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论教育》(1936年)

合集下载

爱因斯坦《论教育》英文

爱因斯坦《论教育》英文

爱因斯坦《论教育》英文Einstein's "On Education"Education is a topic that has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and debated throughout history.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ave expressed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on the purpose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 One influential figure who addressed this subject matter was Albert Einstein. In his essay "On Education," Einstein shares his thoughts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and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shaping young minds.According to Einstein, the primary goal of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the mer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ividual's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critically. He believ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a sense of curiosity and a thirst for knowledge. Instead of focusing solely on memorization and rote learning, Einstein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in students.In Einstein's view, the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nurturing students' innate curiosity. He believ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question, explore, and seek answers to their own inquiries. By allowing them to think freely and independently, the education system can help individuals develop their own unique perspectives and ideas.Furthermore, Einstein believed that creativity wa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education. He maintained that imagination and intuition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itself. He argued that knowledge is limited and can become outdated, while imagination has the power to transcendboundaries and create new possibilitie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nurtur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rather than solely imparting information.In his essay, Einstein also discussed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He believed that teachers should not merely be instructors but should strive to be mentors and guides. Einstein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hich sh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mutual respect, trust, and support. Teachers should act as facilitators, stimulating students' curiosity and guiding them in their quest for knowledge.Einstein also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a well-rounded education. He believed that specialization at an early age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ividual's potential. Instead, he advocated for a broad education that encompasses various fields, allowing students to explore different subjects and acquire a diverse skill set.In conclusion, Einstein's essay "On Education"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is thoughts on the purpose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 H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curiosity, and creativity in students. Einstein believ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nurture imagination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question and explore. Additionally, he highlighted the crucial role of teachers as mentors and guides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By following Einstein's philosophy, we can strive to create a more holistic and effective education system that truly prepares individuals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论教育(爱因斯坦)

论教育(爱因斯坦)

论教育(爱因斯坦)作者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终入籍美国。

曾任柏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校教授。

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题解:傅雷在家书中教导傅聪:首先要成为一个人,其次是成为一个艺术家,最后才是成为一个钢琴家。

爱因斯坦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仅只是一个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家,更在于他是一个具有崇高人格的人。

而他再三寄希望于青年一代的,也正是使我们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下面三段文字,分别选自他的《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论教育》与《教师和学生》。

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时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青年一代的。

本来构成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正是这个。

当我把“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作为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个,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十分枯燥的专门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

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

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二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着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和滋养。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名言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名言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名言1.教育的目的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学习应该是一种愉快而有趣的过程,而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

3.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成功的关键在于永不停止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5.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6.没有失败的经历,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和成长。

7.学校应该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只是机械地追求分数和成绩。

8.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需求,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扶持。

9.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关注实践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10.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

11.学校应该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表达和交流各种观点。

12.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

13.学生应该被视为学习的主体,而不只是接受者。

14.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15.创造力是教育的核心,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6.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17.持续学习是终身发展的基础,不论年龄大小都应该保持求知的热情。

18.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提供给学生赖以生存的技能,更是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人。

19.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不断追求进步和提升自我。

20.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1.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知识,更是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的环境。

22.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去思考和质疑世界的本质。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人们常常简单地认为学校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工具,这是错误的认识。

知识是死的,可学生是活生生的,它在每个青年人身上培养起来的应该是对集体利益真正有价值的素质和能力。

这并不是要泯灭个性,使个人只是成为社会的工具,如蚁群中的一只蚂蚁或蜂房里的一只工蜂。

仅仅由没有个性原创、没有个人目标、标准化的人组成的社会是没有发展可能性的可悲群体。

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

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教育的理想呢?靠说教吗?当然不是。

话语仅仅是也只是苍白无力的声音而已。

通往毁灭的路总是伴随着美妙言词渲染出的动人的幻景。

人的个性不是靠说教和听训,而是由行动来创造的。

因此,教育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势迫使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做。

不论小学写第一篇作文的尝试还是大学博士论文题目的拟订,抑或只是背诵一首诗、作一支曲、翻译一段文字、解一道数学题、进行一项体育锻炼,这个方法都适用。

做事的动机千差万别,因而学校教育的价值主要就体现于它教导学生们以怎样的动机做事。

做同样的工作,可能是出于惧怕、不得已而为之;可能因为对权威的野心和对名誉的欲望;也可能源自对某件事的兴趣或者对真理、真知的渴望,没有人会否认老师的态度和学校的管理对学生心理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认为一个学校最糟糕的就是靠威吓、强力和虚妄的权威来实施教育。

这样对待学生会摧残他们健全的情感,伤害他们真挚的心灵,剥夺他们应有的自信。

如此的教育只生产驯顺的臣民,德国和俄国的学校通常如此。

我知道美国的教育不存在这样的罪恶。

瑞士和几乎所有民主国家都没有这样的学校。

使学校远离这一莫大之恶并不难,不要赋予老师以压迫的权利,从而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只缘于对其才识与人文素养的由衷敬仰。

学习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动力应该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结果的兴趣和知道这结果对社会的价值而产生的快乐。

我认为学校布置的最有价值的作业应该能够唤醒并强化青少年的这种意识。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1936年)庆祝日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回顾往事,尤其是纪念那些由于对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了特殊荣誉的人物。

对我们前辈的这一友好的纪念活动实在绝对不应被忽视,特别是因为这种对往日盛事的回忆能够鼓舞今天的善良的人们无畏地努力。

但是这件事必须由年轻时就与这个州紧密相连,并熟悉其过去的人来做,而不是由一个像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在各种各样的国家积累经验的人来做。

因此,我只能谈论一些与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过去是,今后也将是与教育事务相联系的问题。

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我一点也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从古到今的明智的本意善良的人们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已就这些问题反复地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我阐述除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毫无根基的观点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如果这真是个科学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保持缄默。

但是,对活跃的人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此仅仅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

相反,若要知识不被抛弃,它就必须被不断的努力连续更新。

它就像树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

服务之手必须不断工作,以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

我的手也在为大理石服务的手之列。

学校一直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方式。

今天这种重要程度超过了以前,因为通过经济生活的现代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地位已经削弱。

因此,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比以前更加依赖于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

但这是不对的。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

它应该在青年人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消灭个性,把个人仅仅作为如蜜蜂或蚂蚁那样的社会的工具。

因为由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

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生活问题。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庆祝日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回顾往事,尤其是纪念那些由于对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了特殊荣誉的人物。

对我们前辈的这一友好的纪念活动实在绝对不应被忽视,特别是因为这种对往日盛事的回忆能够鼓舞今天的善良的人们无畏地努力。

但是这件事必须由年轻时就与这个州紧密相连,并熟悉其过去的人来做,而不是由一个像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在各种各样的国家积累经验的人来做。

因此,我只能谈论一些与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过去是,今后也将是与教育事务相联系的问题。

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我一点也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从古到今的明智的本意善良的人们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已就这些问题反复地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我阐述除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毫无根基的观点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如果这真是个科学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保持缄默。

但是,对活跃的人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此仅仅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

相反,若要知识不被抛弃,它就必须被不断的努力连续更新。

它就像树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

服务之手必须不断工作,以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

我的手也在为大理石服务的手之列。

学校一直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方式。

今天这种重要程度超过了以前,因为通过经济生活的现代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地位已经削弱。

因此,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比以前更加依赖于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

但这是不对的。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

它应该在青年人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消灭个性,把个人仅仅作为如蜜蜂或蚂蚁那样的社会的工具。

因为由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

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生活问题。

《论教育》爱因斯坦,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论教育》爱因斯坦,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爱因斯坦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他的一生中对教育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见解。

本篇文章将根据爱因斯坦的读书笔记摘抄,从浅入深地探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教育的个人理解和观点。

一、教育的定义1.教育的本质爱因斯坦在其读书笔记中提到:“真正的教育应是培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培养不仅仅是单向的,更应该是双向的,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共同成长。

2.教育的目标在爱因斯坦的观点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批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

”这种目标的确定,对于当前教育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今社会已经不再缺乏知识,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是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的现状1.教育的单向输送在实际教育中,很多教育机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单向的教育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2.教育的功利化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多教育机构开始过分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限制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三、教育的未来1.重视独立思考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也应该转变角色,做学生思维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2.注重创新意识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创新。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爱因斯坦的观点深刻地启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读《论教育》有感

读《论教育》有感

读《论教育》有感【点击进入读书心得体会专栏,阅读更多内容!】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演讲《论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这段话在教育界流传甚广,当我读完《论教育》全文之后,觉得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因为爱因斯坦这篇讲稿对教育的理解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对教育的经典论述之一。

教学的价值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人爱因斯坦在这篇关于教学的价值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的演讲中说:”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远足活动训练了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

脑力上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技能的锻炼也类似这样。

因此,那个诙谐的人确实讲得很对,他这样来定义教育:‘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就是这个原因,我对于遵守古典、文史教育制度的人同那些着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争论,一点也不急于想偏袒哪一方。

”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塾是专读文史;教育转型之后曾提出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有评论说“高考语数外”偏重于文科,莫衷一是。

而爱因斯坦“一点也不急于想偏袒哪一方”,他认为“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素质能力的形成是最重要的。

“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相反地,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实际上,有了“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素质,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会游刃有余,并不完全要书本知识基础有多雄厚。

学校教学最终“剩下的”是能力素质。

在今天的教育语境下,如何理解这一段话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教学价值。

这些年,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核心素养”。

经合组织1997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

于是“核心素养”成为热门话题。

笔者以为“核心素养”所涉及的正是爱因斯坦所提出“人们忘记了在学校所学过的每一件事后剩下的”东西,“剩下的”这些东西是课程教学之外获得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论教育》(1936年)
庆祝日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回顾往事,尤其是纪念那些由于对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了特殊荣誉的人物。

对我们前辈的这一友好的纪念活动实在绝对不应被忽视,特别是因为这种对往日盛事的回忆能够鼓舞今天的善良的人们无畏地努力。

但是这件事必须由年轻时就与这个州紧密相连,并熟悉其过去的人来做,而不是由一个像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在各种各样的国家积累经验的人来做。

因此,我只能谈论一些与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过去是,今后也将是与教育事务相联系的问题。

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我一点也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从古到今的明智的本意善良的人们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已就这些问题反复地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我阐述除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毫无根基的观点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如果这真是个科学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保持缄默。

但是,对活跃的人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此仅仅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

相反,若要知识不被抛弃,它就必须被不断的努力连续更新。

它就像树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

服务之手必须不断工作,以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

我的手也在为大理石服务的手之列。

学校一直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方式。

今天这种重要程度超过了以前,因为通过经济生活的现代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地位已经削弱。

因此,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比以前更加依赖于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

但这是不对的。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

它应该在青年人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消灭个性,把个人仅仅作为如蜜蜂或蚂蚁那样的社会的工具。

因为由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

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生活问题。

在我看来,英国的学校体制距实现这个理想最为接近。

但是人们怎们才能实现这一理想呢?是通过道德说教达到这一目标?绝对不是。

言词现在是,今后将仍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是由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

但是人格并不是由所听所说形成的,而是由劳动和行动形成的。

因而,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是促使小学生们采取行动。

这适用于小学生的第一次学写字,也适用于大学的博士论文,或者记一首诗,作一支曲,口译或笔译一篇文章,解决一道数学题目,或是进行体育运动。

但是在每项成就背后都有一个作为其基础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反过来又被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的成功所强化和滋养。

在这里存在着最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对学校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

同一工作,其起源可能归因于恐惧和强制、追求权势和声名的野心勃勃的欲望,或是对对象的爱好、兴趣以及对真理和理解的要求,因此也可以是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的、但很早就被削弱了的神圣的好奇心。

完成同样一件工作对小学生产生的教育方面的影响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这取决于使他完成这件工作的内因究竟是害怕受伤害、利已主义的情感,还是获得喜悦和满足感。

没有人会坚持认为学校的管理及教师的态度是对塑造小学生的心理基础毫无影响。

我觉得最坏的莫过于学校主要用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等手段工作。

这种做法摧毁了小学生健康的感情、真诚和自信。

它产生出顺从的人。

难怪这样的学校在德国和俄国居统治地位。

我知道这个国家的学校里不会产生这种最坏的邪恶;在瑞士,也许在所有民主统治的国家中都是如此。

使学校脱离这种所有邪恶中最坏的邪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给予教师尽可能少的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这样小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惟一来源就是后者的人性和理智品质。

所指出的第二个动机——雄心,说得委婉点就是以被承认和被尊敬为目标,牢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

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取得伙伴赞同的愿望肯定是社会最重要的
束缚力之一。

在这个感情复合体中,建构性的和毁灭性的力量密切相连。

取得赞同和被承认的愿望是健康的动机;但要被承认比伙伴或者同学更优秀、更强大、更有才智,就很容易导致过份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调整,这可能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伤害。

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防止使用产生个人野心的简单方法以敦促小学生们勤奋学习。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选择理论已被许多人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权威依据来引用。

也有一些人用这种方法试图伪科学地证明个人之间毁灭性的经济竞争的必要性。

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们进行生存竞争的力量,完全在于他是一个社会性的生活着的动物。

正如蚁冢中单个蚂蚁之间的战争对于生存没有什么根本意义一样,人类社会中个体成员之间的斗争也是如此。

因此人们应该防止向青年人宣传把这种习惯意义上的成功当作生活的目标。

这种意义上的成功的人,通常从他们伙伴那儿得到很多,其所得通常远远超过他给他们的贡献。

但是,人的价值应该体现于他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工作所得到的成果的乐趣,以及对该成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在年轻人的这些心理力量的觉醒和强化之中,我看到了学校被赋予的最得要的任务。

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快乐的愿望,去追求人类最高财富,即知识和艺术家般的技艺。

这些创造性的心理力量的觉醒当然比强力的施行或个人野心的觉醒困难,但它更有价值。

重点在于发展孩子般爱玩的倾向及孩子般的对被承认的愿望,并把孩子引导到对社会很重要的领域;这种教育主要建立在对成功活动和被承认的愿望的基础上。

如果学校成功地从这种观点出发进行工作,它将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重,学校给予的任务也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我认识一些喜欢在校时光甚于喜欢假期的孩子。

这样的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是一位艺术家。

如何才能在学校获得这种精神呢?对此不可能存在万能补救方法。

就如个人不可能永远健康一样,但有一些能被满足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师们应该在这样的学校里成长。

其次教师在教学材料和使用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拥有广泛的自主权。

因为他在发展工作上的乐趣同样会被强力和外在压力扼杀。

如果至此你们都专心地跟上了我的思考,你们可能会对一件事感到奇怪。

根据我的观点,我已谈了这么多究竟以什么精神来指导青年,但是关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我却什么都没有说。

占主导地位的究竟应该是语言,还是科学中的技术教育?
对此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在我看来这些都处于第二重要的地位。

如果一个年轻人已经通过体操和跑步训练了他的肌肉和身体耐力,今后他将适应任何体力工作。

头脑训练及脑力和手工技巧的训练也是类似的。

因此,会说俏皮话的人下列说法大致不错,他把教育定义为:“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正因为此,我一点也不急于在古典的语言—历史教育和更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两种方法的追随者们的斗争中表态。

另一方面,我想反对另一观念,即学校应该教那些今后生活中将直接用到的特定知识和技能。

生活中的要求太多样化了,使得在学校里进行这种专门训练毫无可能。

除此之外,我更认为应该反对把个人像无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

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那些培养将来从事较确定的职业的技术学校也适用。

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

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的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详细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进步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