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及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及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及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在治疗创伤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
方法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材料和生物透性薄膜对2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创伤部位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结果①21例患者均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疗程5~7 d。
其中18例术后5~7 d拆除引流装置后见创面肉芽组织新鲜;2例出现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术后10 d创面感染。
②9例发生引流管路堵塞;4例出现薄膜下积液;2例出现负压吸引器电源插头脱落现象。
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缩短病程,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的优点。
透明的半透性粘贴膜利于对创面的观察。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骨折;护理持续封闭负压(VSD)是一种新型的引流技术,就是利用VSD 敷料填补创面形成封闭状态的引流[1],尤其适用于各类传统外科方法无效的慢性难愈性伤口及不能立即施行确定性外科创面关闭,如皮瓣移植等的伤口[2]。
为后期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
我科2010 年1月以来收治创伤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 治疗的患者21例,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后,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我科共使用VSD治疗创伤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374岁。
其中下肢骨折伴皮肤缺损4例,上肢骨折拌皮肤缺损2例,车祸致小腿及足部开放性伤15例。
创面大小为5 cm×6 cm~118 cm×25 cm。
12材料121材料①VSD材料: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由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乙烯醇组成的医用泡沫敷料,外观形同海绵,白色,无毒,无免疫活性,耐腐蚀,有极好的吸附性和透水性,质地柔软,抗张力强,原包装为15 cm×10 cm×09 cm,使用时根据创面大小修剪,为创面/腔封闭的主体;其内置2根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管径05 cm。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清创后的负压封闭引流,15cm×10cm×0.9cm医 用泡沫PVA 18块,计36根引流管
负压封闭引流5日后更换引流时所见, 创面情况已有明显改善
再次负压封闭引流5日后,创面已清洁, 肉芽新鲜,立即植皮
植皮后10日,皮片绝大部分成活,创 面已基本消灭
29岁男性,因车祸伤及右小腿,常规换 药20日后(2001年12月20日)转来笔者 所在医院外科。入外科时患者高热(T 39.5°C),检查见右下腿中段创面皮肤、 软组织缺损面积约400cm2,右胫腓骨开 放性骨折、骨折段外露;整个创面布满 脓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 骨科中的应用
1、严重软组织损伤 2、骨筋膜室综合征 3、 慢性骨髓炎
严重软组织损伤
35岁女性因交通事故伤及左下肢,四周 后(1998年10月26日)转来笔者所在医 院外科。患者入外科时高热(T 39. °C),有明显败血症征象。检查见伤肢 创面自腹股沟区至小腿中段内、前、外 侧大部分皮肤已坏脱落,坏死肌肉则尚 未全部脱离创面,整个创面布满暗绿色 脓性渗出物,恶臭;后方约8cm宽皮肤尚 存。合并股骨上段骨折;伤肢端血液循 环好
第一次更换引流前, 医用泡沫表面可见多量脓性渗出物
第一次更换引流中,创面已干净,仅有少 量脓性渗出物
第一次更换引流中,用带多侧孔引流 管的医用泡沫覆盖创面
第一次更换引流完成
第二次更换引流后两日(入院后第10日), 创面已清洁,肉芽新鲜,立即植皮
39岁女性因交通事故伤及左下肢,在外 院处理三天后(2001年9月13日20时)转 来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患者入院时高热 (T 38.8°C),明显败血症表现。检查 见伤肢创面自大腿下段至踝部近全周, 皮肤一期强行缝合,伤肢极度肿胀,皮 肤大块坏死;拆除缝线后见皮下多量绿 色脓性渗出物,恶臭,腘窝部多量坏死 组织,大块腓肠肌坏死。无骨折;伤肢 端血液循环尚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手外科)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手外科)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手外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骨科病症患者50例,结合患者受伤情况及患病情况对其开展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创面缩小,肉芽组织新鲜平坦,未发生水肿,感染创面未见脓性分泌物,经细菌培养显示为阴性。
全体患者均未出现创面大出血及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结论:VSD能够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提升组织瓣或植皮的成活率,实现对不能一期闭合的离断伤创面的治疗,对骨外露或者肌腱外露创面以及肌瓣上游离植皮创面情形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科;手外科;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交通事业及建筑事业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科创伤病症的发生率。
创伤留下的创面通常会因遭受外界因素干扰,致使感染率及坏死率有所提高,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
常规负压引流技术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提出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创伤的临床治疗。
本文通过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手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护理措施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骨科病症患者50例,男女比例为30:20,年龄为17-88岁,平均年龄为(39.62±2.17)岁,患者均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情形。
急诊患者35例,择期手术1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组织(肌腱、骨)外露患者2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皮肤撕脱伤6例,深度热损伤4例,外伤感染10例。
合并肌腱受损15例,合并骨折10例。
1.2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臂丛麻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坏死组织和皮肤缘采取彻底清创措施。
合并指关节骨折患者首先需要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修复受损肌腱,一期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二期根据创面情况采用游离植皮或带蒂(游离)皮瓣覆盖手术。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应用

被 肉芽组 织 填补 闭合 为止 …。辅助 性 使用 抗 生 素。
对照组采用常规 引流管及皮 片等引流方法处理创 腔 ,
其余治疗方法相 同。
13 统计学方法 .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关节感染 等症状 , 反复 扩大创 面且 引流效 果不 佳 , 其
感染往往难 以得 到控制 。我院 自20 0 8年 6月 以来使
7( 1 平均 3 . ) 5 7 岁。其 中人 工髋 关节置 换术后 感染 3 例, 骨髓炎 8 。臀部感染 1 例 7例 , 发性骨折术 后伤 开 后感染 2例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后感染 1 ~3个月 , 骨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3例 、 骨髓炎 7例、 臀部感 染 l 6
例、 开发性骨折术 2例 ) 愈合率 9 .3 。对照组 1 , 33% 8 例愈合 ( 人工髋 关节置换术后 2例 、 骨髓 炎 5例 、 臀部
部感染共 1 , 6例 开发性 骨折术后伤后感染 5例 ; 人工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1~ 3个月 , 骨髓 炎感染 1 6个 ~
月, 臀部感染 4~ 2 1 个月 , 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后感染 3
周左右。两组年龄 、 性别 、 病情无 统计 学差异 , 具有 可
比性 。
12 治疗方法 .
S 序列作为外伤病 人 M WI R扫描时 的常规序列 。
参 考 文 献
1 Ba i i n T, r ir M T n A, ta . u c p i ii ih e ma b k a F ee C, o g K e 1 S s e t l ywe g td i — b t
经过治疗 , 闭负压 引流组 死腔 逐步得 到消 除 , 封 在更换封闭负压 封 闭引流材料 时可 见 肉芽 组织平 坦 新鲜 , 毛细血管丰富 , 肉芽无水 肿渗出 , 创腔 内分 泌物 行 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在 封闭负压引 流组 2 例 愈合 8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骨科创伤面一般会造成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伤面不易愈合,导致感染概率增大。
临床上一般采用置入引流管排出坏死组织、渗液和脓液等,达到引流的目的[1]。
但是该方法的弊端就是治疗时间太长,术后感染概率较大。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诞生于上世纪90年的德国,治疗原理是用含有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的引流管对皮肤和软组织损伤的创伤面进行覆盖或者填充,然后利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把引流管接入负压吸引[2]。
这是一种处理创面和深部引流的新型方法,能够彻底去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在治疗各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6.157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卢一华,李素艺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福建厦门361021[摘要]目的讨论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面感染患者120例,随机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感染率、疼痛程度、创伤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骨科感染创伤面修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P<0.05);实验组疼痛程度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骨科感染创伤面时,能够保持创伤面最大程度的清洁,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创伤面伤口愈合,配合术后护理,有效保证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骨科感染创伤面;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1)02(c)-0157-03The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Analysis of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VSD)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Infection WoundsLU Yi-hua,LI Su-y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Medical College,Xiamen,Fujian Province,361021China[Methods]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effect of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VSD)in the treatment oforthopedic infection wounds.Methods A total of 120orthopedic trauma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 2018to June 2020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with 60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nursing.The treatment effect,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pain degree,wound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orthopedic infection wound surface repair,bu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1.6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71.67%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015,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pain degree,wound healing timeand hospital sta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Negative pressure sealing drainage can keep the wound surface as clean as possible 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infection wound surface,improve the patient’s blood circulation,promote wound healing on the wound surface,and match with postoperative care,which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Key words]Negative pressure sealing drainage;Orthopedic infection wound surface;Nursing[作者简介]卢一华(1983-),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VSD 引流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及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及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1.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概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引流方式,主要通过在伤口周围密封一层负压面罩,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设备,形成微弱负压环境,通过引力因素将伤口积液和血液排出,并且能有效防止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骨科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疾病有髌骨骨折、股骨髁部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骨盆骨折、关节置换等。
在手术中施行一定的骨切割、钢板和钉子等物的装置会导致术后伤口血肿或滞液的发生,这些液体积聚造成的局部组织压力也可能使骨折的康复受到影响。
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以其良好的引流和保护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2.1 疼痛术后伤口疼痛是患者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而引流的通路和面罩会对伤口产生压迫,进而加重病人的疼痛感。
对于这种情况,护士应该注意加强地面和床垫的保护,保证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姿势,从而降低疼痛的感觉。
2.2 神经功能损害长时间穿戴面罩会给神经造成不良的刺激。
有时候一次手术可能需要应用长达数周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面罩的压迫会使神经端暴露在外,因此需要定期更换面罩和管道的位置,保证患者的神经功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2.3 伤口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不能完全预防伤口感染的发生,因此在术后也需要十分重视和加强伤口的护理。
护士应该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开展有效的消毒清洁工作,以及定期更换引流设备和患者被褥。
2.4 输液并发症长时间的引流会导致大量液体的流失,造成血容量减少,难以承受输液压力。
因此,护士在给患者输液时需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出现的输液并发症。
结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由于其特殊的引流方式和面罩的设计比较特殊,需要护士认真开展好护理工作,保障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的效果引言骨科创伤是指因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骨折或软组织受伤,常见于创伤外科,损伤后的创面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原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通过负压引流系统将受损创面封闭并利用负压脂肪管提供的负压,利用负压持续引流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利用负压,促进深部渗出液和组织渣滓排除,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2. 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加淋巴流动和提高创面微环境的氧分压,促进组织修复和愈合;3. 改善创面内压,减少渗出液的腐蚀和破坏,促进伤口愈合;4. 有效减少局部水肿和渗出液,增强扩张型创面组织再生。
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1. 骨科创伤创面疗效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和修复,减少创面感染并减少创面引流,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迅速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
2. 促进软组织修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创面水肿和渗出液,增加淋巴流动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和愈合。
3. 降低感染风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通过减少创面渗出液和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的风险。
尤其在骨科创伤患者中,有效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4. 减少并发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局部水肿和渗出液,防止创面感染,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
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其在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的优势明显,对于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将更多地应用于临床护理领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一、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概述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是一种通过负压力对创面进行引流和促进愈合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最早由美国公司KCI于1995年开发,并于2000年首次用于临床,已经成为创面管理领域的重要进展。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通过负压泵将创面周围的空气抽除,在创面上形成负压环境,有效促进组织再生和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对大面积、深度创面的愈合效果尤为显著。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创面辅助愈合等方面。
二、封闭式负压引流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1. 创伤后感染的控制骨外科创伤后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创伤愈合和患者康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感染控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负压环境的形成,有效清除创面分泌物及伤口渗出液,减少细菌滋生,提高了创面的清洁度,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负压环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创面的康复。
2. 创面愈合的促进骨外科创伤的创面通常较大且深,严重影响了创面的愈合速度和质量。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以在创面周围形成连续的负压环境,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辅助愈合。
负压环境能够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基质形成,改善微循环,增强创面组织的营养供应和自愈能力,从而显著提高了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3.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骨外科创伤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肌腱、神经、软组织的缺血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通过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该技术还可以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促进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局限性(1)成本高昂:封闭式负压引流设备和材料价格较高,增加了治疗成本。
(2)操作技术要求高: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操作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技术要求较高。
(3)不宜长期使用:长时间的负压环境可能会影响创面底部的血管营养,不适宜长期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及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在治疗创伤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
方法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材料和生物透性薄膜对2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创伤部位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结果① 21例患者均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疗程5~7 d。
其中18例术后5~7 d拆除引流装置后见创面肉芽组织新鲜;2例出现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术后10 d 创面感染。
② 9例发生引流管路堵塞;4例出现薄膜下积液;2例出现负压吸引器电源插头脱落现象。
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缩短病程,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的优点。
透明的半透性粘贴膜利于对创面的观察。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骨折;护理
持续封闭负压(vsd)是一种新型的引流技术,就是利用vsd 敷料填补创面形成封闭状态的引流[1],尤其适用于各类传统外科方法无效的慢性难愈性伤口及不能立即施行确定性外科创面关闭,如皮瓣移植等的伤口[2]。
为后期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
我科2010 年1月以来收治创伤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 治疗的患者21例,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后,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我科共使用vsd治疗创伤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374岁。
其中下肢骨折伴皮肤缺损4例,上肢骨折拌皮肤缺损2例,车祸致小腿及足部开放性伤15例。
创面大小为5 cm×6 cm~118 cm×25 cm。
12材料
121材料①vsd材料: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由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乙烯醇组成的医用泡沫敷料,外观形同海绵,白色,无毒,无免疫活性,耐腐蚀,有极好的吸附性和透水性,质地柔软,抗张力强,原包装为15 cm×10 cm×09 cm,使用时根据创面大小修剪,为创面/腔封闭的主体;其内置2根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管径05 cm。
②生物透性薄膜(美国3m公司生产):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防水,并能防止细菌入侵,对皮肤无刺激性。
③负压引流源:本组患者系选用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
122手术及放置方法在硬外麻醉或全麻下行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失活组织,骨折均予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再把软组织缺损处进行修整。
把已经准备好的带有引流管的vsd材料植入被引流区内,确保vsd材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引流管从切口或创缘直接引出。
用生物透性薄膜硅胶引流管和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密封形成负压封闭引流状态。
2结果
21例患者均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疗程5~7 d。
9例发生引
流管路堵塞,堵塞时间为术后2 h~3 d;4例出现薄膜下积液,发生于术后1~3 d内;2例出现负压吸引器电源插头脱落现象。
18
例术后5~7 d拆除引流装置后见创面肉芽组织新鲜。
2例出现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在术后5 d拆除引流装置后,小腿肿胀明显消退,直接缝合伤口,无肌肉坏死出现。
1例右下肢开放性多发骨折,术后10 d创面感染并开放创面者经二次清创vsd治疗后创面条件良好,行二期缝合治愈。
3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31引流管路堵塞引流管路堵塞发生9例,为肢体创面使用vsd 的第一并发症,发生率最高。
堵塞物为血凝块和渗出物凝块,堵塞时间为术后2 h~3 d,堵塞部位以三通接头附近最多。
因此,应做到及早发现,如堵塞部位在三接头处,可用生理盐水在各个接头方向负压吸引。
对医用泡沫和多侧孔引流管堵塞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拆开三通接头,用20 ml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侵泡10~15 min几次后,直接负压即可。
对于三通管和负压管堵塞的最好预防方法是将接头拆下,使用生理盐水每日负压吸引两次,可以保持引流管路的通畅。
32中心负压不够本组负压调至002~007 kpa,效果满意。
本组出现2例负压吸引器电源插头脱落现象,导致负压自行下降至002 kpa以下。
此种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勤观察,如发现负压不够时,首先要检查电源。
33封闭薄膜下积液本组出现4例薄膜下积液,发生于术后1~3 d内,由于薄膜封闭不严造次。
此种情况的预防方法是,贴膜前需用盐水将皮肤的血污擦拭干净,用75%酒精擦除残留的油脂、污物和皮屑等,在用干纱布擦干,确保薄膜与皮肤黏贴紧密,薄膜的覆盖范围至少2 cm以上的创缘健康皮肤。
还可以加贴医用胶布来防止薄膜周缘和引流管翘起。
术后应仔细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是否保持持续有效的状态,若薄膜周缘和引流管翘起,薄膜下有液体积聚,关闭负压后泡沫复原,提示负压失效[3],有漏气,应立即通知医生重新封闭。
34创面感染由于vsd系统是一套封闭系统,造成一种厌氧环境,而且不需要每天换药,一次封闭可保持有效引流5~10 d[4],创面外观干燥,这使我们容易对创面渗出物形状及气味的及时掌握出现疏漏。
对此种情况更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肢局部肿胀情况及生命体征。
如果患者出现高热症状,患肢肿胀明显,疼痛加剧,应立即通知医生打开封闭创面进行检查。
35生物半透膜破损薄膜贴于皮肤表面上,直接与外界暴露,容易造成破损。
本组有1例是在患者睡觉时不小心抓破。
因此,晚间可在生物半透膜上面缠些绷带,可保证薄膜完整,防止破损。
4结论
vsd技术是目前国内创面治疗的先进技术,通过临床的应用及观察体会到vsd具有以下优点:①vsd是一种高效引流。
医用泡沫材
料的包裹保证了引流在相对长时间内的通畅,由此保证了引流效果。
能够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
②护理方便,透明的半透性贴薄膜更利于对伤口或创面的观察。
③vsd可以使患者免除频繁的换药之苦,医务人员免除频繁换药之劳。
④vsd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媛人工皮治疗深度压疮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4.
[2]de lang m y, schas foot ra, obdei jin mc, et al vacuumassist ed cl os ure: in dicat ions and clini cal experience. eu r j plastst ag, 2000, 23(2):178.
[3]龚华德,宋力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
[4]纱君香,许美芳,钟芳芳1例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面颈部蜂窝织炎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7):58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