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附21例分析)

合集下载

伏立康唑干预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伏立康唑干预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伏立康唑干预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9T03:53:03.733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9期作者:李望莉[导读] 探讨伏立康唑干预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

李望莉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摘要】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干预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7月本院治疗的28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n=14)和观察组(n=14)。

对照组予以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57.1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43%低于对照组64.29%(P<0.05)。

结论:伏立康唑干预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更显著,且不良反应低,值得借鉴。

【关键词】伏立康唑;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效果;安全性侵袭性真菌感染是血液病患者一种严重并发症,因患者原发病、粒细胞缺乏、化疗及光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使患者易受到真菌的侵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

及时有效给予患者抗真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为对象,探讨伏立康唑干预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9年5月-2021年7月本院治疗的28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n=14)和观察组(n=14)。

对照组男9例,女5例;年龄22-57岁,平均(41.31±3.22)岁;疾病类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5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溶血性贫血1例,全血细胞减少1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D)患者的疗效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D)患者的疗效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10512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D)患者的疗效刘爱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摘要: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D)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整取抽样2016年1-11月我院就诊并确诊为IFD患者52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单数进入对照组26例,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偶数进入观察组26例,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均治疗6-28d后,观察两组感染控制时间及用药时间,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缩短,用药时间缩短(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

结论对IFD患者采取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好。

关键词:血液病;真菌感染;伏立康唑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05.006The Effect of Vori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D)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sLiu Ai-jun(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yuan,Dezhou,Shandong,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ori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al diseases complicated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D)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The sampling in January-Nov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and diagnosed 52 cases of IFD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arity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singular into 26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mphotericin B treatment, even in 26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voriconazole treatment, 6-28d after treatment, observe two groups of infection control and time time of medication, medication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o evaluate its safet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time of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ned and the time of treatment was shortened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 (P<0.05). Conclusion IFD pa-tients take good voriconazole treatment effect,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drug safety.KEY WORDS:Blood disease;Fungal infection;V oriconazole0 引言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 infection,IFI)是血液疾病常见并发症,在血液病治疗中,因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药物,易引起IFI疾病发生。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菌治疗的疗效 . 并就 两组 间有效率的差异进行 统计分析 。结果 : 曲康唑 治愈 率和总有效 率分别 为 3 .%、 伊 67
7 %.优 于氟康唑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氟康唑治疗无效改 用伊 曲康唑治疗有 效患者影像 学改变阳性者 占 0
8 %。结论 : 0 对血 液病合 并侵 袭性真 菌感 染患者 , 应用伊 曲康唑早期 经验 性抗真菌治疗有 效 , 全性 高, 安 尤其 对存在影像 学改 变的肺部 真菌感染的拟诊 患者 可以优先 。
24 不 良反 应 .
3 讨 论
氟 康 唑有 肝 损 害 2例 :伊 曲康 唑
恶心 、 呕吐 胃肠 道反 应 2例 。
d i1 . 6 /.s . 0 —7 52 1 .00 9 o:03 9 jsn1 65 2 . 02 .5 9 i 0 0
作者单位 :5 0 福州市 , 3 001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 医学 院 , 福 建省立 医院血液科
氟 康 唑 组 ,6例 患 者 接 受 氟 康 唑 2
治疗 ,. 04—06g 静 脉滴 注 , 天 1 , . , 每 次 至体 温 正 常 2周 或病 灶 消 失 稳定 2周 后 停 药 。伊 曲康 唑组 ,0 3 例 患者 开 始 即使 用 伊 曲 康 唑 , 患者 在 使 用 氟康 8例
唑治疗 5 无效后改伊 曲康 唑。伊 曲康 唑用法 : d 第 1 天, ~2 每次 20m , 0 g 静脉滴注 , 1 1 , 3 每 2 次 第 h

注: 与氟康唑组 比较 , P<O0 . 5
1 4天 ,0 g 静脉 滴 注 , 天 1 。部 分 患 者两 2 0m , 每 次
关键词 伊 曲 康 唑 ; 血 液 病 ; 真 菌 ; 感 染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侵袭性真菌感染22例临床分析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侵袭性真菌感染22例临床分析

例 患 者 复 合 真 菌感 染 , 患 者 标 本 同 时 培 养 出 细 菌 。培 养 获 2例 得 1 6株 真 菌 菌 株 中 , 中 白色 念 珠 菌 4株 (5 ) 光 滑 念 珠 菌 其 2 ,
3株 ( 8 7 ) 热 带 念 珠 菌 3 株 ( 8 7 ) 曲 霉 菌 3 株 1 .5 , 1. 5 , ( 8 7 ) 分 类 不 明 霉 菌 2株 ( 2 5 ) 克 柔 念 珠 菌 1株 1 .5 , 1. ,
2 常 表 现 者 1 例 ( .5 ) 无 影 像 学 异 常 表 现 者 1 例 4 。
( 4. 5 )。 5 5
下 , 时 问 广 谱抗 生 素 、 素 、 疫 抑 制 剂 等 的 应 用 及 造 血 干 细 长 激 免
胞 移植 ( C 的 广 泛 开 展 , 年 来 发 病 率 增 高 。 由 于 I I HS T) 近 F 的
伊 曲 康 唑 是 治 疗 血 液 系统 疾 病侵 袭 性 真 菌 感
血 液 系统 疾 病 患者 的并 发 症 主要 是感 染 , 侵 袭 性 真 菌感 而 染 ( vs efn a ifc o s II 多 并 发 于 患 者 免 疫 功 能 低 i ai u g lnet n ,F ) n v i
临床 表 现 不 典 型 , 原 菌 及 感 染 部 位 难 以确 定 死 率 较 高 。 因 此 在 抗 真 菌 药 物 的 应 用 病
24 真菌检查 .
真 菌 培 养 阳性 的 患 者 9 ( 0 9 ) 其 中 3 例 4. 1 ,
( .2 )。 6 5
上必须正确选择 、 合理 应用 才能 提 高 疗 效 。伊 曲康 唑 注 射 液 系 第 2代 三 唑 类 高 效 广 谱 抗 真 菌药 , 文 对 2 0 本 0 4年 7月 至 2 0 07

血液病并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血液病并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血液病并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病并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96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氟康唑组(n=30)、伊曲康唑组(n=45)、两性霉素组(n=21)。

分析血液病合并侵袭性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CT表现、微生物检查情况,比较三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伊曲康唑组、两性霉素组的总有效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氟康唑组(P<0.05),两性霉素组痊愈率均明显高于氟康唑组、伊曲康唑组(P<0.05)。

原发病进展对临床疗效影响明显,而年龄、粒细胞缺乏期、药物治疗时间与临床疗效无明显关系。

氟康唑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伊曲康唑组、两性霉素组,伊曲康唑组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氟康唑组、两性霉素组,两性霉素组肾损害、寒战高热、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氟康唑组、伊曲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病并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以肺部感染为多,病原菌多为念珠菌属,氟康唑疗效较差,而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疗效较好,但两性霉素由于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在应用时需慎重选择。

[关键词] 血液病;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中图分类号] R5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5)14-0090-03[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urative effect in blood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tract.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blood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tract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difference of drug treating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fluconazole group (n=30),itraconazole group(n=45),amphotericin group(n=21).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CT performance,microorganism spection of blood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tract were analyzed,the clinical effect among three group were compared,influence factors about clinical efficacy were analyzed,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among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in itraconazole group and amphotericin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but those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fluconazole group(P [Key words] Blood disease;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tract;Fluconazole;Itraconazole;Amphotericin目前化疗、放疗或骨髓移植是血液病主要治疗手段,放化疗会导致患者骨髓抑制、粒细胞不足,这给侵袭性真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23例早期诊断与治疗

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23例早期诊断与治疗

66生垦塞厦医到垫!Q生!!旦筮!!鲞筮21期Q些堡!!!竺堡型堂堕鲤塑!丛鲤!!塾丝塑!!:!Q!Q:y!!:!!:№:!!天换药1次,局部用山莨菪碱10m g加庆大霉素8万u喷洒。

②高压氧治疗【4J:高压氧可提高新生组织的血管生化,增加胶原的合成,提高中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同时还可促进血小板源性因子的合成,该因子有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③根据不同的并发症,给予扩血管、调脂、营养神经、支持对症等处理,如灯盏花素、红花、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等。

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有关指标和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综合评定∞l。

治愈:①足部溃疡面完全愈合;②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③肢端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明显改善。

显效:①溃疡面缩小2/3以上;②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有效:①足部溃疡面愈合生长达到原溃疡面1/2;②临床症状改善或减轻;③肢端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有所改善。

无效:①足部溃疡面无变化;②临床症状和体征无进步或病情继续发展;③肢端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无改善。

2结果17例0—1级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皮肤色泽恢复正常,肢端麻木、灼痛缓解,12例2—3级糖尿病足溃疡面愈合,症状明显好转,未导致骨质破坏,2例4级糖尿病足患者溃疡面愈合生长达到原溃疡面1/2,临床症状减轻,骨质破坏面未再扩大,1例截趾,术后愈合良好。

3讨论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础是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溃疡并感染加重r病变的发展,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基础,肢体血管的自主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

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

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

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导致足部保护性反应消失,易致创伤,对感觉缺损的部位重复刺激,以及局部的缺血、缺氧更易诱发溃疡的形成。

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尤其在高温环境中,感染可散发,更易扩散,甚至形成坏疽。

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附21例分析)

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附21例分析)

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附21例分析)龚雪莲;张梅【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019)008【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IFI)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的结果分析.方法:选择交大一附院血液科2005-01~2007-07收治的血液病合并IFI患者21例,单用常规剂量的氟康唑7例、伊曲康唑7例、脂质体两性霉素B 7例;氟康唑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2例,改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2例.结果:21例IFI 总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8.57%和42.86%.在各诊断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药氟康唑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低于伊曲康唑、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组,用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100 %和50 %.结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IFI的疗效相似,明显高于氟康唑.【总页数】2页(P17-18)【作者】龚雪莲;张梅【作者单位】西安市第五医院内一科,陕西,西安,710082;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陕西,西安,7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相关文献】1.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 [J], 郭芳2.静脉序贯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J], 蔡亚云3.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J], 郎涛;聂玉玲;古再丽;毛敏;富玲;艾合买提江;安利;王晓敏4.卡泊芬净治疗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J], 肖晓芳;王娟平;陈喆5.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1例分析 [J], 郭淑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珠菌属中的非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深部真菌病 已 占念珠菌病的 5 %以上 , 0 需要 引起人们 的重视 。 3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的病死率高达 6 %, 0 并可波及
脏器 , 发 眼 内膜 炎 及 慢 性 播 散 性 念 珠 菌 病 ( 、 引 肝
感染致死亡的严重疾病 , 值得引起注意。
1 5 隐球 茵属 .
脾、 心内膜受累) 其特点为好发于念珠菌血症后 [ ,
数天至数周 内, 常 于 中性 粒 细胞 恢 复 后 发 生 , 并 可
隐球 菌在 自然界 中分布 广泛 , 鸽粪 中隐球 菌 的
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增 高[l 5。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 大学第二 医院( 30 1 000)
病死率 可 达 6 % 。另 外 , 0 随着 血 液 科 医 生 对 真 菌
菌属感染病原体包括烟曲菌、 土曲菌 、 黄曲菌和黑
曲菌 。感 染往 往继发 于细 菌感 染之后 , 肺部 为受 累
器官 , 肺部症状 经抗 生素治疗一度好转后再次 恶
化 。肺部 x线检 查显 示新 的浸 润灶 者 应 考虑 真 菌 感染 的可 能性 。中性 粒 细胞 缺 乏 和 异 基 因造 血 干 细胞 移植 患者 , 发生 侵袭性 曲霉 菌感染 的病死率 达
大量存在使其成为重要 的感染来源 , 故隐球菌感染 多 为外源性 感染 。隐球 菌属 主要 感染 脑及肺 , 致病
菌主 要是 新型 隐球菌 。
* 在读研究生, 原单位长治医学院病理科 * 通讯作者( * E—ma :up 0 5ou cn) i S l2 0 sh .o l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5 1 期 20 0 7年 1 O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 tei - ;J ohn Wi l ey&Sons.Lt d .
2 Wi nkl e r M.1 t at h W.A r i sk—bene f i t 鲴鸵鞫T刚of OXylOCi伪,
i n OLl 日t el I ' i C r r ae t i ee[ J] .DnI g Saf .199 9,20 ( 4) :323—45.
a na l o目J us . It wa s gr eat er i n i t raeonazol e an d l i pos ome amp hot er i ei nB gr oups t han i l l f l ueonazol e gr oups .
rIemat or, 啦;l nvasi ve Ke y words
单药氟康唑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低于伊曲康唑、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组,用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
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50%。结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I Fl 的疗效相似,明显
高于氟康唑。
关键词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氟康唑;伊曲康唑;脂质体两性霉素B
·
中图分 类号:11733
i t s r ee ept oi 等雠syn t hesi z ed in t he ra t va se ul at m[J 】.Pr oe
Nai l Aead Sei USA,2000,9r 7:6207一11.
qui r e 5 ear val ho j C,Bal ki I Vl ,Ki n融哪J ,Wi ndr i m R.Oxyt oei n It Sat e l e c t i ve ces ar ean del i ver y·a d0 ∞鼬di I l g s t udy
F壮Hosp i t al Xue—l /an。ZHANC, Mei ff Depar t ment of Phys i ci an。1he
of Xi an Ci t y。Xi an 7 10082,Chi na
AI Js t r 础Ob.i e dt ve:To i nv岛t ig咀e t he e tt l ea ey of f l ueonazole.I t raconazol e an d l i p060me amphot er i ei n 13 t her aphy I FI pa·
An日l g,1997,84(4) :753—6.
7 Davi es ,姗,Tes t i er ,MD,Woodman,RN。d a1.Ma t er nal
l t emoayl 洲es Af I ef Oxyt oei n Bol us I b埘啪 ∞d Wi t h I nf us i on
i n t he Thi r d St age of Ll b or :A Ra ndomi r 耐Cont r ol l e d Tri al
f ungus i nf ect i on;Fl ueonazol e;l l r aeonazol e;Li po即me anl phot er i ci nB
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由于T细胞功能障碍,低丙 种球 蛋 白血 症、 长期 应用 糖皮 质激 素和 抗生 素、 化疗 或骨 髓移 植 后 粒细 胞减 少等 因素 ,更 易患 侵袭 性真 菌感 染, 故已 成为 恶 性血液病患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及致死因素。现将交大一 附院血液科2( XY3一Ol 一2007—07收治的2l 例血液病合并 侵袭性真菌感染(I Fl )患者的主要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17 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 —
果分析。方法:选择交大一附院血液科2005一Ol ~2007—07收治的血液病合并肿患者2l 例,单用常规剂量的氟
康唑7例、伊曲康唑7例、脂质体两性霉素B 7例;氟康唑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2例,改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2例。
结果:21例琢1总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8.57%和42.嘶%。在各诊断组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晒) 。
[ J ] . Obs t et Gyneeo l ,2005, 105:294—2 99.
( 收稿日期:2009—05—20)
18
200 9年8月
Aug 2009
1. 3诱发 因素所 有患 者均经 多次化 疗长 期应用 抗生 素 和( 或) 激素治疗。ALL运用VDCP或VDLP方案,AML运 用DA或MA方案,HD运用 COPP方案,NHL运用CHOP方 案。 1.4感染部位 口腔、皮肤5。例( 24%) 、肺l l 例(52%) 、消 化道3例( 14% ) 、血液2例( 10%) 。21例患 者均培养出真 菌,其中自色念珠菌12例( 57%) 、热带念珠菌2例( 10%) 、 光滑念 珠菌3例 ( 14%) ,酵 母菌3例 ( 14%) 、 曲霉菌l 例 ( 5%) 。 1.5疗效判断疗效判断标准按卫生部19 93年颁发的抗 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估…,痊愈和显效为有效 病例,微 效及无效按无效 统计。 2结 果 2.1 治疗方法 2l 例均 接受抗真 菌治疗, 7例用氟 康唑治 疗, 7例用伊 曲康唑治 疗,7例 接受脂质 体两性 霉素B治 疗。 2.2疗效比较 2l 例I Fl 患者初始治疗总的治愈率为 28.57%,有 效率为42。86%。初始及复 治总的有效率 85 .7l %,治愈率3 8.1 0%。
i tr a c ona z ol e Or l i pos cl ne
50%.Condusw:l "hera l 七ut i e wphot e ri e i nB wa s 100%and
ef f ect 0f i l meon azol e a nd l i pos ome ampho t er i ei n B t r ea l ment 肌i s
t i ent s wit h he mat o pat hy.Met h0凼;Choi c e 21 I FI pat i ents wi t h hemat op al hy f r om Janu ar y of 20 05 t o J ul y of 2007 i n Ji ao Da F' n.s t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34(2009) 08—0017—02
Anal ys i s of t he r a pe ut i c ef f e ct i n 21 i nva si ve f ungus i nt eel i on( I FI )pat i ent s wi t h l mnat ooat hy/C.ONG
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治疗结果见表l ,脂质体两性霉素 B、伊曲康唑治疗的有效率高于氟康唑,但差异无显著性意 义(P>0.05) 。 表l 2l 例侵袭性真菌感染初始抗真菌药物疗效( ,l ( %) )
氟康唑治疗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或脂质体两性霉素B 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50%。伊曲康唑无效者改用 脂质 体两性霉 素B治疗 收效甚 微,提示 氟康唑抗 真菌谱 窄,疗效差,而伊曲康唑的抗菌谱与两性霉素B相似,疗效 相当( P>0.05).见表2。 表2侵 袭性真 菌感染氟 康唑或 伊曲康唑 治疗无效 后改药
di a 眇 gr oups 42.86%.t he dif fer ent
W11., 8 not s i o确es .t ( P>0.05).The e ff ic i ent t ale of onl y t l ue ona zol e哪obvi ous l owl y
c l 嘴 t o i t meona∞l e a nd l i po∞me amp hot er i ei nB groups .1" he e ffi c ient r at es of f l ueomz比i net t l c aey
能。
Ⅱ1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死
率高。由于血液病患者造血机能、免疫机能不足的特殊性
因素 导致 患者 的抗 感染 免疫 力下降 ,容 易造 成真 菌感 染, 虽 部分患者经过预防性治疗,但仍可发生I Fl 。
真菌 感染 患者 的临 床表 现多种 多样 ,可 以有 肺炎 ,支 气 管炎, 胸膜炎及肺脓 疡或炎性肿 块样的各种 表现b1;1:3腔自 斑、 长 期腹 泻、 脑炎 、败 血症 等表 现。 因此 需结 合痰 、咽 拭 子、 尿、 血、脑 脊液、 大小 便等培 养结果 及胸 部x线,肺 部CT 检查情况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综合分析后方可作出正 确 诊断。
第19 卷第8期
航空航 天医药
V01.19 No. 8
17
血 液 病 合 并 侵 袭 性 真 菌 感 染 的 治 疗 ( 附 21例 分 析 )
龚雪 莲1 ,张梅 2
( 1.西安市第五医院内一科,陕西西安710082;2.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陕西西安710( 182)
摘要目的:探讨血 液病患者合并侵袭真茵感染( 肿) 应 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和脂质体两性 霉紊B治疗的结
[ J ].Ol 壕tet Gyne eol ,2004 ,104. 1005—101 0.
AK,G啪I Vl 。d 6 Sm' na MC,Soni
a1.I .Il t i ' aYt eI ' I I OUS oxr t oc i I I i n
pl 出嘲s under goi ng el ect i ve髓煳煳l | ect i on【J J .Anes t h
79岁,平均44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6例, 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8例,霍奇金淋巴瘤( HD) 3例,非霍 奇金 淋巴瘤( NrI L)4例。 1. 2诊断 依据 ①2次 或2次 以上 患者 痰培养 出同 一种 真 菌;②1次痰培养出真菌同时从身体其他部位培养同一真菌 或其他 真菌;③ 经支气管镜 检查,支 气管内分泌 物真菌阳 性。 符合上 述条件之 一者I i p-, I 诊断。伴 细菌感染诊 断标准: 真菌 培养阳性前后48h内血细菌培养或痰细菌培养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