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绘制方言地图

合集下载

各地方言分布图及概述

各地方言分布图及概述

各地⽅⾔分布图及概述各地⽅⾔分布图及概述江苏⽅⾔分布地图安徽⽅⾔分布图南通地区⽅⾔江苏⽅⾔就本省⽽论,分为三个⽅⾔区,即江淮⽅⾔区、吴⽅⾔区、北⽅⽅⾔区。

江淮⽅⾔区⼜分扬淮⽚、南京⽚、通泰⽚;吴⽅⾔语区⼜分苏州⽚,常州⽚;北⽅⽅⾔⼜分徐州⽚、赣榆⽚。

把本省⽅⾔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区江淮⽅⾔区,第⼆区吴⽅⾔区,第三区通泰⽚,第四区北⽅⽅⾔区,依《中国语⾔地图集》把第三区并⼊第⼀区,作为⼀个⽅⾔⽚,是符合⽅⾔性质的。

本省⽅⾔的分布,三⼤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是⼤⽅⾔区的⼀部分,分属官话⼤区和吴⽅⾔区,⽽且都偏在⼀⽅,因此⽅⾔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交互影响,语⾔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的复杂性。

溧⽔、⾦坛两县原本都在吴⽅⾔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逐步渗⼊,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年⼈之间和农村还有吴⽅⾔的存在,但已⽇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县之内在语⾳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声字,⾃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年⼈和青年⼈⼤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和吴⽅⾔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说着原籍的⽅⾔,形成⼤⼩不等的⽅⾔岛,这种⽅⾔岛和周边⽅⾔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岛⼈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不得不实⾏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岛数⼗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滨海、⼤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前关于江苏⽅⾔边界上和⽅⾔岛的⽅⾔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和深⼊。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城市,语⾔影响较⼤的重点⽅⾔是:苏州、吴江、常熟、⽆锡、常州、海门、丹阳、⾼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粤方言地图制作研究

粤方言地图制作研究

些 问题 。这 些局 限 的改 进 有 赖 于进 一 步 调 查研 究成 果 的 支持 和 技 术 手段 的提 高。
【 键词 】粤 语 关
分布 图
特征 图
[ 分 类 号j 中图 H18 [ 献 标识 码 ] A [ 7 文 文章 编 号 ] 10 — 36 (0 )0 — l2 0 0072 2 1 1 905—7
地 图 2:侯 精 一 主 编 现 代 汉 语 方 言 概 论 : 粤 语 『 3 l I
江三角洲 ,这一 片是粤语 的 “ 大本营 ” ,它 以广州话 为代 表 ,在 粤语 中影响最 大 。( )四邑片 ,主要分 布 2
在 台 山 、开 平 、恩 平 、新 会 四 邑 以及 邻 近 的 斗 门县 ( 珠 海 市 ) 属 、江 门 市 , 四 邑 话 通 常 以 台 山 话 为 代 表 。 ( ) 阳 片 ,主 要 分 布 在 粤 西 南 阳 江 、茂 名 、湛 江 三 市 所 辖 各 县 ( ) ( )莞 宝 片 ,分 布 在 珠 江 口 东 岸 3 高 市 。 4
东莞 市及深 圳市宝 安 区沿珠 江一带 。( ) 山 片 ,通 行于珠 江 1 5 香 5西岸 的 中山市 、珠海 市 。香 山片粤语 以 中山市石 岐话为代 表 。 ( )桂南 片 ,主要分 布在 广西 邕江 、郁 江 、浔江沿 岸南 宁 、玉林 、梧州 等地 区所 6 属 县 ( )以及桂 东南 北海 、防城 、钦州 等沿海港 口及 其所辖 地 区。】1 市 【P 3 ( 广 西粤语 通行 的地 域约 占整

1 — 52
将 粤 语 分 为 5个 片 :广 府 片 、 四 邑 片 、 高 阳 片 、勾
漏 片 、 吴 化 片 。 B1 《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的 汉 语 方 4 广 言》 ,广 西 的 粤 语 分 为 4个 片 :广 府 、 邕 浔 、勾 漏 、

中国方言分布图

中国方言分布图
1948年出版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是方言地区性调查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这项调查工作始于1936年,由赵元任先生主持,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和集体完成。在这部巨著的诞生过程中,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大师与新人的合作。赵元任先生对年轻人的放手使用,无限尊重,至今令人仰止。《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绘制了66幅方言地图,首先以地图的形式表现湖北方言分为4个区的大致情况,而后的64幅方言现象分布图分别反映声韵调、特字、词类等的异同。最后的综合图用语言同言线反映湖北方言各种现象的分布情况其方言条目的选择、符号的画法、同言线的使用,都成为后来的方言专著附图的仿效对象。
用表格用本人并不满足于这种异常的天赋,调查记音是他语言研究准备工作之首。他说:“录音器作系统的调查工作是一回事,到各处学说各种话当然又是一回事。对于两方面都有兴趣,并且学着说一点当地的话,可以使发音人放心说他们本地的话,免得有时误认为我是政府派来宣传统一国语,反而想法子跟我说国语。”(赵元任《我的语言自传》)作为好友,胡适自然更了解这位“天生的一个方言学者”,胡适说:“他又是一个科学的语言学者。单靠天生的才能,是不够用的,至多不过学一个绝顶聪明的口技家罢了。但是,赵先生依着他天才的引诱,用他的余力去研究发音的学理;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是很高深的。”赵元任
赵元任定居海外后,仍坚持汉语方言的研究。遥距祖国万里,无法进行方言实地调查,他便将自己植根于海外华人之中,营造一个方言小社会。他请萨本铁做福州方言的发音人,请胡适做绩溪方言的发音人,用他们的录音材料,指导学生一起研究这些汉语方言中最复杂难懂的方言。1934年赵元任在上海主持《语言区域图》的绘制,当时由于对徽州方言情况不完全了解,没有将徽州方言独立划区。但由于太太是安徽石埭人,赵元任先生知道皖南的
赵元任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基于他对汉语对语言学研究的科学认识。他认为,研究方言“第一,咱们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主要汉语方言,掌握全部汉语文学。第二,精通一个汉语方言,是了解全部汉语的准备。”(《北京口语语法》,从《国语入门》M an d a r in Pr im e r1948节译,李荣1952)因此,他从1927年起,“做了十几年的中国方言调查”(《我的语言自传》312页),他全面细致的方言调查研究为中国的现代汉语方言学的创立、建设和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他自己成为博大精深的语言学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上海市境内方言分布地图

上海市境内方言分布地图

上海市境内方言分布地图上海市全境的本地语言,属于: 语系:汉藏语系-语族:汉语族语言:吴语语片:太湖片语小片:苏沪嘉小片计有七种主要方言:1:上海市区方言2:浦东方言3:松江方言4:嘉定方言5:崇明方言6:金山方言7:吴江方言1:上海市区方言上海市区方言传统范围如下:中心城区9区闵行区江川街道吴泾镇金山区石化街道宝山区大华街道,吴淞街道浦东新区沿中心城区地带语言层次结构如下: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市区方言目前状况:略懂人口:6000万(苏沪嘉人口,杭绍甬大部,无锡常州大部,江北地区沿江大部)听懂人口:3000万(苏沪嘉人口,杭绍甬部分,无锡常州部分,江北地区沿江部分)目前使用人口:900万(沪籍14岁以上大部分人口,沪籍14岁以下极小部分人口,各地上海知青,港澳及海外沪人,极少外来人口)熟练使用人口:375万(沪籍30岁以上大部分人口,港澳及海外沪人)上海方言精通人士或语言专家:小于1万目前方言态势:语言呈急速退化中,14岁以下沪籍儿童几乎都不会说上海话上海市境内各方言使用人口统计简表(万人)注:吴江方言仅统计在上海境内的人口上海市区方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别于乡下话的正宗上海话,在上海的使用情上海总人口接近2000万其中上海户籍人口1379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上海,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外地人的数据由来在上海户籍人口中,有1074万是市区户口。

按理说,这些人口都应该说上海市区方言事实上也有870万人口平常在说上海市区方言。

占人口总数的80%左右。

但是能够熟练使用上海话交流的,现在只有375万,只有总人口的三成半。

对于0~14岁儿童的统计,更是惊人,上海话退化的现象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

上海市区124.5万0~14岁的人口中,以上海市区方言为母语的不到5万,占该年龄段人口的4%,也就是说,每100个小孩中,只有4个小孩回到家里和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说上海话,其余96个小孩只会说普通话。

如何从湖南方言导出反映语言共性的语义地图

如何从湖南方言导出反映语言共性的语义地图

如何用湖南一省方言的语料导出相关的语义地图江蘇徐州(中原官話):「給[ke55]」兼用為:(10種)給予動詞:給我一支筆使役標記:照片兒給看不給看?被動標記:小魚兒給貓偷吃了處置式標記:給襯衣洗洗接受者標記:送給他一本書;車都走遠了,她還在給咱招手受益者標記:給我們當翻譯伴隨格標記:我給跟他拼了並列連詞:你給和小王兩個處所標記:小孩兒給在河那涯兒玩兒來呢來源標記:給從這兒往南走浙江餘姚三七市鎮話:「得[t ʔ55陰入]和徐州話一北一南,竟然同樣是十種兼用功能!給予動詞:葛支筆得我仔雷這支筆給我算了。

使役標記:諾得伊罵哈雷你讓他罵一下嘛。

被動標記:得伊刮勒兩個耳光被他打了兩個耳光處置式標記:莫得人家東西弄壞接受者標記:送得伊送給他受益者標記:我得諾梳頭我給你梳頭伴隨格標記:應該得伊講清爽應該跟他講清楚並列連詞:紅得和綠方向標記:諾得阿裡去啦你到哪裡去啊?來源標記:得阿裡介走從哪裡走?(1)并列连接(conjunctive)、伴随(comitative)、工具(instrumental)三种可能的排列(不计方向,仅考虑相邻关系):(1a)并列连接-- 伴随-- 工具(1b)并列连接-- 工具-- 伴随(1c)伴随-- 并列连接-- 工具语料排比:“同、跟、和、搭、*缲、同派、国赐”之类形式在湖南大多数点都兼表“并列连接”和“伴随”,无一可兼用作表“工具”者,故仅能排除(1b)“并列连接–工具–伴随”。

加入英语的“with, by”,则可排除(1c)“伴随–并列连接–工具”,因此(1a)“并列连接–伴随–工具”是唯一可通过的排列。

根据吴福祥(20003),汉语不可能建立“伴随-工具”的关联,这是因为SVO型的汉语居然是伴随结构前置的语言,与“伴随介词>工具介词”的模式相冲突。

SVO型的英语是伴随结构后置的语言,与“伴随介词>并列连词”的模式相冲突。

(2)伴随(comitative)、方向/接受者(direction/recipient)、受益者(beneficiary)三种可能的排列:(2a)伴随–方向/接受者–受益者(2b)伴随–受益者–方向/接受者(2c)方向/接受者–伴随–受益者语料排比:三种可能的排列中,留下来的仅有一种:✓(2a)伴随–方向/接受者–受益者✗(2b)伴随–受益者–方向/接受者✗(2c)方向/接受者–伴随–受益者到此为止,根据(1)(2)可画出如下语义地图:受益者|方向/接受者|并列连接----- 伴随------ 工具(3)方向/接受者(direction/recipient)、受益者(beneficiary)、处置(disposal)三种可能的排列:(3a)方向/接受者–受益者–处置(3b)方向/接受者–处置–受益者(3c)处置–方向/接受者–受益者语料排比:三种可能的排列中,留下来的仅有一种:✓(3a)方向/接受者–受益者–处置✗(3b)方向/接受者–处置–受益者✗(3c)处置–方向/接受者–受益者到此为止,根据(3)可以扩展由(1)(2)画出的语义地图:处置|受益者|方向/接受者|并列连接----- 伴随------ 工具(4)伴随(comitative)、受益者(beneficiary)、处置(disposal)曹西蕾(Chappell 2007)提出汉语方言里处置式标记语法化路径的一种类型,即南方型,包括闽语、客家话、南部吴语,其中处置式标记来自伴随格标记,例如客家话的“同”兼用作伴随格标记来自处置式标记。

汉语方言学教学大纲

汉语方言学教学大纲

汉语方言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意义“汉语方言学”是汉语言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一方面,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介绍汉语各大方言的特点及其历史来源背景;另一方面,从一般理论学习和实际动手实践方面,指导学生通过具体语言进行方言调查训练。

通过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方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汉语方言的特点和方言分区的原则,培养学生进行方言调查的技能和技巧,具备初步的从事方言工作的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方言研究与方言调查的意义,了解汉语方言调查的历史,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方言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要求学生在学习方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地掌握国际音标的发音,能独立地进行方言调查实践。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方言和方言学2.方言的形成、发展及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3.汉语语音的基本常识4.国际音标的发音5.汉语方言的调查(二)难点1.国际音标的发音2.汉语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实际调查,如调查步骤、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调查后资料的核对和整理、资料的分析研究等。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共36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内容]第一节方言和方言学一、方言二、方言和普通话三、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四、方言学五、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第二节汉语方言学一、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概述二、汉语方言的意义和作用[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方言和方言学,要求学生掌握定义。

2.方言的形成和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方言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过程3.方言和普通话的异同,通过已经掌握的普通话的知识加深对方言的深入了解第二章语音基础知识(16学时)[内容]第一节发音器官一、肺二、喉头和声带三、口腔和鼻腔第二节国际音标发音训练一、什么是国际音标二、国际音标的优点第三节元音一、舌面元音二、舌尖元音三、卷舌元音四、鼻化元音五、单元音与复合元音第四节辅音一、音的发音部位二、辅音的发音方法第五节声调一、声调二、辨调法三、声调基本类型的发音四、标调法第六节汉语音韵常识一、中古音的声母二、中古音的韵母三、古今声调的演变情况[知识点与教学要求]:1.发音器官和国际音标,要求学生掌握发音器官的种类和国际音标的具体发音方法,学会标准发音。

中国方言详细分布地图

中国方言详细分布地图

中国⽅⾔详细分布地图我国⼈⼝较多,⽐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分区处理分析。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可分为七⼤⽅⾔区。

即官话⽅⾔(官话⽅⾔内部按其语⾔特点⼀般可以分为⼋个次⽅⾔: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吴⽅⾔、湘⽅⾔、客家⽅⾔、闽⽅⾔、粤⽅⾔、赣⽅⾔。

本图中绿⾊区域为官话⽅⾔区域。

粤⽅⾔,⼜作⼴东话、⼴府话。

粤语含的九声六调,保留中古汉语语⾔特点。

在粤语有⼴府⽚、四⾢⽚、⾼阳⽚、勾漏⽚、吴化⽚之分。

粤语以珠江三⾓洲为分布中⼼,在中国的⼴东、⼴西壮族⾃治区、海南、⾹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些国家的华⼈社区中使⽤,是⾹港、澳门的官⽅语⾔。

使⽤⼈数超过⼀亿,⼤多数在⼴东⼴西地区。

吴⽅⾔,吴语,⼜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

周朝⾄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使⽤⼈⼝9000多万。

吴语是中国七⼤⽅⾔之⼀,有国际语⾔代码。

北部吴语⼜叫吴语太湖⽚,为吴语的核⼼,扎根于创造辉煌历史⽂化的典型传统江南。

南部吴语分歧很⼤,甚⾄⽚内也有部分点不能通话。

客家⽅⾔,客家⽅⾔主要通⾏于⼴东、⼴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庆以及台湾和⾹港的部分地区。

其中主要的区域是⼴东东部和北部,⼴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

粤闽赣边区⼀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也是客家⽅⾔最流⾏的地区。

在海外,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客家⽅⾔也算庞⼤,世界总⼈⼝超7000万⼈。

湘⽅⾔,⼜称湘语,是汉语⼋⼤⽅⾔中通⾏地域较⼩的⼀种⽅⾔。

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湘⽅⾔是其中最有影响的⼀种。

湘语分为长益⽚、娄邵⽚、⾠溆⽚、衡州⽚、永州⽚等五⽚。

湘⽅⾔通⾏于湖南省⼤部和⼴西壮族⾃治区北部。

主要流⾏于湖南省⼤部地区,使⽤⼈⼝在2500万以上。

中国语言地图集(包含各民族语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包含各民族语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包含各民族语言)
中国语言图
汉语语言部分
中国汉语方言图
官话之一:东北地区
官话之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西部
官话之三:河北、山东、皖北、苏北
官话之四: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官话之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官话之六:西南地区
晋语分布图:山西省及其附近地区
东南地区汉语方言
吴语:浙江、上海、苏南
客家话
广东东部、广西、福建西部、江南、湖南南部、海南、台湾、四川
闽语:福建、台湾、粤东、海南
安徽南部汉语方言
江西省及湖南省的汉语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汉语方言
广东省的汉语方言
海外汉语方言分布
海外汉语方言分布: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西部、泰国南部少数民族语言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分布图:东北、新疆伊犁
蒙古语族语言图:东北、内蒙、青海、甘肃、新疆
蒙古语方言图
突厥语族语言图:新疆、青海、甘肃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壮侗语族语言图
苗瑶语族语言图
苗语方言图
藏缅语族语言图
藏语方言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分布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图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海南岛、台湾岛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注:在上列图中,未单独标列少数民族语言的,通用汉语(参见汉族方言分布对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绘制方言地图
摘要
关键词
一、回顾过往——方言地图绘制的历史
(回顾,背景、历史、发展)
方言地图是方言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方言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方言地图,顾名思义就是用地图的形式标示方言分布和方言特征的地理分布情况。

方言地理学(也称语言地理学),是通过方言调查和方言地图绘制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词法和语法等语言现象的地理分布、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方言地图的绘制也就随着方言地理学的兴起而应运而生。

方言地图是语言学中直观而又独特的研究方法之一,给语言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

方言地图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描写、展示和保存大面积地区、众多方言现象的面貌和分布状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外语方言地图
方言地理学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

自此以后,许多国家开始投入大量精力,调查、编写、出版了本国方言地图集。

比如:
在德国,1876年,文克尔(Georg Wenker)开始
调查德国方言,1881年编制《德国语言地图》1册,发表德国北部和中部的6幅方言地图。

1926年芮德(F.Wrede)编辑出版《德国语言地图集》6册。

在法国,1902-1914年和1920年,吉叶龙(Jules Giliron)编制出版由艾德蒙(Edmond Edmont)调查的《法国语言地图集》,包括650个地点,2000个词语。

在意大利,1928年雅博尔格(K.Jaberg)、裘德(J.Jud)编制出版的《意大利瑞士语言地图集》。

在欧美其他国家,也相继出版了大量的语言地图集,比如,著名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编制出版了《北美方言地图》。

在日本,1905年国语调查委员会发表《音韵分布图》29幅,1906年发表《口语法分布图》37幅。

1930年,柳田国男发表著名的《蜗牛考》。

1966-1974年,国立国语研究所编制出版《日本言语地图》6卷(1981-1985年重印),包括2400个地点,300幅地图。

1989-1999年,国立国语研究所编制出版《方言文法全国地图》4卷(第5、6卷尚未出版),包括807个地点,267个项目,发音人均为1926年以前出生的男性老年人。

2.汉语方言地图
和外国的方言绘制相比较,汉语的方言绘制起步较晚、规模不大、数量不多、内容相对较简单、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够。

这固然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汉语方言分布范围极为广阔,方言内部极为悬殊,进行全面调查的难度与欧美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另一方面是,我国缺乏地理语言学的理论指导。

幸好,这种状况只持续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此后,我国的汉语方言绘制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早在20世纪20年代,赵元任和刘复等前辈已经提出了在调查的基础上编绘汉语方言地图的伟大构想。

本文将从一般意义上的方言地图分类来介绍汉语方言地图发展演变历史。

(1)最早的汉语方言分区地图
中国最早的方言地图是1934年,上海申报出版报社的《中华民国新地图》中的“语言区域图”。

此后相继有:1939年和1948年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中的“语言区域图”这三幅语言地图都是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提供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李方桂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36-1937),赵元任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43)中,也各提供了一幅中国语言与方言的简图。

上述语言地图虽然是对汉语方言的分区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分区情况基本符
合事实。

关键是,这为以后的汉语方言地图的绘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拉开了汉语方言地图绘制的序幕。

(2)最早的和早期的汉语方言特征图
最早的汉语方言特征图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调查两广(1928-1929年)、陕南(1933年)、皖南(1934年)、江西(1935年)、湖南(1935年)湖北(1936年)云南(1940年)、四川(1940年)等地方言的基础上画成的。

被世人所知的有:1948年赵元任《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所附的湖北方言地图,共66幅。

该图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湖北方言及其特点的分布情况,分区情况基本和实际情况符合。

不足在于,其内容偏重语音,忽略了词汇和语法的特点分布情况。

前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白涤洲(喻世长整理)《关中方音调查报告》,共23幅。

该图大致反映了关中地区方言语音的主要差异及其分布情况,比较准确、科学。

不足在于,调查点太少,收图有限,不能够更全面、深入、细致地反映关中地区方言语言的特征及其差异情况。

比利时神父贺登崧于1941-1943年、1948年调查了大同、宣化等地方言、民俗,并运用西方的地理语言学的理论把调查的结构画成详细的方言地图。

20世纪50、60年代,维配合普通话的推广,全国(港澳台除外)开展了以县市为单位的汉语方言调查,编写出几十种各地方言概括专著,其中有的附有若干方言地图,相对有代表性的有:
《福建省汉语方言概括》,共51幅。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43幅。

台湾出版的由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印行的杨世逢的三部汉语方言调查报告,分别是:
1969年的《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共65幅。

1974年的《湖南方言调查报告》,共53幅。

1984年的《四川方言调查报告》,共47幅。

20世纪80/90年代后,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如火如荼、蓬蓬勃勃地开展开来,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这时期的汉语方言地图可分为三类;
①单点方言地图。

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昌黎方言志》,12幅地图。

叶祥苓著的《苏州方言地图集》,共收录方言地图51幅。

②成片方言地图。

此时的许多方言论著都附有方言地图。

1990年,詹伯慧、张日昇主编的《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共收录“珠江三角洲方言特征分布图”42
幅。

侯一精、温端政主编的《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第十四章共收录“山西方言地图”50幅。

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共50幅地图,33个调查点。

詹伯慧、张日主编的《粤北十县市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共45幅地图。

陈章太、李行健主编的《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文出版社1997年),共63幅图,93个地点。

这是第一次以大方言区(北方话)为单位编制的地图。

鲍明炜主编的《江苏省志·方言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收有江苏地图55幅。

詹伯慧、张日昇主编的《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收录68幅地图。

钱曾怡主编的《山东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001年),收录山东方言24幅,但仅限于语音。

此外,也有个别海外学者的有关著作中也附有汉语方言地图,如:
岩田礼《中国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境内亲属称谓词的地理分布》(日本好文出版1989年),共9
幅地图,210多个地点。

(3)汉语方言特征地图集
王辅世《宣化方言地图》(日本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1994年)共34幅地图,64个调查点。

这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特征地图集,不过它的主要篇章是讨论而不是地图,范围也只是限于宣化。

叶祥苓著的《苏州方言地图集》,共收录方言地图51幅。

共51幅地图。

这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汉语方言特征地图集,但是,它的范围只限于苏州市和吴县。

岩田礼等《汉语方言地图(稿)》共24幅地图,1992年在日本以“研究成果报告书”形式出版。

这是第一部涵盖整个汉语方言的特征地图集。

平田昌司等(责任编辑:岩田礼)《汉语方言地图集》共88幅地图,470个调查点。

1995年在日本以“研究成果报告书”形式出版。

松江崇《杨雄<方言>逐条地图集》,根据杨雄《方言》画成,1999年在日本以“研究成果报告书”形式出版。

这是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古代汉语汉语方言特征地图集。

(4)汉语方言分区分布地图集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
纂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千呼万唤始出来。

香港朗文出版有限公司于1988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中国语言和汉语方言(包括海外的)分区分布地图集。

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语言地图集,王福堂评价它“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能代表当前汉语方言研究水平的汉语方言地图”,丁新邦也曾说过“它已经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评价是相当确切的。

由曹志耘主编的《汉语方言地图集》(商务印书馆2008)是世界上第一部在统一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全面反映20世纪汉语方言基本面貌的原创性语言特征地图集,是当代中国汉语学的标志性成果。

他不仅较为全面、科学地描写和展示了汉语方言中重要语言现象的共时差异和地理分布状况,并且为相关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同时也对其他学科也具有直接的作用,此外还有力地推动了地理语言学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二、脚踏实地——方言地图绘制的过程(怎样绘制,优点、缺点)
三、仰望星空——方言地图绘制的展望(发展的趋势)
[1]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前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