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u盘使用
linux挂载优盘并显示中文

linux挂载优盘并显示中文
载优盘。
为设备建立一个空目录,如/mnt/usb。
然后将设备挂载到该目录下,就可以像使用
本地硬盘一样使用U盘了。
使用如下命令:
# mkdir /mnt/usb
#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sb
在这里用-t vfat指定优盘使用分区类型是Windows的分区格式。
# cd
/mnt/usb
# ls
优盘使用后,一定要卸载,如果直接拔出,可能回损坏优盘上的数据。
卸载前需要离开/mnt/usb目录,并且确定没有程序在使用这个目录,否则会卸载失败。
离开/mnt/usb目录的命令:
# umount /mnt/usb
如果每次使用优盘都输入一串命令,不够方便,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在系统文件分区文件/etc/fstab中,增加如下命令:
/dev/sdb1 /mnt/usb vfat defaults,codepage=936,isocharser=cp936 0
以后使用优盘就方便多了,可以直接在Shell提示符中挂载,输入命令: # mount /mnt/usb
或者使用硬盘管理工具,挂载优盘。
小技巧:在优盘中使用中文命名的文件,如果按前面的命令,则中文显示会不正确。
为了能
够正常地显示中文,需要在命令后面加几个参数。
完整的命令如下: # mount –t vfat –O isocharset=gb2312,umask=0,codepage=936 /dev/sda1 /mnt/usb。
u深度u盘安装教程

u深度u盘安装教程深度U盘安装教程深度操作系统是一款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以其简洁、美观的界面以及丰富的功能而受到用户的喜爱。
在安装深度系统时,可以选择U盘安装,这样更方便快捷。
下面将详细介绍深度U盘安装的步骤。
准备工作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容量不小于8GB的U盘,并备份好U盘中的数据,因为该过程将会清除U盘的所有数据。
此外,还需要下载深度操作系统的ISO镜像文件,并确保该文件没有损坏。
制作U盘启动盘我们需要一个制作启动盘的工具,例如Rufus。
Rufus是一款免费、开源的制作启动盘的软件,它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
我们可以在Rufus官方网站进行下载。
安装Rufus后,将U盘插入计算机。
打开Rufus软件,选择正确的U盘,确保我们选择的是要制作启动盘的U盘。
接下来,在“制作启动盘”下拉菜单中,选择“写入硬盘镜像(ISO)”。
点击“选择”按钮,浏览并选择我们之前下载好的深度操作系统的ISO镜像文件。
然后,我们需要调整分区方案。
如果我们想要在U盘上安装深度系统,并且使用该U盘来进行启动,可以选择“MBR”作为分区方案。
如果我们想要在U盘上安装深度系统,并且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可移动的数据存储设备,可以选择“GPT”作为分区方案。
接下来,我们可以调整文件系统类型和集群大小。
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默认的文件系统类型和集群大小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我们不确定如何选择,可以使用默认选项。
最后,点击“开始”按钮开始制作启动盘。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时间,所以请耐心等待。
安装深度操作系统制作好U盘启动盘后,我们接下来需要将深度系统安装到计算机上。
插入制作好的U盘启动盘,并重启计算机。
进入BIOS设置界面,将U盘设为第一启动项,并保存设置。
重启计算机后,我们将会看到深度系统的安装界面。
选择“Install Deepin”并按下回车键。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常规设置,例如选择语言、键盘布局等。
根据我们的需求进行选择。
如何实现Linux下的U盘(USB Mass Storage)驱动 v0.4

如何实现Linux下的U盘(USB Mass Storage)驱动How to Write Linux USB MSC (Mass Storage Class) Driver版本: 0.4作者: crifan联系方式:green-waste (at) 版本历史目录1正文之前 (6)1.1本文目的 (6)1.2阅读此文所需要的前提知识 (7)1.3声明 (7)2USB基本知识 (8)2.1USB的硬件 (8)2.2USB相关的协议 (8)2.3USB相关的软件实现 (8)3USB Mass Storage大容量存储的基本知识 (9)3.1USB Mass Storage相关的协议 (13)3.1.1USB Mass Storage相关协议简介 (14)3.1.1.1USB MSC Control/Bulk/Interrupt (CBI) Transport (14)3.1.1.2USB MSC Bulk-Only (BBB) Transport (15)3.1.1.2.1为何USB MSC中Bulk-only Transport被叫做 BBB (15)3.1.1.2.2为何已经有了CBI,又再弄出个BBB (15)3.1.1.3USB MSC UFI Command Specification (16)3.1.1.4USB MSC Bootability Specification (16)3.1.1.5USB MSC Compliance Test Specification (17)3.1.1.6USB Lockable Storage Devices Feature Specification (17)3.1.1.7USB MSC USB Attached SCSI Protocol (UASP) (17)3.1.1.7.1已有SCSI协议,为何还要再弄一个UASP (17)3.1.2USB MSC的各个协议之间关系总结 (19)3.1.3U盘与USB中的Class,Subclass和Protocol的对应关系 (20)3.1.3.1bInterfaceClass=0x08=Mass Storage (21)3.1.3.2bInterfaceSubClass=0x06=SCSI Transparent (21)3.1.3.3bInterfaceProtocol=0x50=Bulk Only Transport (21)3.2USB Mass Storage相关的软件实现 (22)4实现U盘驱动的整个流程是什么样的 (23)5Linux系统下,USB驱动的框架已经做了哪些事情 (24)6Linux下实现U盘驱动,自己需要做哪些事情以及如何做 (25)7引用文章 (26)图表图表 1 U盘 (6)图表 2 USB Mass Storage Framework (9)图表 3 PC和U盘 (10)图表 4 PC和U盘的芯片内部结构 (10)图表 5 PC和U盘的内部逻辑框图 (11)图表 6 PC和USB MSC设备 (12)图表 7 USB MSC的分类 (12)图表 8 USB Storage Class Protocol Relation (19)图表 9 SubClass Codes Mapped to Command Block Specifications (21)图表 10 Mass Storage Transport Protocol (21)图表 11 USB数据流向图 (23)缩写1 正文之前1.1 本文目的关于U盘,估计大家都用过。
linux的u盘使用记录

linux的u盘使用记录
Linux操作系统对于U盘的使用记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挂载记录,Linux系统在使用U盘时会将其挂载到特定的目录下,记录了U盘的挂载点和挂载时间。
可以通过查看系统的挂载表(/etc/mtab或/proc/mounts)来获取相关信息。
2. 文件访问记录,Linux系统会记录U盘上的文件访问记录,包括文件的读取、写入和删除等操作。
这些记录通常保存在文件系统的日志文件中,如/var/log/syslog或/var/log/messages。
3. 设备信息记录,Linux系统会记录U盘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的厂商、型号、序列号等。
可以使用lsusb命令或查看
/sys/block目录下的相关文件获取设备信息。
4. 操作历史记录,Linux系统会记录用户对U盘进行的操作历史,包括拷贝、移动、重命名等操作。
这些记录保存在用户的操作历史文件(如.bash_history)中,可以使用history命令或查看相关文件来获取。
5. 系统日志记录,Linux系统会将U盘的插拔事件和相关信息记录在系统日志中,如/var/log/syslog或/var/log/messages。
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如USB、U盘)来查找相关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记录方式和位置可能因Linux发行版和系统配置而有所不同。
此外,如果系统没有启用相应的日志记录功能或者日志文件已被清理,可能无法获取完整的U盘使用记录。
Linux系统写入U盘方法教程

Linux系统写入U盘方法教程之前我们介绍过怎么把Windows系统放进U盘备份,那么对于Linux系统方法也一样吗?有一些地方不同的,需要注意,所以下面我们就来教大家如何在U盘中安装Linux系统,把Linux系统写入U盘。
操作步骤第一步:首先插入u盘到电脑主机usb接口处(建议插入到主机箱后置的usb接口),然后打开UltraISO软件,再打开选择需要写入u 盘的Ubuntu 10.04或者其他版本的Linux系统的iso镜像包3 第二步:点击“启动光盘”,然后鼠标移动选择到“写入硬盘映像”并点击鼠标左键弹出一个写入硬盘映像的窗口,值得注意的是:硬盘驱动器那里我们要看清楚,是我们刚才插入usb接口的那个u盘,也就是我们需要写入的u盘,千万别搞错了。
写入方式我们默认即可,然后点击“便捷启动”,选择到“写入新的驱动器引导区”,再鼠标右移选择到“Syslinux”项,点击鼠标!u启动温馨提示:“Syslinux”这一项选择很重要,网络上流传的很多关于此类的教程由于都忽略了这一步,导致最终制作失败。
点击“是(Y)”继续接下来会弹出一个“写入引导扇区成功”的提示窗口第三步:也就是继续上一步的操作,我们点击“写入”继续,意思是把整个iso镜像包写入到我们的u盘里面点击了“写入”按钮以后将会弹出一个确定窗口,其表达的意思是让您进一步确认是否将iso镜像包写入到该u盘里面,我们只要点击“是(Y)”按钮即可,如下图:现在开始写入Linux系统的iso镜像包到u盘在写入u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去做其他操作,建议耐心等待其写入成功!OK,大功告成,u盘写入Ubuntu Linux系统就完成了,我们接下来可以做的就是利用这个制作好引导的u盘来安装Ubuntu系统了。
补充:系统常用维护技巧1,在“开始” 菜单中选择“控制面板” 选项,打开“控制面板” 窗口,单击“管理工具” 链接2,在打开的“管理工具” 窗口中双击“事件查看器” 图标3,接着会打开“事件查看器” 窗口4,在右侧窗格中的树状目录中选择需要查看的日志类型,如“事件查看器本地--Win日志--系统日志,在接着在中间的“系统” 列表中即查看到关于系统的事件日志5,双击日志名称,可以打开“事件属性” 对话框,切换到“常规” 选项卡,可以查看该日志的常规描述信息6,切换到“详细信息” 选项卡,可以查看该日志的详细信息7,打开“控制面板” 窗口,单击“操作中心” 链接,打开“操作中心” 窗口,展开“维护” 区域8,单击“查看可靠性历史记录” 链接,打开“可靠性监视程序” 主界面,如图所示,用户可以选择按天或者按周为时间单位来查看系统的稳定性曲线表,如果系统近日没出过什么状况,那么按周来查看会比较合适。
U盘安装linux

U盘安装linux一、准备工作:1、 4G以上的优盘,格式化成FAT322、镜像编辑软件:UltraISO v9.3.6.27503、Linux系统镜像文件二、制作启动盘:1、安装UltraISO,2、启动软件后打开linux5.4镜像文件(关联后可直接点击ISO文件)。
3、点击“工具——加载到虚拟光驱”,点击“加载”4、打开“我的电脑”找到虚拟光驱的盘符(如:F盘),进入:”F::\images”,5、找到“boot.ISO”文件。
双击打开。
6、点击“启动——写入硬盘镜像”7、选择你的U盘,写入方式:USB-HDD+.点击“写入”,开始写入引导文件到U盘,8、等待一分钟左右,消息栏提示“刻录成功”。
引导文件写入完毕。
9、确认是否写入成功和盘符是否选对:打开“我的电脑”,可移动存储栏里出现以:“RedHat Ent”命名的盘符,代表写入成功。
三、复制linux镜像文件到U盘:复制linux镜像文件到U盘的根目录下。
注意:Linux镜像文件不得出现特殊符号和中文。
U盘上的工作到这里基本完毕。
接下来将进入到安装linux的工作。
四、选择U盘为启动盘:1、将U盘插入到将要安装linux的设备中(最好不要插到前置UBS接口上,读取可能会比较慢)。
2、开机按F6(不同设备按键有所不同,详见说明书)进入启动项选择界面,选择U盘启动,或是进入BIOS(按键请见说明书),将U盘设置为第一启动。
3、如选择正确,将进入到linux安装初始界面。
五、安装linux:1、安装初始界面直接回车,选择语言、键盘,回车。
2、在选择系统来源时,应选择“Hard drive”,回车3、找到你的U盘,不知道U盘是哪一个盘就一个一个试。
选择一个盘符后,切勿直接回车,按Tab换挡到OK位置,再回车确认。
3、找到U盘后,Tab换挡到OK位置,回车即可开始进入安装界面。
六、安装linux:安装步骤和方法详见linux 5.4 64位安装图解。
使用Linux系统安装grub2到u盘并启动系统或者iso镜像文件

使⽤Linux系统安装grub2到u盘并启动系统或者iso镜像⽂件⼀、使⽤fdisk命令对u盘进⾏分区1、fdisk -l 查看那个设备时u盘(现在以/dev/sdc为例)2、fdisk /dev/sdc 对u盘分区 p:查看当前分区 d:删除当前分区 n:新建分区 w:保存⼆、使⽤mkfs 将u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fat32 通⽤性⽐较好mkfs.vfat -F 32 /dev/sdc1 或者 mkfs -t vfat /dev/sdc1三、将grub2安装到u盘1、sudo grub-install --boot-directory=/media/u /dev/sdc 问题:--boot-dircetory 和 --root-dircetory 的区别或:grub-install --no-floppy --boot-directory=/mnt/img /dev/sdc2、 sudo update-grub3、sudo grub-mkconfig -o /media/u/boot/grub/grub.cfg以上代码中的/dev/sdc是U盘对应设备,/media/u是U盘的挂载点。
经过上⾯的操作,grub2被安装到u盘的mbr上了,⽣成了默认的启动菜单/grub/grub.cfg,通过u盘启动就能看到grub2的引导界⾯了,完全可以引导电脑硬盘上的操作系统了。
四、使⽤grub命令⾏启动系统启动linux系统(本⽂的grub指的全部是grub2)1、set root=(hd1,msdos1) (hd1,msdos1)是启动分区。
(在输到"("之后,按⼀下tab,我的能⾃动填充hd1,之后,再按⼀下tab键,可以显⽰出磁盘分区,在我的电脑上显⽰出了2个ext分区,以及这些分区的基本信息,我的安装在hd1,msdos1)2、linux /boot/vmlinux-xxx-xxx root=UUID=xxxxxxxxx 或者 linux /boot/vmlinuz-***** -generic root=UUID=****** (root=后可以使⽤uuid也可使⽤ /dev/sda1 挂载分区,但是本⼈个⼈暂时⽆法获取是sda1还是sdb1,所以⽤UUID,第⼀步tab补全显⽰磁盘分区详情时会显⽰分区的uuid号)3、initrd /boot/initdxxx(按tab补全)4、boot 启动五、grub可以直接启动grub4dos2、配置 grub.cfgmenuentry "Grub4dos"{set root='hd0,msdos1'linux16 /grub/grub4dos/grub.exe boot}六、grub启动winpe1、消灾镜像⽂件到u盘2、配置grub.cfgmenuentry 'winpe'{ set root='hd0,msdos1' insmod lvm insmod xfs insmod memdisk insmod part_msdos echo 'loading memdisk...' linux16 /grub/memdisk iso raw echo 'loading iso...' initrd16 /grub/dabaicai.iso}七、grub4dos启动winpe(grub启动winpe有时候会失败所以使⽤grub4dos启动)修改grub4dos下的menu.lst⽂件(menu.lst⽂件最好拷贝到根⽬录或者boot⽬录,要不然系统可能找不到)title find and boot dabaicai.ISOfallback 6root (hd0,0) (系统默认是在当前磁盘,如果iso和grub4dos在同⼀个磁盘分区可以不⽤写这⼀句)find --set-root /grub/dabaicai.isomap /grub/dabaicai.iso (0xff) || map --mem /grub/dabaicai.iso (0xff)map --hookchainloader (0xff)savedefault --wait=2命令解释set: 设置环境变量,如果不带参数,则是显⽰当前所有的环境变量。
嵌入式Linux自动挂载U盘

在ARM嵌入式Linux下,要让U盘自动挂载,可以用到mdev方式实现(mdev是busybox 中的一个udev管理程序的一个精简版,它可以实现设备节点的自动创建和设备的自动挂载),下面是实现的步骤:1、确认Busybox做的根文件系统如下选项有选中:Linux System Utilities --->[*] mdev[*] Support /etc/mdev.conf[*] Support command execution at device addition/removal2、由于是利用到Linux内核的hotplug功能,要确定CONFIG_HOTPLUG=y。
3、修改根文件系统里面的etc/init.d/rcS文件,添加如下内容:mount -t tmpfs mdev /devmount -t sysfs sysfs /sysmkdir /dev/ptsmount -t devpts devpts /dev/pts# mdev for /devecho /sbin/mdev > /proc/sys/kernel/hotplugmdev -secho "***************Starting mdev.........[OK]"4、添加对热插拔事件的相应,支持U盘自动挂载:修改根文件系统中的etc/mdev.conf文件,内容如下:sd[a-z][0-9] 0:0 666 @/etc/mdev/udisk_insertsd[a-z] 0:0 666 $/etc/mdev/udisk_remove注:@表示是在插入(创建设备结点)后执行后面的脚本,$表示在拔出(删除设备结点)前执行后面的脚本。
5、添加对应的脚本文件:根文件系统中的etc/mdev/udisk_insert文件内容:#!/bin/shif [ -d /sys/block/*/$MDEV ] ; thenmkdir -p /media/$MDEVmount /dev/$MDEV /media/$MDEV -t vfat -o utf8=1fi根文件系统中的etc/mdev/udisk_remove文件内容:#!/bin/shumount -l /media/$MDEVrm -rf /media/$MDEV至此,就可以实现自动的插拔挂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下u盘使用
linux下u盘使用,本文为转载文章,由Linux100中文网()整理
方案一:
Linux不像Windows一样,接上新硬件后可以自动识别,在Linux下无法自动识别新硬件的,需要手动去识别。
USB移动存储设备通常被识别为sda1,具体可以通过fdisk -l命令查询。
在使用U盘前,我们先要为外挂点新建一个子目录,一般外挂点的子目录都是建立在/mnt 里面的,我们也建在那里,当然也可以建在/目录下,名字可以自己定,我们就取名为usb,终端下的命令如下:
mkdir /mnt/usb
然后我们就可以接上我的U盘了,然后在终端下输入命令并击Enter键即可:
mount /dev/sda1 /mnt/usb
在Windows下当我们用完U盘后,在我们取下U盘前我们先要删除,同样在Linux下我们也要删除挂起点,方法是:
umount /dev/sda1 /mnt/usb 或umount /dev/sda1
如果不把U盘给umount掉,那样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
方案二:
USB的支持关键在于驱动,没有驱动设备时mount执行是肯定不成的。
我在Red Hat里使用U盘的通用方法如下,屡试不爽
1. 先别插U盘,/sbin/lsmod看是否有usb-storage。
如果没有的话:
cd /lib/modules/2.4.20-8/kernel/drivers/usb
for v in *.o storage/*.o ; do /sbin/insmod $v ; done
2. 这里再/sbin/lsmod,应该有usbcore、usb-ohci(或usb-uhci,根据主板芯片组而不同)、usb-storage、scsi_mod等。
其中usb-storage的状态应该为
(unused)。
3. 插入U盘,不停的/sbin/lsmod,这期间usb-storage的状态应为Initializing,持续时间大约半分钟,其实就相当于Windows在右下角不停的弹汽球:)
4. 初始化结束后, /sbin/fdisk -l,应该能看到/dev/sda1设备。
这时,执行
mount /dev/sda1 /mnt/udisk 才能成功。
如果是MSDOS格式,又想看到中文,可以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disk -o iocharset=gb2312。
(为方便可以/etc/fstab加一行,以后就可以mount /mnt/udisk就行了)。
5. 奇怪的是有时候fdisk是看不到sda1,但是也能mount上
使用以上步骤挂U盘基本上可说是“万全”了。
台式机、笔记本、VMware都一样。
mkdir /mnt/usb
mount /dev/sda1 /mnt/usb
笔记本上安装linux用法和台式机一样
ps:
首先要检查lsmod|grep usb-storage 这是支持USB的模块。
如果没有的话,是无法操作USB 接口的设备的。
如没有的话,可以手功modprobe usb-storage,一般查看U盘可以用fdisk -l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个硬件的设备名
,比猜测硬件名要准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