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散文诗两首
七上第24课 《散文诗两首》说课稿

七上第24课《散文诗两首》说课稿教学目标①通过充分的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能简明准确地概括出诗歌主旨。
②通过朗读、想象和合作探究,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能准确说出作者的心境和感动自己的原因。
③通过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能仿写相关诗句,抒发对母亲、对亲人的感恩情怀。
本文安排两课时:师生共同学习《金色花》,学生自主学习《荷叶母亲》。
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自主收集有关散文诗、作家作品等资料,课前相互交流补充。
课上不再做以重复介绍。
(二)情境导入课件投影母子亲昵、和谐的画面,同时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让学生边听歌曲边欣赏画面。
适时导入:多么熟悉的画面,多么动听的歌曲!这不正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我们的成长凝聚了父母多少爱呀。
母爱是人们永远咏颂的主题。
今天让我们走进《散文诗两首》随作者一起去吟唱母爱的赞歌。
[自我点评:用多媒体课件和优美的语言来创设情境,有两个作用,一:激发学习兴趣;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后面的朗读、写作做好铺垫。
] (二)吟读情趣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初读的感受。
2、明确感受出处,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自由朗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融进去。
然后交流、展示。
教师相机点拨。
对于朗读不太理想的最后两节,注意从朗读技巧上作以特别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句子排列特点与平时说话的不同,启发学生掌握“强调的内容不一样,语气也不一样”的朗读技巧。
多媒体显示:比较句式第一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第二组:“我不告诉你,妈妈。
”“妈妈,我不告诉你。
”3、教师配乐范读全诗。
[自我点评:这是教学的第一个板块,紧扣“朗读”进行学习和指导。
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试读、展读、说读,强化了朗读效果;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评读、范读,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促使学生同诗人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24课《散文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设想:《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是表现母爱的两首诗歌,学好这一课,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让学生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这堂课以朗读贯穿,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的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金色花》一、导入:播放《鲁冰花》音乐。
同学们你们在歌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不错是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是对母爱的赞美,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
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起走进《金色花》体会大诗人泰戈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2、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听读中想一下改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示例:轻松活泼,表现儿童的调皮。
3、自读课文,带着感情读给同桌听,准备朗读展示。
4、再读课文,思考:①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示例:“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24课《散文诗两首》

学校: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科目:七年级语文上册编号:034课题:第五单元第24课《散文诗两首》编写人:审核组长:审核领导:使用人:温馨寄语: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爱!【学习目标】1、能说出或写出“匿笑、祷告、菡萏、敧斜”等字词的音、形、义。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感情基调,能准确有表情的朗读诗文。
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
【知识链接】结合班班通上关于诗歌题目的解读和作者的介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爱,文学作品中歌颂母爱的篇章有很多,大家都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吧!(师生齐背)在诗中诗人赞颂了母爱的伟大,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篇歌颂母爱的散文诗《金色花》《荷叶母亲》。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工具书,为课本126页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注音并加以解释。
2、两首诗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通过什么方式来反映主题的?三、合作探究1、精读《金色花》,讨论(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2)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化身金色花后和妈妈之间的几次嬉戏?表现了什么?(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妈妈知道?(4)为什么妈妈说“你这坏孩子”?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2、精读《荷叶母亲》,讨论(1)《荷叶母亲》的主旨句是什么?(2)《荷叶母亲》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3)作者是如何将荷叶和母亲联系起来的?(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四、教师释疑金色花是印度圣树,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以此来赞颂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了母爱的光辉。
“荷叶母亲”带有比喻性把荷叶比喻成遮挡风雨呵护子女的母亲,形象、具体、亲切,荷叶与母亲连用比喻意义更加明确。
24课散文诗两首1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检查预习
1、导入新课:一个荒唐的皇帝,演绎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上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文章的故事情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皇帝和他身边的人,细细品味新装的故事。
2、师生共同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3、师生共同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4、出示导学思考:(1)你觉得文中的人和事是现实中真实存的吗?
安徒生
预
习
题
1、这场骗局中,都涉及到了哪些主要人物?
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皇帝和其他人物的语句,并说明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组长签字
“441真课堂”教案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时间
第一课时
主备
张明华
审核
课题
23散步
莫怀戚
教学目标
预习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反思
课前预习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预习时间
课题
23散步
莫怀戚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时间
第二课时
主备
张明华
审核
课题
26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与恶。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3、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续写《皇帝的新装》
预习准备
1、这场骗局中,都涉及到了哪些主要人物?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皇帝和其他人物的语句,并说明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4、各组选代表,展示思考的结果。
5、以母爱作结,(母爱是一道岸堤,在你心灵脆弱时,为你筑起坚强的信心.
24散文诗两首

教师复备或
学生笔记
2、阅读第二首诗
①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分析理解,
②文中的荷叶、红莲、风雨分别是什么形象?这是________写法。
③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你呢,当时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环境
红莲
我的心情
一写红莲
二写红莲
三写红莲
④本文写莲先平平淡淡的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教学反思(疑惑)
徘徊()膝()上()摩罗衍()那
家长签字: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
(二)课上预习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2、《荷叶母亲》主要写了什么情景?
3、这两首散文诗表现的相同主题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一首诗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只选其中两朵来写?
三、交流展示
(要求:小组之间就疑难问题交流展示)
四、巩固提升
1、朗读比较《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2、积累歌颂母亲的)文学家(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原名,选自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等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4散文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4 散文诗两首【预习学案】班级姓名1.独立地完成生字注音匿.()笑祷.()告花瓣.(荫蔽..()欹.()斜沐.()浴菡.()萏.()并蒂.()罗摩.衍()那2.试解释下列词语匿笑祷告并蒂花瑞菡萏攲斜慈怜荫蔽3.文学常识《金色花》的作者是(国籍)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等,长篇小说等,曾获。
《荷叶·母亲》作者原名,福建长乐人,现代、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等,散文集《寄小读者》。
4.课文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不太理解的地方圈点勾画,通过质疑、探讨、解疑,整体感知课文。
【巩固练习】一、下列选项中读音和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B.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C.罗摩衍(yǎn)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
D.笑嘻(xǐ)嘻:形容微笑的样子二、《金色花》的作者是(国名)作家、诗人(姓名)。
代表作有散文诗集《》、《新月集》。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
三、下列各句中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B.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C.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四、阅读这首小诗,完成(1——4题):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2.诗中用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5.《荷叶·母亲》中,伴随着花的处境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24 散文诗两首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散文诗两首”教案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2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涵的哲理。
2、感悟诗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了“散文诗两首”教学的相关资料。
如(/view/051207d0360cba1aa811da6c.html)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了课文朗读(/html/2012/1-4/r22132253079411.shtml),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的力量催动了世界的发展。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读诗歌1、扫除文字障碍2、朗读诗歌三、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妈妈知道?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四、拓展练习:母爱就在我身边,如涓涓细流时时哺育着我们,现在请同学们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
(尝试写诗,教师作指导,进行鼓励性评价)表达母爱的诗歌:1、/sicijianshang/miaoxieleishici/224044112282240448829389.html2、/b/3870218.html五、教师小结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盗母子情深,感受盗母子之爱,那么亲昵,那么亲热。
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诵读本文。
六、作业背诵诗歌。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散文诗两首(优秀范文五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散文诗两首(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散文诗两首24、散文诗两首教学设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
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孟郊的《游子吟》导入。
(二)整体感知: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学生朗读:3、检查预习情况:4、合作探究:(1)、诗中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明确: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2)、“我”变成金色花,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明确:妈妈“我”做祷告时散发香气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母子情深(3)、孩子为妈妈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明确: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明确: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六、拓展:1、听《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感受母爱。
七、作业:1、背诵诗文。
荷叶母亲教材分析:《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两首
第一课时
《金色花》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体味作者的情感。
2、在诵读中体会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资料链接
1、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2、泰戈尔,近代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创作丰富,1903年起发表了长篇小说等,剧本《摩吉多塔拉》等,著名的散文诗集有。
1913年获得文学奖。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做的歌曲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自主学习,感知文意
1、朗读诗歌,扫除字词障碍,处理生字生词。
匿.笑()沐浴
..(.).祷.告()嗅()衍()
匿笑: 祷告: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3、填空。
“我”第一次变成了,第二次变成了,第三次变成了孩子的形象:
4、文中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合作探究
1、“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什么呢?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的这句话是什么语气,这包含着妈妈什么心理?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对金色花?试分析一下。
课外延伸
一、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检测题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作家、诗人________(姓名),他曾在
1913年获________________奖。
2、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也表现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
冰心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诗的思想内容,感受伟大的母爱。
资料链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福建福州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等。
其创作内容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自主学习感知文意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并蒂()莲蓬()菡萏()攲斜( ) 荫蔽( )
繁密:
攲斜:
荫蔽:
2、朗读课文。
3、文章写了三看红莲,当时环境怎样?红莲又怎么样?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看红莲二看红莲三看红莲
环境(雨)
红莲
心境
合作探究
1、作者怎么能由荷叶想到了母亲?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2、朗读本文最后一段,说说“心中的雨点”是什么意思?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课外延伸
运用这种写法,仿照文中的句式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题
1、填空:
冰心,原名,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
代表作有
等。
2、赏析下列小诗的精妙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