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人,应该有所畏惧(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1课 敬畏自然》课件

敬畏自然
严春友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
主旨。 2、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 然。
作者简介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 论》、《大自然的智慧》等。
鲲鹏
kūn
字词过关检测 yàn hāo
斥鴳 相形见绌 蓬蒿
敬畏自然 (11)
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本段第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 的“艺术品”?
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 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从字面上说就是又敬重又畏惧。
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尊
重自然界一切生命存在的权利。 畏惧是因敬而畏,就是要爱护自然,况 且破坏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这是令人畏惧的。
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因为人们常常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 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走到极端往 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大自 然的惩罚。 只有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 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就高科技而言,人类航天事业所了解的宇宙空 间还非常狭小。 2、人类自身的认识史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 3、人类挖掘矿物所留下的矿坑可能成为人类自掘 的陷阱 4、宇宙中应该存在着比人类更智慧的生物 5、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 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 的生物。 6、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杰作。 7、大自然也很懂的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 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敬畏自然》课件

鲲(kūn)鹏 斥鴳(yà n) 蓬蒿(hā) 咫尺(zhǐ)
狼藉(jí ) 相形见绌(chù ) 美味佳肴(yá o)
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 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 吁。
环保寄语
⒈别让绿色消失时,我们才懂得去流泪。 ⒉保护绿化,人人有责。 ⒊绿色是青春的活动,让地球到处充满绿 色。 ⒋绿色让我们快乐,让世界美好。 ⒌净化空气,美好环境,从我做起。 6.杞人忧天我忧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 7.生命诚可贵,绿色价更高。 8.环保天天行,陪伴你我他。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敬”—— “尊敬”、“敬重”、“恭敬”。是各种推崇 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 珍惜和依恋之情。 “畏”—— “怕”“畏惧”之意。
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怕”是由于“敬” “敬畏”—— —“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 “怕破坏”、“怕改变”
人仅有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数控冲床冲压件数控冲床落料后再数控折弯件普通冲床开模冲压件剪板机落料及其它加工方式成形的钣金件点焊氩弧焊组焊件拉铆组件等其它方式加工而成的金属零件或组件
一直以来,人类对自己创造的几千 年的灿烂文明和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而 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各民族都以展示自 己的文明与智慧为屹立世界的重要筹码。 而现代人更是目空一切地不断膨胀人类 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更忘乎所以地 藐视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 这篇《敬畏自然》可能会使人类被欲望 燃烧的头脑冷静一下。 ——严春友
八年级语文《人,应该有所畏惧》学习要点

《人,应该有所畏惧》学习要点关于作者戴厚英生于1938年3月,安徽颖上县人。
1956年,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文革中曾与著名诗人闻捷相恋,并因此受到迫害,后者愤而自杀。
文革后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任教,并在此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诗人之死》(1982年出版)、第二部小说:《人啊,人!》(1980年年底出版)。
戴厚英曾经是一位文坛上有争议的人物,对她的大规模批判有两次:第一次开始于《人啊,人!》出书之后的1981年,第二次是在“清污”运动的1983年。
但在不同于文革的新环境中,批判反而使作家的创作更加受人关注。
她的《人啊,人!》曾重印10次,总印数不下于百万册;而且被译成了英、法、德、俄、意、日、韩等许多语种。
《诗人之死》也翻译到国外。
与此同时,她知识分子三部曲的第三部:《空中的足音》及《流泪的淮河》三部曲的前两部:《往事难忘》和《风水轮流》等作品也先后问世。
从40岁开始写《诗人之死》到58岁遇害,短短18年创作生涯中,她一共出版了7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随笔集,半部自传,还有一些未出版的遗稿。
1996年8月25日,戴厚英于家中被求助于她的乡人杀害。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畏惧(jù)剐(guǎ)怯懦(qiè)(nuò)颤栗(zhàn)(lì)为虎作伥(chāng)谴责(qiǎn)泛滥(làn)恻隐(cè)扪心自问(mén)毒瘾(yǐn)遏制(è)蛊惑(gǔ)虚无缥缈(piāo)(miǎo)黯然神伤(àn)哑然失笑(yǎ)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形似字4.解释下列词语扪心自问:摸着胸口问自己,比喻反省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黯然神伤: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悲伤的样子哑然失笑:忍不住笑出声来。
哑然,形容笑声二、课文学习几十年来,人们接受的都是“无所畏惧”的教育。
然而“无所畏惧”不在一定理性的支持下,就会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带有愚昧色彩的虚骄之气,于是就有了荒谬绝伦的“天不怕,地不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无所畏惧”不在一定操守的支持下,就会变成无所不为,于是就有了杀人越货,贪污腐败。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人,应该有所畏惧》新课讲知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1)精品课件(人教版)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人类为自己取得 些成就而喜形于色, 谁能断言那些浪迹斑 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
掉入陷阱,就是掉入危机。 人类采矿破坏地貌和地层结构, 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自身。
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 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出现,说成宇宙 有目的的创造。宇宙创造了人类等于长出了 大脑,有了自我认识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 识既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语言品味
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找出来仔细体会: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 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 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4、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 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 生命的构成部分,他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 命,是我们的弟兄。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 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使用反问,更有力地强调嘲笑 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读了本文后,相信你一定有一些做法可以让 大自然母亲展开欣慰的笑颜,可以把你的想法写 下来,最好落实在行动中……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课件 新人教版

默读之后提出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 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 然”“爱护自然”。 2.本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句? 参考:文章最后一段 3、作者为什么说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 敬畏我们自己?
最后,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得出 结论。
文章结构
引论 (1)“征服自然”不自量力(否
定) (2—4)人类的智慧
(2—5)(5)自然的智慧
对 比
本论 (6—7)人类智慧与自然智慧的关系
(8—10)宇宙的生命
层水 层到 递渠 进成
结论 (11)敬畏自然
默读之后提出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一)学生自主阅读第1-5段,概括 大意。
•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 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 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4、为什么说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 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参考:“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因 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 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 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 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 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 爱护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含义
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 造, 好像宇宙有了大脑, 能够认识 自我, 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说成是宇 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 在宇宙中处处是我 们的弟兄。
含义
宇宙的一切, 包括人类, 都是 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人类之外 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 与我们 是平等的生命, 是我们的弟兄。
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 试 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 并把它们变 换成一般陈述句, 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激发读者的思考, 发人深省。
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 样的关系, 并就“敬畏 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 传标语, 向人们发出呼 吁。
谢谢各位领导、同仁的光临指导!
部分。 4层(8—10) 宇宙的一切都具有生命。
三(11段) 人应当敬畏自然。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 的论述方法。
首先, 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 接着比较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指出人类的智慧也 是大自然所赋予, 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 慧; 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 指出宇宙是有生 命的, 人类虽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 但也只是 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 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 物是兄弟关系; 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1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因为人们常与自然对立, 宣称要征服 自然。 人们违背自然规律, 破坏自 然, 结果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只有 认识自然的伟大, 爱护自然, 人类 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 “敬畏我们自己”?
议论文阅读练习:《人应当有所畏惧》

人应当有所畏惧①古往今来,“人定胜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遇到洪灾时,西方神话中,都是信仰神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躲过洪水;而中国神话中,却总是宣扬人们无畏神灵,最终经过各自努力战胜洪水。
面对困难时摩西选择带领人们逃出埃及;而在中国神话中,愚公面对门前的大山,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道路……中国是个无神论的国家,今天,太多太多人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每当看到西方的影视中有教堂祈祷的镜头时,我都特别感慨: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畏惧将导致无知、盲目,甚至死亡……那将是多么地可怕!②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但现在,人们普遍崇尚实现自我、张扬个性,尤其是在一段时间里,在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面前,大肆宣扬“人定胜天”,于是,当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之时,“回报”随之而来,因为,大自然也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
③君不见非典来临时,人们的畏惧,板蓝根一度买断。
④君不见甘肃旱灾,多少人为生命之源——水,而愁断肠。
⑤君不见台风海啸卷走了多少生命?……⑥人,作为万灵之物,首先应该有所畏,有所怕,怕该怕的。
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⑦首先,人应当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
⑧人,首先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即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相处。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⑨我们除了不去随意破坏自然外,还应该对自然界约取俭用。
然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纸巾……泛滥成灾!我们也看到了!可我们一边高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边暗想:“中国十四亿人呢,他们都节约了,我浪费一点没关系。
”更有甚者,“十三点九九亿人都在浪费,我一人节约一根筷子、一张纸,太渺小了,根本没用,何必委屈自己?用吧!多我一个也多不到哪去!”人们忘了那句最常说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是贪恋无度或生活奢靡者,必然遭到报应!⑩敬畏自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每当看到学生一边享受着国家优惠的教育资源:两免一补,班班通……一边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混日子,我就会有一种特别失望、特别无奈的心痛:人生苦短!生命脆弱!多少次,我对他们说:“你们的时间、生命、健康、身体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你自己无权挥霍和践踏他们!你们应该敬畏他们,珍爱自己!”⑪其次,人应当畏惧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及成语的音形义。
剐guǎ 怯懦qiènuó 颤栗 zhà n 皈依guī 离善趋恶qū:远离善良,走向邪恶。 缥缈:形容空虚渺茫。一般指心中想要而现实不可得的东西 ,并非指虚无不存在的东西。 蛊惑:迷乱;惑乱 欷歔xī xū:本意是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现在通常指 :感慨,叹息的意思。 恻隐之心: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 扪心自问mén: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 黯然神伤: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哑然失笑yǎ:禁不住笑出声来。
读一读 记一记
小组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过渡句,中 心句和总结性的语句。
其实,人活世上,不可能无所畏惧。不同的只在 于畏惧什么。 有崇高追求的人们却正相反,谋私利谨小而慎微, 为公众则无私又无畏。
人的畏惧和追求向往是一个事物的正反面,密不可分。 人之为人,本应明白何者当求,何者当惧。
理性与良心结合,人的所求和所惧便有了正当的标准和根看 起来,畏上帝神鬼,畏法,畏良心理性,都可以使人遏制贪 欲,皈依人道,但又都不是万能的。需得三者结合,才能更 具威力。
总结:学完这篇课文,不知道课开始时老师 提出的问题,你现在是否有了准确的答案? 请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布 置 作 业 :课后题:一、二、四。
做人,怎么能无所畏惧?
默读、分段、概括内容。独立完成后小组交 流讨论(提示:利用好中心句,过渡句和总 结性句子)
全文可分为四段: 一、(1—3段)反驳无所畏惧的说法,提出人 不可能无所畏惧。 二、(4—7段)论述人的畏惧和追求的关系。 三、(8—19段)论述人在学会追求的时候, 也应该学会畏惧。 四、(20段)再次点题,呼应开头。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我们的人生道 路上是否应该具有畏惧之心呢? 不必急着回答,今天我们就带着这 个问题来学习戴厚英的《人,应该 有畏惧之心》,看一看作者的观点 与你心中所想的是否一致。
人,应该有畏惧之心 戴厚英
拜访作者
戴厚英(1938~1996)女。安徽颍上人。 1960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历任 上海作家协会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组助理 研究员,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大学文学 院副教授。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 篇小说《人啊,人!》 《诗人之死》、 《谷中的足音》、《往事难忘》,中短篇 小说集《锁链,是柔软的》,散文集《戴 厚英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