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常识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了解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常用仪器(常识性了解)。
专题二第一单元1.认识卢瑟福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的概念。
3.了解电子层、原子轨道的概念。
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级顺序。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
5.了解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二单元1.理解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知道根据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特征,可把元素周期表分为不同的区。
3.了解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
(不要求用电负性差值判断共价键还是离子键)4.了解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简单应用。
专题三第一单元1.了解金属晶体模型和金属键的本质。
2.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有关物理性质。
了解金属原子化热的概念。
3.知道影响金属键强弱的主要因素。
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
4.认识合金的性质及应用。
注:金属晶体晶胞及三种堆积方式不作要求。
第二单元1.认识氯化钠、氯化铯晶体。
2.知道晶格能的概念,知道离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硬度大小与晶格能大小的关系。
3.知道影响晶格能大小的主要因素。
4.离子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不作要求。
第三单元1.认识共价键的本质,了解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及其形成过程。
认识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程度与共价键键能的关系。
3.知道σ键和π键的形成条件,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的概念,能对一些常见简单分子中键的类型作出判断。
注:大π键不作要求4.了解键能的概念,认识影响键能的主要因素,理解键能与化学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知道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常见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四单元1.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
2.了解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因素,知道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2.位、构、性关系的图解、表解与例析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位素(两个特性)4.核外电子构成原理(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a .能量最低原理b .泡利原理c .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a .原子结构简图 b .电子排布式 c .轨道表示式 5.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1.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说,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1 A 族 除外)。
3.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 ,周期数为n ,则: (1)m/n<1时为金属,m/n 值越小,金属性越强:(2)m/n>1时是非金属,m/n 越大,非金属性越强;(3)m/n=1时是两性元素。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① 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②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形呈周期性变化⑤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⑥ 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排列原则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周期 (7个 横行) ①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②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③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性质递变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 素 周期表族(18 个纵行) ① 主族(第ⅠA 族—第ⅦA 族共七个) ② 副族(第ⅠB 族—第ⅦB 族共七个) ③ 第Ⅷ族(第8—10纵行) ④结构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复习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2)共价键的知识结构2.分子构型与物质性质(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σ键π键 按成键电子云 的重叠方式极性键 非极性键一般共价键 配位键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按成键原子的电子转移方式 化学键 范德华力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本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或电子云重叠) 特征: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σ键特征 电子云呈轴对称(如s —s σ键、 s —p σ键、p —p σ键)π键 特征电子云分布的界面对通过键轴的一个平面对称(如p —p π键)成键方式共价单键—σ键共价双键—1个σ键、1个π键共价叁键—1个σ键、2个π键 规律 键能: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键长: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键角:描述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参数用于衡量共价键的稳定性 键参数 共 价 键定义:原子形成分子时,能量相近的轨道混合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sp 杂化 sp 2杂化sp 3杂化 分类 构型解释: 杂化理论sp 杂化:直线型sp 2杂化:平面三角形sp 3杂化:四面体型杂化轨道理论 价电子理论 实验测定 理论推测 构型判断 分 子 构 型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空间构型决定因素由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时非极性分子(O 3除外),由极性键组成的非对称型分子一般是极性分子,由极性键组成的完全对称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原子元素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一知识要点1、分子(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酒精加100ml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③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ml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很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就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
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2、原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似。
(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似。
②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③原子之间有间隔。
和分子一样。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分子是有原子构成。
所以如果论等级,分子是原子的“上司”(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不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同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
(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不变。
习题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2下列关于物质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粒在不断的运动B.微粒间有一定间隔C.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D.空气中只含有一种微粒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有质量的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断的运动D.微粒是可以分割的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一切事物的总称,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3.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的一种表示方法。
4. 分子与离子:化合物中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起来的基本单位称为分子,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5. 原子核:原子核是构成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粒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二、原子结构1. 原子模型发展历程:汤姆逊提出的“酸葡萄干模型”→卢瑟福的“金箔散射实验”→玻尔的“量子理论”。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云中的电子按不同能级分布。
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是指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个数。
4.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
5. 量子数:描述原子中电子状态的参数,主要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 原子、分子、离子:原子是构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至少两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基本单位,离子是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 金属元素的特性:大多数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具有光泽,易被吸附氧化形成氧化物。
3. 非金属元素的特性:非金属元素多数为固体或气体,具有不良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大多为非金属化合物。
4. 金属的原子排列: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形成金属晶体,金属结构特征包括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5. 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电静力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产生电子对。
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电子数目为两个原子价电子数的总和。
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1. 化学反应: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化学物质的过程。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节原子结构二.教学目标:1.A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Z某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3.理解电子云的描述和本质。
4.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四.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五.知识分析:复习提问: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一)原子核1.原子结构:质子原子核中子原子电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所以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2)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呈电中性,因而核电荷数由质子数决定。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它的半径约是原子的万分之一,体积只占原子的几千万亿分之一。
2.质量数:1.67261027kg1.0071271.6610kg质子的相对质量=1.67481027kg1.008127中子的相对质量=1.6610kg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A)。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练习:用Z某表示原子: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2.阳离子的中子数,某AnA共有某个电子,则N=3.求阴离子的中子数,某An共的某个电子,则N=12164.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CO2分子中,N=22ngAA5.原子核内有某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离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在RO3的微粒中,共有某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核内所含的中子数为(A某n24)7.已知R2n离子的核内有某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M,则agR2离子里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M某2)/M]mol)(二)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带负电荷,质量很小。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原子结构作为常识,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在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1913年,丹麦的物理学家玻尔(N.Bohr)根据普朗克(Planck)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A.Einstein)的光子学说中光子能量与辐射频率的关系提出了玻尔氢原子结构理论。
该理论指出:(1)原子核外电子不能在任意的轨道上运动,只能在符合玻尔量子化条件的、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形轨道上运动,这种轨道称为稳定轨道,电子在稳定的原子轨道上运动时,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
(2)电子在不同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其能量是不同的,轨道离核越远,能量越高;当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时称为基态,其它的状态称为激发态(3)电子在不同的原子轨道间跃迁时,才能发生能量的辐射或吸收;通常情况下,电子处于基态,在高能量作用下,电子被激发到离核较远的高能量轨道后,会自发的跃迁回低能量轨道,同时发射出光谱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薛定谔方程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1主量子数n主量子数用n表示,其取值为正整数,即n=1、2、3、4、5、6、7、……,各取值还可用相应的光谱符号K、L、M、N、O、P、Q、……来表示,主量子数取值相同的一组原子轨道为一个电子层,如n=1,为第一电子层即K层,n=2为第二层即L层……。
主量子数确定了电子层,主量子数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处离核的远近,即原子轨道离核的远近,同时说明了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主量子数取值越大,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处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对单电子原子体系,其原子轨道的能量只决定于主量子数,只要主量子数相同,原子轨道的能量就相等;对多电子原子体系,原子轨道的能量同时受到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的影响,2角量子数l角量子数也叫做副量子数,用符号l表示,其取值规定为l=0、1、2、3、……、(n-1)。
相应的光谱符号分别为s、p、d、f、g、h……,显然,角量子数的取值和取值个数是由主量子数决定的,如n=1时,=0,只有唯一的一个值;n=2时,=0、1,有两个取值。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1原子和分子1.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区别: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2元素1.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元素化合价口诀正一钾钠银氢氨,正二钙铜镁钡锌,铝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负一氧负二,铁变二三碳二四,硝酸盐酸根负一,碳酸硫酸根负二,二四六硫均齐全。
3化学式1.化合物的化学式就是表示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以及各组成元素的比例。
2.化学式的书写规则(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首先按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定顺序通常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4化学方程式配平1.化学反应方程式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不相等,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通过计算配平来解决。
2.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①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②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2)观察法①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九年级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原子结构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以及原子的性质。
本文将对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原子结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能层上运动。
二、元素符号和元素符号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两个字母,通常来自元素名称的拉丁文缩写,例如氢的符号是H,氧的符号是O。
三、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排列方式称为电子结构。
基本原则是:1. 电子按照能级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
能级按照K、L、M、N 等字母来表示,K能级最靠近原子核。
2. 每个能级最多容纳固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 原子外层电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四、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等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质子数也为8。
五、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质量不同。
六、离子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正离子是电子数目比质子少的原子或原子团,负离子是电子数目比质子多的原子或原子团。
七、原子的平衡状态原子的平衡状态是指原子内外电子数目相等时的状态。
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来实现平衡。
得电子后的原子形成负离子,失电子后的原子形成正离子。
八、原子的价电子原子外层最活跃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捐赠价电子来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
九、同位素的应用同位素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于放射治疗、碳-14用于碳定年、同位素示踪等。
十、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划分成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原子中能级最高的电子能级,族数表示原子外层电子数。
总结:九年级的原子结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元素符号、电子结构、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同位素、离子、原子的平衡状态、原子的价电子、同位素的应用以及元素周期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子云中小黑点并不代表电子,只是代表电子出现的机会。
越密表示电子出现的机会越多。
2.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轨道能量高低遵循构造原理。
4.泡利原理:一个原子轨道里的2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故原子核外不能出现远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
5.洪特规则: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6.当原子核外价电子处于全空,半满,全满的稳定状态,这时失去电子较难,故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
7.亚硫磷酸氢氟酸,亚硝甲酸冰醋酸,碳酸氢硫次氯酸,最弱氢氰和硅酸。
这是口诀……
8.焓变和熵变的关系。
简单地来说,焓变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后的能量变化量,熵变是指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之后物体混乱度的变化量。
焓变和熵变都大于零的在任何条件下自发反应发生,焓变和熵变都小于零任何条件下反应不发生,焓变大于零熵变小于零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焓变小于零熵变大于零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
9.易错点归纳
10.有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有中子,有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有电子
如氢离子
11.同位素的转化和同素异形体的转化都属于化学变化12.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如氯化铝
13.非极性分子中不可能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如乙炔14.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5.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其键角一定为109度5分16.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3d6 17.Cr的价电子排布式3d44s2,C U价电子排布式3d94s2
18 A Z X中,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19. 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20. 明矾只能做净水剂,不能做杀菌剂和消毒剂.
21. 氧化铝可用作耐火材料,氧化铁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22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
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
势,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同一主族,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第一电离能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
当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d^0、f^0)、半满(p^3、d^5、f^7)和全满(p^6、d^10、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
低,该原子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