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岳麓版

1、教师进行引导,及时点拨、纠错。
2、对各组回答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分析。
3、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4、对小组进行恰当的评价。
5、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及时贯彻情感教育,巩固深化知识。
1、学生分六大组进行。
2、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学案,对不懂之处互相帮助,对新发现的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好分工,准备展示。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主备人
授课时间
1课时
审核人
课 型
课 题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Hale Waihona Puke 习+展示)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甲骨文12生肖文字让学生辨认,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2、青铜工艺
师: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我国古代青铜器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逐步超产央鼎盛。提问:
⑴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⑵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⑶青铜器是怎样铸造来的?。
⑷代表作:司母戊鼎
活动二: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
1、甲骨文。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无论是隶书、楷书还是草书、行书,追根溯源其发展渊源,都离不开甲骨文。: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下列两幅图片 。提问:①这是甲骨文表示交通工具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能说出他们的造字方法吗?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话题:各小组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1)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时期的用途和意义;
(2)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文化中的地位;
(3)甲骨文与青铜器对后世的影响。
3.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论,记录讨论结果。
4.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发展特点及其在商朝时期的文化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过程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地位;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了解历史背景。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历史价值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甲骨文的构成特点;
(2)简述青铜器的分类、造型和纹饰特点;
(3)分析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反馈: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无答案)岳麓版

第 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学习目标:1、懂得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2、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对汉字的演变、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填空1、 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
2、 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 时代。
4、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称为 ,又叫 。
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是怎样被发现的?记载了什么内容?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三、课堂小结:知识归纳四:达标训练:1、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2、今天的汉字来源于:( )A .金文B .小篆C .甲骨文D .陶器上的符号3、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A .刻画符号B .甲骨文C .金文D .小篆4、青铜器是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A .铜铁铅B .铜锡铅C .铜铝铅D .铜金铝5、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A .四羊方尊B .司母戊鼎C .青铜立人像D .牛尊青铜工艺 时间: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鼎盛于晚商至西周时期 特点: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代表作:司母戊鼎(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四羊方尊、铜象尊 青铜时代: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甲骨文: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与青铜器 金文: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一.学习目标 (目标是学习的方向和动力)1.知道并会辨别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能识别其图片。
3.认识到甲骨文和青铜器是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典型代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及汉字的演变;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难点: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论断。
二、练习反馈:(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过独学课文,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然后各组由C层次3人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及时批改评价。
)一、甲骨文1、甲骨文是_____出土的刻在______和_____上的文字,今天的_____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2、甲骨文记录了_____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________情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开始。
二、青铜工艺1、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_______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_____。
商、周的青铜铸造业规模______,工艺_____,种类_____,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青铜器造型_____,纹饰__,既有_______价值,又有______价值。
殷墟出土的______________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权力的象征。
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_____________。
三、金文1、人们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____,因它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称_____。
2、金文是研究___________历史的珍贵资料。
三、交流讨论(享受合作的快乐。
先组内交流讨论,再进行组内小展示。
)1、为什么在商代青铜器没有广泛用于农业生产?2、完成课本34页“文物观赏”,下列青铜器各有什么用途?它们美在什么地方?四、展示提升:(相信每个同学都是可以出彩的。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2)

生2,生3,生4接着上台接受挑战。
文字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文字的作用和来源。
二、分析教材
1.甲骨文
2.青铜工艺
播放视频:甲骨文
同学们阅读“甲骨文”这一目,找出本目相关的主要知识点。
1.什么是甲骨文?
2.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
3.甲骨文的发现者是谁?
(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鼓励)那么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和启发:王懿荣发现 甲骨文的原因与他平时的刻苦学习、注意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关,我们的同学平时能多动脑、勤动手,相信也会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多媒体展示商朝的“全形卜甲”、“牛骨刻辞”等图片)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图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写出与甲骨文相对应的汉字。
阅读教材中“青铜工艺”这一目。找出青铜器相关的主要知识点。
1.青铜器的发展过程是:出现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夏,灿烂于商,丰富于西周。
2.青铜器有四个特点:工艺精、品种多、应用广、分布广。
3.青铜器的种类有饮食器、酒器、乐器,生产工具等。
四羊方尊
四头羊分挂四方,比较匀称。
整个铜器有很多雕刻、绘画放在一起,井然而不杂乱,并起到了装饰作用,显得更加好看。纹饰与雕刻结合自然,协调完美,……
4.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和今天的汉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选一名代表发言:
1.这些图片上面有裂纹,这些裂纹好象是“卜”字形。
2.上面有文字,这些文字是刻上去的。
3.形状有的像龟甲,有的像兽骨。
甲骨文记载了占卜的吉凶,记录商王朝祭祀、征伐、狩猎、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等多方面的情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岳麓版教学目标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
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
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板书: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
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
它们距今至少有3300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
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
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师:1.介绍殷墟(略)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xx 多个。
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甲骨文与青铜器》这一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以及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起源、发展以及它的历史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形制特点以及它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于甲骨文和青铜器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它们的起源、发展以及历史价值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图片和文字中获取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骨文的起源、发展以及它的历史价值,认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形制特点以及它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从视觉信息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骨文的起源、发展以及它的历史价值;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形制特点以及它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难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历史价值以及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外在特征。
2.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历史价值以及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图片。
3.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教材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在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内容,了解甲骨文的起源、发展以及它的历史价值,让学生认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形制特点以及它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芷江二中孙权美【教材依据】本课是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内容。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可以拓展开来,充分发挥文化史感性史料丰富的特点,尽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小黑板、多媒体展示形象图片,再现历史的能力。
【学情分析】甲骨文和青铜器是本科的重点。
甲骨文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的鼻祖和前身。
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甲骨文又是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早期历史进程。
商周时期青铜器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时期称作“青铜时代”。
这些都是学生需要理解与感受的。
初一学生尚未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培养,因此教学中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字活动、造字活动,指出甲骨文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通过欣赏青铜器相关图片的活动,加强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境----小导游活动,由学生积极参与体会,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难点: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甲骨文资料、青铜器图片学生准备:收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学习目标】
1、知道汉字的演变,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而来。
2、以司母戊鼎为例知道青铜工艺的成就;
【学习重点】 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
【学习难点】 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
【基础扫描】
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一)甲骨文
1、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 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2、甲骨文记录了 的活动,反应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
(二)青铜工艺
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 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上鼎盛。
商、周时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殷墟出土的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利的象征。
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 时期。
(三)金文
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 ,金文又叫做 。
【合作探究】
1、甲骨文是哪个朝代发现的?它的发现有何意义?
2、为什么在商代青铜器没有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3、下列青铜器各有何用途?它们美在什么地方?从这些青铜器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西周梁其钟 西周康侯爵 西周散氏盘 商朝龙纹钺
【巩固提升】
1、人们把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A、金文 B象形文字 C、形文字 D 、甲骨文
2、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朝时期哪一个手工业部门的发达()
A、陶瓷业
B、玉器制造业
C、青铜铸造业
D、纺织业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0
A、河姆渡、半坡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4、下列关于金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B、金文因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故又叫钟鼎文
C、金文是研究夏、商历史的珍贵资料
D、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字体与甲骨文相近
5、看右图,请回答:
(1)图中文物的名称是什么?它制造于哪一朝代?
(2)它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的繁荣?
(3)它在我国青铜器史上有什么地位?
【学后反思】
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什么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