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时期简介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及人物关系梳理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及人物关系梳理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
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后增补公孙轩辕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1三皇五帝是谁三皇第一个时期:1、燧人氏:三皇之首,妻华胥氏,发明钻木取火。
2、伏羲: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子,华夏民族始祖,发明工具和打猎,与妹女娲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伏羲的部落,好几代首领都称为伏羲氏。
3、女娲:大地之母,创世女神,捏土造人,创建婚姻制度,顽石补天,创造万物生灵。
三皇第二个时期:1、神农:三皇之次,炎帝一代,少典嫡长子,华夏民族始祖,中国医药鼻祖,创造播种和耕地,神农后代称神农氏,好几代首领都称为炎帝。
2、炎帝系世袭(从左到右世袭顺序):石年(神农)、临魁、帝承、帝明、帝宜、帝来、帝裹(哀)、节茎、榆罔、名器、祝融、术嚣、勾龙、帝垂、共工、伯夷(炎帝第十四代孙,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为吕侯,所以伯夷的后代不再是炎帝称号而是吕侯)之后世袭不再展示。
三皇第三个时期:1、轩辕:三皇之末,皇帝第十一代,三皇到五帝过渡的人物,他本身不是五帝之一,本姓公孙后改为姬,古代姓和氏是分开的所以又称轩辕氏,兼并西边炎帝(指榆罔)和东边蚩尤(也是世袭制),统一中原大部分地区和部落,发明纺织、兴医学、兴农业、建船和车,振兴人文秩序,皇帝不是指一个人,好几代都称皇帝。
2、黄帝系世袭(从左到右世袭顺序):勗其(少典次子,黄帝一代,有熊部落第二任首领)、巨駓、芒昧、夷栗、柏坚、节、赫胡、封胥,依卢、启昆、轩辕、玄嚣(少昊)。
五帝:1、颛顼:黄帝(轩辕)次子昌意之子,(穷蝉和鲧的父亲)。
2、帝喾:黄帝(轩辕)长子玄嚣之孙,蟜极之子。
3、尧:帝喾之子,又称唐尧或帝尧。
4、舜:颛顼玄孙,又称虞舜或帝舜。
5、禹:五帝之末,颛顼之孙,鲧之子,又称大禹或姒禹。
6、排序:穷蝉(颛顼之子)、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重华)。
三皇五帝时代

三皇五帝时代三皇五帝时代(1)。
三皇五帝,是后世对远古时期帝王的简称。
⼀般来说,三皇五帝时代,是中国历史的早期,是中华民族从懵懂进⼊⽂明的那⼀段历史时期。
三皇是早期的三个帝王,更可信的是燧⼈、伏羲和神农,通常也指上古的三个时代,分别是燧⼈⽒所代表的⽂明启蒙,伏羲⽒所代表的⽂明时代,神农⽒所代表的农耕时代,这三个时期历史久远,相当于三个朝代,时间跨度⾄少有⼏千年之久。
五帝是神农⽒之后夏禹之前出现的五个帝王,属于轩辕⼀族,从断代上来说,应属于⼀个独⽴的朝代,其时间跨度约四五百年,其开朝之祖当属黄帝。
(2)。
⽒族联盟时代,⼜称传说时代或三皇五帝时代。
⽒族联盟时代是⼈类社会从原始蒙昧状态向社会⽂明时代迈进的⼀个过渡阶段。
这⼀阶段,⼈类的祖先曾留下许多神秘⽽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族联盟时代,中国⼈类的祖先已经⾛出青藏⾼原,⾛出⼤地湾,向东,向南,向全国各地发展。
他们的⾜迹遍布长江、黄河、⿊龙江三⼤流域。
中国古⽼的⼤地上,陆续出现了成千上万个⼤⼩部落。
这些部落圈地为营,各居⼀⽅,彼此各守疆域,互不侵犯。
但是,随着⽒族的发展和⼈⼝的猛增,各部落原有的疆域不够⽤了,已经难以维持族⼈的⽣计。
为了⽣存,⼀些部落开始⼊侵相邻部落的领地,胜利者拥有⼟地,战败者逃亡于他乡。
在这种情况下,⼀些部落为求⾃保便与相邻的部落结盟,共同对付外敌的⼊侵。
但这种联盟并不牢固,常常为各⾃的利益⽽破裂,相互间发⽣新的战争。
他们时⽽联盟,时⽽征战,时⽽定居,时⽽迁徙。
在迁徙和征战中,有的⽒族⾛向衰亡,有的⽒族逐渐强⼤。
这些强⼤起来的⽒族⼜与周边的⽒族联姻,形成以图腾为标识的更加强⼤的⽒族联盟机构。
这些联盟机构⼜与其他联盟机构结盟,逐步发展成为以“帝”为核⼼的中央⽒族联盟总部。
这个⽒族联盟总部就是“国家”的前⾝。
⽒族联盟时代的中晚期,⼈类的物质和⽂化已经有了很⼤的进步。
各⽒族间的征战和结盟,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物质和⽂化交流,打破了那些静⽌的独⽴封闭的原始部落⽂化,从⽽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三皇五帝(前8000年~前3000年),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盘古氏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
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
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
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女娲氏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
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
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郑州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
另有传说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参见二月二)。
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
建都在涿鹿。
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发明指南车,造舟车弓矢;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今日在陕西省的桥山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中国古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三皇五帝时期则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揭示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导言】中国古代的历史悠久而辉煌。
而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三皇五帝时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剖析这段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影响。
【一、三皇五帝的起源】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关三皇五帝的起源众说纷纭。
根据《史记》等古籍记载,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五帝则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和帝舜。
这些传说中的先民被称为“皇帝”,代表着古代中国最早的君主统治者。
【二、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时期。
在此前的时期,社会组织相对松散,没有明确的政治制度。
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政治权力逐渐集中于一人之手。
在这个时期,部落首领的地位逐渐演变为君主制度。
尤其是帝喾和帝尧时期,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封建制度开始形成。
【三、社会制度的形成】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社会制度的形成也逐渐成型。
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相对稳定,人口增加,社会分工逐渐细化。
同时,由于政治制度的演进,社会阶层分化明显,社会等级体系开始形成。
贵族阶层逐渐崛起,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四、文化的繁荣】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神话故事、传说和民间文化。
同时,古代先贤们开始总结和记录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文化传统。
例如,伏羲发明了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编写了《黄帝内经》等等。
【五、传说和历史的辨析】在讨论三皇五帝时期时,我们需要注意传说和历史的辨析。
由于历史的悠久性和口头传承的特殊性,三皇五帝时期的史实与传说相混淆,难以准确考证。
因此,在研究和讨论这个时期时,需要结合考古和古籍等多方面的证据,谨慎并科学地进行分析。
中国历史脉络之——传说时代

中国历史脉络之——传说时代
一、【三皇五帝时代】(石器时代)
1.【元谋人】: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三皇五帝】:传说时代,都是神,而不是人,其实他们都是部落领袖,甚至还是不同部落的首领,并不存在血缘关系。
当然,关于三皇五帝其实有各种说法,就看那种说法认可的人比较多了。
※【三皇】:
原始意义上的三皇又称:天皇、地皇、人皇,分别指指:盘古氏(开天辟地,创世神)、有巢氏(创建人类巢居文明、地皇)、女娲氏(女娲造人,大地之母)。
后来又增补原始社会时期三个杰出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为三皇,即:
(1)【燧人氏】:我国上古期间的部落领袖,简称燧人,奉为"天皇",敬称“燧皇”。
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记载。
(2)【伏羲氏】:燧人氏之子,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被称为中华人文先始。
(3)【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有“神农大帝”之称,神农尝百草。
※【五帝】:
(1)【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我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号轩辕氏。
(2)【颛顼】:(zhuan xu)均为一声,黄帝之孙,号高阳氏,又称黑帝或玄帝。
(3)【帝喾(kù)】:姬姓,名俊,号高辛氏,黄帝的曾孙,《山海经》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喾。
(4)【尧】:帝喾之子。
(5)【舜】:受尧的“禅让”为有虞氏领袖,尊号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注:由于年代久远,表中各项资料只是学者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得出的大致结果,可能存在模糊及不准确处,有赖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加以补正。
概说1、燧人氏时代(前 1.5万年—前7724年)中国文明发祥于昆仑丘,燧人氏在昆仑山(今甘肃合黎山、龙首山,《山海经》载昆仑山在此)立天表,作为天齐,确立天北极,由兹氏雷泽氏(时居龙首山、山丹河),创制结绳纪历的《河图》、《洛书》,为北斗九星悬朗时代,依章动岁差计算创制于公元前1.48~1.47万年间。
2、伏羲氏时代(前7724年—前5008年)据《易》帝出乎震,建寅作孟春,28宿始于大角、角,依章动岁差计算公元前7750年~公元前7675年称帝,校正为公元前7724年。
又据苗族古歌,伏羲称帝号“罗奉”,公元前7724年为罗奉元年,初都榆中,迁榜罗,再迁陈仓、华山牛鸠原、王屋山,崩鸡公山。
汉湖南长沙楚帛书乙篇载伏羲氏族谱系。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为太昊遗址,自公元前7000年~5800年,共1200年,发现文字25字,七声音阶骨笛25支,以及牙璋、白龟等,南传于淮河青莲岗文化龙虬庄,发展为大汶口文化。
伏羲上元太初历年代为公元前104+4617=4721年,已进入神农氏时代。
3、炎帝、神农、蚩尤时代(前5000年—前4513年)大地湾—老官台文化—仰韶北首岭半坡文化是炎帝·神农氏文化;磁山·斐李岗·龙虬庄·北辛文化是蚩尤氏文化。
贵州安顺关岭红崖丹书是炎帝族自六盘山南下四川—贵州—云南的共工支所留族谱,《山海经》载有炎帝九世的族谱,第九世为夸父,时居潼关至灵宝三百里桃林塞夸父八大社(营);神农氏第八代名榆罔(参庐),都河南卢氏县祁村湾、陈留、曲阜;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
蚩尤死葬濮阳西水坡M45,时公元前4515年~4510年。
4、黄帝时代(前4513年—前4050年)《黄帝四经》出土,记黄帝与蚩尤征战事及颛顼与共工(时称涅)征战事。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三皇五帝(前8000年~前3000年),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盘古氏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
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
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
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女娲氏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
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
,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可能是凤里牺)。
传说中人类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伏羲的后代。
又传说她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鳖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在中国神话中,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
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
除此之外,女娲还创造了瑟这样乐器。
另外,女娲在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
一说女娲后来升天,由白螭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天宫。
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
在中国的图腾上更有女娲和伏羲交合的图像。
在中国南部的苗族等民族尊其为大神,并建有庙宇供奉。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三皇之一。
《韩非子·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蚌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三皇五帝是谁(含简介、画像)

三皇五帝是谁(含简介、画像)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领,由于实⼒强⼤⽽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秦始皇为表⽰其地位之崇⾼⽆⽐,曾采⽤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三皇有⼋说,五帝有六说。
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
基本上,⽆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七⼋千年以前乃⾄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三皇 ①燧⼈、伏羲、神农(《尚书⼤传》); ②伏羲、⼥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 ④伏羲、神农、共⼯(《风俗通义》); 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⑥⾃羲农,⾄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⑦天皇、地皇、泰皇(《史记》)。
⑧天皇、地皇、⼈皇(《民间传说》)。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春秋》); ④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此说。
于是这⼀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⑥黄帝(轩辕)、青帝(伏羲)、⾚帝⼜叫炎帝(神农)、⽩帝(少昊)、⿊帝(颛顼)(五⽅上帝)相关⼈物简介盘古⽒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
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个⼤鸡蛋⼀样混沌⼀团。
有个叫做盘古的巨⼈在这个“⼤鸡蛋”中⼀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的神⼒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五岳;⾎液变成了江河;⽛齿、⾻骼和⾻髓变成了地下矿藏;⽪肤和汗⽑变成了⼤地上的草⽊;汗⽔变成了⾬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
三皇五帝(前8000年~前3000年),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基本上,无论是
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但是不同史家
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盘古氏
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
道元传入北方。
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
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
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
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
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
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
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
,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可能是凤里牺)。
传说中人类
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伏羲的后代。
又传说她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鳖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在中国神话中,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
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
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
除此之外,女娲还创造了瑟这样乐器。
另外,女娲在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
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
一说女娲后来升天,由白螭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天宫。
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
时也是夫妻。
在中国的图腾上更有女娲和伏羲交合的图像。
在中国南部的苗族等民族尊其
为大神,并建有庙宇供奉。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
他为三皇之一。
《韩非子·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蚌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
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
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前),在位118年,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
“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
造福于民。
神农氏(前3216年~前3077年)炎帝,在位120年,是传说中的炎帝。
炎帝是中国
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
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一说神农氏即炎帝,与黄帝为兄弟。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
清晰可见。
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甚
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
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
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
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神农尝百草,
教人医疗,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一说神农氏即炎帝,与黄帝为兄弟。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
清晰可见。
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甚
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共工氏,中国上古传说中人物。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
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
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说共工部落活动区域在今河
南辉县。
黄帝(前2697年~前2597年)轩辕氏,在位101年,黄帝被
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姬姓部
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
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
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
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郑州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
另有传说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
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参见二月二)。
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根据中国史书的
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
建都在涿鹿。
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发明指南车,造舟车弓矢;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今日在陕西省的桥山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
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
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
其姓者十四人。
”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
《庄子》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列仙传》中的黄
帝还能够驱使群仙。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少昊(前2598年~前2525年),在位74年,亦作少嗥。
五帝之一,黄帝之子。
少
昊陵,山东省曲阜市城东。
颛顼(前2514年~前2437年),在位78年,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
(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号高阳氏。
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
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
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
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
族与族之间的融合。
传说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
王为同族。
帝喾(前2436年~前2367年),在位70年,中国上古历史的五帝之一,姬姓,名俊,号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之孙,颛顼是其伯父。
帝喾十五而佐颛顼,封于有辛(今河
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得颛顼帝位,都于亳(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
十年,享寿百岁。
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
许多古文献认为帝俊就是帝喾。
《山
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帝俊有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生十日”,“生月十有二”。
传说帝喾元妃姜原生弃,即后稷,为周之始祖;次妃简狄生契,为商之始祖;次妃庆
都生放勋;次妃常仪生挚。
帝挚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
孔子认为帝喾“博施厚利,不于其身。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仁以威,惠而信,以顺
天地之义。
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
抚教万民而诲利之,历日月之生
朔而迎送之,明鬼神之义而
敬事之。
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动也时,其服也哀”。
曹植作《帝喾赞》颂曰:
“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
木德治世。
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
尧(前2357年~前2286年),在位72年,名放勋,又称陶唐氏,中国上古传说中的
五帝之一。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传位于挚,
就是帝挚;帝挚不善,而让位于放勋,也就是尧。
尧在位时,他的仁德使百姓爱戴,万国
敬服。
尧的都城在山西南部。
《尚书·尧典》记载:尧命羲氏、和氏观察天象,授时于百
姓;委派禹的父亲鲧治水,可惜不成功;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暴虐凶恶,没有传位给丹朱;后来因为舜的德行而传位与他。
舜(前2285年~前2225年),在位61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
舜是否有其人史学家们争论不清。
一般认为舜的时代中华文明开始进入农耕的时代,并是道德观的开始。
传说舜受尧传位,自己则传位于禹。
作家柏杨的观点认为:舜得王位并非由尧禅让,而是篡权,“除四凶,举十六相”培养自己的羽翼,架空尧的权力。
而后由禹重蹈覆辙,所谓
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
尧得之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管子: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
司马迁史记
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又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