文教学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70年代以后,有些日本学者认为已由“知识中心”进入了“以探求为中心”。

80年代,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又提出了改善国语教学的基本方针: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任务,更加重视作为语言教育的国语教学,使学生热爱国语,尊重国语,关心国语。

日语汉字词及中国学习者习得研究

日语汉字词及中国学习者习得研究

日语汉字词及中国学习者习得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日语汉字词及其对中国学习者习得的影响。

我们将从日语汉字词的起源、演变及其在现代日语中的地位入手,探讨这些词汇对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过程中的影响和挑战。

我们还将分析中国学习者在习得日语汉字词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和学习策略。

日语汉字词,即源于汉字、但在日语中具有独特发音和意义的词汇,是日本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词汇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能力,也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然而,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虽然汉字词在形态上与中文汉字相似,但其发音和意义往往与中文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难度。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日语汉字词的特点和演变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为中国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本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日语汉字词的起源、分类及其在现代日语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证研究,分析中国学习者在习得这些词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还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建议,以帮助中国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日语汉字词,提高日语水平。

二、日语汉字词的历史与现状日语汉字词,即汉字在日语中的使用,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演变过程。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系统,早在公元前后就开始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在日语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多次变迁。

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汉字作为官方和学术语言被大量使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万叶集》,多以汉字书写。

然而,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以后,随着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创制和普及,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逐渐降低,更多地被用于书写外来语和专有名词。

然而,到了明治维新(公元1868年)以后,随着日本对西方文化的积极引进和学习,汉字词在日语中再次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A.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基点与视角_张英(精)

A.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基点与视角_张英(精)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基点与视角张 英①提要: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即汉语国际推广的教学任务,在全球化过程中增强国家软实力是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则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坚实平台。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并不是一种泛文化教学,其教学基点应定位在教授汉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及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文化;文化教学的视角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华物质文化成就的介绍上,而是要以跨文化的视角,由表层文化介绍过渡到深层文化的阐释方面,让学习者通过表层的文化成就而深入地了解进而理解中国、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交际规约以及行为模式等。

通过文化教学,把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让世界了解中国及中华文化这两个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文化教学 教学基点 教学视角1.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背景和任务文化教学,本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理据既来自语言科学规律自身,也来自人类交际的实际需求。

语言学研究有两个学术传统:其一,是自然科学传统,把研究的视点投向语言内部,关注其形式、结构,研究方法注重逻辑分析;其二,是人文主义传统,把研究的视点落到语言与外部的关系方面,关注语义内容和语用条件,研究方法注重综合分析和解释。

语言学的两种学术传统从不同的角度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而为第二语言文化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语言学的人文主义传统,不但为第二语言文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即论证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而且提供了进行文化教学的材料和途径,即语言中的文化(语义)、言语中的文化(语用)。

而第二语言教学培养目标的演进,则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语言之间关系的研究。

翻开第二语言教学演进的历史,人们会发现,社会需求与教材、教法以及培养目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社会需求始终是第二语言教学培养目标发展变化的推手,其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如下变化:① 作者简介:张英,中国,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E-mail:zhangying@500需求背景教材类型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经典交流经典著作语法翻译法语言知识、语言翻译能力族群交流自然语料直接法、听说法语言工具、语言交际能力全球化书面语料、自然语料功能法、任务法跨文化交际能力事实上,最近几年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受到如此关注,也是源于2004年启动的“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没有“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的推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不可能有当前的发展景象和热度。

中国的日本人汉语习得研究

中国的日本人汉语习得研究

中国的日本人汉语习得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 贾笑寒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对日汉语教学研究是发展较早、成果较大的领域之一。

中国国内的日本人汉语习得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在最近的10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以隶属于中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研究者的论文为依据,总结了中国国内日本人汉语习得研究在语音、语法、篇章、写作、听力、口语、阅读、交际、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语音方面的研究对日本人汉语语音习得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000年以前的研究基本上是从日汉语音对比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的,着重于偏误研究。

一部分研究者在对比语言分析理论的框架下将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语音系统进行比较,如余维(1995)采用了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就日、汉语的元音在数量、分布的范围、音值上的差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汉语语音的难易度,分类探讨了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解决方法。

还有一部分研究者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中收集到的汉语学习者的语音资料与汉语母语者的语音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如刘艺(1998)利用语音分析软件从调型和调域两个方面对日韩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声调偏误进行了考察。

在第二个阶段,研究者们把目光投向了对于汉语习得过程的研究,弥补了第一阶段研究的不足。

例如,汉语鼻韵母音是日本人的发音难点,董玉国(1997)使用汉日语言对比的方法从听辨和发音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提高听辨能力和发音质量的训练方法。

而王韫佳(2002)则在语音知觉与语音产生研究的基础上,从音位的角度对日本学习者感知和产生普通话鼻韵母的特点进行了调查,从语言认知的角度丰富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较第一阶段而言,第二阶段的研究者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对语音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更为系统详尽的分析。

王韫佳(2001)以知觉同化模型作为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考察了韩国和日本学生感知普通话高元音的特点。

王韫佳、上官雪娜(2004)从感知和发音两个角度对日本学生区分普通话不送气音和送气音的情况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声调对学习者区分不送气音和送气音造成的影响以及辅音在词里的位置对学习者的加工产生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汉语教材及分析张 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北京100871)[关键词]教材研究;日本汉语教材[摘 要]在日本,伴随着学习汉语人数的日益增加,各类汉语教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作为外语教材,日本出版的汉语教科书在系列结构、水平等级、内容安排、教材形式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优势和不足,对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笔者综合研究了九十年代后期日本出版的各类汉语教材,分别从日本汉语教材的现状、教材结构、教材的特点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对比,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就中国对外汉语教材走向世界的障碍等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65(2001)03—0061—09An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in JapanZHAN G Ying(Cen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Key words:research on teaching materials;M andarin(Chinese)teaching m aterials in Japa n Abstract:In Japa n,va rio us teaching materials hav e been published with more peo ple to lea rn Chi-nese.In the paper,all so rts of the teaching ma terials published in the latter of1990s a re ana lyzed, and their features,structur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re discussed.After a co mpa rison betw een the m aterials in Japan and those in China,the autho r s point o f view how the Chinese teaching ma teri-als in China sho uld be compilied for the w hole w o rld is pro posed.一、日本汉语教材的现状日本汉语教材多如牛毛,这是每一位在日本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都有的感受。

就数量而言,每年仅白帝社、白水社、骏河台、朝日社等几家大的经营汉语教材的出版社所出版的汉语教材,就有几百种,加上三修社、金星堂、同学社等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材及与汉语教学相关的书籍,总量甚为壮观。

以1998年为例,几个出版社发行的汉语教材种类分别为,白帝社:172;白水社:46;骏河台:77;三修社:19;金星堂:31;同学社:37。

各个出版社,为了保持其汉语教材的出版地位和发行地位,每年除了继续修订已经出版发行的汉语教材以外,还积极推出新的汉语教材。

以白帝社为例,1998年出版发行的各类汉语教材为142种,1999年增至171种,其中29种为新推出的教材。

这样的速度和规模,目前中国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界,还无法与之相比。

日本汉语教材多,分类也比较细致。

但是各个出版社分类的标准不尽一致。

有的出版社按照汉语教材的水平等级进行分类,如金星堂(见附表一);有的出版社按照教材的功能进行分类,如骏河台(见附表二);有的出版社按新刊和既刊加汉语教材的水平等级来分类,如三修社(见附表三);白水社的分类是综合的,既按汉语教材的水平等级分类,也按教材的功能分类。

为了推销发行,出版社还特地在目录的前边,增加“新刊教材”和“好评教材”两类(见附表四)。

在上述提及的出版社中,白帝社出版的汉语教材以及与汉语、中国文化有关的书籍最多,因而分类也显得比较庞杂,有的按汉语教材的水平等级分类;有的按功能分类;还有的是按语言和文学来分类(见附表五)。

日本汉语教材多,当然是同社会的需求相一致的。

按照日本的大学课程设置,本科生有两门外语,英语是必修,其他外语可以任选一门。

由于日中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中日文化上的渊源关系,第二外语选修汉语的学生很多,其数量远远超过德、法、俄等语种。

所以,仅高等学校的外语必修课一项,对汉语教材的需求量就甚为可观。

此外,社会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文化交流中心、青年之家等,他们定期举办的汉语教学班,学员的数量也不少。

二者相加,形成了壮观的需求市场。

于是,在编写汉语教材和出版发行汉语教材两个领域,出现了千军万马的局面。

日本汉语教材的编纂者,主要有两部分人:一是从事汉语教学的日本人;二是在日本从事汉语教学的中国人。

就专业背景来看,一般前者的背景比较单纯,或研究中国语言和文学,或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专业大都是以“中”为本的教育者或研究者。

后者的背景比较复杂,有应邀来日本讲学的汉语专家和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有非中文专业而走入汉语教学领域的教师;也有因为是中国人而成了天然汉语教师的。

总之,在日本从事汉语教学的中国人,其专业背景比日本人复杂得多。

正因为如此,专业、母语加上天时地利等因素,使日中学者大多采取合作的方式编写汉语教材。

以1998年汉语教材目录为例,统计如表六所示(见附表六)。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中日或日中合作编写的汉语教材占有相当的比例,少则占三分之一,多则占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方面,中日合作的很少;在出版社推荐的好评书方面,日中合作编写的教材多于中日合作编写的教材,日本人编写的教材多于中国人编写的教材,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现象。

二、日本汉语教材的结构进入正题之前,关于“教材”的含义,必须先进行说明。

人们通常所说的教材,含义是非常明确的,指的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编选的材料,诸如书籍、讲义、图片,等等。

但是,在外语教学领域,“教材”的范畴似乎被扩大了。

不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作为外语的汉语教材系列,事实上,还包括一些非课堂讲授的内容,比如工具书、习题集、参考书、原著阅读、文化背景介绍,等等。

日本出版界所推出的“中国语教科书目录”,都堂而皇之地把这些书籍、材料,编入教科书系列。

因此,本文在分析日本汉语教材系列结构时,必须从日本的实际出发,不拘泥于狭义的教材范畴。

日本汉语教材的结构,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本文只就教材系列、水平等级、内容、形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日本汉语教材的系列结构所谓汉语教材系列,指的是由类别组成的汉语教材整体;所谓结构,指的是汉语教材系列中的类别比例。

关于汉语教材的系列,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比如:以汉语水平等级为标准划分的初、中、高汉语教材系列;以功能为标准划分的阅读、会话、听力、读本等汉语教材系列;以学科领域为标准划分的语言、文化、历史、工具书等系列。

在日本,以功能划分汉语教材系列的情况比较少,以汉语水平等级划分的系列,将在下文进行专题分析。

所以,这里所分析的系列结构,指的是以学科领域为标准划分的系列和类别比例。

近年来,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讨论是个热点,选择这一角度的意义在于,看看日本的汉语教学界,是怎样处理这一问题的。

上文在介绍日本汉语教材的分类时,事实上已经展示了日本汉语教材系列的概貌,只是由于各个出版社的分类标准不一,当我们以学科属性来审视汉语教材的系列结构时,它的面貌就不那么清晰了。

为此,本文拟以教授和训练听说读写为目的的教材作为语言类,以传授文学、历史等知识的教材为文化类,以词典、参考书等为工具书类,语言、文学等的研究列为其他类。

以此四项,把上述几个出版社的“汉语教科书”进行归类,看其结构如何。

当然,严格地说,这种划分并不科学,因为有些教材,材料是文化方面的,但目的却是教授语言,这样的教材很难归类。

为了阐述清楚,关于以文化负载语言的问题,放在“汉语教材的内容结构”中进行分析,这里的类别划分,只从教材的整体考虑其属性。

这样划分虽然有些武断,但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了解日本汉语教学界在汉语教学和汉语文化教学方面的状况(见附表七)。

从表七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各个出版社都把汉语课本作为出版的重点,其它方面则有侧重。

白水社和金星堂侧重参考书和工具书类,骏河台和同学社则侧重文化类,只有白帝社的门类比较齐全,各类书都有。

但从总体上看,几类书之间的比例,悬殊很大。

语言类共287种,占总量的69.6%;文化类71种,占17.2%;工具书类28种,占6.7%;其它类26种,占6.3%。

需要说明的是,语言类的教材,都是课堂使用的课本;文化类的教材,大多是读物,其中包括文学作品、历史人物介绍、文化介绍等,真正属于汉语文化教材的非常少。

这一状况表明,日本的汉语教学,目前对中等以上汉语水平的人才可能开设文化课程,还没有更多的需求市场,汉语教材的供求热点,仍然是初级阶段的课堂教材。

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通过对日本汉语教材水平等级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得更清楚。

2.日本汉语教材的水平等级结构日本出版社所推出的汉语教科书目录,看不到高级汉语教材的踪影,完全由初、中级教材一统天下,特别是初级教材,有的出版社层次分得很细。

比如骏河台,就分为发音、入门、初级;白帝社则在初级和中级之间加了过渡教材。

为了一目了然,姑且化碎为整,将初、中级过渡水平以下的,归入初级,初、中级过渡水平以上的,归入中级,高于中级而未标明等级的,归入其它。

参考书、工具书及研究类的书籍,因难以确定等级而不进行统计。

所以,表中所列,只限于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课本(见附表八)。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日本汉语教材的水平等级结构最厚重的部分是初级,最薄弱的部分是高级。

如果以国家汉办所制定的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来衡量,日本出版的汉语教材,严格地说,没有真正的高级汉语教材。

如果把日、中汉语教材(中国的是指对外汉语教材)的水平等级结构进行对比的话,就会发现二者的差异很大。

首先,中国的教材,大多考虑各个等级之间的衔接,所以初、中、高级成套的系列教材较多,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所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就是初、中、高级配套的。

其次,从不同等级教材的使用量来看,日、中差别也很大。

来中国的留学生,大都有点汉语基础,即使从零起点开始,因为是强化学习,汉语水平提高得也比较快。

因此,在中国,中级汉语教材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初级和高级。

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为例,每年长期生为300多人,编为20个班,初级班4个左右,高级班5个左右,其余皆为中级班。

当然,这些中级班的水平并不完全一样,因而使用的中级教材也不完全一样。

日本的情况是,初级是大头,中级锐减,高级几乎没了踪影。

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所以,在日本,高级汉语教材的园地,显得寂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