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合集下载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特点: 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威胁大。
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频繁;山区面 积广大,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多发。 人为原因:我国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围湖造田、 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经济活动普遍存在。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分类及其联系 类型 含义 关系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生物灾害 ④海洋灾害 C.①②③ 2.下列特征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重要特征的是( B.多因性
C.群发性
3.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广的是( B.滨海地区的风暴潮
D
)
C.疫病蔓延
D.洪涝和干旱
4.以下哪点不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A.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南北跨纬度大
(1)“清明时节雨纷纷”描述的是春夏之交,夏季风开始在 华南 一带盛行,
同时北方冷空气仍较活跃,冷暖空气多交绥于 南岭 地区,暴雨时常发生。
(2)6、7月份,随着夏季风的向北推进,冷暖空气多再交绥于
长江中下游

区,锋面雨带在此徘徊,形成 梅 雨。
(3)7、8月份,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北移,锋面雨带移到 华北 和 东北 地 区,出现北方盛夏 暴雨 季节;此时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也时降暴雨。
3、特征
复杂性
自然灾害的 主要特征
周期性
潜在性
突发性
群发性
多因性
特征 潜在性
含义 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 累或转换能量,以打破原来的平衡和稳定性 灾害出现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到的前兆或 严格的规律可循,通常不易被人们觉察和分辨 相同事件间隔一定的周期后反复发生 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常常接踵而至或者 是相伴发生 灾害的周期性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时间尺度上; 某种灾害常常与其他灾害组成灾害链 一种原因可能引起多种灾害,同一事件可能由 多种原因引起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及说明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及说明

学生对 自然灾 害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 ,联系实际案例
组织教学。
【 教学 目 】 标 () 1 认识 自然灾害的概念 、类型及危害 。
( )了解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现状和成因。 2
作 用,透彻理 解基本概念 ,培 养概括分析总结 问题能
力。 )
学生分析 回答 ,教师 引导 、纠正 、完善 自然灾害
本节的 “ 标准”为 “ 以某种 自然灾害为例 ,简述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该 “ 标准”旨在学习 自 然 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学习 自 然灾害的 目的是防 灾、减灾 ,所以, “ 标准”除了要求了解其对人类的危
害外 ,还要求了解 自 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认识 自 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 教学方法 】
讨论分析法 ( 成因分析 );多媒体展 示法 ( 各种
2 4
① 发生 自然灾害的地域空间是地球表层系统 ,包
括地球 表层 的 四大圈 层 。
高中地理
② 对人们生命和财产造 成损失的 自然事件 ,才称
为 自然灾害 ,如果在无人区发生的地震 、洪涝等 ,不能 称为 自 然灾害。 ③ 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 自然原因 ,但人类活动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 课
师: ( 课件展示 )一组 自然灾害 ( 学生熟悉地区 的火山 、地震 、洪涝 、干旱 、台风等 ) 及环境问题 ( 大 气污染 、水污染等 ) 视频及图片资料。
( 直 观 图像 资料 和 生活 感 受入 手 ,激 发 学 生探 从
究地理 问题 的兴趣 和动 机 。 )
涵 ,纠问 ) 了上述 自然灾害 ,同学们还知道 提 除
业部 、国家统计局 、中国地震局和 中国气象局等部门核 定 ,2 0 年上半年全 国受灾人 口2 亿人 ( ),因灾 09 . 2 次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生命 自 然
人类 灾 害
财产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 ?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 ——明神礁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 90米的火山岛。
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 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 4名队员死亡。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3.自然灾害的特征
特征
含义
潜在性
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 能量,以打破原有平衡和稳定性
突发性
灾害发生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到的前兆或严格的规 律可寻,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周期性
相同事件间隔一定的周期后反复发生
群发性
我国 人口众多 , 人地矛盾突出, 围海造陆、破坏 植被等 不合理经 济活动 普遍存在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齐全,洪涝和干旱最为
常见,地震的危害最为严重,采用列表比较的 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1. 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类 型
含义
关系
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
强 夏 季
北方 南方
锋面雨带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旱
风弱
北方 南方
单一气团控制

锋面雨带控制 涝
考点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防治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2.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⑵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旱涝灾害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判断下列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1、台风“罗莎”
2、煤矿瓦斯爆炸 3、寒潮造成渔船翻船
4、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干旱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2.类型
常见的、 对人类危害较大
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 气象灾害 旱涝灾害、寒潮、台风、风沙等 生物灾害 海洋灾害等
3.主要特征
复杂性 周期性
潜在性
自然灾害的 主要特征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降水年际变化大
时间 春夏之交 6、7月份 7、8月份 8、9月份
雨带(强降水集中区) 华南 江淮地区 华北、东北和西南 东南沿海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de 降水 特点
二、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气冷空气冷空气 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气冷空气冷空气 冷空气冷空气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北方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
“我们是地球的主人, 防灾、减灾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1.概念、分类及主要特征(a)
2.主要危害(b) 3.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a)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1.发生的现状(a) 2.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c)
1、自然灾害的成因类型包括 D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生物灾害 ④海洋灾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特征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重要特征的是 C A.复杂性 B.多因性 C.不可控性 D.群发性 3、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广的是 D A.地震 B.滨海地区的风暴潮 C.疫病蔓延 D.洪涝和干旱 4、以下哪点不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D A.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B.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南北跨纬度大

自然灾害的危害与风险: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危害和风险

自然灾害的危害与风险: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危害和风险

自然灾害的危害与风险: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危害和风险引言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无法控制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飓风、山火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还会对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失。

本文将会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危害和风险,以增加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与风险1.1 生命安全威胁自然灾害造成的地震、洪水、飓风等灾难往往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对人类社会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1.2 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灾害发生后,房屋、农田、工厂等财产遭受破坏,导致巨额经济损失。

此外,与自然灾害相关的产业,如农业、渔业和旅游业也会受到影响。

1.3 社会秩序紊乱自然灾害使得人们的生活秩序受到打乱,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社会秩序更容易被打破。

这可能导致抢劫、抢夺和社会动荡等问题。

2. 自然灾害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与风险2.1 生物多样性损失自然灾害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灾害发生后,物种数量减少、栖息地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2 水资源短缺洪水和干旱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形式,它们导致水资源供给不足或过剩。

这对生态系统、农业和人们的生活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2.3 土壤侵蚀洪水和飓风等灾害会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破坏土壤质量和农田产能。

3. 自然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危害与风险3.1 交通中断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雪灾等会导致道路、桥梁和铁路的中断,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物资运输。

3.2 电力供应中断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在一些灾害严重的地区,电力中断还可能影响医疗设施和紧急救援工作。

3.3 城市排水系统受损洪水和暴雨等灾害会对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破坏,导致城市内涝,对基础设施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

总结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风险。

4.4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

4.4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
类 型
含义
关系
洪 水
雨 涝
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 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爆发而使江河 由于两者往往 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 同时发生,有 城镇和农田被淹没的现象 时难以区别, 所以通称为洪 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 涝灾害 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2.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3.自然灾害的特征
复杂性 周期性
潜在性
自然灾害的 主要特征
群发性 多因性
突发性
思考:以下实例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征:
实例l、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 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级大地震。 实例l——突发性 实例2、夏秋季节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南 美洲西海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 实例2——周期性 实例3、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 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实例3——群发性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锋面雨带快速北移,停 留在北方时间长 北涝南旱
7、 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 7月 南部沿海地区 4、 5月
夏季风弱:
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 停留在南方时间长 北旱南涝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1、探究淮河流域的洪涝频繁的原因
自然因素: 1.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季 较长且多暴雨 2.支流较多呈扇形分布,雨季时,干支流同时 涨水 3.无入海河流,只注入洪泽湖,泄 洪能力较小 4.地势较为地平,河水流速较慢 人为因素: 中上游植被的大量破坏,导致 植被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的能 力下降,河床抬高
思考:在自然因素中,哪个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形成作用最大?

地理课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

地理课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
时间 强降水集中地区 原 因 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 本区,多大雨天气
4、5月份
华南一带
6、7月份
江淮地区
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 形成梅雨 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 雨 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
华北、东北地区 7、8月份 西南地区
8、9月份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 雨
7-8月份
6-7月份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时空分布
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 和东部地区。春季在 珠江流域,夏秋季在 江淮地区、北方地区 和西南地区
防御措施
加强暴雨的监 测和预报;防 洪要工程措施 和非工程措施 相结合。
地 质 灾 害
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其 它
自然灾害
气 象 洪涝 灾 害 干旱
台风
寒潮 地震 火山 滑坡
成 因
连续性的 暴雨或短 时间的大 暴雨
第四节
1、定义
2、类型 3、主要特征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4、自然灾害的危害
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 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 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 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5、中国的自然灾害
危 害
淹没工厂和农 田,造成作物 减产;破坏基 础设施,有时 危及人民生命
时空分布
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 和东部地区。春季在 珠江流域,夏秋季在 江淮地区、北方地区 和西南地区
防御措施
加强暴雨的监 测和预报;防 洪要工程措施 和非工程措施 相结合。
地 质 灾 害 其 它

4-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4-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单项选择题(2012·衡水中学高一1月)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臵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C.雨带的南北两侧都盛行偏南风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解析】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偏南风)在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偏北风)的阻挡下被迫抬升并形成锋面雨带,锋面雨带的位臵取决于夏季风的势力。

【答案】 D2.关于锋面雨带的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C.雨带位于c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解析】雨带位于a时,我国华北正值春旱时期;雨带位于d 时,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华北雨季尚未来临;雨带位于f时为7、8月份,我国北方多雨,东南沿海多台风;雨带位于g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又进入雨季。

【答案】 A3.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f区域,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解析】当夏季风较弱时,雨带未能推移到北方地区,在南方地区形成长时间的降水过程,容易造成南涝北旱的局面。

【答案】 C(2011·山东德州期末)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

据此完成4~5题。

4.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解析】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气候炎热干燥,影响水稻生长。

【答案】 C5.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A.副高控制B.湖泊减少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解析】副高前缘的雨带7、8月份移至华北、东北,此时副高正好控制江淮一带,形成干热少雨的伏旱天气。

【答案】 A(2012·包头高一1月)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地震
地质灾害——火山喷发
地质灾害——滑坡
地质灾害——泥石流
气象灾害——台风
47个乡镇35万人
气象灾害——洪水
气象灾害——雨涝
村民面对干死的玉米杆
气象灾害——旱灾
气象灾害——寒潮
生物灾害
海洋灾害——风暴潮
海洋灾害——海啸
海洋灾害——赤潮
(三)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
复杂性
2. 下列现象体现群发性的是( )D A. 全球变暖——沙尘暴——地震 B. 火山——台风——干旱 C. 寒潮——酸雨——南极臭氧空洞 D. 台风——洪涝——水土流失
3. 我国东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最 主要原因是( B ) A. 地势西高东低,水流湍急 B.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强弱不同 C.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D. 台风的影响所致
课本p109阅读, “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监利
洞庭湖
特点:洪水发生早,来势猛。 洪峰次数多,水位高 洪水持续时间长。
九江
鄱阳湖
思考三:根据材料三归纳1998年洪水的成因?
长江流域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多暴雨。
自然原因: 降水面积大,南北支流及干流同时进入汛期, 汇水快。 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4. 下列属于防治洪灾的非工程措施的( D ) A.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B. 兴修水库,退耕还湖 C. 开挖分洪道 D. 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控制滥砍乱伐
5. 下列情况能导致洪灾的是 ( C ) ①地表径流不能为河道容纳 ②冰凌阻塞河道 ③冰雪融化江河水位陡涨以致河堤决口 ④反气旋天气长期影响 A. ①② C. ①②③ B. ① D. ①④
349
5340 1798
229
3852 1653
542
4827 2200
685
4150 2551
活动:根据上表,归纳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洪涝灾害
1991年梅雨期间江淮地区 主要暴雨洪涝范围
1995年江南北部一带 主要暴雨洪涝范围
1998年汛期长江、嫩江流域 主要暴雨洪涝范围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一)什么是自然灾害
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 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二)自然灾害的种类
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 气象灾害——台风、洪涝、干旱、寒潮、 霜冻。 生物灾害——病虫害、鼠害、外来生物等。 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海冰、赤潮。
活动
阅读课本P111,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频发原因?
①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 时空分布不均,雨季时暴雨多
②河流干流落差小,流速缓;支流 多,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
③黄河夺淮,淤塞河道,失去入海口 ④围湖垦田,调蓄能力低
课堂测验 1. 自然灾害的成因类型包括( D )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农业灾害 ④林业灾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91 受灾人口(亿) 受灾面积(万公顷) 成灾面积(万公顷) - 2460 1461 498 5113 779 1994 2.23 1882 1149 1995 2.38 1437 800 1996 2.66 2053 1220 1998 2.3 2578 1585
倒塌房屋(万间)
死亡人口(人)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周期性
自然灾害的 潜在性 主要特征 突发性
群发性 多因性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一)感受自然灾害 (二)近年来典型事件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
(一)感受自然灾害 台风
地震
海啸 洪水
(一)感受自然灾害
台风
(一)感受自然灾害
海啸
(一)感受自然灾害
地震
(一)感受自然灾害
洪水
(二)近年来典型事件
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
年 1902 1931 1937 1939 1976 1985 灾害类型 火山喷发 洪水 飓风 海啸 地震 泥石流 受灾地区 危地马拉 中国 印度 智利 中国 哥伦比亚 死亡人数(万) 0.6 40.0 30.0 2.8 24.2 2.5
2003 2004 2005
地震 海啸 地震
伊朗 东南亚 巴基斯坦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作用减弱, 水土流失,河床抬高。 人为原因: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作用减弱 江堤失修或筑堤质量差等
思考参考材料四,提出减少长江洪涝的措库 4.加强预报,预防工作
(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 2.流域地貌特征 3.江河洪枯流量变化大 4.植被分布 5.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围湖造田
洪涝的发生受气候的影响较大
1.夏季风强弱 与南、北方降水 量的关系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7-8月
6-7月 4-5月
中国东部雨带移动图
2.在8、9月,东南沿海常受热带气旋,尤 其是台风的影响,形成狂风暴雨. 气压
风速
3.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 度的特点。
4、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 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的灾害。
3.0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3.影响社会安定和持续发展
三、中国的自然灾害
P108阅读
特点:种类多,频率高,范围广。 常见:洪涝、干旱 严重:地震
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洪涝灾害
(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洪涝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