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时期的黄帝族谱
三皇五帝时代年表(二)

三皇五帝时代年表(二)炎帝朝(包括神农朝)21世380年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513年.相继以火德,土德服天下,第二次统一上古中华.炎帝氏族(4994BC---4515BC)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年数称帝开始年限称帝结束年限1 炎帝68 19 49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951年2 炎居57 24 33 公元前4951年公元前4918年3 节并63 21 42 公元前4918年公元前4876年4 戏71 20 49 公元前4876年公元前4827年5 祝融70 24 46 公元前4827年公元前4781年6 共工①59 18 41 公元前4781年公元前4740年7 后土64 20 44 公元前4740年公元前4696年8 唭鸣42 22 22 公元前4696年公元前4659年9 夸父49 33 16 公元前4659年公元前4643年10 赤召59 19 40 公元前4643年公元前4603年11 墙夷42 23 19 公元前4603年公元前4584年12 捷个46 19 27 公元前4584年公元前4557年13 大簞46 24 22 公元前4557年公元前4535年14 戈49 29 20 公元前4535年公元前4515年注:1.共工与祝融相争为帝,天下大乱,神农氏以众望所归登基为帝,天下遂号神农.2.神农氏为帝后,炎帝号虽仍存,但已不能号令天下了.神农氏族(4766BC---4514BC)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年数称帝开始年限称帝结束年限1 神农50 17 33 公元前4766年公元前4733年2 临魁64 23 41 公元前4733年公元前4692年3 帝承65 24 41 公元前4692年公元前4651年4 帝明49 22 27 公元前4651年公元前4624年5 帝宜70 24 46 公元前4624年公元前4578年6 帝来48 33 15 公元前4578年公元前4563年7 帝克43 20 23 公元前4563年公元前4540年8 榆罔77 31 26 公元前4540年公元前4514年注:1.公元前4766年职能帝位,史称神农氏,木主司天大巫. 2.公元前4513降封卢氏城,不受,南迁今湖北厘山﹑神农架,因为行医而尝百草,不期中毒过甚,死葬湖南茶陵白鹿原.东夷蚩尤(又称赤怒剽仰天灵威大帝)朝历3代93年公元前4607年--公元前4515年后被黄帝击杀,余部南迁其首领仍称蚩尤历4代112年,公元前4515年--公元前4405年.蚩尤氏族(4585BC---4405BC)帝序帝号寿数称帝年龄在位年数称帝开始年限称帝结束年限1 虺蚛52 24 28 公元前4585年公元前4557年2 吼47 31 16 公元前4557年公元前4541年3 蚩尤42 17 25 公元前4541年公元前4516年4 蚩啄51 29 22 公元前4516年公元前4494年5 回虻59 30 29 公元前4494年公元前4465年6 几49 20 29 公元前4465年公元前4436年7 岚56 25 31 公元前4436年公元前4405年注:1.公元前4515年蚩尤牺牲.秘密葬于河南省濮阳地区。
山海经黄帝的谱系

《山海经》中黄帝的谱系王小超在《山海经》中,黄帝的谱系最大,其次是炎帝,然后是帝俊。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地位自然受到人们的乐道。
我们来看下黄帝的家族吧:第一支:黄帝的妻子嫘祖生了昌意,昌意有了儿子韩流,韩流取了蜀山子的女儿阿女,生了颛顼。
颛顼生了儿子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太子长琴是有名的乐师。
老童还生了两个儿子:重和黎,天帝命重向上举天,命黎向下压低。
颛顼的儿子驩头,驩头生苗民。
颛顼生儿子伯服。
颛顼生儿子季禺。
颛顼生儿子淑士。
颛顼生儿子三面之人。
第二支:黄帝的儿子骆明,骆明生了白马(鲧),鲧生了禹。
鲧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革合]。
鲧妻名士敬,士敬的儿子叫炎融,生驩头。
第三支:黄帝的儿子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
第四支: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胜北狄。
第五支:黄帝的儿子禺号,禺号生禺京。
《山海经》明文记载的黄帝有一个妻子五个儿子,但这显然并不全面。
但本文姑且以《山海经》为准吧。
现抄录《山海经》中关于黄帝的记载如下:《西山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
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
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
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
是生玄玉。
玉膏所出,以灌丹木。
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
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锺山之阳。
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而有〕光。
五色发作,以和柔刚。
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自峚山至于锺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
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
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
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
其上有兽,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赤水西,有(先)(天)民之国,食穀,使四鸟。
黄帝世系

黄帝世系一世:黄帝林姓元祖,姓公,号轩辕。
少典之子,母曰附保视有大电绕北斗星而有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熊氏部落首领,长姬水故姓姬。
约四千多年前,居西北高原,后分路东进,在陂泉一战打败炎帝,遂合并为一,并力合战,在汤鹿之野击败九黎族,擒杀蚩尤,被尊为炎黄部落联盟之首领。
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十四人,共得姬、酉、祁、已、腾、箴、任、荀、嬉、姞、儇、依等十二姓。
二酹,少昊氏居庵,大昊氏居陈。
在位一百年,享年一百一拾岁而终(前2575年),崩于荆山之阳,葬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
元妃嫘祖,西陵之女,生子二:其一玄嚣,是为青阳。
二为昌意,是为青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二世:玄嚣黄帝之子,以金德玉,故号少昊金天氏,子橋极,余未考。
其裔孙台骀,水官尝通汾兆二水,颛顼帝嘉之,封于汾水,其后裔以沈为姓。
故林、沈有同源异姓之说。
东周时,楚国沈尹成生诸梁,梁食采于叶(南阳叶县)子孙因以为氏;五代时,王审知为闽王,闽人沈氏避沈讳,去水为尤,为尤氏。
综上所述,叶、尤两姓均出自沈姓,故与林姓世称同宗。
三世:橋极玄嚣之子,生子帝喾,余未考四世:帝喾高辛氏,接颛顼之位,为五帝之三。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纳利物,不于其身,聪一知远,明一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其动也时,其服也士。
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
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纳四妃,元妃姜生弃、次妃简狄生契、三妃庆都(陈锋氏女)生尧(放勋)、四妃常仪(娵訾氏女)生挚。
其时有犬戎之寇,其子勇猛无比,率大军平寇乱,献贼将首级于阙下,帝大悦,赐封于钟县,子孙因以钟为姓。
(有曰钟姓源自微子,纣王无道,微子奔周,周王封微子启于宋,都商丘。
宋桓公的第四代宋州黎,封于钟蘺,故以地为姓。
楚汉相争时,钟離昧为楚国大将,刘邦欲捕昧,昧遂自刎,其子钟離接避祸于颖川郡长社,并改姓钟,为钟氏一世祖)。
故林,钟亦有同源异姓之说。
颛顼、帝喾、尧、舜、禹和黄帝的世系关系是怎么排列的?

颛顼、帝喾、尧、舜、禹和黄帝的世系关系是怎么排列的?据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没有禹。
禹是继舜之后,夏朝的创始者,后人称其为:夏禹。
夏禹不属于“五帝”之列,但与“五帝”有直接的关系。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写的第一位人物就是黄帝,然后,根据黄帝与颛顼、帝喾、尧、舜辈分依次往下写。
我们也按照这个次序讲,最后再单独讲禹与黄帝的世系关系。
黄帝,姬姓,本为公孙姓,名轩辕,生于公元前2717年。
黄帝是远古华夏之部落联盟的首领,华夏民族的共主。
黄帝天生具有灵性。
来到世上不久,就能说话,十分聪明。
15岁无所不知,他见多识广,性情敦贞,明辨是非,知情达理,20岁继承有熊国的君主王位。
黄帝抓住时机,迅速把有熊国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黄帝是个部落,而不是人的原因。
其实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黄帝是黄帝部落的首领,这点确信无疑。
黄帝部落驻地在陕西姬水。
黄帝带领黄帝部落,由姬水往东发展,取得了原始社会农业发展的高度繁荣。
黄帝来到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
此时,炎帝神农氏与蚩尤正在争夺地盘。
黄帝趁机介入,击败中原各部落攻伐,使黄河中下游流域形成炎帝、黄帝、蚩尤三足鼎立的局面。
炎帝求助黄帝,黄帝又乘机与炎帝联手,打败蚩尤,使其投入炎黄队列,然后,黄帝又东进,吸纳东夷,统一了中原。
公元前2697年,黄帝封禅称王,从此,才正式称之为黄帝。
据记载,黄帝封禅称王当天,因有土地之瑞气,土地颜色为黄色,所以才号之为:黄帝。
黄帝统一了天下,创建了中华,开启了文明。
发展生产,播种五谷;发明文字;制作舟车、指南针,音乐;推算历法、历数;制定度量衡;作干支;编撰《黄帝内经》等。
现在,我们再来说颛顼。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黄帝的儿子是昌意,昌意的儿子是颛顼。
黄帝逝世后,由他的孙子颛顼继位。
颛顼,生性淡泊名利,富有智慧,豪放豁达,知识渊博,明白事理,“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家谱

人文始祖:黄帝(BC2697年—BC2598年)。
姬姓,少典之子。
黄帝娶有4妃:西陵氏、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四室生有25个儿子。
西陵氏嫘祖,是黄帝的元妃,生有2子,长子叫玄嚣,次子叫昌意。
黄帝二世:玄嚣,黄帝长子。
黄帝三世:蟜极,玄嚣之子。
黄帝四世:帝喾,蟜极之子,又称高辛氏。
黄帝五世:后稷,帝喾之子,名弃,周朝始祖。
初仕尧,官司农,教民稼穑;继佐舜,亦官大司农,播种五谷,封国于邰。
黄帝六世:不窋,又称叙望不,后稷子。
母日姞氏。
佐大禹,亦官大司农。
黄帝七世:鞠陶,又称鞠,不子。
鞠公字德宣,袭爵邰侯。
黄帝八世:育黄帝九世:抚黄帝十世:拔黄帝十一世:膺黄帝十二世:胜,胜公仕夏黄帝十三世:含章黄帝十四世:郝黄帝十五世:乾黄帝十六世:公刘,由狄迁豳,袭爵为侯,屡谏桀王不从,自修后稷之业,周道始兴。
黄帝十七世:堃,堃公仕商,袭爵黄帝十八世:庆节,庆节继爵黄帝十九世:皇仆,字元音黄帝二十世:太素,袭爵黄帝二十一世:国华,继位黄帝二十二世:差弗,继位黄帝二十三世:绍穆,继位黄帝二十四世:承启,继位黄帝二十五世:殷仲黄帝二十六世:怀德黄帝二十七世:毁隃,继位黄帝二十八世:超,继位黄帝二十九世:公非,又称公非递、公卯,字辟方。
袭爵。
黄帝三十世:至详,继位黄帝三十一世:尚贞黄帝三十二世:高圉,字侯侔。
BC1358年—BC1298年在位。
黄帝三十三世:亚圉,高圉子,字云都。
BC1297年—BC1193年在位。
黄帝三十四世:公叔祖类,亚圉子。
又名太公、组绀。
BC1192年—BC1158年在位。
黄帝三十五世:古公亶父,公叔祖类子,周称太王。
由豳迁岐,居岐之阳,实施翦商。
BC1157年—BC1139年在位。
黄帝三十六世:周公季历(BC 1165年—BC 1065年),古公亶父子,又称王季、公季。
娶挚任氏女太任。
BC1138年—BC1100年在位。
黄帝三十七世:姬昌,季历子,居西佰,又称西伯昌,后称周文王。
BC1099年—BC1050年在位。
上古帝王世系

上古帝王世系州昆仑山下。
其时地壳未尽坚固,屡屡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黑戈)、昭阳。
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胖、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洲献。
其年岁兄弟各一万八千岁。
三、地皇:姓岳名铿,字子元,以火德王。
兄弟共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山,以火纪官,爰定日、月、星三辰,是为昼夜。
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一月为冬至。
兄弟各一万八千余年。
四、九头纪人皇:又称泰皇氏,姓恺,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龙身,生于刑马提地之国,以土德王天下。
兄弟九人,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而各居其一方,亦曰居方氏。
兄弟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五、五龙纪:人皇氏厌倦尘事,乃授篆于五姓。
五姓者,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五姓同期,俱驾龙,故号曰五龙氏,乘云车而治天下,治五方,司五岭,布五岳。
六、摄提纪:有五十九姓,亦曰五十九姓纪。
七、合雒纪:共有三姓,教民穴居,乘蜚鹿以理。
八、连通纪:共有六姓,乘蜚麟以理。
九、叙命纪:共有四姓,驾六龙而治。
十、循蜚纪:共有二十二氏。
(一)钜灵氏/巨灵氏(二)句强氏/句疆氏(三)谯明氏(四)涿光氏(五)钩陈氏(六)黄神氏(七)拒神氏/巨神氏(八)犁灵氏(九)大騩氏(十)鬼騩氏/鬼隗氏(十一)弁兹氏/掩兹氏(十二)泰逢氏(十三)冉相氏(十四)盖盈氏(十五)大敦氏(十六)云阳氏(十七)巫常氏(十八)泰壹氏(十九)空桑氏(二十)神民氏(二十一)倚帝氏(二十二)次民氏以上皆穴居之世也。
十一、因提纪:共有十三氏,传六十八世(一)辰放氏:传四世,古初之人卉服蔽体,至辰放氏时多阴风,乃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风霜,绹发乇首以去灵雨,而民从之。
命之曰衣皮之人。
(二)蜀山氏:传六世(三)虺傀氏:传六世(四)浑沌氏:传七世(五)东户氏:传十七世(六)皇覃氏:传七世(七)启统氏:传三世(八)吉夷氏:传四世(九)儿遽氏:传一世(十)希韦氏:又称猪韦氏,传四世(十一)有巢氏: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传二世,教民栖木而巢,以避禽兽之害,又刻木结绳以为政,又教民取羽革紩衣挛领着兜冒以贲体,又令民之死者厚衣之以薪而瘗之。
中华帝王诸侯世系??三皇五帝族谱

中华帝王诸侯世系三皇五帝族谱【三皇五帝族谱】1、伏羲族谱:2、神农族谱:3、黄帝族谱①颛顼谱系②帝喾谱系1、【伏羲族谱】伏羲父雷泽大神,母华胥圣女,妹娲皇。
伏羲妃圣妃,伏羲私恋素女并生子咸鸟。
伏羲为三皇之一。
伏羲生子咸鸟等九子,生女宓妃、宓喜。
咸鸟生乘厘。
乘厘生后照。
后照生务相。
务相与同族兄弟樊君、相君、瞫君、郑君五族合并生族立巴国,曾射杀恋人盐水女神而取大义。
帝女宓妃为救黎民,下嫁黄河之神冯夷,后成为洛水之神。
伏羲及族人柏皇后裔多贤士,有伯夷亮父、句龙、苗女、柏招、柏常、郁华、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等。
伏羲帝后裔亦有凶族,如咸鸟孙系中巴蛇者即是。
娲皇:即伏羲之妹,慕人祖大神之名以名之为女娲。
生有子女十余人,娲皇后代多为圣贤。
2、【神农族谱】神农远祖伏羲诸候王典君。
神农父少典君,母为安登。
神农为三皇之一,正妃听訞。
神农长子临魁。
临魁生帝承。
帝承生帝明。
帝明生帝宜。
帝宜生帝来。
帝来生帝里。
帝里生节茎。
节茎生子克及戏,父子均不在帝位。
克生子榆罔、为炎帝神农八世君,生子十余人,生女凤鸟。
神农次子炎居。
炎居生节并。
节并生子戏器。
戏器生祝融,为火神。
祝融生共工,为水神。
共工生术器。
术器生后土,为黄帝佐。
后土生信。
信为巨人族之祖,信生夸父,娶妻夸娥氏。
后土又生噎鸣,为时神。
噎鸣生十二子,为十二时辰之神。
神农三子井章作井。
章生子钜,为黄帝之师。
神农四子名柱,娶妻风姑,生子灵颊。
灵颊子宇文氏,立朝鲜族。
柱子伯陵。
伯陵私吴权妻阿女而妻之,生鼓、延、殳斨。
神农有三女,长女瑶姬,师西王母。
次女少女,师赤松子上仙。
三女女娃,溺海而亡,化为精卫,为复仇女神。
神农后裔多贤士,有恒常、伯倏、刑天、大敖等等。
神农后裔中亦有凶人,如蚩尤、九黎、三苗诸人。
3、【黄帝族谱】黄帝远祖典君,近祖为归藏王,名少典。
乃神农之弟。
伏羲帝诸候王典君之后人也。
黄帝父名少典,母为附宝。
黄帝为三皇之一,中华人文圣祖。
正妃嫘祖,二妃方雷氏,三妃彤鱼氏,四妃嫫母。
黄帝黄国及其黄姓总世系

黄帝黄国及其黄姓总世系黄帝黄国及其黄姓总世系(载自中华黄氏总谱)黄氏出自嬴姓帝舜时东夷部落之首曰伯益乃帝颛顼之苗裔因助禹治水有功而被帝舜赐姓嬴氏伯益之裔十四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曰嬴姓十四氏其黄氏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曰黄子国春秋时楚国为霸仅黄国与随国敢与之抗衡周襄成王郑初癸酉年黄被楚所吞其后黄国子孙遂以国为氏即吾黄氏也中华黄姓百代总谱系一世夏朝始祖有熊氏居轩辕总部落号黄帝建夏朝故都寿百有十岁配夫人金天氏西陵氏葬陕西黄陵县中都桥山子廿五人得姓者十四人长子昌意二世昌意轩辕次子配蜀山氏寿百岁葬山东曲阜子颛顼三世颛顼昌意子号少昊赐嬴姓配若水姬氏腾奔氏寿九十八岁葬山东濮阳子卷章四世卷章颛顼子号配有莘女娇氏子皋陶五世皋陶卷章子号大业协同夏禹治水有功受虞禅位寿百岁葬浙江绍兴府会稽山禹陵配虞氏子伯益六世伯益臬陶子事夏禹在位三载后禅让帝位于夏启配金氏焉有子六长太康次陆终季仲康四少康七世陆终伯益次子号吴回兄帝太康失国弟复焉受封于河南潢川定城西二十里黄国寿六十有一配金氏鬼方氏子昆吾八世昆吾陆终子号王相徙商丘封江夏郡王配嬴氏子渊公九世渊公王相昆吾子字湘若配姬氏子帝杼十世帝杼渊公子号南陆配虞氏子槐十一世槐公帝杼子舜帝甲申年有虞封候爵于光州潢川定城为故黄国之始祖配嬴氏子芒十二世芒公槐长子号女修配嬴氏子泄公十三世泄公芒长子号祖冲配姬氏子扁驷十四世扁驷泄次子配嬴氏子廑勤十五世廑勤扁驷长子配尧氏子根十六世根公廑勤次子配舜氏子崇轩十七世商朝崇轩初名尹号阿衡根子官宰相配嬴氏子梁伯十八世梁伯崇轩长子配姬氏子祖甲十九世祖甲梁子配商氏子攸十二世攸公祖甲长子号汝鸿配曹氏子禀廿一世禀公攸子居黄州黄冈县封黄冈伯配嬴氏子主土廿二世主土禀子封南星王配姬氏子不稿廿三世不稿主土次子官侍中郎配嬴氏子佗廿四世佗公不稿八子配姬氏子扩廿五世扩公佗子官武阳候配嬴氏子伥廿六世伥公扩子号父叔官大将军配姬氏子汝鸠廿七世汝鸠伥子号吴父配吴氏子岵廿八世岵公汝鸠子官长城县尉配嬴氏子彤廿九世彤公岵子配姬氏子倏三十世倏公岵子国史院内学士配嬴氏子弗亚卅一世弗亚倏子封历正卿士配比干女子林夫卅二世林夫弗亚子官太史配嬴氏子域卅三世域公林夫子封新祝君配姬氏子父檀卅四世父檀域公子官典农子配嬴氏子约绩卅五世约绩父檀子官司录配姬氏子黉卅六世黉公约绩子配嬴氏王所卅七世周朝王所黉子官大将军配王氏子中立卅八世中立王所次子官远征大将配周氏子起犀卅九世起犀中立子配嬴氏子髦子四十世髦子起犀子官中大夫配周氏子见推四十一世见推髦子子官司谏配嬴氏子鞅四十二世鞅公见推子官衮州剌史配商氏子履四十三世履公鞅子配姬氏子辰四十四世辰公履子官阁署正配嬴氏子芮伯四十五世芮伯辰长子官至司徒配芮氏子考四十六世考公芮伯次子官大正配夏氏子君牙四十七世君牙字良夫考子周桓王时大司徒配周氏子宓四十八世宓公牙子字中立周庄王时官江夏长史征军大将配商氏子形四十九世荆公宓子字起崛官宗正配嬴氏子詹父五十世詹父荆公子官阁署正配詹氏子僖五十一世僖公詹父子封高平候配王氏子翳五十二世翳公僖子配林氏子藩五十三世藩公翳子官大正配潘氏子吉甫五十四世吉甫藩子配唐氏子适五十五世适公吉甫子配陈氏子权梁五十六世春秋朝权梁适公子配梁氏子垂五十七世垂公权梁子字君孟官大司农黄国国君配孟姬氏子息葬光山宝相院侧五十八世息公垂子居光州潢川定城西隆古黄国周襄王郑初癸酉年楚国以不纳遂吞并黄国子孙遂以国为姓官攘校尉配周氏子炽五十九世炽公息子配王氏子宰孔六十世宰孔炽子晚年官正上卿配夏氏子三老公栋公陈公六十一世老公宰孔长子配陈氏子二妥宗伯由潢川定城西迁光州固始配王氏子妥公六十二世妥公老公子官庶尹迁宗伯配商氏子企公六十三世战国朝企公宗伯妥公子字邡公配林氏子广中六十四世广中企公长子官都尉配农氏子扃公六十五世扃公广中次子字辅西官冀州牧钱府上士配张氏子二淑弓六十六世淑弓扃子字芹公官郡邑正配潘氏子二浩公辅西六十七世浩公淑弓长子字永乐封司徒居光州固始配楚氏子惠六十八世惠公浩季子字骏公官内史封公爵配周氏子歇公六十九世歇公惠子号春申君楚国考烈王时宰相生于光州潢川定城故都中寓居新罗耋年徙居黄州江夏郡门下食客三千战国四大君子周朝赧王丁未年正月初五日午时生周朝赧王姬延癸酉年八月十五日子时亡剌墓在湖广常德府江阴北门外黄鹤仁义开元寺乾山巽向配李氏姬氏郑氏毛氏子十三尚号幼冲尝晖韶往擎曼向平曦义荣安远述究贵姑七十世秦朝尚公歇公子字太公号幼冲秦朝关西大儒周朝赧王庚午年三月初三日生秦朝辛卯年十二月初五日卒配王氏子大纲七十一世大纲幼冲子西汉光州剌史封江夏候周朝赧王姬延已亥年六月廿八日生西汉高后辛酉年七月十六日卒配郑氏子公卿七十二世西汉朝公卿大纲子官太常博士周朝赧王姬延庚午年七月初七日生汉景帝刘启庚寅年八月廿九日卒配陈氏子士夫七十三世士夫公卿子汉高祖刘邦辛丑年九月初六日生汉武帝元狩辛酉年十一月十七日卒配韩氏子彬彰彩七十四世彰号大族士夫次子汉文帝刘恒庚午年九月初六日生汉武帝刘彻征和庚寅年四月十七日卒配柳氏子霸公七十五世霸公大族季子字次公汉丞相由江夏郡安陆徙居淮阳阳夏西汉宣帝五凤丙寅年官御史大夫左丞相封建成候汉武帝征和庚戌年八月十一日午时生汉宣帝甘露庚午年三月初一日丑时卒葬河南归德府考城大奎陵山龙形配樊氏陈氏巫氏纪氏吕氏子十三仲达仲浦仲渲矫明广明刘钊宣容宏叔季良裕七十六世仲达霸公子官御史大夫汉武帝元封辛未年五月初八日生汉成帝建始辛卯年十月初十日卒配党氏子宗七十七世宗仲达子号仍嘉汉昭帝元凤辛丑年八月初八日生汉平帝元始辛酉年十一月十一日卒配张氏子禄七十八世禄公宗子号元相东汉初官谏议大夫配柴氏子伯良七十九世伯良禄公子汉宣帝甘露庚午年十二月廿五日汉建武庚寅年九月初七日卒配燕氏子况八十世况公伯良子官叶县令复居江夏安陆县云梦乡汉成帝庚午年五月十六日生汉和帝永元庚寅年十一月初十日卒配叶氏子香八十一世东汉朝香公况子字文疆九龄母丧事父至孝东汉永元初累拜尚书令左丞相东汉光武帝建武乙卯年三月十八日寅时生东汉安帝永初丁未年十二月廿五日子时卒葬江夏郡安陆云梦北郊源口配夫人李氏郑氏陆氏胡氏子八琼瑰琏理琛瓒珂琉八十二世琼公香公子字世英官尚书左仆射封忠候寿汉章帝元和乙酉年正月十二日生汉桓帝延熹甲辰年二月十五日卒七十九配夫人陈氏颜氏李氏子恩荣八十三世恩荣琼公长子汉安帝元初丙辰年四月十六日生汉献帝建安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卒配胡氏子琬八十四世琬公恩荣子字子琰官中书令封关内候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汉顺帝永和辛巳年八月十八日生汉献帝初平壬申年十月十五日卒寿五十二配夫人赵氏袁氏李氏吴氏刘氏子二通奎八十五世通公字苴公号龟寿琬公子桓帝延熹辛丑年九月初九日生三国齐王正始庚申年十二月十六日卒配杨氏子忠八十六世三国朝忠公通长子字汉升又字竟威号舜夫三国蜀将军五虎将灵帝光和辛酉年正月初十日生献帝延康庚子年十二月廿五日殉于御营谥刚候配曹氏子权八十七世权公忠次子字公衡号靖楷晚号道隆官车骑将军东汉末年尝避乱于仙游平明山后回光州固始献帝建安年庚寅年十二月初一日生三国未帝天纪庚子年十一月廿一日卒景初年间谥景候配丘氏子腾八十八世腾公权子初名迪蜀延熙初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光州剌史三国蜀延熙辛未年九月初五日生东晋成帝咸和庚寅年十月初十日卒配郑氏知运八十九世晋朝知运初名潜腾子字丕渭官永嘉太守立郡学置义田晋孝武帝司马炎太康辛丑年正月十二日生晋孝武帝宁康乙亥年九月二十日卒配詹氏元方字彦丰九十世元方字彦丰号苌馨知运子五胡乱华东晋永昌壬午年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中洲板荡衣冠入闽仕晋安郡太守政尚慈惠封闽国公实为闽粤两省黄氏之始祖居福州候官乌石山黄巷西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庚申年正月初四日辰时生东晋安帝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乙未年十一月十五日寅时卒寿九十五谥文节配郑氏子仲葬乌石山榴花洞口九十一世仲公元方子字杓迪南郡都尉内史晋成帝咸康已亥年六月十六日生南北朝武帝壬戌年十月初二日卒封闽国公葬候官县西配何氏生子九长子雍旧雍新雍天雍地雍金雍木雍水雍火雍土九十二世雍旧仲公长子字伟公号泓伯封太史黄门侍郎东晋简文帝咸安辛未年十月廿一日生南北朝北魏正平辛卯年十二月十五日卒配王氏生子四如章如意如诗如文九十三世如意雍旧次子字奎公东宫舍人东晋安帝隆安庚子年十月十五日生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壬午年十二月初九日卒寿一百有三岁配胡氏子四长讳齐次讳西季讳赋四讳辛九十四世南北朝西公字昱公如意长子官仕梁历官湖广江陵县令安陆令遂居焉配曲氏子薰传青山虎丘派齐公如意次子中郎将赠太保南北朝北魏延和癸酉年七月二十日生南北朝宣武帝永平辛卯年十一月十二日卒配林氏子贵林九十五世贵林齐长子国子监祭酒赠太傅南北朝北魏献文天安丙午年六月廿五日生文帝大统庚申年十月初二日卒配詹氏生子四瑞仪端仪祥仪礼仪九十六世端仪贵林次子南朝建安都阳令南北朝宣武帝景明庚辰年五月十五日生陈宣帝太建庚子年十一月廿一日卒配郑氏子若九十七世若公端仪长子南朝荆州剌史武帝召为附马孝庄帝永熙癸丑年十月初十日生隋朝炀帝大业乙丑年九月十九日卒配丘氏生子六长子浮之滔之浪之流之渊之源之九十八世隋朝滔之若次子隋朝青钱弘文馆学士官至御史中丞陈文帝天康丙戌年九月十二日生唐朝太宗贞观庚子年二月初二日卒配陈氏子二芫芳九十九世芳公滔之次子号竹岩撰家谱图序历官福唐参军晋安太守勤恤庶民讲学于闽之东山撰家谱图序隋文帝开皇庚申年七月廿二日生唐朝高宗上元乙亥年二月初十日卒配郑氏子三长冲次守恭季守美一百世唐朝冲公芳公子字士谦封秘书监唐太宗贞观丁亥年正月初六日生唐少帝唐隆庚戌年十一月十五日卒配苏氏胡氏子三长讳岸徙莆阳延寿里莆田黄氏次讳崖传仙游尖山黄氏守恭芳公次子字国材号一翁晚号惟康由福州黄巷徙居丰州郡东南郊开元寺唐太宗贞观已丑年二月十八日生唐睿宗太极壬子年十二月十八日卒葬泉郡西郊刺仔山子五配李氏马氏长经居南安芦裏隍山次纪居惠安黄田季纲居安溪葛磐四纬居同安坑柄纶继胞叔守美为嗣守美芳公季子字士材号怡康由福州黄巷徙居福建漳浦南诏唐太宗贞观癸巳年三月廿八日生唐中宗太神龙乙巳年十一月廿八日卒配马氏无嗣特立胞兄五子纬为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