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支付方式剖析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纷纷跨足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

在这个过程中,融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意义、融资策略和挑战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战略进行浅析。

1.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意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跨国经营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拓展市场,实现更高的利润增长。

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扩大企业的业务规模。

其次,跨国经营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或合资等方式获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品牌价值,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升级。

最后,跨国经营还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

通过将业务分散到不同国家和市场,中国企业可以避免因为国内市场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2. 融资策略在进行跨国经营时,中国企业需要灵活运用融资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融资策略:2.1. 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通过企业自身的资金来源进行融资。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再投资、利润留存等方式获得内部融资。

这种融资方式比较灵活,无需向外部机构支付利息或股权份额,降低了融资成本。

2.2. 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指通过向外部机构或个人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

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吸引外商投资等方式进行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但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或股权份额,并承担一定的风险。

2.3.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

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在国内或国际股市上市,吸引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从而获得资金。

股权融资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较大的资金规模,但也需要承担股东权益变动等风险。

3. 跨国经营融资策略面临的挑战虽然跨国经营可以为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挑战:3.1. 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监管差异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这些差异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并且需要与多个国家的政府和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支付方式剖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支付方式剖析

联想并购 l M 的 P B C业务 的融 资 支付 方 式 分 析
( ) 想 并购 I M 的 P 业 务 案 例 一 联 B C
跨 国并购 中现金融 资支付面临汇率风险 ;
联 想集 团于 2 0 0 4年 1 2月 ,以总价
1 .亿 美 元 收 购 l M 的 全 球 P 5 7 B C业 务 , 其
不同。
目标企业 的有效控制权 ;同时使并购企业
的竞 争 对 手 因一 时 无法 筹 措 大 量 现 金 而 难
以 与其 杭 衡 。
关键 词 : 中国 企 业 跨 国并 购 融 资
支付
另外 ,使 用现金融资 支付不会使 并购 企业原有 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动 ,引起控股 权的转移 和收益 的稀释 。现金融 资支付缺 点是现金融 资支付可能会给并购企业带来 较大的财 务压 力 ,容易引起财务风险 ;在 目标 公司股东们 的现金 收益还要纳税 ,增
较 大的价 值 。 本次 收购 中 , 想最直接 在 联
换股融 资支付 是指 并购企业 通过 增加
发 行 本 公 司 的 普通 股 票 ,以 新 发 行 的股 票 替 换 目标 公 司 的 资 产或 者 股 票 ,从而 达 到
方式具有 很强 的现 实意义 。本文 以联想 、 T 跨 国并购案 为例 , CL 比较分 析 了二者融
资 支 付 方 式 的 不 同
收购的 目的。换股 融资支付的主要优 点在
于 它 可 以 避 免 短期 内现 金 的 大量 流 出 带 来 的 压 力 ,减 少 财 务 风 险 。 其 不 利 的 一 面 在
的收益 就是 可 以获 得 旧M 的研 发力量 和 全 球销 售 渠道 ,这 些 将极 大地 帮助 联 想 在 全球 构一 个完 整的P C产业 链来参 与 国际竞争 。 外 , 此 新的联 想集 团在五年 内 有权根 据有 关协 议使 用 lM的品牌 , 完 B 并 全 获 得 商标及 相 关技 术 ,这就 使得 联 想 的产 品在全球 P C市场 上具有最 广泛 的品 牌 认知 。因此 ,联 想对 l M的 P B C业务 的 收购 ,将 为联 想 开辟 出一 个 以前难 以涉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跨国并购的融资是企业并购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最终成败。

和西方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还比较有限。

并购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本市场,并与金融监管机构和投资银行一起,寻求现有融资方式的发展和创新,保证并购融资乃至整个并购项目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融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扩张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 h.dunning)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国的人均净对外投资额随着该国人均gdp 增长而变化。

按照这个曲线上,中国正处于曲线底部的上升阶段,有着强大的增长潜力。

特别是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在全球不断蔓延,欧债美债风波此起彼伏,不少外国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紧张。

借此良机,中国企业积极抄底海外资产,并购活动非常活跃。

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交易金额超过380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4.4%。

跨国并购的完成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持。

在融资过程中,如果融资方式欠佳,可能造成融资成本上升,背上沉重的财务包袱,甚至可能致使并购方破产倒闭,所以如何选择适当的融资方案融资,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我们通过对2003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部分统计,从不同侧面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

表中国企业2003-2012年跨国并购的部分统计资料来源:各项数据来源于中国并购交易网http://www. 1.并购规模不断增大尽管无法与国际上千亿美元的的大手笔并购相比较,但是随着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也逐步发展起来,单个并购规模逐渐增大。

到了2004年,仅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一项收购业务,就已经超过了2001年的全年并购总额。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功败垂成后,继续努力,在2012年7月以151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加拿大大型能源企业尼克森石油公司,这预示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步伐已越来越大。

中国企业跨行业并购具体方式及分析

中国企业跨行业并购具体方式及分析

中国企业跨行业并购具体方式及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的行为愈发活跃。

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跨行业并购成为了中国企业快速扩张、提高竞争力和获取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跨行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兼并其他行业的企业,以扩大自身业务范围,并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资源。

而中国企业跨行业并购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将对其具体方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劣势。

一、具体方式1. 直接收购直接收购是最直接的方式,即企业直接购买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

这种方式能够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

在实施这种方式时,企业需要考虑目标企业的实际价值、财务状况、产能等情况,同时需要经过反垄断审查、股东大会批准等流程。

2. 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是指企业通过购买目标企业的股份来取得对其的控制权。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目标企业的经营方向、管理决策。

这种方式相对直接收购而言风险较小,但也需要考虑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投资金额。

3. 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是指企业通过出售自己的某些资产,并以此获取目标企业的资产。

这种方式适用于两家企业互补性较强,可以通过交换资产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4. 合资合作合资合作是指企业通过与目标企业进行资本或业务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市场或扩展业务范围。

这种方式能够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分担、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分析1. 优势跨行业并购能够快速提高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弥补自身短板,提高竞争力。

通过跨行业并购,企业可以获取目标企业的先进技术、资源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运营效率。

通过跨行业并购,企业还能够获得新的营销渠道和客户群体,拓展经营范围,提高收入。

跨行业并购还能够实现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2. 劣势跨行业并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例如企业可能会面临文化差异、管理融合、员工稳定等问题。

跨行业并购还可能会引起反垄断审查、监管审批等问题,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方式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方式


企 业跨 国 并 购 融 资 方式
资本 市 场 筹 集 到 大量 权 益 性 资 金 。 企业 发 展速 度受 制 于 国家 事 先 确定 的规模 , 但 从
所 谓 融 资 方 式 是 指 企 业 取 得 资 金 所 融 资 过 程 中却 表 现 出 极 强 的 外 部 股 权 融 而 无 法 根 据 市 场 情 况 和 企业 实 际 融 资 需 其 因 具体 行 为主 要 体 现 为 以上 市 公 司 求 来确 定发 行 额 ; 次 , 为 目前 我 国债 采 取 的具 体 方 法 、 式 。 根 据融 通 资 金 的 资倾 向 , 形 市 审 来 源 不 同 , 分 为 内 源融 资 、 源 融 资 和 上 市 前 有 着 极 强 的 冲 动 去 谋 求 公 司首 次 券 市 场 不发 达 , 场 容量 有 限 , 批手 续 可 外 对 盈 公 开 发行 股 票 并 成功 上 市 ; 司上 市 后 再 严 格 , 发行 主体 的 规 模 、 利 能 力及 负 公 特殊融资。
维普资讯
金 资
C oR1EO勰獭强 E 8 £A1 c V
豪 企 踌 圜 并 购 融 资 方 式
口文 / 王 静
经 过 世 界 四 大 并 购 浪 潮 ,第 五 次并 形 式 。 我 国 企 业 在 跨 国并 购 中 也 越 来 越
二 、 国 企 业 跨 国 并购 融 资 方 式 中存 对 私 募 资 金 最 大 的需 求 者 就是 中小 企 业 、 我 民 营企 业 ,由于 经 营 风 险大 、 息 不对 称 信 4 债 券 融 资 比例 相 对 较 小 。首 先 , 、 我 购 浪 潮 融 资 并 购 越 来 越 成 为 并 购 的 主要 在 的 问题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探讨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探讨
浪潮 中非常盛行 , 而我国杠杆收购还不成 熟 , 也缺乏专 业人才 ,
21 0 0年 8月 2曰中国吉利控股 集 团在伦 敦完成 对沃尔沃
轿车 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 , 收购过程 中面临 巨大 的资金缺 口融 资难 题 , 但在 洛希尔 公司 、 高盛集 团两大 国际投 资银行 的协助
下 以及地 方政 府的扶持下 , 收购得 以成 功实现 。这一 成功案例 对 民营 企业跨国并购融 资有一 定的指导意 义 , 下面 从提高民营
[]武胜 利 、 莉 : 吉 利 成 功 收 购 沃 尔沃 看 非 公 有 制 企 业 融 资 5 张 从
都, 获得成 都政府的大 力支持 , 成都政府 为了配合吉 利融资 , 令 成 都银行和 国家开 发银行分别提 供 1 亿和 2 0 0亿的低 息贷款 , 三年内吉利 只需付 出约三分之一的利 息 , 三年过 后 , 酌情偿还 。
金 融 工 具
并购 的融 资成功 离不开金 融创新 ,0年代美国的并购浪潮 8 就是在投 资银行推 出“ 垃圾债券” 下形成的 。我 国应该借鉴国外 经验 , 在发展资本市场 的同时 审时度势地推 出一 系列行之有效 的金融工具 , 如杠杆收购 。杠 杆收 购是一种高度 负债 的收 购方 式 , 购方用于 收购 的资金通 常 9 %以上是从发行高息债 券和 收 o 银行贷款 中筹措的 。但是并不是全部的企业都可 以使用杠杆收 购 。在并购过 程中 , 只有企业现金 流稳 定 , 先负债 率较小 , 原 成 本下降和提高利润空间较大 的企业才适合使用杠杆收购 。正如 吉利收购沃尔沃采 用的杠杆 收购 , 收购在国外第 四次并购 杠杆
[ 2 ]林 冰、 朱丹丹 : 国民营企业跨 越海外并购 的障碍 与策略 U 我 】

21浅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与风险分析_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_常磊

21浅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与风险分析_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_常磊

东方企业文化・金融天地 2012年3月89浅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与风险分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常 磊 马熙辰 李恩亮(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大连,116023)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财务背景,以及收购资金的筹集,来剖析我国企业海外收购的筹资方式与筹资渠道,以及收购前后的收购风险分析,找出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一些成功之处,以供我国企业共同借鉴和学习。

最后提出个人观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我们的融资应该更加灵活一些,多管齐下,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支付方式 融资方式 并购整合 跨国并购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89—01 吉利控股集团2010年8月2日宣布以13亿美元和2亿美元票据完成了对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并购案。

对于只有13年造车历史的吉利来讲,成功并购超过80年历史的沃尔沃汽车,一跃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商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财务背景介绍吉利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著名的车企,通过香港上市,打开了融资渠道,吉利抓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商业机遇积极参与了全球化竞争。

下面我们通过吉利2006‐2010年的主要财务数据,来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相关财务背景。

表1 吉利汽车主要财务指标(2006年至2010年) 单位:千港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2010销售额 127006 131720 4289037 14069225 20099388 税后利润 208752 302527 879053 1182740 1900323 资产总额 1959962 2920351 10150969 18802189 24303599 负债总额 874870 335281 1073288 4269788 16281720 现金和银行存款 20972 793421 1008524 5108554 4393075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31858 ‐17747 62476810775581982501从近5年主要财务指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08年是吉利汽车进入快速发展的转折点,几大财务指标基本都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其中08年的增加幅度最大,09年在08年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程度的增长,10年是收购后的第一年,整体财务指标也比较乐观,所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财务支撑能力还是很强的,吉利公司并购沃尔沃,利用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提升吉利汽车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开拓新的高端市场,是吉利控股进行这一并购的真正动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分析近年来,中国国内企业在海外的跨国并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放和加快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结果。

本文将分析中国企业在海外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原因1.获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市场份额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海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快速提升自身实力,加速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加产能和市场份额。

2.扩大企业国际化程度跨国并购是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有效手段。

如今,许多中国企业正在寻找国外市场,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国际化程度,打破国界限制,开拓全球市场。

3.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优势已经逐渐消失。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企业开始进行转型升级。

跨国并购成为了这些企业一种重要的转型选择。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二、优势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以快速获取海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提升实力。

这些方面的提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2.加速产能建设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通过收购现成的经营资产和人员来加速产能建设。

这些资产和人员有可能是创立多年的,并且已经在当地拥有很好的声誉和客户群。

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削减建设风险,而且可以快速进入当地市场。

3.增加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其他企业,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这对于业务扩展和市场拓展非常重要。

三、面临的挑战1.政策限制目前,许多国家都对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设置了政策限制,或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反垄断审查。

这给企业带来了压力,需要更加谨慎的执行商业计划、选择海外合作方。

2.文化差异企业跨国并购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操作,如果不能成功克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在企业合并后的经营过程中出现不可挽回的错误。

合理化管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及优劣势是企业不能忽视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支付方式剖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融资支付、换股融资支付、综合证券支付等三种。

本文以联想、TCL跨国并购案为例,比较分析了这两个企业在融资支付方式上的不同。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支付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浪潮影响到世界资本市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使用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

跨国并购活动中融资支付方式是并购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并购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企业采取何种融资支付方式会影响到并购完成后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探讨跨国并购融资支付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联想、TCL跨国并购案为例,比较分析了二者融资支付方式的不同。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融资支付方式从资本结构的变化实质来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融资支付、换股融资支付和综合证券支付。

(一)现金融资支付所谓现金融资支付是指我国的并购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获得国外目标公司的所有权。

一旦国外目标公司的股东收到其拥有股份的现金支付,就失去了对原公司的任何权益,这是现金融资支付的显著特征。

现金融资支付在各种支付方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常常是目标公司最乐意接受的一种收购支付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现金支付交易简单、迅速,尤其在敌意收购时令竞争对手碎不及防,它可以迅速获取目标企业的有效控制权;同时使并购企业的竞争对手因一时无法筹措大量现金而难以与其杭衡。

另外,使用现金融资支付不会使并购企业原有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动,引起控股权的转移和收益的稀释。

现金融资支付缺点是现金融资支付可能会给并购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容易引起财务风险;在跨国并购中现金融资支付面临汇率风险;目标公司股东们的现金收益还要纳税,增加了税收负担。

(二)换股融资支付换股融资支付是指并购企业通过增加发行本公司的普通股票,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公司的资产或者股票,从而达到收购的目的。

换股融资支付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避免短期内现金的大量流出带来的压力,减少财务风险。

其不利的一面在于由于增发新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股权结构,稀释了原有股东的所有权,甚至可能使某些老股东失去控制权;另外,股本扩张可能稀释每股收益,导致股价下降;股票发行手续繁琐、迟缓使得竞购对手有时间组织竞购,也使不愿被并购的目标公司有时间部署反收购措施。

(三)综合证券支付综合证券支付是指收购公司对目标公司提出收购要约时,其支付方式中不仅仅有现金、股票,而且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多种混合形式。

例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部采用国内的银团贷款另加股份,就属综合证券支付方式。

采用综合证券支付方式将多种支付工具组合在一起,吸收各种支付工具的长处,既可以少付现金,避免本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又可以防止控股权的转移。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的融资支付方式分析(一)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案例联想集团于2004年12月,以总价17.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获得Think系列品牌。

从联想的角度看,尽管PC已是IBM的迟暮业务,但对联想仍有较大的价值。

在本次收购中,联想最直接的收益就是可以获得IBM的研发力量和全球销售渠道,这些将极大地帮助联想在全球构建一个完整的PC产业链来参与国际竞争。

此外,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PC市场上具有最广泛的品牌认知。

因此,联想对IBM 的PC业务的收购,将为联想开辟出一个以前难以涉足的巨大国际市场空间,联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年收入规模约120亿美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联想并购获得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目标选择的正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并购融资方式的正确选择。

(二)联想并购融资支付方式分析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5亿美元,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和5亿美元的债务。

股份收购上,联想以每股2.675港元向IBM发行包括8.21亿股新股和9.216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

在整个财务安排上,当时自有现金只有4亿美元的联想,为减轻支付6.5亿美元现金的压力,与IBM签订了一份有效期长达五年的策略性融资的附属协议,而后在IBM财务顾问高盛的协助下,从巴黎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和工商银行获得6亿美元国际银团贷款。

随后,联想还获得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青睐,以私募的方式向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泛大西洋集团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发行股份,获得总计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其中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2亿美元、泛大西洋集团资1亿美元,美国新桥投资集团5000万美元。

联想集团则以每股1000港元的价格,向这三家公司发行总共273万股非上市A类累积可换股优先股和可认购2.4亿股联想股份的非上市认股权证,三大战略投资者因而获得新联想12.4%股份。

这三家私人股权投资机构在联想与IBM达成协议之前就开始与联想密切接触,并在促成联想与IBM的收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三家投资方还为联想吸纳了20家银行提供的5年期6亿美元的银行贷款。

2002-2005年,联想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的水平,即使在2004年联想并购IBM这一年,其资产负债率也没有大幅度提高。

联想的并购能够顺利完成,并且没有出现长时间的消化不良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其并购融资方式的合理选择。

联想并购IBM的PC使用的是“股票加现金”的支付方式。

联想在香港上市,通过换股减少交易现金支出,通过国际银团贷款和私募筹集交易现金和运营资金。

多种并购融资方式组合,降低了其财务风险,同时也避免了营运资金的困难。

从表1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并购后联想的总资产周转率并没有大幅度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资金营运并没有受到并购的影响,并购没有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营运风险。

2006年,联想综合营业额达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联想的个人电脑同比增长了12%,集团的全年毛利润率达创纪录的14%。

TCL海外并购融资支付方式分析(一)TCL海外并购案例2002年9月下旬,TCL集团控股的旗下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通过其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Schneide Electronics GmbH,以820万欧元(约7556.29万人民币)收购德国Sehneider Electronies AG的主要资产,包括生产设备、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存货及“SCHNEIDER”、“DUAL”等著名品牌。

施耐德是一家113年历史的家电生产厂家,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亏损。

2002年初,这家老牌企业正式宣布破产。

(三)导师制的作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我院04、05级93人中,有79%的学生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8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

可见,绝大多数师生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结论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师生比例不协调,师生间沟通交流较少,本科生导师制难于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导师制指导内容不够规范。

导师对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导师难于做到尽职尽责。

三是导师制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且与之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一)结合实际,加强针对性指导指导方式应结合我院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状况、学生素质、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等实际,选择不同类型。

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上分为综合导师制、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等不同类型。

由于我院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的存在,与综合导师制必然产生职能上的重复,难于协调两种制度的职能,加之生师比问题突出,因而不适宜采用。

而英才导师制由于其覆盖面过小,闲置和浪费了导师资源,因而也不适宜采用。

相对而言,年级导师制由于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学习方法、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克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加之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就不再需要配备导师了,因而比较适宜。

同时,为求得导师制的良好效果,应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如利用电话相互联系或网上交流、导师经常下寝室、学生经常登门请教等加强学生与导师间的交流与了解,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制订并实施具体计划,通过导师论坛、专题讲座、谈心交流、学业辅导等形式,采取集中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此外,在指导要求上,既要倡导导师找学生,也要要求学生主动找导师,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以增强指导实效。

(二)强化导师队伍,明确导师职责在进行导师筛选的过程中,挑选专业业务好、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当本科生的导师是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几年,随着我校扩大招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与此相对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却严重滞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本科生导师的数量不能适应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要求。

为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学生规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以稳定导师队伍,激发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适当招收部分在读研究生来充实导师队伍,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

此外,应明确导师职责,这既是加强导师工作管理的必要手段。

也是衡量和考评导师工作的客观依据。

具体而言,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大概分为以下几项: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计划,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选课过程给予指导。

二是定期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情况,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三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充分地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评体系一是学院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供有关信息,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

如为保证导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选课,教学管理部门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导师集中学习学分制的有关管理规定,使导师了解学分制的管理模式、选课过程的操作;学院和各系可组织导师学习,使其了解本专业培养计划,熟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与选修课等课程的安排情况;学院可为导师提供所指导学生的有关信息,如学习、奖惩、家庭情况,以便于导师因材施教;学工部门应向导师发布毕业生就业行情及市场信息,以方便导师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