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蔑视中国人
我们都跪下过

我们都跪下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珠海有一家韩国电子公司,管理者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韩国女人,职工尽是中国人。
那个韩国女老板,蔑视中国早已颁布的《劳动法》,经常迫使中国职工加班加点,最甚的一个月竟加班二百五十多个工时。
平均每天八个多小时,相当于一天干两天的活。
而且加班加点是无偿的。
敢有抱怨,即刻开除。
数百名中国职工,无敢抗议者。
有一次,她又迫使职工加班加点。
在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后,一个老职工实在坚持不住,伏在工作台上打起盹来。
这一情形,被那韩国女人巡查时发现,她操起一块铝制台板,朝老职工掷去,击在老职工背上。
她大发雷霆,命各班工长召集全体职工肃立在她面前,听她训斥。
全体职工默默地肃立在她面前,默默地听。
她又喝令全体中国职工,包括各班工长,跪在她面前“反省”。
这真是一人有“过”,众人皆罚。
这种野蛮之至的“管理”方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真实地发生着。
一百多人跪了下去,全低下头。
只有一青年工长例外。
虽然他的双膝也屈软了一下,却没有像他的同胞们那样跪下去。
他环顾着跪在他周围的同胞们,感受到了一种羞耻以及被侮辱的义愤。
那韩国女人朝他一指,厉声喝问他为什么不跪,“不肯跪你就立刻滚蛋!”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声援他,他完全处于孤家寡人的境地。
他愤然离去了。
当时我手捧着那一份登载有此事件纪实报道的报纸,刹那间泪水夺眶而出,以至于我不得不放下报纸,赶紧抓起一支烟塞在唇间,大口大口地连吸。
那个愤然离开的青年工长,是个有头脑、有己见的人。
他到了市工会,市工会的同志听了他的汇报,联合市外资办抑或合资办的同志,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在调查中,那韩国女人胡搅蛮缠地说:“不错,我打骂过中国工人,但那是出于对他们的爱心。
”随行记者问:“在韩国,你们是不是也以同样的‘爱心’对待你们的工人呢?”韩国女人答:“是的。
我的做法,在我们韩国很正常,不值得你们这样大惊小怪。
”调查组刚离去,她就对工人们扬言:“有什么了不起,顶多不过罚款。
他们要罚多少,给就是了。
明恩溥塑造的中国人形象

明恩溥塑造的中国人形象作者:何辉来源:《国际公关》2018年第01期明恩溥(Arthur H. Smith, 1846-1932)是美国公理会传教士,1872年来中国,在中国生活近半个世纪,著有多种关于中国的著作,对西方人的中国观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他最具影响力的两部著作是《中国人的气质》(Chinese Characteristics)和《中国乡村生活》(Village life in China)。
尤其是《中国人的气质》一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人形象。
《中国人的气质》英文版于1890年出版,除了英文版之外,还有德语、俄语、日语等多种语言的译本。
在此后一百年多年里,该书(英文版)多次在西方再版。
21世纪,该书英文版还曾在西方出版过,可见其深远影响。
“体面”又“节俭”的中国人明恩溥在《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论及了中国人民族性的二十多个方面,包括:体面、节俭、力行、礼仪、不珍惜时间、不精确、误解之才、暗示之才、软弱的强硬、蒙昧、神经迟钝、轻蔑外国人、公共心缺乏、保守主义、不考虑舒适与方便、具有顽强生命力、坚忍不拔、澹然自逸、孝心、仁惠、欠缺同情、社会易激愤但善调停劝解、重相互之间的责任和尊重法律、多猜疑、欠缺信实、信仰儒释道等等。
明恩溥对“体面”这一中国人的民族性的探讨并不多,但是将它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对中国人所谓的“体面”与英文中“面(face)”的含义做了区别,认为“体面”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指“头的前面”,而是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
他认为,中国人讲究“体面”与中国人具有“演剧之天性”有关。
在他看来,中国人嗜好演剧,如英国人嗜好角力,西班牙嗜好斗牛,正因中国人有此嗜好,才特别追求有体面,害怕失体面。
他的这套解释,没有学术考据,也没有严密的论证,完全将观点以一种事实再现的方式推到读者面前,似乎振振有词,却经不起推敲。
但是就其部分观点,即中国人重体面——主要源于他的观察而言(如他注意到中国人在面对他人赠礼时,即便心里不想接受,也必受纳其中的一部分,而不全行拒绝,这是为了全赠礼人之体面),倒是有事实的依据。
中国历史上十大傲骨,罪人,圣人,冤案

中国历史上十大傲骨,罪人,圣人,冤案一、中国历史上十大傲骨十,不食周粟:傲骨指数:★伯夷、叔齐都是殷代孤竹国国君之子。
国君死后,兄弟二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继承王位,最后双双弃国而逃。
后来姜子牙告诉他们商亡周立,伯夷、叔齐当时掩面大哭,遂进入首阳山隐居,决心不食周粟,以野菜为粮。
后有一妇人对他们说:“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兄弟二人听后什么也不吃,后来活活饿死在首阳山。
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傲骨指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
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八:苏武牧羊傲骨指数:★★★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中国人被其他国家欺辱的事例

中国人被其他国家欺辱的事例1.引言1.1 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
然而,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中国人民往往成为其他国家欺辱和压迫的对象。
这种欺辱不仅侵犯了中国人的尊严和权益,也给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中国人被其他国家欺辱的事例数不胜数。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时期。
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和痛苦的时期之一。
在鸦片战争和后续的不平等条约签订过程中,中国被迫割让领土、交出特权和缴纳巨额赔款。
这些耻辱性的行为不仅打击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痛楚。
除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屈辱外,中国人也经历了在其他亚洲国家的欺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法想象的苦难。
日本军队在中国的占领地区实行了残酷的掠夺和人类灾难,大量中国人遭受了歧视、侮辱和迫害,无辜的生命丧失在战火中。
这些被其他国家欺辱的事例不仅对中国人民的心灵造成了深刻的伤害,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后果。
中国人长期受到欺辱,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摧残。
这些心理创伤限制了中国人民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使他们在国际社会中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
同时,这些欺辱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觉醒。
这种被欺辱的经历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追求独立和强大的动力。
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情感和认同,对于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有着强烈的意识和行动。
事实上,中国人被其他国家欺辱的经历并不仅仅是对于中国人民个体的伤害,更是对于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历史责任的痛苦。
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努力追求国家的发展和独立,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永远保持警惕,不忘历史,不忘国耻。
在未来,中国人民应该以历史为鉴,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日本人为何瞧不起中国人

日本人为何瞧不起中国人?又是樱花烂漫季节,公园里的游客都快乐地在绯红的樱花下拍照留念。
完后,总忘不了捎上一句:“这小日本的国花还真好看!”语气中充满了对日本人的蔑视,似乎以日本这样的国度不配有如此美丽的花树。
日本人登上中国巍峨的长城,赞叹之余,总爱说:“真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古国呀!”在他们看来,中国令人羡慕的只是古国的文明,现在就不值得一提了。
中国人瞧不起日本人,不仅仅是因为历史上有血海深仇,也因为现在日本人总是处处和中国人过不去。
而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是因为什么呢?周末和一个在中国开办律师事务所多年、专为中国劳工在日本遭遇不公而提供法律服务的相马律师闲聊,谈到这些年来对中国的负面印象,相马先生很有几分感慨。
相马先生说,中国的官员为了一己之私可以出卖国家的利益。
比如日本企业要在中国投资,或者要在中国中标工程,日方只要给主管官员好处,一定通行无阻;而中国进口日本的设备,不管多贵,有的设备还是过时了的,只要主管官员得到了好处,生意一样能够做成。
日方制作的合同,中方基本上是不看,拿起笔就签。
日方许诺给中方官员的好处,无非是项目回扣、出国考察、孩子去日本留学等。
日本人背后骂中国官员是一帮贪得无厌的国家蛀虫。
我们与中国政府部门打交道也有同感,不给好处办不成事,给了好处什么原则都可以不要。
而中国的企业在与日本做生意时,很少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要是对自己企业有好处,就可以不择手段地拆其他企业的台,或者互相杀价,谈判时还会把中方的底线告诉日方。
日方常常是坐收渔翁之利。
中国的国民平时骂起日本人来很凶,恨得也咬牙切齿,但是,只要能得到实惠,就什么都愿意做。
比如:2006年的日本人来中国买春案,都是当地酒店积极促成的;日方企业如何能够在中国偷税漏税,也是中方员工主动出谋划策,为的是赢得老板的赏识。
日本人是国家、民族的利益至上,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中国现在好像是倒过来了,只要对自己有利,国家民族的利益都是可以损害的。
20年来哪个国家对中国最坏国人都恨之入骨

20年来哪个国家对中国最坏国人都恨之入骨近20年,还有哪个国家比俄罗斯对中国更坏的吗?讲到俄罗斯,中国的民对于这个邻居有着天然的好感,对于他们的强势领导人普京也是崇拜至极。
有一个普遍的论点就是——对于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必须要联合俄罗斯。
但是,中国与俄罗斯的联盟关系,却总是中国方面一心一意,俄罗斯方面三心二意,甚至还出现明里暗里使坏的情形。
俄国时期通过不平等条约分割中国领土,前苏联时期支持外蒙独立,60年代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二战以后,在清末时期分割中国的领土陆续归还,然而唯有被俄罗斯前身俄国侵占的始终没有归还,并在2000年的中俄边界确定后,正式从争议领土成为俄罗斯的合法领土。
抛开历史的恩恩怨怨不谈,但就苏联瓦解后俄罗斯时期,就不断针对中国做出很不友好的动作。
俄罗斯不断掠夺在俄华人的血汗钱面对欧美的制裁,俄罗斯只能自食恶果2009年6月莫斯科东部行政区区长突然宣布:“由于违反卫生规定,莫斯科最大的市场被临时关闭”,这意味着价值近20亿美元的华商商品将被没收,成了莫斯科政府的战利品。
“何止是20亿美元!6000个集装箱啊!每个集装箱货物的价值都在50万到100万美元之间,这次华商的损失是空前的。
”俄罗斯中国浙江同乡会会长倪吉祥在接受采访时颇感无奈,“有人跳楼,有人自杀,这么多人倾家荡产,可至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有多名华商很气愤地透露,俄方称这些没收的商品是走私的、劣质的,但没收后却以低价在市场上倒卖。
对于华商货物在俄罗斯被掠夺事件常有发生。
1998年11月,俄罗斯税警部门查抄“兵营”中国商贸中心,洗劫近200万美元,上百家中国商家通过“包机包税”方式运入俄罗斯的中国商品(主要为皮夹克),由于拿不出货物通关证明,全部被作为无主财产没收。
2000年至2003年间,查抄事件上百次,给华商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004年2月,俄罗斯内务部侦查委员会的10多名警察闯进莫斯科市区南部的大环公路旁的“艾米拉”大市场,突击检查华商的身份证件。
印尼华人百年沧桑

印尼华人百年沧桑作者:张洁来源:《人民文摘》2014年第06期2014年3月,印尼总统苏希洛发布总统第12号决定书,宣布撤销1967年内阁主席团传阅文件,正式废除官方用词“Tjina/China/Cina”(支那),重新采用Tionghoa(中华)一词作为华人的称谓,同时将Republik Rakyat China改回Republik Rakyat Tiongkok。
这一称谓的变化,承载了华人历经印尼国内政治体制与族群政策变迁的风霜雨雪,标志着华人作为一个族群,向获取应有的尊重和正常的政治、社会地位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支那”(Cina):一个从中性到贬义的称谓“支那”一词最早并非源于印尼,也并非含有贬义。
只是在近百年时间里,在印尼被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打上了族群歧视的深刻烙印。
史学界认为,“支那”来自印度的梵文,是“Cina”的音译。
中印交往最早,其他域外大国关于中国的知识,大体都是经印度传过去的,“支那”一词也不例外。
后来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也都被认为是来自这个词源。
“支那”一词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传到日本。
最初,“支那”是带有佛教味的词语,在日本很少使用,日本人更喜欢使用“汉”“唐”来称呼中国或中国人。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与西方世界的交融,西方音译“支那”的“China”进入日本,日本人开始把西方的“China”译成“支那”。
中日甲午战争后,“支那”在日本开始由中性词变成贬义词,变成了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蔑称。
同时,在西方世界,“支那人”也成了蔑视中国人的代名词。
“支那”(Cina)一词在印尼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变迁。
著名的东南亚问题学者廖建裕先生指出,17世纪印尼马来文古籍《马来纪年》已经用“支那”称呼中国与华人,华人也如此自称,所以“支那”在当时并没有贬义。
20世纪初,受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影响,雅加达创立的华人社团以“中华会馆”命名。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与“中华”开始在印尼华人中流行,而早期移民的印尼土生华人并不会讲中国话,他们以福建人居多,所以中国词汇都以福建话的语音拼写,“中国”变成Tiongkok,“中华”变成Tionghoa,“支那”一词则逐渐变成了过时的贬义词,开始具有贪婪、落后、污浊、弱小等负面含义,印尼土著只有在抨击华人或中国时才用这个词。
朝鲜人眼中的中国人

朝鲜人眼中的中国人2016-09-16 柏举散人朝鲜人最反感哪国人?是搞帝国主义的美国佬,还是“逆贼败党”的韩国人。
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吃惊,根据英国前驻朝大使的说法,朝鲜人最讨厌的居然是中国人。
这种说法可能片面,但却揭开了“传统中朝友谊”的老问题;两国用鲜血结成的友谊,从开始就有瑕疵,金家人对待老朋友中国,始终怀着一种堤防的心态,甚至存在过尖锐冲突。
领袖的对华姿态,也直接决定了朝鲜人对中国的态度,让朝鲜战争以及友邦中国在朝鲜人心里,有了独特的朝鲜印象。
(1)中朝亲密关系从一开始就有瑕疵很多人认为,中朝用鲜血书写的友谊开始于1950年的三年朝鲜战争。
实际上,由于中朝领导人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和冲突,朝鲜对中国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种信任和感激。
两国间歃血为盟的友谊从开始就有瑕疵。
(2)朝鲜战争,中国被苏联和朝鲜拖入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按照朝鲜说法,战争导火索为李承晚政权的不断挑衅。
但实际上是金日成为完成统一大业,主动发起的战争。
刚刚经历过国共内战的中国,自然不愿意被金日成拖进战争泥潭。
朝鲜战争爆发前,为了维护苏联在东北亚的利益的斯大林,和雄心勃勃、志在统一的金日成达成一致。
面对老大哥苏联的表态,中国不得不接受了战争即将爆发的事实。
在征得斯大林准许后,金日成曾赴北京见毛泽东。
坚信能速战速决的金日成,一口回绝了毛泽东向中朝边境派兵的要求,傲慢的态度让毛泽东极为光火。
(3)战争期间,中朝两国关系也没有想象中融洽金日成一直想尽力排除中国在朝鲜的影响,这从一开始拒绝中国出兵就能看得出来,而这也是苏朝两国高层间的共识。
战争一开始朝鲜对中国完全封锁军事消息,朝鲜战争是在没有事先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爆发的,毛泽东甚至是从外国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的。
此后中国对朝鲜战争情况的了解也主要通过朝鲜对外广播了解的,这种情况持续了三个月,直到金日成一败涂地,决定求援中国。
中国参战后,围绕军队整编和领导问题,中朝曾闹过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最蔑视中国人
1
我们总是在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是最棒的。
奥运会上,几乎所有的获奖运动员的赛后感言都强烈地传达出了这个信念。
我们中国人是最棒的。
神七宇航员更是充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中国人是最棒的。
我们的主流媒体也是把强化民族自豪感做为主旋律反复奏唱。
2
任何人对中国人的小瞧,都会激起强烈的义愤。
CNN有个不识相的评论员就因为对中国人也可能是对中国政府出言不逊,而被无数爱国者的口水淹没。
还有人主动代表13亿不可辱的中国人为此将这个家伙连同CNN告上法庭。
3
但有一些人经常性地习惯性地结构性地蔑视中国人,却从来也不被追究和问罪。
他们总说,总说,总说,中国人的素质在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比西方人全都低,比日本人韩国人蒙古人也低,比非洲许多国家的人都低。
他们还说,中国人不仅素质低,而且恶,喜欢内斗,几乎无可救药。
他们振振有词理直气壮。
4
这些人是谁呢?就是那些自认为替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的高尚的人。
在说到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民主制度的时候,这些人最常说的理由脱口而出的理由就是:中国人的素质太低了。
显然,他们不是指个别人或少数中国人,而是指大多数中国人素质低,因为个别人或少数人的素质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制度建设。
5
已经21世纪了,他们不能说民主是坏东西了。
但他们说民主是高素质的人才可以享用的东西。
中国是低素质的人的国家,这个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或至少现在不能实行民主制度。
6
为什么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民主制度了,欧洲的全部,美洲澳洲的绝大多数,还有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而伟大的中国人民最棒的中国人民却因为素质低而不配享有民主制度?难道我们中国人的素质就是不如这些国家的人吗,难道我们的素质真的排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以下吗?
7
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营养,近六十年党的辛勤培养教育,最先进文明的熏陶,其结果为什么是人的素质太低呢?
有怎样的办法用多久时间才能提高中国人的素质?
8
号召人民流血牺牲打天下的时候,没有说过人民的素质低;号召人民吃苦耐劳以主人翁精神搞建设的时候,没有说过人民的素质低;在涉及到主人的实质权利时,他们清醒地理智地意识到了:中国人的素质太低。
9
中国人因文化素质低而不能实行民主制度吗?显然不是。
如今中国人的平均文化水平,要高于17世纪英国人和18世纪美国人、法国人的平均文化水平,也比目前世界上实行民主制度的许多亚非国家的人民受教育程度高。
10
是政治素质低吗?是指中国人从来没有民主政治的经验吗?这一条也站不住。
所有民主国家的人民在实行民主制度之前都不曾有过民主政治的经历和经验。
民主政治的经验只能在民主制度的实行中积累,游泳只能在水里学会。
11
那是指中国人的道德素质低吗?在道德素质的基本面上――不说假话,讲诚信,不白拿别人或公共财物――老百姓肯定比当官的强。
统计一下老百姓和官员这两个群体哪个群体出坏人的比例大,结论就清楚了。
老百姓的道德素质再低,也比当官的高。
如此说更应当由人民当家作主。
从另一个角度讲,国人的道德素质的总体状况,不是制度的成因,而是制度的结果。
也就是说,好制度决定了好的国民素质,越是国民素质差,越要实行好的制度。
专制制度培养奴才素质,民主制度造就公民素质。
12
仆人说主人的素质太低,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由仆人作主,这是很荒唐的。
这是对主人的侮辱与蔑视,其用意就是长期剥夺主人的权利。
13
说中国人素质太低而不配享有民主权利是公然地毫不掩饰地蔑视中国人的尊严,是真正的反华。
14
不准蔑视中国人!不准剥夺人民的权利!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中国人民走向民主自由的正义之路和正确之路,任何反民主的倒行逆施都是邪路,更是绝路。
积极地坚决地建设性地推动中国的民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