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期肩周炎的临床特征与康复治疗策略研究_蔡郁
肩周炎的诊断和康复训练

关节活动度恢复训练
关节松动术
通过专业医师的手法操作,对肩关节 进行被动活动,以改善关节活动度。
拉伸运动
患者主动进行肩部的拉伸运动,如爬 墙、画圈等,以缓解疼痛和增加关节 活动范围。
肌肉力量增强训练
等长收缩训练
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肩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如手持哑铃进行肩部外展、内收 等动作。
等张收缩训练
鉴别诊断
在诊断肩周炎时,需与颈椎病、肩袖损伤、肩关节结核等疾病进行鉴别。这些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 学特征,需仔细区分。
03
康复训练原则与策略
早期康复介入重要性
减轻疼痛
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有效减 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防 止炎症进一步发展。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通过早期康复锻炼,可以 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 肉力量,有助于关节功能 的恢复。
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的肩周炎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 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01
02
03
疼痛
肩周炎患者常出现肩关节 疼痛,严重时可能影响睡 眠和日常生活。
活动受限
肩周炎导致肩关节活动受 限,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 活质量。
心理影响
长期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可 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
功能受限时应对策略
肩部功能锻炼
进行针对性的肩部功能锻炼,如爬墙练习、体后拉手等,以改善肩 部功能。
辅助器具使用
如使用肩部支具或吊带等,以减轻肩部负担和改善姿势。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肩周炎患者,如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镜 手术或开放手术等。
06
患者教育与家庭护理指导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发病原因
肩周炎在临床上分期

肩周炎的临床分期大致可分为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
(1)疼痛期疼痛期又称为早期,急性期或冻结进行期,持续时间为10-36周。
该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
疼痛剧烈,夜间加重,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眠。
压痛范围较为广泛,在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有压痛表现,伴有肌肉痉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
但主要是局部急骤而剧烈的疼痛反向性地引起肌肉痉挛。
因此,肩关节本身还有一定范围的活动度,一般外展为45°-75°,后伸10°-30°,外旋30°,上举110°。
(2)冻结期又称为中间期,慢性期或僵硬期。
持续时间为4-12个月。
该期病人疼痛症状减轻,但压痛范围仍较为广泛。
由疼痛期肌肉保护性痉挛造成的关节功能受限已发展到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肩关节功能活动严重受限,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挛缩,呈“冻结”状态。
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以外展、外旋、上举、后伸等最为显著,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如梳理头发、穿脱衣服、举臂抬物、向后背系扣、后腰系带等动作均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做外展及前屈运动时,肩胛骨随之摆动而出现“扛肩”现象,严重者可见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肩胛带肌,尤其是三角肌的废用性萎缩。
肩关节外展可低于45°,后伸仅10°-20°,内旋低于10°,上举小于90°。
(3)恢复期又称未期,解冻期或功能恢复期。
持续时间为5-26个月。
该期不仅疼痛逐渐消减,而且随着日常生活,劳动及各种治疗措施的进行,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肩关节周围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挛缩,粘连逐渐消除,大多数病人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不过肌肉的萎缩则需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恢复正常。
虽然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但其症状总的持续时间可达12-42个月。
由此表明,肩周炎即使可自发地恢复,但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肩周炎的常见症状和康复治疗

汇报人:XX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2 肩 周 炎 的 常 见 症 状 03 肩 周 炎 的 康 复 治 疗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肩周炎的常见症状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刀 割样痛
疼痛部位:肩关节周围, 尤其是夜间疼痛加剧
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 重者影响日常生活
伴随症状:肩关节僵硬、 活动受限等
关节活动:通过主 动和被动运动,恢 复关节的正常活动 范围
肌肉锻炼:增强 肩部肌肉力量, 提高稳定性
拉伸:缓解肩部 疼痛,改善肩部 柔韧性
平衡和协调训练: 提高肩部平衡能力, 减少受伤风险
按摩目的:缓 解疼痛、促进 血液循环、放
松肌肉
按摩方法:轻 柔地按摩肩部 周围的肌肉, 避免过度用力
注意事项:按 摩前先咨询医 生,避免在急 性疼痛期进行
按摩
按摩效果:长 期坚持按摩可 以有效缓解肩
周炎症状
汇报人:XX
肩部僵硬感
肩部疼痛:肩周炎患者常感到肩部疼痛,尤其是在夜间或活动时加重。 肩部僵硬:肩周炎患者的肩部关节僵硬,活动受限,难以完成日常活动。 肩部肌肉无力:由于炎症和疼痛,肩周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肩部肌肉无力的症状。 肩部怕冷:肩周炎患者常常感到肩部怕冷,遇冷症状加重。
肩部肌肉无力是肩周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肩部肌肉萎缩、软弱无力,影响日常 生活和工作。
肩周炎患者常常感到肩部肌肉疲劳、沉重,甚至出现疼痛和僵硬等症状,严重时会导 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肩周炎的常见症状还包括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痛等,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睡 眠和日常生活。
肩周炎的常见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肩部肌肉无力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需 要引起患者的关注并及时就医。
肩周炎的症状和康复训练方法

肩周炎的症状和康复训练方法肩周炎的症状与康复训练方法一、肩周炎的症状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骨骼和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退行性变化。
该疾病往往由于过度使用、姿势不当以及其他因素导致,从而导致肌腱、滑囊和关节囊受损。
1. 疼痛:肩部或上臂处持续存在的钝胀或刺痛感,尤其在运动时更加明显。
这种疼痛通常会逐渐发展并越来越严重,多数是由于局部机械刺激引起。
2. 运动受限:患者常常存在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和运动受限等问题。
例如,伸展手臂向后、将手臂放在耳旁或抬手到头顶等活动都可能出现困难。
3. 夜间难眠:肩周根部常常有剧烈的夜间睡眠障碍,并且无法找到合适的睡眠姿势。
这是因为肩周炎的疼痛在夜间会变得更加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4. 肌力减退:患者肩部受限制和肌腱受损,肩关节附近的肌肉组织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功能减退。
例如,手臂下垂、难以进行抬举等运动时就会感觉到肌力减退。
二、康复训练方法针对肩周炎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舒展伸展运动、强化训练、稳定性锻炼和个体化治疗。
1. 舒展伸展运动:这些运动旨在通过增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柔韧性来改善活动范围和减轻疼痛。
常见舒展伸展运动包括颈部、上背部以及手臂和手部的伸展。
2. 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主要集中于增强相关的肩袖及其他支持性肌群。
通过增强这些关键区域的力量,可以减轻肩关节和肱二头肌的负荷,从而改善疼痛和恢复功能。
这些锻炼包括抬臂、外旋、内旋等运动。
3. 稳定性锻炼:为了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稳定性锻炼。
这些活动主要涉及训练肩胛骨周围的肌群,以增强整个上肢和上背部的协调运动。
举例来说,划船、平板支撑等运动可以有效加强相关区域肌群力量。
4.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康复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特定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物理治疗、按摩、温敷等。
总结起来,在康复训练中,综合采用舒展伸展运动、强化训练、稳定性锻炼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医分期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近况

[O 4 】孙宏 伟.0 眩 晕的辨 证施 护[] 明中医,002(5:8.8 . 6例 J. 光 2 1,50) 889 8 [l 素华 , 韶冰 , 珠 , . 晕病 人 的现 代 中 医熬体 综 合护 理 [ . 明 4 1倪 林 吴金 等眩 J光 ] 中 医, 0 , (6:1916 . 2 9 40 ) 5 .10 0 2 1
[2 4】单红 星, 河, 晶洁, 颈源 性眩 晕病 因的解剖 学研 究进展 [. 明 中 许长 马 等. J光 ] 医, 0 , (1:8215. 2 8 31)15 -8 3 0 2 ( 本文 校对 :裴蓓 收稿 日期 :2 1-41 ) 0 10.5
[5 3】周立 武. 石疗 法治 疗椎 基底 动脉 供血 不足 眩 晕临 床观 察 [. 明 中医, 砭 J光 ]
的治疗 ,松解 黏连是 主要原则 。苍龟探穴法可 以解 除肌 肉紧张 ,痉挛 ,帮助松解 黏连 ,促进肢体功 能的恢 复, 针后患者可感 到活动 范围明显增大 ,且 治疗起来 安全 , 具有 良好 的临床适用性 。
1 齐刺温针法 . 4
王玲玲【总结出齐刺温针法 能有效缓
解疼痛 ,解除粘连,恢复肩 关节功 能,对粘连前 期肩周 炎有 良好的治疗效果,对 防止其进入 功能严重受 限、肌 肉萎缩 的粘连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将 18例患者随机 4 分为治疗组和 对照组各 7 4例 ,治疗组采用齐刺温针 治 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 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 愈率为 8 . %,总有效率为 10 18 0 0%,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 非 常显著性意义 ( 尸<O 1 。 . ) 0
(2:0—0 . 0) 032 3
[8 3 】高 兵 兵 , 敬 东 . 针 治 疗 后循 环 缺 血 性 眩 晕 的 临 床 研 究 [ . 明 中 赵 项 J光 】
不同分期肩周炎的临床特征与康复治疗策略研究

临床探索不同分期肩周炎的临床特征与康复治疗策略研究茹凌 (北大医疗潞安医院,山西长治 046204)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肩周炎的临床特征与康复治疗策略。
方法:抽选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策略。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半年,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不同分期肩周炎采取相应康复治疗策略,有利于改善疼痛,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肩周炎;不同分期;临床特征;康复治疗策略肩周炎是一种由于肩关节和周边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肌肉、韧带、肩周关节囊、关节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广泛慢性炎症反应,如果无法得到及时医治,会因关节粘连而导致患者难以正常活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1]。
本研究针对10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探讨不同分期肩周炎的临床特征与康复治疗策略。
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抽选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0.11±2.04)岁。
观察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0.41±3.2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康复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策略。
结合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对肩周炎进行分期,划分为发作期、疼痛期、粘连期以及恢复期4个阶段。
肩周炎发作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该阶段发病急,患者需要注重保暖,纠正可能导致肩周炎加重的不良习惯,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肩周炎三个阶段的症状和治疗

肩周炎三个阶段的症状和治疗
根据肩周炎的出现和发展情况来看,可以将肩周炎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三个阶段的肩周炎的症状和治疗是不尽相同的。
1、急性期
症状:这也是肩周炎的早期。
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
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
以后肩疼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重,病人不敢患侧卧位。
该期为炎症、疼痛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等为主的病理变化阶段,无软组织粘连等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
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比如采用一些镇痛止痛的药,或者进行一些局部按摩、推拿治疗,理疗和针灸疗法。
2、慢性期
症状: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
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
此时持续时间较久,通常为2-3个月。
此期为软组织发生器质性病理改变的阶段,关节周围软组织在炎症反应以后发生挛缩、增生、肥厚和粘连等,严重限制了肩关节活动。
治疗:以麻醉下手法松解粘连及康复治疗等以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当疼痛剧烈,影响睡眠时,可服止痛片,局部热敷,理疗(频谱仪治疗)或配合中药熏洗。
3、恢复期
症状: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
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
此期为炎症过程自行消退(如果自然发展的话),病理停止发展,所有的症状得到缓解的阶段。
整个病程短者l-2个月,长者可达数年。
治疗:主要以锻炼恢复为主了,此时应该停止药物和其他方法治疗。
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8 5
综 合 复 治疗 肩 炎 的临 床 对 比 究 ・ 临床研究 ・
求 掣协}
省k 曩 久} , 久 0 j 0 0 、 1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的6 8例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 症 的 简 称 , 此病又俗称为凝M, 因 为 该病 以 十 岁 走右 的患 者 多见 因而 又称 为 五 十 间 , 女性 的发 病 牢 高于 性 , 以休 息 时疼 痛 明显 , 肩 关 节活 动 后 能够 缓 解 , 脯 关 节活 动 受 限 , 严 霭 影 响 患者 的生 活 。肩 周 炎 患 者 肩 关 节 周 的韧 带 、 叭 肉、 关 节 褒 等组 织 具 有不 同程 度 的炎 症反 应 , 病 越 长纰 织 病变越 明显 , 临床 症状 越 重 , 此 治 疗 对 腑 炎 的 康 复 关 重 要 。 目 前 临 床 中 治 疗 肩 周 炎 的方 法 有 多种 。水 研 究 拟 探讨 神 经 阻 滞联 合 物 理 疗法 治 疗肩 周炎 的临床 效 果 , 现将研 究结 果报 告如下 。
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 3 4例,对照组给 予神经 阻滞疗法 ,观察组患者给 予神经 阻滞 +物理疗法综合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
疼痛评分 、肩关节活动评分 。结 果 观察 组患者 的总体 临床有效率 高于对 照组 ( P < O . 0 5 ) ,观察 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改善程度优 于对照 组( P < 0 . 0 5 ) ,观察组患者 肩关节活动改善情况优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结 论 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 能够提 高总体 临床 有效率、改善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 者 性 别 、年 龄 、病 程 等 一 般 资 料 比 较 ,差 异 不 明 显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制 定 原 则 为 根 据 采 用 改 良 的 肩 关 节 疼 痛 与 功 能 障 碍 指 数(sPADl)量 表 分 期 。 发 作 期 采 用 理 疗 与 运 动 锻 炼 为 主,减少肩周炎的诱发因素,如改变不良的操作姿势、防止过 度劳累、注意休息,保暖。 疼痛期:治疗原则是活血止痛,利用 药物(口服、注射)、痛点按摩 、穴位按压 、牵引 ,活血缓解疼 痛。 粘连期: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散寒、祛湿,有利于松开粘 连。 恢复期:理疗、功能锻炼,使患者尽快回复正常活动功能。 1.3 制定疗效判断标准[6] (1)疼痛缓解的程度评分:肩关节 疼痛变化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作为测量受试 者主观疼痛感觉的标准。 (2)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参照肩关 节活动 Melle 评分。 (3)临床疗效:治愈 :肩 部 疼 痛 消 失,肩 关 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 恢复;有效(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仍 有活动受限;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总有效率=治愈+显 效 +有 效 (好 转 )/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7.0 软件包计算,临 床 疗 效 采 用Ridid 法,疼痛与功能活动评分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后 t 检验。 α=0.05。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 疗 前 后 疼 痛 评 分 结 果 试 验 组 、空 白 对 照 组 、常 规 对 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 、1 年后疼痛评分结果 均 有 统 计 学 意义(P<0.05)。 治疗后半年、1 年试验组疼痛症状的改善明显
表 2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1 年后功能活动评分结果 比 较 (x±s )
n
治疗前
半年后
一年后
试验组 空白对照组 常规对照组
40 9.89±1.56 5.73±1.37 2.67±0.89 40 10.07±1.61 9.32±1.58 6.38±1.87 40 10.02±1.72 7.36±1.42 4.73±1.62
2.2 治疗前后功能活动评分结果 试验组、常规对照组治疗 前与治疗后半年 、1 年后功能活动评分结果均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空 白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1 年 功 能 活 动 改 善 有 统 计 学 差 异(P<0.05)。 治疗后半年、1 年试验组功能活动评分明显比空 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高(P<0.05)。 见表 2。
异(P<0.05)。 治疗后半年、1 年试验组功能活动评分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常规对照组高(P<0.05)。 3 组 1 年后临床疗效
比 较 有 非 常 显 著 的 统 计 学 差 异 (P<0.05),试 验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5%,常 规 对 照 组 为 75%,空 白 对 照 组 为 57.5%。 结 论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Aug 27(15)
不同分期肩周炎的临床特征与康复治疗策略研究 *
·2763·
Study of Clini 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of Patients with Shoulder Periarthritis in DifferentPeriods
本研究根据临床分期标准,自制赋值量化评分,将肩周 炎分成发作期、疼痛期、粘连期、恢复期,按照各期患者的病 情特点,分别采用药物、中医按摩、推拿、针灸、物理治疗、运 动 锻 炼 的 方 式 对 患 者 进 行 针 对 性 治 疗 ,取 得 了 比 较 好 的 效 果 。 试验组采用本法,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1 年后疼痛评分、功能 活动评分均比常规治疗、自愈观察的对照组好。 虽然常规治 疗组治疗前后与自愈组发病前、发病后半年、1 年症状有所改 善,但改善程度比试验组低,自愈组改善时间比较长。 研究结 果证明了肩周炎可以自愈,但时间很长,疼痛折磨患者很长 时间,造成患者生命体征于生活质量下降,故本研究的结果 还是提倡采用正确的分期标准,按期采用不同的措施治疗是 改善肩周炎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肩周炎可以自愈,但时间长、功能恢复慢。 采用不同期肩周炎的不同治疗策略,能尽快改善患者疼
痛症状,恢复运动功能,是治疗肩周炎比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肩周炎;sPADl 量表分期;分期治疗策略;疼痛症状;运动功能
中 图 分 类 号 :R68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1 ̄8174(2016)15 ̄2763 ̄02
3 讨论 肩 周 炎 是 一 种 常 见 病,多 发 于 50 岁 左 右 的 女 性 ,国 内 习
惯称为 “冻结肩”,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肩周炎和继发性肩周 炎,表现为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该病若治疗不当, 可出现严重的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 [7,8] 由于肩周炎并非是单 一病因的病变,单纯采用一种方法评定肩周炎的病情与治疗 效果是不科学的。 采用多工具联合评价或选取综合的评定方案 或 量表,使得肩周炎的病情与疗效评价更可靠、全面和客观 。 [9~11] 现代医学根据其病理过程,则认为是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肉、 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 症。 肩关节活动范围广,稳定性较差,需肩周组织的协调保护, 而 肩 周 炎 的 病 理 变 化,都 影 响 到 肩 关 节 的 动 态 稳 定 机 制 。 肩 关 节周围炎是无菌性炎症,可导致广泛性粘连,出现疼痛和功能 障碍 。 [12] 制定不同期肩周炎的治疗策略,如:发作期采用理疗 与运动锻炼为主,减少肩周炎的诱发因素,采用轻度按摩、针 灸、热敷、被动生理运动和被动辅助运动等有利于肩周炎的 初期症状缓解 。 [13] 疼痛期采用活血止痛 ,利用 麻 醉 剂 疼 痛 阻 断法、痛点按摩及穴位按压的方法,可起到活血、舒筋、通络、 散寒、麻醉止痛、祛湿的功效, 。 [14] 粘连期如施行按摩、针 刺、强硬锻炼可能造成新的损伤,延长病期,甚至遗留永久的 功能障碍。 因此采用舒筋、通络、散寒、祛湿的中药内服,施以 不同手法进行分离、牵引、滑动和摆动以松解粘连,因此,手法 松解粘连是治疗本病的核心 。 [15] 恢复期用理疗 、功 能 锻 炼 的 方式,使患者尽快回复正常活动功能。 功能评估 在 75 分 者 , 基本是恢复期,肩部功能的自我锻炼是恢复期的主要治疗方 法,采用理疗加速肩部血液循环,然后进行肩部运动,使患者 恢复正常的肩部运动功能 。 [16,17]
蔡 郁 1,许 恩 超 2,席 君 3(1.赣 南 医 学 院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康 复 科 ,江 西 赣 州 341000;2,江 西 省 儿 童 医 院 ,江 西 南昌 330008;3.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 根据不同期肩周炎的临床特 征 ,采 用 改 良 的 肩 关 节 疼 痛 与 功 能 障 碍 指 数(sPADl)量 表 分 期 ,制 定 不 同 期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率 (% )
试验组 16(40.00) 12(30.00) 10(25.00) 2(5.00) 95.00 空白对照组 5(12.5) 13(32.50) 5(12.5) 17(42.50) 57.50 常规对照组 8(20.00) 14(35.00) 8(20.00) 10(25.00) 75.00
肩周炎是以肩部疼痛伴肩关节活动障碍为综合表现的 肩关节周围组织疾病,其诱发因素复杂,病因还不完全清楚, 目前还无特效的治疗方法[1]。 肩周炎的临床特征为肩痛及肩 关节活动障碍,患臂外展、外旋、后伸时受到明显限制,日久还 会形成肩部肌肉萎缩,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为了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解决肩周炎患者疼痛与功能障碍的问 题,本研究通过改良的肩周炎疼痛与功能障碍量表,将患者 的临床特征用数字进行量化, 然后用量化的数值进行肩周炎 分期,按分期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疗策略,利用对照研究分析, 观察该治疗策略对治疗肩周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肩周炎诊断 、入选标准 , [3~5] 病程 1~6 个 月,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以下情况:(1)类风湿关节炎、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等 内 科 疾 病 引 起 的 肩 部 疼 痛 患 者 ;(2)中 风 偏 瘫 所 致 的 肩 手 综 合 征 患 者 ;(3)严 重 代 谢 综 合 征 、糖 尿 病 、血 液 病 、肩 部 骨 折 、肩 关 节 肿 痛 患 者 ;(4)治 疗 期 间 前 服 用 了 消 炎镇痛药及中药活血祛瘀止痛药的患者;(5)肩袖损伤 、肩峰 撞 击 综 合 征 、肩 关 节 不 稳 、颈 椎 病 等 患 者 ;(6)不 能 坚 持 治 疗 3d 以上的患者;(7)资料缺失无法纳入统计资料者。 选择我院 2013 年 1 月~2014 年 2 月住院的 120 例患者,按 随 机 数 字 表 随 机 分 成 试 验 组 40 例 (采 用 分 期 治 疗 策 略 治 疗 )、空 白 对 照 组40 例 空 白 组 (用 于 说 明 肩 周 炎 自 愈 与 治 愈 是 否 有 统 计 学 意义,为肩周炎治疗提供有利证据)、常规治疗组 40 例。 三组
2.3 治 疗 一 年 后 的 临 床 疗 效 三 组 1 年 后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有 非 常 显 著 的 统 计 学 差 异 (P<0.05),试 验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5%, 常规对照组为 75%,空白对照组为 57.5%。 见表 3。
表 3 三组治疗一年后临床疗效的比较[n(%)]
参考文献: [1]李宗发.肩周炎治 疗 研 究 进 展 [J].临 床 合 理 用 药,2011,4(10c):163 ̄
164. [2]李青青,马 晓 晶 ,王 韵.灸 法 治 疗 肩 周 炎 临 床 研 究 概 况 [J].云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