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学分析

合集下载

浅议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专项化的内容

浅议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专项化的内容
1短 跑 专 项 力 量 .
要注 意大力 量和小力 量的变换 ; 第二 , 大力量强 度和小的力量强度 变换 ; 三, ’ 意快速度力量切 练和慢速度 之间的变换 。这样 可 第 要丑 ≮ l
以满 足短 跑运动员 , 神经 系统括跃 , 容易疲 劳的特点 ; 又能满足通
过不 同方式 的变换 , 提高神经系统的协同性 23专 项 力 量 训 练 负荷 强度 的 专 项化 . 短跑的需要 的专项力 量都是 快速力量 ,就 是我们常说 的爆发 力。 它对短跑运动员尤 为重要 。 肉力量 的增长途径主要有两个方 肌 面 :一是肌 肉横截 面积 的增大 ,即通过负荷重 量和练习次数 的组 合, 使肌纤维增粗 , 从而提高肌 肉力量 ; 其次是肌 肉内协调的改善 , 即通过训练 , 支配肌 肉活动的神经系统灵 活性 提高 , 使 在收缩用力 中能募集更多的运动单元参 与工作 , 到提高肌 肉力量的效果。二 达 者之 间是有质 的区别 的 , 同的专项力量训练 强度最后的效果是 不 截然不 同的, 在选择负荷大 小、 练习次数上都有 严格 的规定 。爆发 力 的练习与专项动作密切 相关 ,在练习过程 中一定 要首先注意这 个问题。如负荷强 度在 8 %左右 , 5 每组重复次数在 8次 的练习 , 主 要是 以提高肌 肉横断 面为 目的 ,但当练 习者每组练 习能重复完成
短跑专项 力量就是指运动 员在短跑过程 中神经——肌 肉系统 表现 出来 的力量。短跑专项力量的依据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判 断: 第一 , 参与短 跑运动 的肌 肉或 肌 肉群是 否被募集 ; 第二 , 被募集 的 肌 肉或肌 肉群 的工作方式和 冲动频率是 否与短跑专项 一致 ; 第三 , 肌 肉与肌肉群之间的协 同配合是 否符 合短跑专 项运动的需要 。另 外, 反应力 量作 为肌 肉在 由离 心式拉 长到向心式收缩 时 , 利用弹性 能量在肌 肉中的储存和释放 , 以及 神经反 射性调节所爆 发的力量。 对短距离跑 运动员起跑能力 的大小 , 起跑段成绩 的好坏 , 有较大 的 影响 , 从而对短距离跑的成绩也有很大 的影响。 2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专项化 的内容 .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一)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一)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一)摘要:短跑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及专项技术是决定优劣的标志。

其中专项速度是短跑的核心,专项力量是专项速度的基础,专项技术则是专项速度和专项力量的桥梁。

短跑专项反应速度属于快速力量的启动范畴;短跑动作速度主要取决于快速力量中的反应力量和爆发力的大小;短跑位移速度快慢则由快速力量耐力决定。

短跑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建立在短跑专项技术的基础上,专项技术决定专项力量的方向。

专项力量的训练效果是通过专项速度表现出来。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田径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而短跑是田径运动的“王中之王”。

短跑比赛是速度、力量、技术、意志和自我能力的较量与体现,是运动项目中最公正、最精彩、最激烈和最激动人心的竞技比赛。

因此,十分之一秒或百分之一秒成绩之差就决定着运动员的优劣。

目前文献资料的研究都是对决定短跑成绩的某一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没有把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和专项技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

本文拟从系统论的观点对短跑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和专项技术进行研究,以希望理论观念的创新会对教练员的训练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一、概念的界定1.专项速度对专项速度最先提出是国外的奥佐林(1971),他认为可以将速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速度;另一种是专项速度。

我国最先提出把速度分为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的是田麦久博士,但没有对其进行定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意识到专项速度是田径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而力量是间接相关因素。

发展力量素质,最终是为了提高专项速度。

有关专项速度的定义问题在教练员和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们之间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因此,本研究拟从训练学角度,根据速度在运动项目中表现的个性和共性对专项速度进行了定义。

一般速度定义:在单位时间内人们进行体育项目时所具备的速度。

专项速度定义:是运动员完成特定体育项目时的竞技运动速度。

包括人体快速完成专项动作的速度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专项速度,以及快速专项位移的有序状态整合的速度。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原则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原则

短跑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方法与原则
摘要:短跑专项力量是短跑速度的基础,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应以力量训练原则为指导,以短跑技术为核,兼顾短跑各项目特点,选取适宜的练习方法。

对短跑运动力量提高属性及训练原则的讨论,论证短跑运动的力量提高属性,分析短跑力量训练原则的几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短跑运动实践中,力量训练效果如何转化为专项能力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认识短跑训练中的大力量超前发展必然导致专项运动成绩停滞不前。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方法;训练原则
l 问题的提出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活动时克服内外两个阻力的能力,专项力量素质是指那些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比赛要求的力量。

依据的指标不同.力量的分类也不同,按力量的训练学作用可以把力量划分为以下三种: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

其中快速力量可以分为爆发力和连续快速力量。

力量是速度的基础,短跑专项力量应与短跑的技术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短跑专项力量应以短跑力量训练原则为指导,以短跑技术特点为核心,结合短跑各项目特点.合理选取练方法手段,确定专项力量的合理比例关系,以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2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技术水平的日趋完善,爆发力在短跑运动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如何发展爆发力,尤其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爆发力已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科研工作者也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总结出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

但是,关于青少年业余运动员的爆发力的训练的相关理论较少,笔者现根据爆发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并且结合青少年的生理特征提出符合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2.1。

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

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

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摘要田径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而短跑是田径运动的“王中之王”。

当前对短跑力量训练的进一步深化和改善是短跑训练最重要的发展趋向之一。

关键词短跑训练;田径;力量训练田径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而短跑是田径运动的“王中之王”。

短跑比赛是速度、力量、技术、意志和自我能力的较量与体现,是运动项目中最公正、最精彩、最激烈和最激动人心的竞技比赛。

而力量是田径运动的基础,是运动员掌握技术和提高速度的关键所在,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因此,当前对短跑力量训练的进一步深化和改善是短跑训练最重要的发展趋向之一。

1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理1)专门性原理。

任何力量的训练,其中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要与专项的用力特点相一致。

力量训练中的专门性控制,一是对项目的主要用力部位进行确定,二是对肌肉工作性质的分析和确定。

肌肉工作的性质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肌肉工作的力学特征,二是肌肉工作时的供能特征。

在对两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后,便可依据这种分析的结果或结论定出项目力量训练的总体方向,然后再依据总体方向的要求,通过力量训练系统内要素结构的特定组合,并通过这种特定的结构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完成对力量训练的专门性控制,以使得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超负荷原理。

运动成绩的不断增长,负荷不断增长是其前提条件,这就要求训练负荷不断超过原有负荷。

因此,力量训练必须建立在使肌肉承受超负荷的基础之上,超负荷的关键是使力量训练比以前的负荷量要大,但并非过度负荷,即在可控的范围内,严格遵循负荷——恢复——超量恢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

3)顺序性原理。

力量训练应先使肌肉结构得到改善,然后再提高肌肉协调的功能。

同时,由于人体许多肌肉群间的活动会有一定的交叉影响,在组合力量训练的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单个力量练习,有目的地发展特定部位肌肉群,要分清主次,以某个练习为主合理安排力量练习的顺序。

4)周期性原理。

力量训练的周期性原理,就是将力量训练的自身规律和竞技状态周期性发展规律相结合,对力量训练所进行的一种动态控制。

浅谈短跑运动的专项力量训练

浅谈短跑运动的专项力量训练

时应持谨 慎的态度 。其次 , 则体 现在得 到锻炼部 位肌 肉所获
得的机 能有符合专 项的需要 , 既符合完 成专项 技术动作 时肌 肉工作形 式。短跑 运动 时肌 肉的工 作是 以快 速 伸缩 形 式进 行的 。缩短 肌纤维 快速 伸缩 的 每一 个周 期应 是 短 跑专 项 力
维普资讯 报
Ju a fHabnP y ia d c t n Isi t o rl o r i h sclE u ai n tue n o t
第2 O卷 总7 3期
第2 期
浅 谈 短 跑 运 动 的 专 项 力 量 训 练
郝一伟 李 雪艳
( 哈尔 滨体育学 院体育系 )


本 文在重新 审视 我 国短跑运 动员身体技 能之 一 的力量 训练理 论 与 方法 的基础 上 , 短 跑运 动 员专 项 力量训 练 的指 对
短跑 专项力量 手段 方法
导思想、 方法学原理 、 训练手段与方 法三个方 面, 对短跑运动 员力 量训 练进行分析研 究。 关键 词
最重要 的身体竞技 能力 、 而且 还是短跑运 动训 练最重要 的组 成部 分。基 于此 , 本文拟 以我国短跑运动 力量训练的理 论与
方 法为参考 , 对短跑运 动的专项力量训练 展开分析与讨 论 。
1 短跑运动 专项力量训练 的指导 思想
据最新 的运 动生 物力 学 对短 跑 技术 的分 析研 究 表 明 , “ 快速 伸髋对跑速 的影响远远超过快 速伸膝” 这是 因为 ,在 , “ 塑胶跑道上 进行 的一个跑 进周 期的动作 中 , 膝关节角 度变化 的幅度在 1。 5左右 (5。 15) 而髋关节 角度 的变化 幅度则 10一 6。 ,
空间特征 上严格符 合短跑竞 技需要 的力量 , 即创造最 高跑进 速度 的快速力量 。

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牵张反射 , 而产生一种更强有力 的克 从 制性 收缩 , 以有 效地 发展 爆 发力 , 如跳
深练 习 。 2 2起 动 力 的训 练 .
较小 , 而且速度 较 慢 ; 当负 荷 为零 时速 度最 大 ; 当负荷达到肌 肉刚刚不能承担 时, 速度变为零 , 从而 产 生最 大等 长 收
度 力量的 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短跑 专项 力量 训练 的特 征 、
由于短跑 项 目在很 大 程度 上依 靠 速度力量 中的爆发 力 , 它需要快速 摆脱 静止状态 , 通过 加 速而 达到 最高 速度 , 所 以, 短跑运动 员应 在发展最大力量 的 基础上重点发展速度性 力量 , 对短 跑运 动员来讲 , 速度 力量是取得优异成 绩的 保证 。专项力 量训 练 是指 那些有 效 地 发展和促进运 动员 创造 最 高专项 运 动 速度 的快速力量练 习 , 而短跑则在 于连 续, 周期性 的速 度力量训练 。
【 关键词】 短跑专项力量力量训练
短跑 是周 期性 的速度 , 力量与技 术 相结合的体能类项 目, 力量是它的主要素 质之一 ; 一个短跑运动员如果没有 良好的 速度力量和速度就不可能取得优异 的成 绩。因此 , 力量训练历来是短跑项 Ni 练 J l l 的重要环节之一 , 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对竞 技能力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运动员爆发 力。它包括 以下两种 形式 : () 1 中等强 度快 速用力 法 , 其特点 是用 7 %一8 % 的 强 度 , 最 快 速 度 练 习 0 5 用 4_ , - 6组 每组 重复 3 次 。这种 方法 对提高 肌 肉爆 发 力很 有 效 。( ) 强 2 小 度快速 用 力 法 , 特 点 是采 用 3 %一 其 0 6 %的强度 , 习 3 _ 0 练 _ 6组 , 组 5 1 每 — 0 次, 进行 专门发 展 练 习, 使练 习 的结 并 这种练 习 一周 可安 排两 次 , 次 4组。 每 () 2 跳跃 练 习, 用最 大速 度 做原地 多纵 跳、 跨步跳 、 负重连 续跳 、 足跳 、 单 蛙跳 、 连续跳过低栏架 、 连续跳台阶等。 2 4要 处 理 好 发 展 最 大 力 量 与 速 .

中职体育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方式分析

中职体育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方式分析

( 作者 单位
江 苏省 淮安 市体 育运动 学校 )
要: 初 中生学 习英语 能否取得成功 , 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 英语学 习的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
初 中英语教育 中, 教 师要积极布置 一些有创 意的课外作业, 激发学生的英语 学习兴趣 , 使 学生在快乐 中学英语 。
关键词 : 创意; 课 外作业; 增强 ; 学习兴趣
跑速度 , 对 中职体育短跑专项训练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行探讨。
中职体育短跑 亏项 力量. i J l l 练方式分 析 创意课外作业 学 习英语的
文/ 王翠 芳
关键词 : 中职体育; 训练方式 ; 力量测量 随着现代 田径短跑竞技水平 的提 高 , 田径 短跑训练的运动量 快 的速度 。在专项力量 训练中 , 上肢力量 的训 练对 短跑 项 目运动 上肢力 量不 仅在短 跑运 动中起 协调 的作 和运动强度不断增大 ,使得运动员 的机体疲劳程度不断加 深 , 机 中发挥 着重要 的作用 , 同时上肢力量 的大小对大小腿 的折叠 、 蹬地后 提拉腿 以及下 体疲劳若不能得到及时 的恢复极 易导 致运动员训练过度 ,因此 , 用, 对于 短跑类运动 员训练方 式合理有效性 也一直 是 田径 界及教 师 肢的送髋 等速度 的提高以及保 持协调性具有重要 的作用 , 上肢力
的 目的。 二、 保证短跑专项力量训 练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
林鹏飞. 短跑专项力量训 练方法建议及应对措 施[ J ] . 出国与就
2 0 1 1 ( 2 2 ) : 2 7 1 — 2 7 2 . 在 中职体育短跑专项力量训练 中 , 只有保证短跑专项力量训 业 。
练 的全 面性 , 才能真正 实现在 短跑 比赛 中使 用全身力 量 , 跑 出最 摘

对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特点的分析

对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特点的分析

对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特点的分析短跑运动员正确的专项训练理论和技术理论是训练取得成功并登上顶峰的前提和保证。

教练员对专项训练的理论认识水平和敬业精神,是训练顺利进行,不断提高运动员成绩的前提和保证。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练习的设计与选择,取决于教练员对现代短跑训练理论和现代短跑技术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如何设计和选择使用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直接取决于教练员对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本质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度。

1、专项力量的概念什么是专项力量?在从事专项力量训练时首先要解决问题。

对于专项力量的解释,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有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力量就是专项力量”和“专项力量指参与完成运动的肌群力量”。

这类观点只注意了专项力量的一般特性,忽视了专项力量最关键的特性——项目特性。

我认为,专项力量是指那些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比赛要求力量。

研究证明,专项力量练习在接近、符合或超过专项比赛动作要求时,才会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也可以说,专项力量的训练效果主要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专项运动的要求(动作幅度、动作速度、用力特性、肌肉工作的方式以及对供能系统和心理适应性的要求)。

杠铃负重练习在短跑的力量练习中有重要作用,但已经不符合短跑的技术和动作结构,所以短跑的力量练习应根据短跑的动作结构来设计。

在短跑高速跑动中,着地缓冲的制动力量很小,所以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主要在提高速度力量中的速度成份,而不是通过大负荷来提高其力量成份。

因此,专项力量练习是指那些有效地发展和促进运动员创造最高专项运动速度的快速力量练习。

2、短跑专项力量练习的正确认识现代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应该摆脱以垂直面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杠铃练习作为一般身体训练的内容。

因为,杠铃练习发展的主要是垂直方向的蹬伸力量,主要是提高肌肉的抗阻力能力,练习中肌肉的工作方式,用力性质都与短跑专项运动有本质区别。

所以说,大重量的杠铃深蹲练习,不应做为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练习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学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中、美两国短跑运动员在训练指导思想、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及技术指标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中美短跑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阐述了有关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规律与特征,提出了我国在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方面的改进思路,以期提高我国的短跑训练水平。

【关键词】中、美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学;差异分析一、前言德国科隆的运动训练学教授葛欧瑟说:“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科学,它把许多单个学科综合到一起,然后直接与运动训练实践发生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运动训练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1]。

运动实践中,专项力量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同时,它与其它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对力量与其它素质关系的研究成果有了较大的突破,表现在各运动专项中均提出了“优先发展力量,带动和影响速度和耐力”的观点。

在短跑运动中,与短跑速度最为相关的是力量和技术2个因素[2]。

力量训练是短跑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是运动员创造优异短跑成绩的前提。

专项力量是指在时间-空间特征上,肌肉工作的性质严格符合专项比赛要求的力量,它是一种包括技术、协调性、力量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能力。

专项力量训练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短跑运动员训练水平高低的最主要的竞技能力指标之一。

运动实践证明,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专项动作速度的基础。

由于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含有较高的技术成分,因此,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水平是决定专项动作速度和专项运动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决定短跑运动成绩的首要因素。

短跑训练的实质是如何将运动员的跑速提高的过程,而跑速是人的各种速度能力的综合表现。

提高跑速,除了改进短跑技术之外,就是增强肌肉快速收缩的力量——速度力量。

短跑专项力量练习主要是指能有效地发展和促进运动员创造最高专项运动速度的快速力量练习。

短跑运动员的成绩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腿部肌肉群的速度-力量水平[3]。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中国和美国优秀短跑运动员。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问、生物力学研究、数理统计等。

三、结果与分析1、中、美两国短跑训练指导思想的比较我国短跑训练指导思想是以速度为核心,在大量途中跑和加速跑中改进技术和提高跑的能力,专门性力量训练相对较少[4]。

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一种假象,即在速度较慢、强度不大、大肌肉群不是很兴奋或没有完全动员起来的情况下,利用小肌肉群的力量,形成一种不合理的短跑技术。

而在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全力动员所有肌肉群的力量完成技术动作,如果平时缺少大量的专项力量训练或进行了很多不符合途中跑肌肉发力特点的力量训练,大肌群参与的肌肉收缩必然会破坏小肌群的肌肉收缩所控制的角度,从而导致在比赛时技术动作变形或肌肉拉伤。

我国短跑训练常用的专门性练习主要有小步跑、高抬腿跑、车轮跑、后蹬跑和加速跑等。

美国的短跑训练是以专项力量练习为基础,辅之以专门性练习和途中跑,从而形成合理的短跑技术。

他们认为,运动员首先应明确正确的短跑技术,经过符合动作技术结构的专项力量训练之后,其肌肉发力特点逐渐形成符合跑中的正确的肌肉发力方法的肌肉动力定型,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跑的专门性练习,将已具有的专项身体素质转移到跑的技术结构中去,从而形成正确的跑的技术。

因此,力量训练被作为改进技术的重要内容。

同时,跑的专门练习则有助于强化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形成技术动力定型,促使运动员在很高的运动强度下,保持和巩固跑的正确技术,并使他们在比赛中得心应手地发挥技术。

美国短跑教练员常用的跑的专门练习有:高抬腿跑、小步跑、直腿跑、弹性跑和疾跑等。

由此可见,无论是训练的指导思想,还是所选择的专门练习手段,中、美两国都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

相比之下,美国的短跑训练指导思想则更加符合现代短跑运动项目的特性和关键技术的要求具有更大的实效性也表现出更强的科学合理性。

图1 中美两国基本理念比较此外,从运动员的外部身体形态来看,我国运动员也显得清瘦、单薄。

对此,阚福林教练曾指出,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和暴露出我国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不足与欠缺。

我国田径运动员肌肉发展的特点是下肢较上肢发达,前群肌较后群肌发达,屈肌较伸肌发达,特别是从肩部开始至脚踝的整个身体后部显得较为平板,缺乏应有的曲线和凹凸。

这一方面,是力量训练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法不同所致,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在指导思想和实际动作过程中的局限性。

2、中、美两国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比较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与实施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基本相似。

这些手段主要在于加强大腿前群肌力,增强身体着地缓冲的能力,改善落地时大腿积极下压与小腿着地前迅速后屈这一技术。

不同之处,是美国有些训练手段强调了落地时身体缓冲能力和膝关节的稳定能力的训练,以防止着地时膝关节过度伸展,并对踝关节抗伸能力进行了重点练习。

同时,这些手段也增强了下肢在着地缓冲阶段的发力力量,提高了下肢对地面产生的作用力的适应性。

相比之下,我国短跑的练习手段主要注重施力作用于地面,对运动中关节的缓冲受力则显得重视不够。

英国短跑教练丹韦德比曾指出,中国运动员90%的力量训练都是负重深蹲和抓举,即主要强化提高了股四头肌的力量,却忽视了股后肌群力量。

这种不平衡会导致2种结果:一是当作某个需要前、后肌群同时收缩的动作时,可能产生后群肌肉受伤;二是折叠动作差,不能有效缩短半径,不利于加快摆动速度。

据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材料表明,与美国短跑运动员力量素质对比,我国运动员伸肌和屈肌不平衡(伸肌强,屈肌弱),左、右腿力量不平衡,快速力量差,上下肢力量比例不协调,高位发力差等。

因此,我国短跑训练必须从重视伸肌群转为重视屈肌群的力量训练,从完全重视最大力量训练转为重视快速力量、负重跳跃力量和力量耐力的训练格局。

3、中、美两国短跑运动员技术特征的比较在世界短跑运动技术的进步过程中,力量训练的进步和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对优秀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和伯勒尔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他们在整个跑的动作过程中,伸髋肌群都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

通过比较,他们与二流运动员(成绩在10.60-11.50 s之间)的下肢关节速度,主要不同之处是刘易斯和伯勒尔“都表现出极快的伸髋速度”。

同时,1个跑步周期动作中,膝关节的角度只是从165°缩小到150°左右,然后再扩大到165°左右;而髋关节角度的变化要大得多,可以从148°左右扩到大203°。

此外,由于髋关节周围的肌群是人体肌肉中最大的储存能量的环节,在1个跑步动作周期里,髋关节所完成的全部机械能约为455 j,而膝、踝关节在支撑阶段所完成的机械能只为31 j及192 j。

可见,髋关节伸展的速度、幅度和力量已成了短跑后蹬技术特性和衡量后蹬效果好坏的关键指标,髋关节快速而有力的伸髋对跑的作用远远超过快速伸膝。

因此,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必须侧重加大伸髋肌群的力量上,其中,主要包括臀大肌、大收肌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肌群。

摆动时膝角最小值(°)29.833.5+3.7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短跑运动员都采用了“屈蹬式”后蹬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使屈膝肌肉的拉力角和拉力距增大,也增大了屈肌群的力量,而且还能增大摆动时的摆动速度。

因此,它是有利的和合理的。

相比之下,美国运动员的支撑腿蹬离地面的角度较中国运动员要小。

肌电图研究表明,超过155°肌电图活动明显不如小于155°强烈。

同时,屈蹬技术使小腿前倾角度和小腿后蹬角度进一步减小,从而使蹬力的水平矢量增大,增大了向前的推动力。

这反映出美国短跑运动员获得的水平分力更大,向前效果好。

摆动时膝角最小值,美国运动员也较小,表明他们大腿前摆时,摆动腿的重心与摆动重心(髋关节)靠近,既加快了大腿前摆的速度,也为减小肌肉的紧张度创造了条件。

由于美国运动员后蹬力的水平分力提高和摆动半径的缩小,前摆速度的加快与幅度的增大,使步长和步频都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动作速度和短跑运动成绩。

通过研究1个单步技术结构,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美两国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特征(表3)。

跑的单步技术结构可分为支撑与腾空2个动作时期。

单步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支持时间和腾空时间的长短[5]。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运动员比美国运动员单步时间长,主要表现在腾空时间比他们长0.015 s,但是,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步长的效益,步长反而比美国运动员短0.11m。

从支撑时间来看,中国运动员比美国运动员短,在作用力相似的情况下,适当增大作用力时间可以获得增大冲量的效果。

由此可见,美国运动员不仅步长有优势,步频也快于中国运动员约0.17步/s。

且支撑和腾空的比例较为接近,两国运动员之间也有明显差距,进一步显示出美国运动员的单步技术更贴近现代短跑技术的趋势。

四、结论1、短跑专项力量的训练应结合现代短跑运动项目的特性和关键技术要求,要合理安排全身肌群的协调平衡发展。

2、短跑力量素质训练应以多种方式着重发展速度力量,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超前于技术进行,应在一般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协调发展专项所需的专项力量和改进专项技术。

3、我国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要重视伸髋肌群力量、摆动力量和缓冲能力的训练,做到专项力量训练和短跑技术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1]杨桦,李宗浩,池建.运动训练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05.13.[2]李宏印.短跑运动员能量代谢特点及其训练[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1999.17(2)68-70.[3]宫川千秋.伊东浩司的成长历程与训练特点[j].田径,1999(1)15-18.[4]费罗.第七届世锦赛短跑项目运动学分析[j].田径,2002(2)38-40.[5]宫川千秋.短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吕峰,男,山东德州人,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