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湖南历年高考诗歌鉴赏

湖南历年高考诗歌鉴赏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 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 “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 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 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园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比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整理ppt薛宝钗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2004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 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200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 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 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 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 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 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 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 性。

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集锦ppt课件

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集锦ppt课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 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 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 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 寒,怨景色单调。
12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
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
达之语。
18
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省试题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
阳见秋风 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
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8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 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 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 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 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元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 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
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
2
〖1997年·全国〗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 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1990年-2005年)199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答案:(1)B (2)D1999 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近五年高考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分析详表

近五年高考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分析详表
主观题:场景特点
主观题:炼字分析
词语理解
2020上海卷
宋诗
江上
羁旅诗
孔武仲
羁旅寂寞萧索
慷慨激昂少年壮志
积极入世,兼济天下

映衬
乐景消散悲情
直接抒情
客观题:诗句理解
主观题:补充题目
主观题:情感表达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宋诗
题许道宁画
题画诗
陈与义
赞画

借景抒情
客观题:诗句理解
主观题:尾联含意、诗人评价
词语理解、情感

2017全国新课标Ⅱ卷
宋诗
送子由使契丹
送别诗
苏轼
送别、劝慰、告诫
悲/喜
用典
客观题:典故分析
主观题:诗人性格
词语理解、情感
2017全国新课标Ⅲ卷
唐诗
编辑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赠送酬答诗
白居易
戏谑友人、夸耀自己;无奈、自嘲
喜/悲
客观题:诗词理解
主观题:情感分析
词语理解
2017浙江卷
悲喜
主观题:前两联分析
主观题:尾联情感
词语理解
2018天津卷
东晋诗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田园诗
陶渊明
宁静、矛盾
悲喜
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客观题:诗词理解
主观题:意境分析
主观题:尾句情感
词语理解
2018浙江卷
唐诗
送王昌龄
送别诗
李颀
幽淡惆怅
依依不舍

点染
主观题:诗词、感情
主观题:点染手法
词语理解
2017北京卷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20首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20首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20首1、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

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最近三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

最近三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

最近三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常包括对诗歌主题、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最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如下:
1. 2022年全国甲卷的诗歌鉴赏题目是《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作者是魏了翁。

2. 2021年全国乙卷的诗歌鉴赏题目是《示秬秸》,作者是张耒。

3. 2020年全国卷一的诗歌鉴赏题目是《读史》,作者是龚自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具体的诗歌内容、题目分析等,可以查阅各地的高考真题资料。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

古诗歌鉴赏之高考真题解读(14套)[高考真题解读]1.(2015•新课标全国Ⅱ,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残春旅舍[唐]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执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答案(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2015•新课标全国Ⅰ,8~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唐]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_________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_________答案(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诗词鉴赏(2010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2010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010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相近的一项是()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2010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

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③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答: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2010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注]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答:(2010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注]陆游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010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答: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答:(2010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010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④繁华地⑤,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⑤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答:(2010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高考·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2010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2010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答:(2010高考·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3题。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注]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霹雳:琴名。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答: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2010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注]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答:(2010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2010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2010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意。

答: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