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的专用术语有哪些
文学经典中的诗词鉴赏常用术语

文学经典中的诗词鉴赏常用术语一、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文学经典中常用的诗词鉴赏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掌握这些术语,读者可以深入挖掘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二、常用术语1. 修辞手法-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常用于形象化描绘。
- 比拟: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相似比较,用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 借代:用一个词来指代另一种相关事物,增加作品的意境。
- 排比:通过平行的结构和语句重复,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 对仗:通过押韵或平行语法结构的运用,使句子更加和谐与美感。
2. 诗体类型- 古诗:古代中国文学中的一种诗体,以五言或七言为最常见的体制。
- 词:古代文学中的韵文表达形式,以表达作者的个人感情为主。
- 绝句: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七个字,形式简洁。
- 律诗:古代又称骈体诗,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和特定的格律要求。
3. 修辞格- 典型比喻:明确指出比喻对象和被比喻对象。
- 间接比喻:通过暗示来表达比喻。
-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
- 擬音:模拟物体的声音,增加描写的形象感。
- 倍数:通过增加倍数的描写来强调或夸张某种特征。
4. 主题与意境- 自然景色:描绘自然景色,如山水、花草等,寄托情感和思考。
- 爱情:表达爱情的美好与痴迷,揭示人性中的情感纠葛。
- 思乡:表现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和思恋之情。
- 心灵与哲思:思考生命、时间、道德和人生意义等抽象问题。
三、总结本文档介绍了文学经典中常用的诗词鉴赏术语,包括修辞手法、诗体类型、修辞格和主题与意境等。
熟悉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和艺术特点。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档的学习,能够在鉴赏古代诗词时更加游刃有余。
诗歌鉴赏术语

诗歌鉴赏答题常用术语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复、双关、通感、对比、叠词等。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触觉味觉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渲染;烘托;衬托;移情;细节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借古讽今、咏史抒怀、因事缘情、用典、以景作结。
表现手法:比兴、铺陈(赋)、象征、想象、联想、类比、烘托、对比、渲染、虚实、抑扬、用典、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
结构技巧: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章显志、触景生情、以景结情、以景入理、抑扬与对比、总分得当、重章叠唱、首尾呼应、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情与景的关系借景抒情(以乐景抒乐情、以乐景抒哀情、以哀景抒哀情、以哀景抒乐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总体风格: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豪放、委约等烘托与衬托“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术语一览表

师生同志,协力攻关,笑看和田魁首谁人得。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常用术语一览表
一、
思
想
内
容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常用的题材
边塞、田园、怀古、官场、战乱
五类诗歌对应的五种基本表现手法
不借助外物的诗歌——直抒胸臆叙事抒情诗——叙议结合
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
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他诗歌分类: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二、
形
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分类
①人物形象: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②自然景物形象或者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③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
古典诗歌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①细节刻画②烘托③对比衬托
常见意象归类
(一)意同象异
1、思乡:月亮、鸿雁、双鲤、捣衣。2、别离:柳树、芳草、长亭、南浦、酒。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受: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考试就能用得上)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明贬实褒2、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3、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4、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5、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6、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7、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反复、对比、双关、反语、反问、互文、用典8、常用的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渲染、衬托、反衬、烘托、象征、联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即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历史人物自比、间接抒情、卒章显志、动静结合、含蓄蕴藉、详略得当、以古喻今、吟古书怀、明暗对比、白描、调用角度,如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等。
9、常见思想感情迷恋、留恋、思念、忧愁、悲愤、辛酸、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喜悦、仰慕、激愤、空虚、郁闷、热情洋溢、壮志凌云、忧国忧民、追慕、讽刺、反抗、奋发向上、消极避世、同情、关怀、控诉、颓废10、常见景物特点恬静、安谧、和平、壮阔、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幽静、肃杀、荒寒、瑰丽、虚幻、飘渺、凄惨、萧条、繁华热闹11、风格特点朴素自然、豪放飘逸、浓郁顿挫、雄健高昂、悲壮苍凉、超脱世俗、缠绵悱侧、激昂澎湃12、语言特点言简意赅、通俗自然、简练、含蓄隽永、内涵丰富、平中见奇、清新质朴、琅琅上口、音韵和谐、明白晓畅、清新、自然、朴素、豪放、俊逸、沉郁顿挫、峻伟奔腾,雄浑豪迈、委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业术语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业术语
1.韵律:指诗歌的音韵规律,包括平仄、押韵、叠韵等。
2. 押韵:指诗句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近,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3. 叠韵:指诗句中间和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近,如“如梦令、浣溪沙”中的“令”和“沙”。
4. 平仄:指诗句中的音节有高低之分,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山”、“绝”为仄声,而“飞”、“径”、“人”、“踪”为平声。
5. 对仗:指诗句中的用词、语法、意义相对应、呼应,形成平衡、对称的结构,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6. 比喻:指用一个意象来比拟另一个事物,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 暗示:指用委婉、隐晦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来暗示某种意义或信息,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理解,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8. 借代:指用一个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整个事物或情景,达到简洁、生动的效果,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9. 比兴:指用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形象地描绘具体事物或情境,如“雄黄酒一杯,替你消愁解闷”。
10. 拟人:指用人的行为或感受来形容非人的事物或情景,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如“江水如练,生生不息,日夜东流,无穷
无尽”。
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⑴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⑵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语言特点类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等。
(4)风格类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问“表达方式”,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问“修辞手法”,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
古诗总体的语言特色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经典)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经典)1. 韵律- 平仄:指古代文学作品中音节的声调昇降情况。
平仄:指古代文学作品中音节的声调昇降情况。
- 平韵:声调平的字。
平韵:声调平的字。
- 仄韵:声调降的字。
仄韵:声调降的字。
- 押韵:指一句诗中的末尾音节的读音相同。
押韵:指一句诗中的末尾音节的读音相同。
- 韵脚:同一韵脚韵母相同的字或音节。
韵脚:同一韵脚韵母相同的字或音节。
2. 平仄格律- 平水韵:古代韵书中的一种用于韵律分析的方法。
平水韵:古代韵书中的一种用于韵律分析的方法。
- 平水韵五韵平章:以平水韵为基础的分韵法。
平水韵五韵平章:以平水韵为基础的分韵法。
- 平水韵四声平平仄仄:指平水韵五韵平章中的一种格律。
平水韵四声平平仄仄:指平水韵五韵平章中的一种格律。
3. 曲体诗- 乐府古题:指古代乐府诗歌流派中一种常见的诗题形式。
乐府古题:指古代乐府诗歌流派中一种常见的诗题形式。
- 律诗:以五言或七言诗为主的韵文诗。
律诗:以五言或七言诗为主的韵文诗。
- 绝句:四行诗,亦称“四行古诗”。
绝句:四行诗,亦称“四行古诗”。
4. 体制- 宫体: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诗体,包括《乐府诗集》中的乐府诗和《古体诗鉴》中的古体诗。
宫体: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诗体,包括《乐府诗集》中的乐府诗和《古体诗鉴》中的古体诗。
- 朝代体制:指不同朝代对古典诗歌的体制和风格要求的差异。
朝代体制:指不同朝代对古典诗歌的体制和风格要求的差异。
5. 修辞手法- 比喻:用某种形象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比喻:用某种形象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 夸张: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递增或递减来增强表现力。
夸张: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递增或递减来增强表现力。
- 排比:通过并列或连辙的语句安排来达到修辞目的。
排比:通过并列或连辙的语句安排来达到修辞目的。
- 对仗:指诗句中韵脚的对应关系。
对仗:指诗句中韵脚的对应关系。
以上是一些古代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术语。
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诗歌鉴赏常用术语一、基础术语⒈韵律:诗歌的音韵规律,包括平仄、押韵等。
⒉音律:诗歌的声韵美感,包括音节长度、重音位置等。
⒊格律:诗歌的结构规律,如古体诗的平仄、律诗的韵脚等。
⒋押韵:诗句中的韵脚相同或相近。
⒌内韵:一句诗中部分字的韵脚相同。
⒍晚韵:韵脚延续到句末的押韵。
⒎切韵:韵脚发音以声母和韵母的连接点为准。
二、平仄⒈平声:平声韵脚,读音平坦。
⒉仄声:仄声韵脚,读音平抑。
⒊平平仄仄:古体诗中的四个声调分布方式。
⒋仄仄平平:古体诗中的四个声调分布方式,与平平仄仄相反。
三、韵脚⒈单韵:诗句中只有一个韵脚。
⒉双韵:诗句中有两个相同的韵脚。
⒊近韵:含义或音的相似的韵脚。
⒋省韵:部分字的韵脚相同。
⒌弃用韵:不再使用的韵脚。
四、格律⒈绝句:四句构成的独立完整诗篇。
⒉律诗:五言或七言律诗,按照特定格律创作。
⒊词:以抒发感情为目的的短篇抒情诗。
五、修辞手法⒈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指代另一个事物。
⒉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
⒊借代:用事物的一部分来代指整体。
⒋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
⒌对偶:在一句或数句中使用相对的表达方式。
六、常用诗体与名词⒈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⒉宋词:以其深情浅唱、贴近百姓的特点而闻名。
⒊律诗: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要形式的诗歌。
⒋七绝:七言绝句,每首四句。
⒌四行诗:四句构成的诗歌。
⒍构词法:词汇构建的规则和原则。
附件:⒈《古代诗歌常用词汇手册》⒉《现代诗歌审评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著作权法规定的享有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展示、表演等权利。
⒉侵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复制、修改等其它权利人享有的作品。
⒊知识产权:知识的创造者享有的法律权益。
⒋违约金:合同中规定违约行为的赔偿金额。
⒌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知识产品不受未经授权的使用和侵权行为的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4、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 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 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 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 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 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 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 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 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 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造就……的情致。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 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 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 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 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 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 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 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 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 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 思念之情。
四、诗歌鉴赏题的表述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 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 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 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 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 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高考诗词鉴赏的三大方面: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 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 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 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 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 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5、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6、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 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 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 、层次 分明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 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 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 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 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 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 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 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 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 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 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 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 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 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 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 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⑦虚实相生。
⑧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⑨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 思想情感。
3、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 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 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 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 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 “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 伤等感情。
三、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 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 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 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 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 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 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 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二、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 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 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 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 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 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 讽今。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 法和技巧, 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 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 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 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 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