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说五帝篇
三皇五帝著名的故事

三皇五帝著名的故事三皇:伏羲炎帝黄帝太昊伏羲氏故事传说为古代东夷的著名首领,人头蛇身龙身,领导的部落以蛇龙为图腾。
相传他根据阴阳的变化创制了八卦,用八种简单的符号概括天地间万物万态。
模仿蜘蛛结网,发明了鱼网。
创制了乐器“瑟”。
炎帝神农氏故事传说为上古部落著名首领,牛头人身,领导的部落以牛为图腾。
相传他用树木制作耒lei 、耜si等农具。
发明了草药,为人治病。
被尊为医药和农业的创始人黄帝故事传说姓姬、又说姓公孙,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
是4000多年以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领袖。
黄帝时期有很多发明,养蚕抽丝、舟车、文字、音律、算术、历法、棺椁、器皿等等,后人赞誉他“能成命百物”。
相传伏羲生时以木德称王于天下,后人祭祀他于东方,被称为东方天帝。
道教也称他为东方天帝。
相传炎帝神农氏是为了寻药医病而误食一种叫“百脚虫”的小虫子而中毒身亡。
相传黄帝活到100岁以后,驾龙升天。
炎帝与黄帝当时是不同的部落首领,他们时而联合对外、时而相互残杀,最终两部落联合,构成华夏族的主干成分,华夏族成为后来汉族。
黄帝被奉为首领。
所以今天我们自称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少昊故事黄帝后裔。
以鸟为图腾,做官职。
其部落分为24个氏族,以奄为中心,活动于现山东半岛。
其后代向江淮流域发展,后来春秋时期的郯国及周朝帝族都是他的后裔。
传说活到100岁,在位84年,死于“奄”,葬云阳山。
今山东省曲阜附近有少昊庙颛顼故事传说是炎、黄联盟时期的重要首领。
黄帝次子昌意的后代,20岁当部落首领,喜欢音乐。
死后伏鱼体而复活,成为半鱼半人的“鱼妇”。
传说活到98岁,在位78年。
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外广阳里。
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
帝喾故事传说是炎、黄联盟时期的重要首领。
黄帝长子玄嚣的后代,30岁当部落首领。
可以“春夏乘龙,秋冬乘马”,能招来凤鸟天瞿跳舞。
活到105岁,在位70年。
病死,葬于濮阳顿丘城门外南面的台阴野处。
今河南省濮阳县附近。
三皇五帝——舜帝(第五帝)

三皇五帝——舜帝(第五帝)舜(shùn,约公元前2277- 约公元前2178),妫姓,有虞⽒,名重华,字都君,谥⽈“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系⽒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出⽣于诸冯(⼭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诸冯⼭),治都蒲阪(今⼭西永济市),被后世尊为帝,列⼊“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
虞舜的王位是唐尧禅让的,⼈们世代尊称尧和舜为上古先王,尧禅让王位给虞舜传了四个字,即允执厥中;舜禅让王位给⼤禹传了⼗六字⼼传,即中华⼼法:“⼈⼼惟危,道⼼惟微,惟精惟⼀,允执厥中。
”中华⼼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化理论。
《⽵书记年》并不记载为禅让。
三皇五帝之⼀。
舜,为四部落联盟⾸领,以受尧的“禅让”⽽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之⼀,⽽且是华夏⽂明的重要奠基⼈。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五帝时的历⼭耕耘种植,在雷泽打渔,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这些⼯作的过程中,由于舜的德⾏不断感染他周围的⼈,于是凡是舜⼯作的地⽅都会很快发展起来成为⼀个富庶且⼈民风⽓很好的地⽅。
闻名闻名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就很⼤了,他是以孝⾏⽽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诸侯之长)征询继任⼈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虞舜⾏孝感天尧将两个⼥⼉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和能⼒。
舜不但使⼆⼥与全家和睦相处,⽽且在各⽅⾯都表现出的才⼲和⾼尚的⼈格⼒量,“舜耕历⼭,历⼭之⼈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
他到了哪⾥,⼈们都愿意追随,因⽽“⼀年⽽所居成聚(聚即村落),⼆年成⾢,三年成都(四县为都)”。
尧得知这些情况很⾼兴,赐予舜絺⾐(细葛布⾐)和琴,赐予⽜⽺,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三皇五帝演讲稿

华夏之魂——“三皇五帝”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三皇五帝”的传说。
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三皇”、哪“五帝”。
今天六石就带大家一起来揭开神秘的“三皇五帝”的面纱。
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即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指的也是远古五方上帝:即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别看曾经的三皇五帝名称都非常奇怪,但是这些人物在远古时期可确确实实是大人物。
先说三皇,历史上有一个时期,特别命名为“三皇时代”。
那就是公元前6727年~公元前3077年。
三皇最早源于上古传说,古人为了纪念原始社会,为了人民百姓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的丰功伟绩,将他们一一神话了,这就有了“三皇”。
“三皇”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周礼·春官·外史》。
后来在《史记》中也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其中泰皇就是“人皇氏”。
为什么说人皇是最为尊贵的呢?按照古书中的说法,人皇指的是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统治者。
三皇在历史上其实只是被人们神话了的三个人物。
最普遍、也是大家最认可的说法就是伏羲、神农氏和女娲娘娘。
这三位在很多学生的教材中被描述为“三皇”,人们也最为接受这三位成为远古时期的“三皇”。
毕竟神话传说中,他们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开端,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伏羲和女娲都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传说他们既是兄妹又是夫妻,二人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伏羲创造了太极八卦、文字、渔猎和婚姻。
而女娲则创造了人类、补天救世。
为后代世人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伏羲和女娲,是当之无愧的“三皇”之二。
另一位“三皇”之一——神农氏,也就是炎黄两帝中的炎帝。
传说中他尝百草,并教会了部落百姓使用明火,因此他的“三皇”身份也是当之无愧的。
五帝也有多种说法,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是远古时期的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他和炎帝联手,击败了蚩尤等对手,统一了华夏各部落。
三皇五帝三皇是谁_三皇五帝三皇指谁

三皇五帝三皇是谁_三皇五帝三皇指谁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下面是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公元前1.5万年;公元前2225年)(三皇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亦称有熊氏)。
五帝为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史记》上对“三皇”未作记载,所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喾、尧、舜。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三皇五帝的不同说法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一般认为他们应该属于蒙古人种。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伏羲、祝融、神农伏羲、神农、共工伏羲、神农、黄帝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
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上古时代三皇五帝1.燧人氏;三皇之首,风姓,简称燧人,尊称燧皇。
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奉为“火祖”。
2.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他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3.神农;即炎帝。
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教人医疗与农耕,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三皇五帝简介三皇五帝世系图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
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三皇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历史三皇五帝属中国上古时期,距今久远,少有当时的文字实物资料流传,主要靠传说流传至今,因此这段历史对于后来的人们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处。
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综合史料,大致为:三皇时代处于约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期。
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三皇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期,早期的女娲也常被列为三皇之一。
到五帝时代,已经是父系社会,不过女子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发展中也有很大的贡献。
五帝时代文明是三皇时代文明的延续。
以文字为例,传说伏羲创造八卦、文字,而在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文字愈加成熟。
女娲、伏羲时代的龙崇拜,在炎黄时代进一步发展。
传说炎帝(指末代炎帝)、黄帝皆神农后裔,炎帝即神农部落首领,也是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天子共主,当时神农部落已世衰,黄帝和伏羲(有人认为盘古即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后来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为五帝之首,五帝以后即为夏、商、周时代。
五帝时代在约4000多年前,当时,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征服了周边各个部落,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取得很大发展,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注释)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0fce0e6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4.png)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注释)篇一: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集解凡是徐氏义,称徐姓名以别之。
[]余者悉是骃注解,并集觽家义。
索隐纪者,记也。
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
又纪,理也,丝缕有纪。
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
正义郑玄注中候暣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
”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
”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谯周、应劭、宋均皆同。
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
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
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觽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第者,次序之目;一者,举数之由:故曰五帝本纪第一。
礼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正义云:“左阳,故记动。
右阴,故记言。
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案:春秋时置左右史,故云史记也。
黄帝者,①少典之子,②姓公孙,名曰轩辕。
③生而神灵,弱而能言,④幼而徇齐,⑤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⑥>>注①集解徐广曰:“号有熊。
”索隐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
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帝德。
又谯周、宋均亦以为然。
而孔安国、皇甫谧帝王代纪及孙氏注系本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
注“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
亦号轩辕氏。
皇甫谧云:“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又据左传,亦号帝鸿氏也。
正义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
”案: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
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
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
封泰山,禅亭亭。
亭亭在牟阴。
五帝本纪赞原文及译文

五帝本纪赞原文及译文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多称赞五帝,久远了。
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书》,记载的独有尧以来,而不记载皇帝、颛顼、帝喾。
诸子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训,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不可以取以为证啊。
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称孔子所传,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所以不传以为实。
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长老,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
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也或者可以为证。
总之,大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接近这些。
我看《春秋》《国语》,这两篇发挥阐释《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
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
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实,一点也不虚。
况《尚书》缺亡的内容多了,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遗失的,像黄帝以下的事情,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如百家《五帝德》之类,都是其他学说。
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选取了呢?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择取。
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
我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
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
古代五帝介绍范文

古代五帝介绍范文五帝有两个含义:第一种含义是人物合称,指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第二种说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
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也指五帝时期。
五帝有先天五帝和后天五帝之分。
人们相信其死后亦成为神,辅佐昊天上帝和先天五帝统治五方。
先天五帝在儒教和道教信仰中有不同的称呼。
人物合称中国上古杰出的五位部落首领“五帝”指的是谁?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以下五种说法:(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五方上帝五方上帝:中国神话中的五位上天神灵,又称“先天五帝”、“五方天帝”。
即:东郊青帝配帝:伏羲从祀官:句芒从祀星:岁星另有从祀:三辰、东方七宿(代表:春天神兽:青龙五行:木)南郊赤帝配帝:神农氏从祀官:祝融从祀星:荧惑另有从祀:三辰、南方七宿(代表:夏天神兽:朱雀五行:火)中郊黄帝配帝:轩辕从祀官:后土从祀星:镇星(神兽:黄龙五行:土)西郊白帝配帝:少昊从祀官:蓐(rù)收从祀星:太白另有从祀:三辰、西方七宿(代表:秋天神兽:白虎五行:金)北郊黑帝配帝:颛顼(zhuānxū)从祀官:玄冥从祀星:辰星另有从祀:三辰、北方七宿(代表:冬天神兽:玄武五行:水)五显大帝道教信仰的护法神,又称“华光大帝”、“马天君”。
五显大帝,又叫五圣大帝、五通大帝、华光菩萨等,为道家巫觋所祀之神;佛书则谓“华光如来”,俗称“五公菩萨”。
在客家民俗中他是由神到人,又由人到神和神灵。
传说玉皇大帝封其为“玉封佛中上善王显头官大帝”并永镇中界,从此万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经商者外出获利,读书者金榜题名,农耕者五谷丰登,有求必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说五帝篇
□张
兴贵
五
帝指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
首领,主要
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
帝、
颛
顼、帝
#
、尧
、舜。
第二种说法指太曙、炎帝、黄帝、少 曙(
少昊)、颛顼。
第三种说法指少啤(昊
)、颛 顼、
高辛(帝窖)、尧
、舜。
本文写的五帝,乃
黄 帝
、颛顼、帝#、尧、舜。
一、黄帝
黄帝(公元
前
二七一七
—公元
前二五
九 九
,其生日为农历三月三),享寿一百一十八
岁。
五帝之
首。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 黄帝。
①
统一华
夏。
神农氏后期,势力衰微,
黄 帝
便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迅速形成了 炎帝、黄帝、蚩尤(史称中华三祖)三足鼎立的 局
面:进而击败炎帝、蚩尤,从而统一了华夏,
接
着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
合
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 天地。
黄帝即位于公元前二六九七年。
道家 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
联曰:
与二
祖
三分割地
,野
战称
雄,立
德五
盘共主
; 入九黎
一统归心,天酬餐,
因兹道历
有兀年。
②
划野分疆。
统一华夏后
,黄帝
建立古国体
制,划
野
分疆,共设
置一百二十个畐
管理国家。
地
无分远近,公也私兮,咸归管辖;
官有赖绳规,朝兮夕也,每念劳谦*
③ 治
五气。
黄帝确立了五行之气的理论
基础,形成后来的道学思想源头,所以人们称
道家学术为『黄老学术』。
联曰:
哲学发先声,始论相生相克;
生
民寻大道,已知可养可修。
④ 度
四方、-黄帝时期,开始以步丈量四方
土地,开始实行『田亩制』,重视农业生产,农耕
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联曰:
纵
是土无垠,以步量来田有亩;
但
求农不匮,因时种出谷亲民0
⑤ 与
岐伯论病理,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
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形成了《黄帝内经》学术
思想的雏形,因此被被称为医之始祖。
联曰:
德化在医民,把握灵枢,穷究病因求善诊;
心
期于论理,依凭素问,幸逢岐伯做 深交。
⑥
铸
鼎于荆山。
《史记
•五帝本纪》云
『(黄
帝)获宝鼎』;《史记•
封禅书》云『黄
帝
作宝鼎 三,象天、地、人二自此,国家的尊严有了象征,
从
文化的层面来说,这件事意义非凡。
帝德本无形,封禅集权,朝阳起处山长泰;
荆山原有幸,铸浇为鼎,重器成时国至尊。
联说历史
对联二
O
*
陰期
⑦ 《
史记•封禅书》云;-黄帝得土德,黄
龙
地噴』,黄帝统一各部落后,将原来的『熊』图
腾,更换为龙图腾,龙文化从此衍生发展,『龙 的传人』成了华夏民族的永恒名片。
联曰:
存敬畏之心,治国惟求天兆吉;
听
传承者语,由衷乐说我为龙:
⑧ 开辟园圃,重视果木栽培,娶妻嫖祖,种桑
养蚕,揭开了中华文明史的新的一页。
联曰:
帝心崇素德,一园桑,皆会意;
嫖
祖养春蚕,百行事,独钟丝。
二
、颛顼颛顼(公元前二五九一
1
—公元前二四九
三),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
姓
,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① 一
统江山,创制九州;《史记•五帝本纪》
载
:『北至于幽灵,南
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
至
于蹒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
不 砥属。
』据《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中国九州的建置
区划
,创制于颛顼,是他确定兖、冀、
青、徐、
豫、
荆、扬、雍、梁九州
的名称和分辖区域。
联曰:百族咸瞻首,中国荣昌,承运允宜今日鼎;
九州各有名,后人治理,固疆需念古时心。
② 玉
龙文化,开启先河。
《大戴礼记》载:
『
颛顼乘龙而至四海r
众多古籍记载,颛顼佩
戴
玉玛瑙头饰,而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发现的
长达十九点七米的石堆龙,被考证为属于颛顼 古
族文化遗存,因此,颛顼被称为是玉龙文化
◎第
二十一
页
-【
联说厉史
的开创者,联曰:
玉成明器,教清辉润泽山河,流光以焕;
天赐神龙,任古族扶摇羽翼,逐梦而飞,
三、
帝窖
帝#(
生卒年不详),
高
辛氏,名俊
(一作
麦
,夔),岀
生于高辛(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高辛镇),黄
帝的曾孙,
尧的父亲。
① 订立节气。
帝#科学探索天象、物候
变化 规
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 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联曰:作息有时辰,天
象
可
循
,民颂九州匡国主;
种
收依节序,民田不竭,天生一片悯农心,
② 凤
凰来朝。
帝#非常喜爱音乐,他叫乐
师
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乂命乐垂
作
鳖鼓、钟
、磐等乐器,让六十四名舞女,穿着五
彩衣裳,随歌跳舞。
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
翟 等
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趾起舞,联曰:
与民同乐矣,有磬有钟,亦歌亦舞;
兆吉不央兮,在朝在野,来凤来凰。
四、
唐尧
尧(
约前二三七七—前二二五九)
,
姓伊
祁
,号放勋,出生于保定顺平县,古唐国人(
今 河
北保定唐县)。
①
始
建国家
政治制度。
尧执政初期,国家
只
是部落联合体,尧在积累了 一定的施政经验
后,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
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联曰:
对
联二
一九年第四期
垂泽国家图,吏贵在勤,民羞于懒;
奠
基奴隶制,权因而立,政得以兴。
② 首
开治理水患之举,尧的时代,『汤汤
洪
水方割,荡
荡怀山襄陵,
浩浩滔天』危
害天 下
,民不安居。
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
四 方诸侯之长)
的意见,尧任命
鳏
去
治
理
水患" 虽说鳏治水九年,毫无功绩。
但,毕竟尧已将 治理水患当做国家要事了。
联曰:
心思国事大如天,欲祐于民,需防于患;
水
涌狂澜凶似虎,危伤及命,责比及山。
③ 制
定历法,测定『二分、二至』。
《尚书.尧O
匕说,尧命令羲氏
、和氏等人
根据日月星辰的运
行,测宦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颁授农耕时令
,促 使
古代农耕文化进入飞跃进步器代。
联曰:
凝
眸日月星辰,论九地九天,历法流传宜
立
德;在意春秋冬夏,定二分二至,农夫稼穡好
因时'④ 发明围棋。
战国《世本•作篇》:『毛逍 围棋,丹朱善之。
』联曰:
听历史天空,依稀觅得棋盘响;
循
初民足迹,恬淡看来局面新。
⑤ 禅
位于舜。
尧深知自己的儿子丹朱难
以治理国家,就将帝位禅让于舜,打破了帝位
世袭的传统。
联曰:
终以仁心察出贤,英明上德存,生民有幸;
未将帝位传于子,禅让遗风远,国祚无疆。
----------------◎第二十二页
五
、虞舜
舜(
约公元前二二七七——约公元前二一
匕
八),妫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
-舜
「見中国匕占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
联
盟首领,出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治都蒲
阪(
今山西永济市)。
①
孝感天地。
《二十四孝》载:虞舜,瞽艘之
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
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
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联曰:
原因仁在心头,未嗔父母未嗔弟;
最是孝行天下,可做君王可做儒。
② 命禹治水。
尧用稣治水尤功,舜接位肩,
任
用齧儿子禹继续治水,终于取得成功,联曰:
帝
发爱怜心欲教父业子从水急水深民
有
虑;禹行疏导法,难得前车后鉴,功高功远国
无
忧。
③ 禅位大禹”舜深知,冃己的儿子商均不
成
材,因此就在年老以后,效仿尧帝,在接位三 十
九年后,将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据 《
古文尚书•大禹谟》记载,有虞氏(舜)传位给 大禹时,告威大禹的话,即『人心惟危,道心惟
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联曰:
关情在远,未负三九年,自成心法;
让
国于贤,仅凭十六字,无愧圣人。
(-)332( = )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临县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