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5、文具的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2.认识“文具的家”这个概念,懂得珍惜文具。

3.能够简单描述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二、教学重点1.学习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文具的用途。

三、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2.学会保护、珍惜文具。

四、教具准备1.课件:包含各种文具图片和词语。

2.文具模型、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文具的重要性,引出学习文具的目的。

2. 学习文具名称(15分钟)•出示各种文具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说出文具名称。

•教师介绍不同文具的用途,并请学生重复练习。

3. 搭建“文具的家”(2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几种文具,搭建一个“文具的家”模型。

•学生展示自己搭建的“文具的家”,描述其中文具的作用。

4. 课堂互动(10分钟)•老师问答:提问学生关于文具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

•学生互相讨论:讨论文具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强调文具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六、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文具进行创意画或手工制作,提高他们对文具的使用兴趣。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或办公室,了解更多种类的文具和用途。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文具盒和书包,认真对待文具,保持整洁。

•提醒家长一起关注孩子的文具使用情况,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和保养文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文具,提高他们的文具管理能力和保护意识。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第一课:《吃水不忘挖井人》1.阅读下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回答问题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XXX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力)了一(快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XXX。

”1)选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

立力)_____了一(快块)_____石碑2)给下列汉字组词。

井________________念________________3)石碑是________刻的。

()A.XXXB.乡亲们4)“挖井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不忘挖井人”的是________。

(5)“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是()A.XXX不及遗忘挖井的人。

B.人不克不及遗忘关怀和匡助过你的人。

6)XXX是一个有着________的好思想、好品质的人。

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2.读一读,做一做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1)连一连。

宽宽的雪莲艳丽的天山洁白的公路2)这段话首要写________。

(填序号)①“我”想去北京看看。

②“我”想去新疆看看。

3)你有什么愿望?写一写。

我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三课:《一个接一个》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正和小伙伴玩着跳房子。

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铃声。

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不过,听老师讲故事。

也是很康乐很有趣的呀!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乐()2)这段话写出了“我”的________和________。

3)写出文中“我”“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我”为什么觉得很快乐,很有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第四课:《四个太阳》4.浏览下文,回覆题目。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5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5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设计

15 文具的家备课素材【写作背景】《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通过贝贝找不到铅笔、橡皮时妈妈与他的对话以及后来他的改变,渗透着对于孩子们要爱护文具的主题思想的教育。

全文共6个自然段,1、2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3、4、5自然段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

第6自然的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作者介绍】圣野: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

1947年参加《中国儿童时报》的编辑工作。

1949年3月离开浙大参加浙东游击队金萧支队。

40年代末出版过诗集《啄木鸟》《列车》和《小灯笼》。

建国后曾在部队做文教宣传工作。

1957年复员转至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同年起主编《小朋友》杂志,此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业余创作了大量儿童诗和其他样式的儿童文学作品。

出版有《欢迎小雨点》《和太阳比一比》《奶奶故事多》《春娃娃》《神奇的窗子》《竹林奇遇》等四十多本儿童诗集。

一些诗作曾多次译成外文介绍至国外。

作品多次获全国奖。

【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文具文具包括学生文具以及办公文具、礼品文具等。

一般指办公室内常用的一些现代文具:签字笔、水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以及笔筒等配套用品。

其他办公用品还包括:直尺 笔记本、文件袋、文件封套、计算器等。

【其他资料】 爱护文具三字经:三字经:爱护文具小文具,要爱惜。

小书包,装整齐。

不撕书,不咬笔。

好孩子,能自理三字经:使用铅笔小铅笔,自己削。

讲卫生,不能叼。

学写字,三指捏。

身坐正,头不斜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小兔学播音。

(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ji ǎn zh ǐj ǎn z ǐsu ǒ d ūshu ǒ di ū二、比一比,看谁的雪球滚得大。

检.查 所.以 仔.细 丢.掉放放学放假开放文平阅读能力大提升三、重点段落品析。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2)叹着气说的话应该怎么读?
5.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6.指导朗读元元心里想的句子,读出贪睡的样子和无所谓的语气。
7.元元非常后悔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实现认知互补,相互促进,进一步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1.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块 非 常 往 瓜 进 空
教后思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口语交际第1课时
组内讨论形成教案:
个人修改
教学
目标
1.教会小伙伴玩游戏。
2.提高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介绍游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
重难点
1.提高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介绍游戏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分钟
钟 元 迟 洗 背 刚 叹 共 汽 决 定 已
教后思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16一分钟第2课时
组内讨论形成教案:
个人修改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会写7个生字。
2.理解元元迟到二十分钟的原因。
3.理解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学会严格要求自己。
2.知道通知的规范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虎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与动物们商量一下,就让狗熊给大家下通知,狗熊的通知大家能看明白吗?
2.板书。
3.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文具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

2、会写“文、找”等7个字。

3、认识偏旁:斤字旁“斤”(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情感目标:逐步养成爱护学习文具的好习惯,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谈话:我们有一个好朋友,每天都要我们背着来上学?(书包),书包里有我们的学习用品,有文具盒,课本,作业本等。

我们的书包是我们学习用品的家。

你知道书包里谁是文具的家吗?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文具的家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文具的家》,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同学们看图片,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jùcìdiūnǎxīn měi pínɡtāxiēzǐjiǎnchásuǒwénzhǎo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文找bàn rànɡbāo办让包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例如学习生字新:音节:两拼音节,偏旁:斤字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zǐ仔细仔反义词新——旧仔细——粗心近义词天天——每天从此——自此仔细——认真,细心平平安安——平安无事这节课我们要记住斤字旁“斤”,(三)我书中的组词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15 文具的家》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15 文具的家》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15 文具的家》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能认读生字“文具”,并能将其描写出闭合的轨迹。

•能正确定及背诵《15 文具的家》。

二、教学重点•生字“文具”的认读和描写。

•《15 文具的家》的正确理解及背诵。

三、教学难点•生字“文具”的描写。

•对《15 文具的家》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文《15 文具的家》。

2.生字卡片“文具”。

3.小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他们猜测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文具”,让学生尝试认读这个生字。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3.让学生轮流读课文。

第三步:学习生字1.教师写生字“文具”在黑板上,讲解这个字的发音和含义。

2.学生跟读生字“文具”,并尝试用句子展示这个生字。

第四步:课文复述1.让学生根据记忆复述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纠正表达中的错误,鼓励他们流利复述。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引导学生讨论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2.总结整个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教育意义。

第六步: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15 文具的家》。

2.布置练习书写生字“文具”的任务。

六、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文具”和深入理解课文《15 文具的家》,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的角色是引领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通过多种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为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15 文具的家》的优质教案,希望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15《文具的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15《文具的家》(教案)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5《文具的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文具的家》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故事。

文中小女孩贝贝在妈妈的教导下,养成了收拾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中。

本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课文,渗透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故事情节充满童趣,语言明白易懂,文中丰富的插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

读好对话要作为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圈画文中提示语和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等方式体会人物感受,读出人物对话中的语气。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生已有一定的朗读基础,能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但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仍有难度。

因此,应该多创设生活情境,并利用丰富的插图、文中的提示语等方式指导学生的朗读。

学生具有好玩、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活动所吸引。

因此,可设计送文具还有其他学习用品回家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养成爱护文具、爱护物品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会写“文、次”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会写“文、次”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读好对话。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

2.会写“文、平、办、包”4个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

【教学难点】会写“文、平、办、包”4个字。

【教学过程】板块一大脑运动操1.上课准备(出示PPT,播放学生音频:书本铅笔齐备好,坐姿端正不乱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生字组词造句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生字组词造句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生字组词造句
以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中的生字,以及10个组词和造句:
1. 文
组词:文化、文字、文明、文艺、文雅
造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具
组词:工具、道具、器材、家具、餐具
造句:我们需要准备一套完整的餐具。

3. 的
组词:好的、是的、美丽的、可爱的、特别的
造句: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

4. 家
组词:家庭、家乡、大家庭、小家碧玉、安家落户
造句:我们在这个城市安家落户了。

5. 叹
组词:叹气、叹息、感叹、长叹一声、叹为观止
造句:他叹了口气,感觉心情很沉重。

6. 呀
组词:哎呀、天呀、好可怕呀、很漂亮呀
造句:哎呀,今天的天空好蓝呀!
7. 笔
组词:毛笔、钢笔、铅笔、画笔、书写工具造句:我需要一支新的毛笔来写作。

8. 袋
组词:口袋、书包、手袋、垃圾袋、购物袋造句:他把手袋忘在公交车上了。

9. 亮
组词:明亮、亮光、亮度、闪亮登场、亮晶晶造句:夜晚的星空闪亮登场了。

10. 桌
组词:桌子、书桌、饭桌、桌面、桌椅板凳造句:他在书桌前认真地写着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 他也 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 么多 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 中, 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课文15.文具的家
• 蓝天是白云的家,大树是小鸟的家,大海 是鱼儿的家……万事万物都有家,就连我
们使用的文具也有自己的家。你的文具都 回家了吗?
结构图示
• 文(wén)
字词全解
• 字义:①文字。②文章,用文字写成的有 条理的篇章。
• 组词:作文 文化 文明
• 造句:小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
文具盒
• 品读感悟:文具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 好伙伴,写字、画图、改错……样样都离 不开它们。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 中要爱护它们,不损坏,不污染,让它们 在文具盒这个家里快乐地生活。
语积累
• 关于良好习惯的歌谣: • 小书包,真神气,装了书包装文具。 • 小朋友,要记牢,收拾整齐按顺序。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 身上 ,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 “我” 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 着感情 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 幽默 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 挨打 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 于启 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 《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 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 带也 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 什么 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 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 车夫 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19* 一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 的高贵 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鲁迅的照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 生》 ,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 做了 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 犀利 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 与他 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 的故 事。(板书课题:一面)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 出评 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 起头 ?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 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 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 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 次(cì)
字词全解
• 字义:量词,用于反复出现或可能反复出 现的事情。
• 组词:一次 次品 次数 几次
• 造句:这次,小燕的语文成绩得了优。
名次
• 找(zhǎo)
字词全解
• 字义:寻求,想要得到或见到。
• 组词:找人 找到 查找 寻找
• 造句:我找到了那支笔。
寻找
• 平(píng)
字词全解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 ”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 讲了一件什么事?
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 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 讲了哪两方 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 对自己的病一点也 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 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 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 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 里。让我们 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 受读。)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 神,在文中 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 我们细细品味,我 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 然大悟,是 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 什么 。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 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 南首的是一 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但是精神 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 剪了,却 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 体“一” 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 直竖着寸把 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 手里捏着一 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 字义:经常的,一般的。
• 组词:平分 平均 和平 天平
• 造句:我和弟弟平分这些苹果。
天平
• 办(bàn)
字词全解
• 字义:处理、办理的意思。
• 组词:办法 办公 办理 办事
• 造句:这个办法真好。
办公室
• 让(ràng)
字词全解
• 字义:表示指使、容许或听任。
• 组词:让开 让步 让位 让路
(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 竟含着什 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 “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 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 人想 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 得多, 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 壁”,英勇 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 诗── ( 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造句:小红主动给老爷爷让座。
让座
• 包(bāo)
字词全解
• 字义:用纸、布等把东西裹起来。
• 组词:包车 包工 书包
• 造句:我背着书包去上学。
书包
词语运用
• 近义词: • 办法——方法
仔细——细心
• 反义词: • 平安——危险
仔细——马虎
课文主题
• 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贝贝总是弄丢 文具,后来在妈妈的启发下,贝贝给文具 找了一个家——文具盒。从此,贝贝不丢 文具了,并逐渐养成了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文告诉我们要爱护学习用品。
20 有的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