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机械能》单元测试题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下列事例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用力推汽车,没有推动B.将重物从一楼扛到二楼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保持不动D.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行2. 甲、乙两位同学同时爬上20 m高楼,甲用时40 s,乙用时50 s。

若m甲>m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B.甲爬楼的速度较大C.乙爬楼做的功较多D.乙爬楼的功率较大3.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

一位身高170 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 cm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C.W1<W2,P1<P24. 在水平面上,小明在10 s内用50 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 N的小车前进了5 m,则小明的功率是 ( )A.25 W B.50 W C.250 W D.500 W5. 今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其中把“高空坠物”纳入了违法行为。

使受害者能依法追责。

高空坠物过程中,下坠的物体( )A.动能增大B.动能减小 C.势能增大 D.势能不变6. 如图所示是荡秋千的简化模型,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D点后返回,B、C两点等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B、C两点的动能相等B.球在A、D两点的机械能相等C.球从B点到O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D.球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7. 某汽车以90 kW的恒定功率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B.该汽车在行驶中,先加速后减速C.该汽车受到的阻力是4 500 ND.该汽车在2.25 s内通过的总路程是160 m8. 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9. 6月29日,一则题为《20秒60级台阶他抱着晕倒的女士冲向医院》的新闻报道让救人兵哥哥、东部战区海军战士朱墨岩刷屏全国.在这20 s内,朱墨岩登台阶的平均功率接近( )A.5.5 W B.55 W C.550 W D.5 500 W10.一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我们把卫星运行过程中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钢丝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B .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C . 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的重力对足球做了功D . 大力士表演拉汽车前行,此时人拉车的力做了功2.秋季运动会上,李明同学在中学男子5kg 级铅球项目中创造了15.0m 的新纪录。

若他破纪录的一掷,用力平均大小是500N ,则他对铅球做的功是( )A .7500JB .750JC .0J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如图甲所示,物体A 分别在水平推力1F 、2F 的作用下,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1P 、2P 。

则( )A .12F F =;12P P >B .12F F =;12P P <C .12F F >;12P P >D .12F F <;12P P >4.某汽车公司对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性能进行测试,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 甲<v 乙,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汽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P 甲和P 乙以及牵引力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W甲和W乙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P甲<P乙,W甲<W乙B.P甲>P乙,W甲>W乙C.P甲>P乙,W甲<W乙D.P甲=P乙,W甲=W乙5.如图甲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①0~1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00N①1~3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00N①5~6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①3~5s推力F对物体做的功是200J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①①正确C.只有①①①正确D.只有①①①正确6.关于功和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共同决定B.当力的大小一定时,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力的功率也就越大C.一台机器的功率是150W,表示这台机器每秒所做的功为150JD.自由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变小7.小明发现荡秋千时如果不推的话,秋千会慢慢停下来,他用小球模拟荡秋千,如图所示,小球在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向右侧摆动,B点是小球摆动的最低点,C点是小球摆到右侧的最高点,且A、C两点到B 点的竖直距离h A>hc.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A点到B点时小球的重力势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动能B.小球在B点时的机械能大于C点时的机械能C.绳的拉力对小球不做功D.小球在A点的动能大于C点的动能8.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弹簧自由伸长时右端刚好在A点处。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精选题目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精选题目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精选题目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 xx 题 xx 题 xx 题 xx 题 xx 题 xx 题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分)1、 关于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B. 甲物体比乙物体举得高,所以甲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大于乙物体的重力势能;C.甲物体的弹性形变大于乙物体的弹性形变,甲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乙物体的弹性势能;D.以上说法都不对.2、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力将铁块匀速拉起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力拉铁块.人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B .该装置不能省力.没有实用价值 C .使用该装置可以省功D .该同学拉绳的方向不同.拉力大小也不同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推出后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B .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C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 .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4、 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山上静止的石头不具有能阅卷人评分B.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越多C.只要物体能够做功,就说明物体具有能D.只有正在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做功时问长的机械,功率一定大;C.所有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l ;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6、一天,小明在家玩火柴盒.他反复让火柴盒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如图所示,他发现在甲情况下,火柴盒落到桌面后大多会反弹;乙情况下(火柴盒盒芯部分拉出),火柴盒落到桌面后盒芯插回外盒而不反弹.对上述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甲情况中火柴盒与桌面碰撞后有弹力作用,而乙情况中则没有B.甲情况中火柴盒与桌面碰撞后机械能不变C.乙情况中火柴盒与桌面碰撞后机械能不变D.乙情况中火柴盒与桌面碰撞时,盒芯与外盒发生摩擦,机械能大大减少7、一弹簧秤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直到圆柱体的底部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设烧杯底面积为1分米2),如图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实验图线。

《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档-有参考答案)

《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档-有参考答案)

机械功单元测试题姓名 班级一、单项选择题。

共2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对的得3分,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在图13-1所示的四种情形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5m , A .( )C ( )800 N 的重物提升了l m 。

A 800 JC 机械效率是80%6.下列现象中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发生变化的是A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B .空中加速下落的冰雹C .匀速上坡的汽车D .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的列车7.如图13-4所示,物体A 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 ,若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那么物体A 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以及2S 内F 所做的图13-1图13-2 图13-3图13-4功分别为( )A 、8N ,32JB 、16N ,32JC 、8N ,64JD 、16N ,64J二、双项选择题。

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8.工人用如图13-5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10S 内将质量为100kg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已知工人向下的拉力为480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6mB.工人所做的额外功为1960J ,总功为2880JC.工人做功的功率是288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1% 9.在下列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铅球出手后,水平方向移动7mB 、用30N 的水平推力,将重为180NC 、关闭发动机后,火车仍向前滑行50m 10AC24分。

11. 或者____________影响运动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 __________ 和,弹性势能决定12. ________能,在下降过能。

M ;·S________;(4)N ·M/S_________。

机械功和机械能单元考试试卷(附答案)

机械功和机械能单元考试试卷(附答案)

《机械功和机械能》单元考题试卷附参照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的几个情形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2、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

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B 、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C 、两次做功一样多D 、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3、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 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 ,又登上大约10m 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 )A 、0JB 、400JC 、2000JD 、2400J 4、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 、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 、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 、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5、某人骑着一辆普通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若人和车所受的阻力为20N ,则通常情况下,骑车人消耗的功率最接近( )A 、1WB 、10WC 、100WD 、1000W6、甲、乙两台机器的输出功率不变,如图1所示是其所做功和所需时间的关系图象,则甲、乙两台机器的输出功率的大小相比( )A 、甲的大B 、乙的大C 、二者相等D 、无法确定 7、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2所示), 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 别为η1、η2。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 ) A 、F 1 > F 2,η1 = η2 B 、F 1 > F 2,η1 > η2 C 、F 1 < F 2,η1 = η2 D 、F 1 < F 2,η1 > η2 8、两个相同的篮球,表面潮湿,从不同高度自由落至同一地面,留下的印迹如图3所示.关于初始时篮球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落在a 处的大B 、落在b 处的大C 、两个一样大D 、无法比较大小9、如图4所示,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到远地点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W/J t/s 乙 甲 0图1 F 2 F 1图2图3近地点图 5 图7图 6 ( )A 、势能减小,动能增大B 、势能增大,动能不变C 、势能增大,动能减小D 、势能增大,动能也增大10、下列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B 、热气球上升的过程C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过程D 、铅球自由下落的过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60m ,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8.0×104J 。

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全卷满分100分,做题时间45分钟,答案写在答卷上.)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正确,选对给5分,选漏给2分,选错或不选0分, 8题共40分.)1 .一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正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对物体再施加一水平恒力F ,那么,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A.如果物体改做匀速运动,力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B.如果物体改做匀加速运动,力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C.如果物体改做匀减速运动,力F 一定对物体做负功D.如果物体改做曲线运动,力F 可能对物体不做功2 .以恒力推物体使它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力所做的功为W 1,平均功率为P 1,在末位置瞬时功率为P 1′; 以相同的恒力推该物体使它在光滑水平面移动相同的距离,力所做的功为W 2,平均功率为P 2,在末位置的瞬时功率为P 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W 2 =W 2 =P 2′>P 2′3 .汽车的额定功率为90KW ,当水平路面的阻力为f 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如果阻力为2f ,汽车最大速度为v2。

B .如果汽车牵引力为原来的二倍,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v 。

C .如果汽车的牵引力变为原来的12,汽车的额定功率就变为45KW 。

D .如果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是90KW 。

4 .一物体由H 高处自由落下,当物体的动能等于势能时,物体所经历的时间为;A .g H2 B .g H C .gH 2 D .gH 4 5 .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以上叙述正确的是:6 .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面几种情况中,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2倍的是;A .质量不变,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B .质量和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C .质量减半,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D .质量变为原来2倍,速度减半7.水平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在某时刻动能相同,它们仅在摩擦力作用下逐渐停下来,图1中,a、b分别表示甲、乙的动能E和位移s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若甲和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B.若甲和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小C.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和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和乙相等D.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和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一定比乙小8 .在下列几个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图2A.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的物体B.自由落体C.在粗糙斜面上下滑的物体,下滑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拉力,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D.如图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的压缩弹簧过程中的小球答卷班级姓名座号评分题号1-8 9-10 11 12 13 得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正确,选对给5分,选漏给2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二、实验题9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A .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橡皮筋所做的功可根据公式:W=FL算出.B .进行试验时,必须先平衡摩擦力.C .分析正确实验所打出来的纸带可判断出:小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D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w与v成正比10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g=s2.实验选用重锤质量为m(kg),从所打纸带中选择一条合适的纸带,此纸带第1、2点间的距离方接近 .纸带上连续的点A、B、C、D至第1点O的距离如图所示,则重锤从O运动到C,重力势能减少 J.重锤经过C时的速度为m/s.其动能增加 J.(12分)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45分)11 .已知某弹簧的劲度系数为cm,请用作图法...算出当弹簧从伸长量8cm变为伸长量4cm的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及弹性势能的变化量。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含答案)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生活情境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吊着重物水平移动 1 B.背着书包等车C.用力推车没动 1 D.用力将杠铃举起2、现有甲、乙、丙三个质量不同的物体(m甲>m乙>m丙),在相等的恒力F作用下,分别在水平方向、沿斜面向上、竖直方向通过了相等的距离s。

如图所示。

F在三种情况下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W丙,三者大小判断正确的是()A.W甲>W乙>W丙1 B.W甲<W乙<W丙C.W甲=W乙=W丙1 D.W甲=W乙<W丙3、一物体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2s内两次推力做功分别为W1、W2。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1=F2W1<W21B.F1=F2W1>W2C.F1>F2W1>W21D.F1<F2W1<W24、正在以额定功率工作的两台机器,关于功和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少的机器,功率一定小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快C.功率小的机器做功不一定慢D.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5、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 =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A.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B.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C.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D.拉力FP 的功率一定大于拉力FQ的功率6、小明两次分别用时60s、40s从一楼爬到五楼,小明的体重与前后两次上升的高度均不变,比较两次爬楼过程()A.用时少的做功多2B.用时少的做功功率大C.用时多的做功多2D.用时多的做功功率大7、在北京举办的第24届冬奥会上,我国健儿取得佳绩。

如图是高台跳雪运动员在空中加速下落的情景。

关于加速下落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8、如图所示,充满空气的热气球在空中匀速直线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忽略空气对气球的阻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 B C DA.用力搬石头,搬而未动B.提着桶在水平路面上前进C.用力将鸡蛋举高D.手举杠铃静止不动2. 如图所示,过山车是一项惊险刺激的游戏项目,下列关于过山车的机械能说法正确的是()A.刚开始过山车匀速被拉升时,机械能不变B.过山车向下俯冲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通过环形轨道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0D.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3.如图所示是舰载机飞离甲板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若外力全部消失,会逐渐停下来B.飞机起飞时加速助跑,可获得更大的惯性,利于升空C.飞机加速升空,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增大D.飞机飞离甲板后,舰艇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4.2018年5月5日,中国国产航母完成首次舰载直升机起降,直升机减速下降靠近航母甲板的过程中()A.惯性变大B.动能变小C.重力势能不变D.机械能不变5.立定跳远时的动作分解如图,在此过程运动员()A.上升时,动能减小,势能减小B. 上升时,动能增大,势能增大C.下落时,势能增大,动能减小D. 下落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6.专业蹦床运动逐渐进入大众生活,下列对蹦床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下落到蹦床前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运动员下降到最低点时,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C.运动员想弹得更高,就要在蹦床上发力,消耗体能D.若运动员不发力,会一直运动下去,因为能量是守恒的7.在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同学进行爬竿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9 s,乙从同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10 s。

若甲、乙两同学质量之比是5∶6,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比是()A.4∶3 B.3∶4 C.27∶25 D.25∶278.小李将一排球竖直向上抛出,排球离开手后竖直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又落回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关于排球离开手后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上升过程中小李对排球做功B.在下落过程中排球的动能减小C.在上升过程中排球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D.在下落过程中排球所受的重力做功越来越快9.如图11-Z-4所示,将甲、乙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甲球下落过程中经过P、Q两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着地瞬间,两球的动能相等B.甲球在P点和Q点的机械能相等C.释放瞬间,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D.从释放到着地,两球所受重力做的功相等10.如图11-Z-5所示,小球沿光滑斜面从顶端滚至底端的过程中,图11-Z-6中关于小球的速度v、通过的距离s、机械能E和动能E k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图11-Z-5-Z-6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在水平地面上,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100 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3 m,所用的时间是5 s,则拉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08级《机械能》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只有多个选项正确,每小题4分,共64分)1.用水平恒力F 作用于质量为M 的物体,使之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 ,恒力做功为W 1;再用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 (m <M )的物体上,使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s ,恒力做功为W 2.则两次恒力做功的大小关系为( )A .W 1 >W 2B . W 1<W 2C . W 1=W 2D .无法判断 2.在距地面高5m 的平台上,以25m/s 的速率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1kg 的石块,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则抛出后第3s 内重力对石块所做的功是( )A .—100JB . 50JC .100JD .0 .3.如图1所示,A 、B 叠放着,A 用绳系在固定的墙上,用力F 拉着B 右移.用F '、μF 和'μF 分别表示绳对A 的拉力、A 对B 的摩擦力和B 对A 的摩擦力,则( )A .F 做正功,μF 做负功,'μF 做正功,F '不做功 B .F 和'μF 做正功,μF 和F '做负功 C .F 做正功,其他力都不做功D .F 做正功,μF 做负功,'μF 和F '不做功4.起重机的钢绳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某个高度,其速度图象如图2甲所示,则钢绳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5-2乙中的哪一个?( )5.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D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6.在图3中,ABCD 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 段是倾角为θ的斜面,CD 段是水平的,BC 是与AB 和CD 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A 点从静止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 点,A 点和D 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一沿轨道方向的力推滑块,使它缓缓地由D 点推回到A 点,设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推力对滑块做的功等于( )A .mghB .2mghC .)sin (θμhs mg + D .θμμtan mghc mgs +7.如图4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自斜面AC 和BC 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滑至斜面底部C 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1和E k2,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功分别为W 1和W 2,则( )A .E k1>E k2,W 1<W 2B .E k1=E k2,W 1>W 2C . E k1<E k2,W 1>W 2D .E k1>E k2,W 1=W 28.一颗水平飞行、速率为v 的子弹恰好能射穿9块等厚、同质的固定木板,则子弹刚穿过第一块木板时的速率为( )A .v 31B .v 322 C .v 32 D .v 32图5-2乙图2甲图1图4图39.下列几种运动中,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D .沿斜面匀速下滑10.质量为m 的小球从桌面竖直向上抛出,桌面离地高度为h ,小球能到达的离地高度为H ,若以桌面作为重力势能为零的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为( ) A .mgH B .mgh C .mg (H +h ) D .mg (H —h )11.如图5所示为一个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子,物体沿竖直方向在A 、B 之间做简谐运动,O 点为平衡位置,A 点位置恰好为弹簧的原长.物体由C 点运动到D 点(C 、D 两点未在图上标出)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3.0J ,重力势能减少了2.0J .对于这段过程有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能增加1.0JB .C 点的位置可能在平衡位置以上 C .D 点的位置可能在平衡位置以上D .物体经过D 点时的运动方向可能指向平衡位置12.如图6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中有总长为l =4h ,密度为ρ的液体,最初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为h 现开启阀门K 管中液体将往复振动,若不计一切摩擦,那么液体在振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A .gh 21B .gh 221C .21gh 21D .无法确定 13.起重机在时间t 内将原静止的质量为m 的重物向上提高h ,重物的末速度为v ,若这段时间内起重机的功率恒为P ,则起重机对物体做的功等于( )A .ptB .221mvC .mghD .vpgh14.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则( )A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B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C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D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15.如图7所示,一内壁粗糙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 (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在圆管中有一个直径比细管内径略小些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的质量为m ,设某时刻小球通过圆管最低点时对管壁的压力为6mg .此后,小球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A .mgR 21B .mgRC .mgR 3D .mgR 416.如图8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从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形槽的边缘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槽固定不动,小物体可滑到槽左边缘B 点B .槽可在水平地面上无摩擦滑动时,小物体可滑到槽左边缘B 点C .槽固定不动时,小物体在滑动中机械能守恒D .槽与水平地面无摩擦时,小物体在滑动中机械能守恒图7图5图6高2008级《机械能》单元测试题答卷班级 姓名 成绩 、二、实验题(共12分)1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为m 的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对纸带上的点进行测量,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A 、B 、C 、D 、E ,测出A 点距起始点O 的距离为s 0,点A 、C 间的距离为s 1,点C 、E 间的距离为s 2,交流电的频率为f ,用以上给出的已知量写出C 点速度的表达式:v C =___________;在OC 这段时间内,重锤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___;利用这个装置还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则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44分,18题、19题各10分,20题、21题各12分 )18.轻绳一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圆环上,圆环套在竖直固定的细杆上,定滑轮与细杆相距0.3m ,如图10所示,将环拉至与定滑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再将环由静止释放,圆环沿杆向下滑动的最大位移为0.4m ,若不计一切摩擦阻力,求:⑴物体与圆环的质量之比;⑵圆环下落0.3m 时的速度大小.(g 取10m/s 2)19、如图11所示,AB 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 是光滑的圆弧轨道,AB 恰好在B 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直轨道的P 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在两轨道之间做往复运动.已知P 点与圆弧的圆心O 等高,物体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求:(1)物体做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在轨道AB 上通过的总路程. (2)物体对圆弧轨道最低点E 的最小压力.图11m图1020、某商场安装了一台倾角为300的自动扶梯,该扶梯在电压为380V的电动机带动下以0.4m/s的恒定速率向斜上方移动,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9kW.不载人时测得电动机中的电流为5A,若载人时扶梯的移动速率与不载人时相同,则这台自动扶梯最多可同时乘载多少人?(设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取g=10m/s2)21、物体处于地球的引力场中具有引力势能,若取离地球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零,则物体的引力势能可用公式表示为rMmGEp-=,其中M为地球的质量,m为物体的质量,r物体到地心的距离,G为引力常量,E p为物体的引力势能.从地球表面发射一艘宇宙飞船,只要飞船具有足够大的速度,就能克服地球的引力飞离地球到达引力势能为零的地方,通常把这一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已知地球半径R=6.4×106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试由动能与引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推导第二宇宙速度v2的表达式并计算它的大小.2008级《机械能》单元测试题答案1、C2、D3、D4、A5、A6、B7、D8、B9、A 10、D 11、BD 12、C 13、A 14、BC 15、A 16、AC17、()421fs s +;mg (s 1+s 2);()4221f s s -18、解析:⑴ 圆环下滑到最低点时,圆环、物体速度都为零. 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gH 而M 上升的高度H =L h L -+22=0.2 m 解之得 M :m =2:1⑵设圆环下落h 1=0.3m 时的速度大小为v ,物体M 的速度为V ,对系统,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221mv +221MV + MgH 1=mgh 1 M 上升的高度H 1=L h L -+212=0.3(2-1)m 将圆环的下落的速度v 分解,可得V =v cos450 解之得v =269-m/s=0.72 m/s19、解析:(1)物体在直轨道AB 上往复运动时,需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小,当物体到达B 点速度为零时,物体不能再进入直轨道AB ,只在圆弧轨道上往复运动.对物体,由动能定理得0cos cos =⋅-s mg mgR θμθ所以μRs =(2)当物体只在圆弧轨道上往复运动经过E 点时,物体对轨道上E 点的压力最小,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c o s 1(mv mgR =-θ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Rv m mg F N 2=-联立两式解得 )c o s 23(θ-=mg F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体对轨道上E 点的压力)c o s 23(θ-='mg F N 20、解析:忽略电动机内阻的热损耗,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即空载时维持扶梯运行的电功率为P 0=UI =380×5=1900W故可用于载送乘客的多余功率为P =P m —P 0=4.9—1.9=3kW扶梯斜向上作匀速运动,故每位乘客受重力mg 和支持力F 作用,且F =mg . 电动机通过扶梯支持力对人做功,其功率为P /, P /=F v cos α=mvg cos(900—300)=120W 故同时乘载的最多人数为人251203000=='=P P N 21、解析:宇宙飞船在离开地球的过程中,要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将飞船的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飞船的机械能守恒.设在地球表面上的发射速度为v 2时,飞船克服地球引力到达离地球无穷远处速度刚好为零,这一速度v 2就是第二宇宙速度.在地面处,飞船的机械能为 RMmGmv E -=22121 到达离地球无穷远处, 飞船的机械能为E 2=0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02122=-R Mm G mv 又在地面上,有2Rm M G g m '=', 2gR GM = 所以,第二宇宙速度s km gR RGMv /2.11102.11104.68.92223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