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蛋白质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蛋白质化学及氨基酸代谢

第五章 蛋白质化学及氨基酸代谢
COOH α H 2N C H R L-氨基酸 COOH α H C NH2 R D-氨基酸
式中R为α-氨基酸的侧链基团,除甘氨酸外,其余19种 α-氨基酸分子中的α碳原子均为不对称碳原子,因此, 每种氨基酸都有D型和L型两种立体异构体,组成天然蛋 白质的α-氨基酸都为L型。
(一)氨基酸的分类
根据氨基酸侧链R基团的结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脂 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杂环族氨基酸。(见P100)
蛋白质多肽链是否能形成α-螺旋体以及螺旋体的稳 定程度如何,与它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有很大关系, 而且R 基的电荷性质,R 基的大小都会影响到螺旋的形 成。 有些氨基酸出现在α-螺旋中的次数要比其它氨基酸 的多,例如丙氨酸带有小的、不带电荷的侧链,它很适 合填充在α-螺旋构象中。 而有些氨基酸则基本上不会出现在α-螺旋中,如多 肽链中有脯氨酸时α-螺旋就被中断,这是因为脯氨酸的 α-亚氨基上氢原子参与肽键形成后就再没有多余的氢原 子形成氢键,所以在有脯氨酸存在的地方就不能形成α螺旋结构。
酰胺平面:酰胺平面是构成主链构象的基本单位, 是多肽链中从一个α -碳原子到相邻α -碳原子之间的 结构。
0.147nm
C=N
0.127nm
0.132nm
(1)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肽键中羰基碳原子与 氮原子之间所形成的键不能自由旋转,这样使得肽单位 所包含的六个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又称为 酰胺平面(amide plane)或肽平面(peptide plane).
(2)肽平面中羰基氧与亚氨基氢几乎总是处于相反的位 置,虽然肽平面中的羰基氧与亚氨基氢可以有顺式和反 式两种排布,但由于连接在相邻两个α -碳上的侧链基 团之间的立体干扰不利于顺式构象的形成,而有利于 伸展的反式构象的形成,所以蛋白质中几乎所有的肽 单位都是反式构象。

食品化学05第五章 蛋白质详解

食品化学05第五章 蛋白质详解
3. 蛋白质的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otein
按蛋白质的溶 解度分----考 虑蛋白质的营 养特性时采用
清蛋白(溶于水、稀盐、稀酸、稀碱) 球蛋白(不溶于水、溶于稀盐、稀酸、稀碱) 谷蛋白(不溶于水、盐、溶于稀酸、稀碱) 醇溶蛋白(溶于70-80%乙醇、稀酸、稀碱)
6
2
一. 概述 Introduction
2.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The elements of protein
C:50-55% H:6-7% O:20-23% S:0-4% N:12-19% 微量元素:P、Fe、Zn、Cu、I 等。
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是a-氨基酸,它的侧链结构和性质
各不相同,大多数蛋白质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分
11
二 氨基酸的一般性质
当G两e性n离e子r被al酸P滴r定operties当o两f 性A离m子i被n碱o滴A定c时id,s—
时, —COO-基变成去质

NH3+基变成去质子化,当—
3子酸化碱,性当—质COO-和—
NH3+ 和—NH2浓度相等时
COOH的浓度相等时的 氨pH基被酸称的为等pK电a1点((即p解I 离of amino
3. 蛋白质的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otein
按分子形状 分----考虑蛋 白质的质构 特点时采用
球蛋白:以球状或椭圆状态才能在的 蛋白质,这些形状是由多肽链自身折 叠而造成的。
纤维状蛋白:棒状分子,他们含有相 互缠绕的多肽链。
5
一. 概述 Introduction
Lys,Arg,His
带负电荷侧链氨基酸: Asp,Glu
9
二 氨基酸的一般性质 General Properties of Amino Acids

生物化学 第5章蛋白质三维结构

生物化学 第5章蛋白质三维结构

310螺旋
α螺旋
π螺旋
(二)β-折叠片(β-pleated sheet)
• β-折叠片是蛋白质二级结构元件,是两条或两条以 上充分伸展成锯齿状折叠构象的多肽链,侧向聚集, 按肽键的长轴方向平行并列,通过氢键形成折扇状 的结构。
1、-折叠片的结构特征
1) 多肽链充分伸展,肽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2) 侧链交错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
酰胺平面与二面角(Φ 、Ψ )
酰胺平面(肽平面):每个肽单位的六个 原子(Cα -CO-NH-Cα )都被酰胺键 固定在同一个平面上,该平面称为酰胺平 面(或肽平面)。
四、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四、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多 肽链主链骨架中若干肽单位各自沿一定的轴盘 旋或折叠,并以氢键为主要次级键而形成的有 规则的构象。
第五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本章要点
研究蛋白质构象的方法 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 多肽主链折叠的空间限制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一、研究蛋白质构象的方法
X-射线衍射法
单色的X射线通过蛋白质晶体产 生衍射图,对衍射图中衍射斑点的位 置与强度进行测定和计算,可以确定 晶体的结构。
B.肽链平面充分伸展
C.每隔3.6个氨基酸螺旋上升一圈
D.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高度为0.15nm
2、列哪些因素妨碍蛋白质形成α-螺旋结构?
(E)
A.脯氨酸的存在
B.氨基酸残基的大的支链
C.酸性氨基酸的相邻存在 D.碱性氨基酸的相邻存在
E.以上各项都是
5、其他类型的螺旋
螺旋末端的最后一圈 不稳定,胶原蛋白中存在

第五章 蛋白质2

第五章 蛋白质2

第5章 蛋白质 5.5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5.5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动物蛋白,例如乳(酪蛋白) 蛋和肉蛋白等, 动物蛋白,例如乳(酪蛋白)、蛋和肉蛋白等, 是几种蛋白质的混合物, 是几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它们有着较宽范围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多种功能特性;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多种功能特性;又如 蛋清具有持水性、胶凝性、黏合性、乳化性、 蛋清具有持水性、胶凝性、黏合性、乳化性、 起泡性和热凝结等作用, 起泡性和热凝结等作用,这些功能来自复杂 的蛋白质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蛋白和乳清蛋白等其他蛋白质, 植物蛋白和乳清蛋白等其他蛋白质,它们也 是由多种类型的蛋白质组成, 是由多种类型的蛋白质组成,但是它们的功 能特性不如动物蛋白
蛋白质在界面的稳定性决定了它在界面所形成膜的机械强度, 蛋白质在界面的稳定性决定了它在界面所形成膜的机械强度,而膜的强 度又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吸引、氢链和疏水相互作用有关。 度又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吸引、氢链和疏水相互作用有关。二硫 键的形成可以增加蛋白质膜的黏弹性。当界面膜中蛋白质的浓度达到约 键的形成可以增加蛋白质膜的黏弹性。 20%~25%(质量 体积) 质量/ 蛋白质则以凝胶状态存在。 20%~25%(质量/体积)时,蛋白质则以凝胶状态存在。各种非共价键相互 作用达到所需平衡时,才能使凝胶状膜稳定和具黏弹性。 作用达到所需平衡时,才能使凝胶状膜稳定和具黏弹性。倘若疏水相互 作用太强,则蛋白质会在表面絮凝、聚结甚至沉淀。 作用太强,则蛋白质会在表面絮凝、聚结甚至沉淀。当静电排斥力大大 超过吸引力时, 超过吸引力时,不易形成厚的内聚膜
只有当蛋白质表面的疏水数目 达到足以提供疏水达到足以提供疏水-界面相互 作用需要的能量, 作用需要的能量,才能使蛋白 质在界面牢固地吸附, 质在界面牢固地吸附,并形成 隔离的疏水小区。 隔离的疏水小区。只有这样方 可促进蛋白质吸附, 可促进蛋白质吸附,形成稳定 的泡沫或乳状液

第05章 蛋白质讲解

第05章 蛋白质讲解


赖:+H3N-CH2-CH2-CH2-CH2-

精、 组
• D.带负电荷(酸性氨基酸)

谷: -OOC-CH2CH2-

天门冬: -OOC-CH2-
2.酸碱性质
氨基酸为两性电解质,既表现出酸性, 又表现出碱的性质
• 除α-羧基(pKa1)、α-氨基(pKa2)外,酸 性及碱性氨基酸的侧链也含有可离子化基团
• (三)界面性质 Interfacial Properties
• 1、乳化性质 Emulsifying Properties (1)蛋白质的表面活性
一般而言,P的疏水性越强,P在界面的浓度越大,表面张 力愈低,乳状液愈稳定。
疏水值↑,表面张力↓,乳化活力↑(乳化活性指数,m2/g)







F、一定蛋白质起始浓度: 一般为0.5%
Pro一般对O/W型乳化液的稳定性较好。
0.2mol/LNaCl 1mol/LNaCl pH
变性涉及二、三、四级结构的变化。
2、变性热力学
N(天然)==== D(变性) K=[D] / [N] ΔGo= -RTlnK
ΔGo=ΔHo - TΔSo
例:25℃,pH=9时,肌红蛋白变性
ΔGo=56.8千焦/摩尔
K=0.113
3、变性因素
(1)热
T升高,则氢键下降,静电力下降,范德华力下降,而疏水 键上升,ΔH? ↑↓
如11S大豆蛋白、乳蛋白
水能促进蛋白质的热变化(干的稳定)
大豆粉 10%H2O Td=115℃ 40%H2O Td=97℃
单体球状蛋白质的热变性在短时热时是可逆的。
(2)静水压 因为蛋白质具有柔性和可压缩性(球状),所 以压力可引起变性,但是可逆

第五章蛋白质分析及预测方法

第五章蛋白质分析及预测方法

第五章蛋白质分析及预测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功能分子之一,其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

蛋白质分析及预测方法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蛋白质分析及预测方法被提出和应用。

一、蛋白质分析方法1.序列分析蛋白质序列是理解和预测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的重要基础。

序列分析可以通过比对已知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找出与待研究蛋白质相似的序列,从而预测其功能和结构。

常用的序列分析方法包括同源序列比对、Motif和Domain分析等。

2.结构分析蛋白质结构是蛋白质功能的基础,因此结构分析对于研究蛋白质功能至关重要。

通常通过实验方法如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获得蛋白质结构。

此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方法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质结构比对、分子模拟等。

3.功能分析蛋白质功能是指蛋白质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如催化反应、运输物质、信息传递等。

功能分析通过研究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以及模拟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和预测蛋白质的功能。

常用的功能分析方法包括结构-功能关系预测、生物分子对接等。

二、蛋白质预测方法1.序列预测蛋白质序列预测是指通过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序列预测方法包括序列比对、Motif和Domain预测、蛋白质家族预测等。

这些预测方法可以通过比对已知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找出与待研究蛋白质相似的序列,从而推测其结构和功能。

2.结构预测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原子级结构,包括蛋白质中氨基酸残基的空间排列。

结构预测是通过计算方法来预测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常用的结构预测方法包括亚氨基酸残基建模、蛋白质折叠模拟等。

这些方法通过计算蛋白质中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空间约束,来预测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3.功能预测蛋白质功能预测是通过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序列,来预测蛋白质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

常用的功能预测方法包括结构-功能关系预测、蛋白质分子对接等。

第五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第五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 ⑶ 有Pro等亚氨基酸存在(不能形成氢键),经常 Pro等亚氨基酸存在 不能形成氢键) 等亚氨基酸存在(
其他螺旋: 螺旋, 其他螺旋:如310螺旋, 螺旋又称π 4.416螺旋又称π螺旋
sheet) (2)β-折叠结构(β-pleated sheet) 折叠结构(
是一种肽链相当伸展的结构。肽链按层排列, 是一种肽链相当伸展的结构。肽链按层排列,依靠 相邻肽链上的羰基和氨基形成的氢键维持结构的稳 定性。肽键的平面性使多肽折叠成片, 定性。肽键的平面性使多肽折叠成片,氨基酸侧链 伸展在折叠片的上面和下面。
第五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蛋白质生物功能的表达依赖于其 完整的构象 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 环境影响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人为划分为一、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人为划分为一、 四级结构。除一级结构外, 二、三、四级结构。除一级结构外,蛋 白质的二、 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均属于空间结 构象。 构,即构象。 构象是由于有机分子中单键的旋转所 形成的。蛋白质的构象通常由非共价键 形成的。蛋白质的构象通常由非共价键 次级键)来维系。共价键? (次级键)来维系。共价键?
• β-折叠结构的氢键主要是由两条肽链之间形成的; 折叠结构的氢键主要是由两条肽链之间形成的; 也可以在同一肽链的不同部分之间形成。 也可以在同一肽链的不同部分之间形成。几乎所 有肽键都参与链内氢键的交联, 有肽键都参与链内氢键的交联,氢键与链的长轴 接近垂直。 接近垂直。
范德华力包括引力和排斥力
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分别是极性与极性,极性与非极性, 分别是极性与极性,极性与非极性, 非极性与非极性(狭义的范德华力) 非极性与非极性(狭义的范德华力) 数量多且有加和效应

第五章 蛋白质

第五章 蛋白质
蛋白热变性的一般规律:大多数蛋白质在45~50℃ 时开始变性,也有些蛋白的Td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温度。 如大豆球蛋白92℃、燕麦球蛋白108℃等。 当加热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时,每提高10℃,变性 速度提高600倍。
温度导致蛋白质变性主要涉及到非共价相互作用
的去稳定作用。氢键、静电和范德华相互作用在高温 下不稳定在低温下稳定,而疏水相互作用随温度升高 作用力增强(在60-70℃达到最高)。 一般认为,温度越低,蛋白质的稳定性越高。然 而也有例外。如肌红蛋白和突变型噬菌体T4溶菌酶分 别在30 ℃和12.5 ℃时显示最高稳定性。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蛋白质
引言 氨基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蛋白质的营养性质 在食品加工中蛋白质的物理、化学和营养变化 食品蛋白质
本章重点
1、基本概念;
2、蛋白质变性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3、蛋白质功能性质产生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在食品 工业上的具体应用; 4、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 营养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这些变化; 5、常见食品蛋白质的特点。
三、氨基酸的性质
1、氨基酸的酸-碱性质
氨基酸具有两性性质。氨基酸在溶液中净电荷为 零时的pH值为氨基酸的等电点pI 。 pH值在等电点以上,氨基酸带净负电荷,低于等 电点,氨基酸带净正电荷。
2、氨基酸的疏水性
氨基酸从乙醇转移至水的自由能变化△Gt 可用 来表示氨基酸的疏水性,△Gt是一个加和函数。
第一节
一、蛋白质的功能
引言
1、是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
2、部分蛋白质作为生物催化剂; 3、机体内生物免疫作用所必须的物质; 4、在食品加工中,蛋白质除具有营养价值外,对食品 的质地、色、香、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碱水解法
6mol/L NaOH 6h
蛋白质-----------------→氨基酸 优点:色氨酸不破坏、水解液清澈 缺点:构型变化,D、L各半; 丝、苏、精、赖、胱破坏 (3) 酶水解法
酶制剂



蛋白质---------→肽----→氨基酸 优点:常温、常压、构型不变、卫生 缺点:水解不易完全、时间长,肽多 应用广泛,口服液、饮料

二级结构形成一定构象——三级结构 “螺旋之螺旋”,“折叠再折叠” (4)四级结构 Quaternary structure n 条多肽链在三级结构的基础缔合聚集, 构成四级结构。 由n个亚基聚集成聚合体,即为四级结构。
肌红蛋白
2、作用力和键
形成二、三、四级结构的作用力: (1)空间张力 (2)静电作用力 (3)氢键 (4)二硫交联键 (5)疏水相互作用 (6)范德华力
3、疏水性


Hydrophobic properties
两个非极性基团为了避开水相而聚集在一起的作 用力——疏水相互作用。非极性基团所具有的性 质—疏水性。 氨基酸侧链具有一定的疏水性。 1mol氨基酸从乙醇中转移到水中,其转移自由 能: ΔGo = - RTlnS乙醇/S水 ΔGo( 侧链R)=ΔGo(氨基酸)- ΔGo(甘氨酸)
乳 化 活 力
疏水值
疏水值
(2)乳化性评价指标



A、乳化能力(EC)(乳化容量) 相转变前能乳化油ml EC = -----------------------------g蛋白质 B、乳状液稳定性(ES) 乳状液最终体积×100 ES= -----------------------------乳状液最初体积
第五章
蛋 白 质 Chapter 5 Protein
一.理化性质 二、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三、食品中的蛋白质
四、加工对蛋白质的影响
一.理化性质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一)蛋白质的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otein
(五)蛋白质的变性 Protein Denaturation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性作用
天然蛋白质分子因环境因素的改变而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这一过 程称为变性。 变性涉及二、三、四级结构的变化。
2、变性热力学
N(天然)==== D(变性) K=[D] / [N] ΔGo= -RTlnK ΔGo=ΔHo - TΔSo 例:25℃,pH=9时,肌红蛋白变性 ΔGo=56.8千焦/摩尔 K=0.113
2、胶凝 Gelation
(1)概念: P胶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P胶体体系失去流动性, 而成为“软胶”状态。这一过程叫P的胶凝作用。 P-P > P-H2O 有序网络凝结。 凝胶是水分分散在蛋白质颗粒之中形成的胶体体系。 蛋白质凝胶具有一定形状、弹性,半固体性质。 (2)形成(方法) A、热处理、冷却 B、加酸 C、添加盐类 D、酶水解 加入酶适度水解,可促使胶凝形成。 E、先碱化、再恢复至中性或PI 点 F、与多糖胶凝剂作用 如明胶(+) + 阿拉伯胶(-) 明胶(+) + 海藻酸钠(-)

(2)溶胀法 将蛋白粉臵于下端连有刻度毛细管的烧结 玻璃过滤器上,让其吸收毛细管中的水, 即测定其水合作用的速度和程度。
(3)过量水法 让蛋白质与过量水接触,再过滤,离 心过剩水。 (4)水饱和法 测定蛋白质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量
5、溶解度与溶胶
(1)蛋白质的溶解特性的作用 A、可确定天然资源中蛋白质分离, 提纯的最适条件。 B、为蛋白质的应用提供重要指标 C、评价蛋白质饮料 (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解度与pH、μ、T、种类有关。
(3)溶胶

蛋白质溶液是一种 胶体溶液。P 表面 有各种亲水基,将 H2O分子吸附表面 而形成一层水膜。
(二)蛋—蛋作用(P—P作用)
1、沉淀 沉淀的方法: A、盐析 B 、生物碱沉淀剂的沉淀 反应 C、有机溶剂沉淀反应 D 、重金属盐沉淀 反应 鞣酸、苦味酸等生物碱能使蛋白质沉淀。 生物碱沉淀剂为酸性物质,显示负电荷; 当蛋白质溶液pH < PI时,显示正电荷; 所以可生成S小的盐而沉淀。 食品工业除单宁等,用此原理。
4、变性对性质的影响
(1)生物活性丧失(酶、激素、毒素、 抗体……) (2)溶解度降低(疏水基团暴露) (3)改变水合性质 (4)易于酶水解 (5)粘度增大 (6)不能结晶
二、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roteins
食品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功能作用
Functional roles of food proteins in food systems



C.带正电荷 碱性氨基酸 三种 赖:+H3N-CH2-CH2-CH2-CH2精、 组 D.带负电荷(酸性氨基酸) 谷:-OOC-CH2CH2天门冬: -OOC-CH2-
2.酸碱性质
氨基酸为两性电解质,既表现出酸性, 又表现出碱的性质



除α-羧基(pKa1)、α-氨基(pKa2)外,酸 性及碱性氨基酸的侧链也含有可离子化基团 (PKa3) 可估算等电点: 侧链不带电荷基团氨基酸: pI=(pKa1+pKa2)/2 例 pI (蛋)=1/2(2.28+9.21)=5.75 酸性氨基酸: pI=(pKa1+pKa3)/2 例:pI(谷)=(2.19+4.25)/2=3.22 碱性氨基酸: pI=(pKa2+pKa3)/2 例:pI(赖)=(8.95+10.53)/2=9.74
3、变性因素
(1)热 T升高,则氢键下降,静电力下降,范德 华力下降,而疏水作用上升,ΔH? ↑↓ 当T升高时,ΔS(升高)则-TΔS(下降) ΔG=ΔH—TΔS 当ΔG=0时,K=1
当ΔG=0时,K=1 此时的温度为蛋白质的变性温度Td 蛋白质热变性温度(Td) 蛋白质 Td 羧肽酶 63 肌红蛋白 79 胰蛋白酶抑制剂 77 α-乳清蛋白 83 大豆球蛋白 92 燕麦球蛋白 108


3、水解
H+、OH-、酶
蛋白质 ----------------→ 胨、肽、氨基酸 (1)酸水解法
6mol/L HCl 110℃10~24h


蛋白质------------------------→氨基酸 优点:彻底、L型 缺点:色氨酸破坏,丝、苏、酪部分破坏

(4)温度T 一般蛋白质变性温度为50~70℃ ,T↑,氢键↓ 一般,P—H2O作用↓,即T↑,P↓沉淀。
4、水合性质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成分的吸水性,持水容量的测定有以下四种 方法: (1)相对湿度法 测定一定AW 时,P吸水量 ml H2O/g样品
大豆分离蛋白
100
200 min
含有疏水性大的氨基酸残基比例高的蛋白 质耐热稳定性大(耐热生物体而耐低温 性差,即低温下易变性)。 如11S大豆蛋白、乳蛋白 水能促进蛋白质的热变化(干的稳定) 大豆粉 10%H2O Td=115℃ 40%H2O Td=97℃ 单体球状蛋白质的热变性在短时热时是可 逆的。
(2)静水压 因为蛋白质具有柔性和可压缩性(球 状),所以压力可引起变性,但是可逆 (3)剪切力 振动、揉捏、打擦产生机械剪切力, 导致α螺旋破坏,网状结构改变 (4)辐照 导致芳香族氨基酸(色、酪、苯丙) 吸收,使构象发生改变,还可导致二硫 键断裂。







(2)大豆肽(300-700) 良好的溶解性,易吸收,降血压(血管 紧张素交换酶阻碍剂),降低胆固醇, 抗氧化、促进双岐杆菌增殖。 (3)酪蛋白磷酸肽 促进小肠钙的吸收 (4) 乳链菌肽 防腐剂
还有: 醒酒肽、抗血栓肽、免疫刺激肽、安 神麻醉肽...... 玉米肽、大米肽、鱼蛋白肽、乳清蛋白肽......


(一)水化性质
HydrationProperties of Proteins
1、蛋白质与H2O的作用 (P-H2O) 与水可形成氢键及偶极—偶极作 用,离子—偶极作用。
2、水化过程

干燥蛋白质逐步水化过程如下:
干蛋白 →极性点吸附水→多分子层→



→液体水凝聚→溶胀→溶剂化分散作用→溶液 ↓ 溶胀的不溶性颗粒、块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作用力
1、结构 (1)一级结构 Primary structure 氨基酸排列顺序— 一级结构 (2)二级结构 Secondary structure 主链上原子的空间排列——二级结构 其排列方式有: α—螺旋三维结构 β—折叠结构 β—弯曲结构 胶元螺旋

(3)三级结构 Tertiary structure
(3)胶凝机理(探讨)
A、变性 xP →Δ→ xPD →冷却→(PD)x B、P--P作用 a. Δ加热,疏水基团暴露,疏水 作用力↑ b. 静电引力: –NH3+ , --COO- ; --COO----Ca2+----OOC-c. 氢键↑ d. –S-S-的形成 ∴ P--P间形成网络结构。 对H2O的作用力 多层水↑,截留水↑
(三)界面性质
Interfacial properties
1、乳化性质 Emulsifying Properties (1)蛋白质的表面活性 一般而言,P的疏水性越强,P在界面 的浓度越大,表面张力愈低,乳状液愈 稳定。 疏水值↑,表面张力↓乳化活力↑(乳 化活性指数,m2/g)

表 面 张 力
(三)化学反应

1、氨基酸与甲醛的反应 R-CH-COOH + 2HCHO → R-CH-COOH │ │ NH2 N(CH2O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