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对于教育的看法
爱因斯坦谈儿童教育_家庭教育

爱因斯坦谈儿童教育
科学家爱因斯坦终生热爱儿童。
他从儿童性格和儿童心理方面对学校教育进行过研究,并对压抑儿童好奇心的旧教育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注意到,孩子和成年人之不同处,首先在于他们没有失去对事物感到惊奇的能力。
可是,旧学校那套机械死板的教育方法,却把好奇、求知的细芽扼杀了。
“为什么有些重要的科学思想往往是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人说出来的?”这就是爱因斯坦对它的怀疑。
爱因斯坦说,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对事物感到诧异的能力。
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教育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的同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
通过这样的分析,爱因斯坦指出:妨碍孩子用诧异的心情观看世界的那种教育,不是通向金光大道的教育。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名言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名言1.教育的目的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学习应该是一种愉快而有趣的过程,而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
3.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成功的关键在于永不停止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5.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6.没有失败的经历,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和成长。
7.学校应该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只是机械地追求分数和成绩。
8.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需求,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扶持。
9.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关注实践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10.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
11.学校应该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表达和交流各种观点。
12.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
13.学生应该被视为学习的主体,而不只是接受者。
14.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15.创造力是教育的核心,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6.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17.持续学习是终身发展的基础,不论年龄大小都应该保持求知的热情。
18.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提供给学生赖以生存的技能,更是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人。
19.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不断追求进步和提升自我。
20.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1.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知识,更是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的环境。
22.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去思考和质疑世界的本质。
爱因斯坦关于美育的话

爱因斯坦关于美育的话
启发我并永远使我充满生活乐趣的理想是真、善、美——爱因斯坦。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爱因斯坦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
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5]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
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
后形成的教育。
”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
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
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
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人们常常简单地认为学校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工具,这是错误的认识。
知识是死的,可学生是活生生的,它在每个青年人身上培养起来的应该是对集体利益真正有价值的素质和能力。
这并不是要泯灭个性,使个人只是成为社会的工具,如蚁群中的一只蚂蚁或蜂房里的一只工蜂。
仅仅由没有个性原创、没有个人目标、标准化的人组成的社会是没有发展可能性的可悲群体。
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
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教育的理想呢?靠说教吗?当然不是。
话语仅仅是也只是苍白无力的声音而已。
通往毁灭的路总是伴随着美妙言词渲染出的动人的幻景。
人的个性不是靠说教和听训,而是由行动来创造的。
因此,教育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势迫使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做。
不论小学写第一篇作文的尝试还是大学博士论文题目的拟订,抑或只是背诵一首诗、作一支曲、翻译一段文字、解一道数学题、进行一项体育锻炼,这个方法都适用。
做事的动机千差万别,因而学校教育的价值主要就体现于它教导学生们以怎样的动机做事。
做同样的工作,可能是出于惧怕、不得已而为之;可能因为对权威的野心和对名誉的欲望;也可能源自对某件事的兴趣或者对真理、真知的渴望,没有人会否认老师的态度和学校的管理对学生心理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认为一个学校最糟糕的就是靠威吓、强力和虚妄的权威来实施教育。
这样对待学生会摧残他们健全的情感,伤害他们真挚的心灵,剥夺他们应有的自信。
如此的教育只生产驯顺的臣民,德国和俄国的学校通常如此。
我知道美国的教育不存在这样的罪恶。
瑞士和几乎所有民主国家都没有这样的学校。
使学校远离这一莫大之恶并不难,不要赋予老师以压迫的权利,从而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只缘于对其才识与人文素养的由衷敬仰。
学习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动力应该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结果的兴趣和知道这结果对社会的价值而产生的快乐。
我认为学校布置的最有价值的作业应该能够唤醒并强化青少年的这种意识。
浅谈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

浅谈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一、关于学校的作用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中, 爱因斯坦说: 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一代的最重要机构。
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有时, 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 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
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知识是死的, 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
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
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 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 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
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 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中国从1901 年废除八股文, 1904 年建立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5 年废除科举制度算起, 现代教育的发展已有一个世纪。
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
但是, 有着1300 多年科举教育传统的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太艰难了。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在我国, 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屡禁不止, 中小学生教材的难度之高、学习时间之长, 已是世界之最。
国家再三强调素质教育, 但收效甚微。
教育的异化现象在我国的各类学校中的表现还是相当突出的。
二、关于学校的培养目标从满足现代社会需要, 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变化, 爱因斯坦主张: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问题。
他特别强调人的自身应如何发展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使青年人在离开它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 而不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
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 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 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 就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 而且比起那种其主要训练在于获得细节知识的人来, 他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从这些论述的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教育的深刻见解。
他从自己当学生、教师及科学家的切身经历和巨大成功中, 总结出许多富有哲理的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幼儿园名人教育:爱因斯坦的启示

幼儿园名人教育:爱因斯坦的启示幼儿园名人教育:爱因斯坦的启示1. 概念和意义在幼儿园教育中,名人教育是一种引导幼儿了解和学习名人的生平、成就、人格魅力以及其作品等内容,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而爱因斯坦则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和成就深刻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科学发展和思维模式。
2. 爱因斯坦的伟大贡献爱因斯坦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和光电效应理论等对人类的科学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行为也为后人树立了伟大的榜样,他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挑战传统,提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科学理论和观点。
3. 名人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正处于认知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名人教育能够让他们在娱乐中获取知识,激发出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动机,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育手段,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积极投入教育过程。
4. 爱因斯坦对名人教育的启示爱因斯坦所取得的成就是对名人教育的最好启示。
通过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和成就,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求知的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
这种探索和好奇心正是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品质。
他的成就也展现了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也是名人教育所要传达给孩子们的。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名人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名人的成就和贡献,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成就。
而爱因斯坦的生平和成就正是一个可以给孩子们树立榜样的典范。
6. 总结通过名人教育,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娱乐中获取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同时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的生平和成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就是对幼儿园名人教育中爱因斯坦的一些启示和我的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名人教育:爱因斯坦的启示7. 名人教育的实施方法在幼儿园进行名人教育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实施。
《论教育》爱因斯坦,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爱因斯坦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他的一生中对教育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见解。
本篇文章将根据爱因斯坦的读书笔记摘抄,从浅入深地探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教育的个人理解和观点。
一、教育的定义1.教育的本质爱因斯坦在其读书笔记中提到:“真正的教育应是培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培养不仅仅是单向的,更应该是双向的,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共同成长。
2.教育的目标在爱因斯坦的观点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批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
”这种目标的确定,对于当前教育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今社会已经不再缺乏知识,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是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的现状1.教育的单向输送在实际教育中,很多教育机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单向的教育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2.教育的功利化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多教育机构开始过分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限制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三、教育的未来1.重视独立思考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也应该转变角色,做学生思维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2.注重创新意识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创新。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爱因斯坦的观点深刻地启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爱因斯坦——论教育原创于: 2008-06-08 08:39:01标签:论教育——爱因斯坦[1]翻译:有志于教育的海带【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奥伯尼市举行了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
本文出自爱因斯坦在纪念会上的讲话。
(原书编者注)】通常,庆祝之日首先用于回顾,特别是纪念那些为了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过特殊荣誉的人。
这种对我们前辈的友好纪念确实一定不能忽略,尤其是由于对过去最优秀人物的纪念,有助于激励今天希望有所贡献的人勇于作出努力。
但是,这种纪念应该由一个从小就与纽约州联系在一起、熟悉纽约州过去的人来作;而不是由我,一个象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游历、在各式各样的国家中都有所经历的人来作。
因此,剩下给我的只能是讲那些无论何时何地、一直以来并将继续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了。
我只是尝试,并不能自称是权威。
这特别是由于,各个时代聪明而好意的人一直处理教育问题,当然也反复清楚地表达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而身为一个对教育领域半外行的人,我只有个人的经历和个人的信念作为对教育的见解之基础。
那么,我是那里来的勇气来阐述我的看法呢?好在这不真的是一个科学问题。
否则,这些顾虑可能会使我一言不发了。
可是,对于活跃的人类的事情,这就不同了。
这里,仅仅有真理的知识是不够的。
相反,这种真理的知识必须以不懈的努力、不断地使其恢复原貌,才不会丧失。
这就象站立在沙漠中的大理石雕像,持续地受到被流沙埋没的威胁。
只有维护的工作不停地进行,大理石才会永远地闪耀在阳光里。
我的双手也应该做这种维护工作。
学校一直是将传统这一财富由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
这在今天比以前更为突出了。
这是因为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使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功能被削弱了。
因此,现在比以前,人类社会的持续性和健康在更高程度上依赖于学校。
有时,人们仅仅把学校作为传授最大量知识给下一代的工具。
这是不对的。
知识是死的,学校却是为活人服务的。
学校应该培养青年人对人民的幸福有价值的品质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以为,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
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要使学校不
受到这种一切祸害中最坏的祸害的侵袭,那是比较简单的。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
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l 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
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应该是学校的最
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
艺术技能。
l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当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
家。照我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院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院的学
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发展独力思考和独立创新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
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
独立思考与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主要以获取细节知识为其训练内容
的人来,他一定会更为适应进步和变化。
l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
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
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l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
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
育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
教育。”就由于这个理由,对古典文史教育的拥护者同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抗争,
我一点也不想偏袒哪一方。
l客观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为学习这些,人们确实不需要上大学,他能从书本中
学到。高等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到更多的实际知识,而在于思维训练,这是人们通过教科书
所不可能学到的。
l绝不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义务,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它使你在精神领域
中能为了你们自己个人的愉悦,以及有益于以后你将为其工作的社会,而体会认识到自由解
脱的美好。
l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
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l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
要他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