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第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精

合集下载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1.2人口的空间变化 -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1.2人口的空间变化 -含答案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基础达标读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1~2题。

1.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5年C.2007年D.2008年2.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出现逆城市化C.产业转移和升级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3~4题。

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 C.③D.⑥4.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 C.④D.⑥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完成5~6题。

5.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中部地区D.东北地区6.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省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B.四川省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第7题。

年龄段/岁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60 700 80045~59 1 600 5 00025~44 2 000 30 00015~24 2 400 27 5000~14 640 5 0007.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8.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2000年)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高一地理必修2同步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2同步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0年春高一地理必修2同步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绘制的江苏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该市就业紧张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1.C 2.D 第1题,从图中的统计结果可知,该地主要迁入人口的年龄集中在15~44 岁,以青壮年为主,其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2题,人口的迁入对迁入地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城市的被抚养人口数量,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人口迁移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区域人口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回答3~4题。

3.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A.美国、新西兰B.加拿大、德国C.南非、埃及D.日本、澳大利亚4.关于图中人口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移动距离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C.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高速铁路建设D.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建设解析:3.A 4.D 第3题,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南非和澳大利亚属于典型的移民国家,但德国、埃及和日本不属于移民国家。

第4题,结合图示的人口迁移规律判断,人口迁出区应为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通过地区,故选D项。

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6.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解析:5.C 6.D 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流向的变化。

地理人教必修课后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 含解析

地理人教必修课后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 含解析

课后训练1.关于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迁移的结果B.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增减的结果C.就世界而言,人口迁移不能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D.就某一地区而言,人口迁移和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相当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完成第2~4题。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第1位人口来源地第2位人口来源地第3位人口来源地第4位人口来源地第5位人口来源地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河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北M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庆广东云南浙江新疆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均在东部地区3.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4.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B.经济因素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6.图中甲至丁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2011·河北冀州中学期中)下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完成第7~9题。

7.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9.近几年,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加大了迁出地、迁入地之间的经济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人教版高中地理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1.2人口的空间变化每课一练一、选择题图K17-1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国外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国外,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读图,完成1~2题。

图K17-1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2.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C.③<④D.③>④图K17-2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某时期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K17-23.关于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老城区周边区域流动人口急剧减少B.南部区域流动人口呈减少趋势C.最北端流动人口呈增加趋势D.流动人口增多区域比减少区域范围大4.推动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社会因素C.经济因素D.其他因素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图K17-3),回答5~6题。

图K17-35.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 A.①B.②C.③D.④6.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A.西北内陆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以外的某一区域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图K17-4示意某区域境内的人口迁移情况。

据此完成7~8题。

图K17-47.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A.移民B.农业或家务职业C.非农业职业D.政府或管理职业8.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图K17-5为我国某特大城市近几年来平均人口迁移状况,迁入人口多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2011·滁州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1~3题。

1.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

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A.a1→b1B.a1→a2C.b1→b2D.c1→c22.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a1→a2B.a1→b1C.b1→b2D.c1→c23.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A.a1→a2、a1→b1B.a1→b1、b1→b2C.b1→b2、c1→c2、a1→a2D.c1→c2、a1→c1解析:本题组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人口迁移的内涵、分类和分布。

人口迁移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变更性。

第2题,若图中A、B、C为三个不同行政区时,图中仅有a1→b1和a1→c1跨越了行政区界,属于人口迁移,其他的人口移动并没有跨越行政区域,并不属于人口迁移。

第3题,若A、B、C为三个不同的国家时,跨越国界的国际人口迁移也是图中的a1→b1和a1→c1。

第4题,当今发展中国家和以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方向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即图中的a1→a2、b1→b2、c1→c2。

答案: 1.A 2.B 3.C(2011·安庆高一检测)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4~5题。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称为人口迁移,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B.c不能叫人口迁移C.b目前主要发生在我国各大城市D.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5.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A.a B.bC.c D.d解析:由图可知按迁移方向,人口迁移可分为四种类型。

即a乡村到城市,b城市到乡村,c乡村到乡村,d城市到城市。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方向以a为主,而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内部环境质量下降,周围乡村、小城镇环境优美,吸引人口由城市向乡村迁移。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跟踪训练新人教版81.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②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②改善环境质量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④增加交通压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读我国某省区的轮廓图,回答3~4题。

3.图中信息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开放性B.差异性 C.整体性D.联系性4.图中地区人口主要流向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6.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B.非洲 C.北美洲D.亚洲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

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

读图,完成7~8题。

7.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8.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2011·泰州检验)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9~10题。

9.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10.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影响“闯关东”和“雁南飞”的主要人口迁移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自然因素D.宗教因素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3.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箭头表示人口的空间移动,行政区域界线常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发生人口迁移的是()①a1→b1②a1→a2③b1→b2④c1→a2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2021年3月10日,为期40天的2021年“春运”结束。

春运期间,全国道路客运完成客运量22.9亿人次,同比增长8.7%,创历史新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运属于国内人口迁移B.节前旅客流的方向主要是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C.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D.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扩大旅客流的到达范围下图为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该市迁入人口()A.性别比例比较平衡B.以技术型人才为主C.年龄结构比较平衡D.以青壮年劳动人口为主6.据图推测,该市()A.轻工业、服务业比较发达B.重工业、高技术产业发达C.农林业、水产业比较发达D.采矿业、建筑业比较发达7.迁人人口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是()①缓解该市就业紧张局面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③增加消费需求,活跃市场④给城市建设带来大量劳动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8.下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结合所学知识,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为人口迁移模式图,读图判断以下问题。

最新高中必修二地理重点训练题1新人教版.2人口的空间变化2及答案

最新高中必修二地理重点训练题1新人教版.2人口的空间变化2及答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重点训练题一、选择题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欧洲迁往非洲B.从北美迁往拉美.从亚洲迁往拉美D.从非洲迁往西亚2.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北流向四川B.从湖南流向广东.从山东流向河北D.从新疆流向内地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甲地优美的环境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读下面“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4~5题。

4.阶段③处于( )A.原始社会B.农社会.工化阶段D.后工化阶段5.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社会经济D.战争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大幅减小.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增长50%以上7.该省十年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深圳市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

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工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性港口城市。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

全区面积约123万平方千米,人口为252万,有藏、汉、门巴、珞巴、回等族。

据此回答8~9题。

8.当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 )A.人口的迁移B.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自然增长D.人口的死亡率9.西藏自治区预测其人口发展时,应重点考虑的指是( )A.人口的出生率B.人口的死亡率.人口的迁移D.人口的自然增长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汕头一模)读2007年部分沿海城市人口净流入数量(单位:万人)表(下表),
表中说明沿海城市。
城市 天津 南通 宁波 绍兴 台州 深圳 江门 中山 上海 杭州 嘉兴 舟山 广州 珠海 东莞 惠



净 流入量 156 -48 125 22 4 650 25 106 479 114 82 7 232 49 52
4
75

A.人口总量都在增长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
C.人口流入量与城市规模呈正比
D.人口增长差异明显
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
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完成2~3题。

2.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部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2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3.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山西、新疆 B.江苏、黑龙江
C.新疆、广东 D.贵州、广西
4.有关我国民工流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从山区流向平原 ②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③从农村流入城镇 ④从内陆地
区到沿海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青少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回答5~6题。

年 份
户籍人口/万人 总人口/
万人
1982年 2 2.8
1998年 120 750
2007年 200 1 400
5.由上表可知,该时期我国国内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是( )
A.由平原流向山区
B.由农村流向城市
C.由城市流向农村
D.由人口稠密地区流向人口稀疏地区
6.引起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资源 B.资源、政策
C.政策、经济 D.气候、经济
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3

7.“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
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关于中、美两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人口多的地区迁往人口少的地区
B.都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
C.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D.对迁出地不产生经济影响
二、综合题
10.下图是“二战”前后(除亚洲外)人口迁移模式图(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
迁出的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或地区的名称。
4


(3)简述D地区“二战”后成为人口迁入区的主要原因。

5
参考答案
1.D
解析: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吸引劳动力流入量就有差异。
2.A 3.A
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大于迁
入,应为人口净迁出区;西北地区迁入大于迁出,应为人口净迁入区;东部地区迁入大于迁
出,也有迁出大于迁入;东北地区迁入和迁出相当。第3题,根据题意可知该省区人口以迁
入为主且资源丰富,结合图和备选项可以得出山西和新疆符合题意。黑龙江资源丰富,但人
口以迁出为主。江苏人口以迁入为主但资源较为缺乏。广东、广西没有什么资源。
4.A
解析: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从地形看就是
从山区到平原;从经济因素看就是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5.B 6.C
解析:5.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放宽了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
力,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6.国家放宽户籍管理制度是政策因素;经济水
平的差异是经济因素。
7.C 8.B 9.C
解析:7.“二战”以后,由于西部、南部环境条件较好,加之新兴产业的吸引,美国人口
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
移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迁移,且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9.中、美两国的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的环境产生压力。
10.(1)

(2)A——拉丁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3)经济发达,就
业机会多;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解析:(1)“二战”前人口主要从欧洲移向美洲及大洋洲;“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
家移向发达国家。所以,

北美在“二战”前后都是人口移入地区。(2)A:“二战”前是人口迁入地区,“二战”

北美
6

后是人口迁出地区,符合的是拉丁美洲;B:“二战”前是人口迁入地区, “二战”后还是人口
迁入地区,符合的是大洋洲;C:“二战”前是人口迁出地区, “二战”后还是人口迁出地区,
符合的是非洲;D:“二战”前是人口迁出地区,“二战”后是人口迁入地区,符合的是欧洲。
(3)“二战”后人口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和劳动力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