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历史冲刺二轮复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题全面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t

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
一.科技与综合国力和国家 地位 二.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 三.科学技术与生活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 因素和重要力量。
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 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 产生狄更斯在《双鹿记》中概括了英国工业革 命时代的矛盾:“这是最好的时代,这 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一百多年过去了。不幸的是,现在依然如此。
(1)使用过度, 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科学技术是 一把“双刃剑”
(2)用于人类发展, 可造福人类。
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 进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伽玛刀治疗仪
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科学与化学、物 理学、数学和工程学等交叉综 基因工程是 合而成的新型技术系统。 生物工程的 核心。
世 界 上 第 一 只 克 隆 绵 羊 多 利 ”
——“
克隆技术的发展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算盘
机械计算机
谢
谢
科学技术
130604213
凌静
• 马克思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的强大动力 • 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 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 江泽民和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 科教兴国的含义
•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 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 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 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 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 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 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 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2018中考历史冲刺二轮复习 专题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专题三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是何含义?
答: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两例 “世界近代民主思想实践”的史实。
答: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3)阅读材料一,使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举例说明有哪些“硬 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 微型”,主要得益于什么的广泛运用?
① 计 算 机 技 术 的 广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极 20 世 纪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电 子 四五十 计 经济实 算 年代 力 大 增 ,机 的 (首先 政局稳 广 泛 从美国 定 使 开始) 用 二战后 泛 使 用 是 第 三 次 科 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 计算机时 技革命的核心。 ②引起了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经济 代 ② 生 物 工 程 的 核心 : 格局的变化,尤其是推动了世界经 信息时代 基 因 工 程 。 在 基 因 济的全球化。 网络时代 工 程 的 发 展 中 , 克 ③大大加快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 原子能时 隆 技 术 尤 为 引 人 注 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 代 目。 过程。
谈谈人类应如何应对科学“潜在的危险”。
答:①例如:火车的出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煤炭的大量 使用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国协作应对环境、气候危机 (其它意思相近的表述即可)。
专题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材料四 卷土重来的PM2.5,不只是北京的烦恼。从华北到江浙再到四川盆地,普遍是一
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
名称 时间 主要条件 标 志 主要发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摘要: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驱动力。
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对我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大力推进科教兴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的科学论断。
关键词: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论证理解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
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这是由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体系中的作用决定的。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领域,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
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成为第一位的构成要素。
<二>·这是由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决定的。
现代科学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对国民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之大,已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科学技术不仅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同时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
2015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新中国的成长之路全面版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新中国的成长之路
②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 大潮。20 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新中国的成长之路
②今后我们要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要继续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 好国家和平相处;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伟大的新时代 (1)历史转折:1978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改革开放 ①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知识网络要点整合Fra bibliotek命题规律
专题(四)┃新中国的成长之路
②20 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美关系正 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 外交的胜利;中日建交、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建立 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专题(四) 新中国的成长之路
专题(四)┃新中国的成长之路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新中国的成长之路
要点整合
一、阶段特征 从1949年到现在,共和国走过了66年(截止到2015年)的 风雨历程。在这66年的发展中,有成就有挫折。大体可分为 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第二阶段从 1956年到1966年;第三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 第四阶段从 1976年到现在。 1.第一阶段是过渡时期(1949—1956年):进行了抗美援 朝、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实行了三大改造。到1956年 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过 渡时期结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是发展的第一要素
生产力诸要素如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 无不与科学技术有关。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 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 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 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 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 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 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 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 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计算或应用是处 于头等重要,所以是“第一”!
第四次生产力高潮
美国于1865年结束南北战争之后,继承英,德 实现工业化的经验,发动了产业革命,发展了一批 先导产业,如铁路,电讯,农业和轻纺工业等。电 力技术革命使美国后来者居上,美国完成和完善了 欧洲的钢铁,化工和电力“三大技术”,又完成和 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发明”。美 国通过工业技术革命,创新,使产值迅速上升,到 1890年已经成为第一经济大国。
二、当代科技发展的 主要特点
1、发展速度加快、投入增加
近30年来,科技成果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 多。据推测,到公元200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 还要翻一番。与此同时,科学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 加快。发达国家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即5年 内会有一半的只是会过时。为此,职业培训已成为 一种终生教育。在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社会对 科学技术具有越来越大的需求,发达国家的科研经 费的投入以指数增长,科技成果飞快增长,大大促 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良性运转态势。世界各 国的经验表明,新发现和新发明在实践上加以运用 之后,所创造的价值,要超过科学研究经费的10倍 以上。
新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带一路”

线索二 丝绸之路上发生的主要事件
1、玄奘西游 2、鉴真东渡 3、马可波罗来华 4、郑和下西洋 5、四大发明 6、“闭关锁国”及其影响
最新模拟
组合列举: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张骞 1.西汉:___出使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 丝绸之路 发展起来,_______是欧亚的重要通道; (从长安通过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和欧洲) 。 比较开放 2.唐朝:实行_____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活跃;唐都 长安 ___是一座国际化城市与七十多个国家友好往来,尤其同 派遣唐使 日本、印度等国家来往密切。日本多次_____来华学习 鉴真 ,回国后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唐玄宗时,__六次 玄奘 《大唐西域记》 东渡日本。唐太宗时,__西游天竺,著有______。
线索一:丝绸之路相关史实
1、张骞出使西域
2、陆路丝绸之路
3、海上丝绸之路 4、沟通两条丝绸之路的枢纽工程
线索一 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城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______ 新疆 地区和更 远的地方。 (2)两次通西域情况
时间 第一次
公元前138 年 公元前119 年
目的
作用
第二次
六、“闭关锁国”及其影响
1.原因 (1)重本抑商的政策 (2)自给自足的政策 (3)维护自身统治 2.表现: (1)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2)清朝统一后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 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
3.影响 (1)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 卫作用。 (2)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 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 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特别提示] 闭关锁国并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而 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吉文方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强调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
接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又一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对于这项重大战略任务,全党同志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弄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提高认识,狠抓落实”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十二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扫清了思想和理论上的障碍,那么,今天在全党全民中进行一次“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广泛的马克思主义再教育,则是保证全党工作重点转移进一步深化和提高的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当代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人类近代史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学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实践,科技革命直接引起了产业大革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关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
他们把亲身经历的以蒸汽机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称为“证实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伟大杠杆”。
他们睿智地预见到当时方兴未艾的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不仅“生产力将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而且“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
2015中考历史冲刺二轮复习 专题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专题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人类。 4、要大力推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5、要坚持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把我机遇。
专题三
专题训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阅读下列材料,综合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即全球化1.0 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世界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实践 也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中
(二)、中国近代的科技
2、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20世纪20年代,侯 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 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 天津碱厂
19世纪中期,欧洲人懂得制造纯碱。
(二)、中国近代的科技
3、魏源和《海国图志》:清朝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魏源, 编著《海国图志》一书,该书系统介绍了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发明 ①英国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第一次解放了人的双手) ②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以热力 代替了人的体力,彻底解放了人的 双手) ③英国史蒂芬孙:“火箭号”火车 机车。 ④美国富尔顿:汽船(铁达尼号) (意义: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 劳动) ①美国:爱迪生:围绕电的发明成 就最突出,被称为发明大王,主要 发明: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 机。 ②德国本茨:汽车用的汽油内燃机 ③美国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 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④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飞行 者1号”试飞成功。 影响 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社会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 发展。 ②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生活的 面貌。 ③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 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 立的阶级。 ④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以热 飞猛进的发展。
力代替了人的体力,彻底解放了 人的双手)
③英国史蒂芬孙:“火箭号”火 车机车。
②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生 活的面貌。
③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 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
蒸汽时代 棉花时代 火车时代
从英国 开始)
使 用
④美国富尔顿:汽船(铁达尼号)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意义: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 ④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
专题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三次科技革命
名 时间 主要条件 标
主要发明
影响
时代
称
志
①英国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
18世纪
(第一次解放了人的双手)
动,社会生产力获得突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60-90 年
代 到 19 世纪上 半期 (首先
资产阶级 统治的确 立
蒸 汽 机 的 广 泛
专题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世界古代、近代的科技 1、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的十个数字的计数法,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 阿拉伯数字。 2、牛顿:英国科学家牛顿在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三 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牛顿力学,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3、达尔文和《物种起源》:英国生物学家,撰写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的主张,创立了生物进化学。 4、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德国犹太人,后移居美国,提出“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被称为“物理学的泰斗”。
专题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百科:宋应星和《天工开物》:明朝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关于农业 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工艺百科全书”。 四大发明: 6、指南针:战国时期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候制成指南针,用于航 海,南宋时期广泛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7、造纸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纸始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质优价廉 的“蔡侯纸”。(意义: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 展。) 8、火药:唐朝中期有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军事。13、 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9、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标有最早确切日期 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 播。 (二)、中国近代的科技 1、詹天佑和“京张铁路”: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建“京张铁路”, 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国家间的力量对比;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
入帝国主义阶段。
专题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计算机技术的广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极
泛使用是第三次科 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
20 世 纪
电
计算机时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四五十 年代 (首先
二战后 子
经济实
计 算
力
大
增
,
机 的
政局稳 广
历史
初三历史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中国古代的科技 1、工艺:青铜文化:夏、商、西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商朝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最灿 烂的时期,最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还有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 铜立人像。 2、医学: ①华佗和“麻沸散”:东汉华佗,制成了麻醉剂“麻沸散”,还编排了最早的健身操“五 禽戏”,后人赞誉他为“神医”。 ②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 原则,被称为“医圣”。 ③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专著。 3、农学: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 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要不误农时。 4、地理学:郦道元和《水经注》:北魏郦道元编著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 专著。
油印机。
代和钢铁时代。
②德国本茨:汽车用的汽油内燃 机
③美国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 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②西方国家开始走上工 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的道路,资产阶级的统 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电气代 钢铁时代 汽车时代
国为主)
用 ④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飞 ③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
行者1号”试飞成功。
工劳动)
治。
①美国:爱迪生:围绕电的发明 ①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
成就最突出,被称为发明大王, 产和生活的方式。人们
主要发明:电灯、留声机、蜡纸、跨入电气时代、汽车时
第 二 次 技 术 革 命
19 世 纪 末 20 世 内战扫清 纪 初 了资本主 ( 以 美 义发展的 国 、 德 障碍
电 的 广 泛 使
专题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探索出制碱的 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3、魏源和《海国图志》:清朝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该书系统 介绍了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4、严复和《天演论》: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其译著《天演论》介绍了“物竞 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认为只有效法西方,进行维新变法,才能救国。是戊戌 变法的指导思想。 5、“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 (三)、中国现代的科技 1、邓稼先和原子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 2、钱学森和导弹:1964年,我国第一枚导弹试验成功。 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99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4、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世界上首次育种成功的 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