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铣复合论文:车铣复合加工仿真数控代码编译同步技术原型系统

合集下载

基于MasterCAM的车铣复合加工技术

基于MasterCAM的车铣复合加工技术
()o t u(D -维 轮 廓 加 工 ) 9C no r2 ) :
(OT a s o m b o l ln — o a e a o to i n 1 ) r n f r y T o pa e— t t b u rgi R
L t e车 削加 工)n ie线 切 割)个 功能模 块。 集设 ah ( ,wr( 4 分析 ,并绘制几何 图形及建模 ,以合理 的加 工步骤得 到刀具路径 ,通过程序 的后处理生成数控加 工指令代
72 CAD C / AM 与 制造 业信 息 化 ・ www a o c i dc m n c
维普资讯
的C DC H A /A 一体化。 M se C M at rA 软件功 能强大 ,由C D O A 两大部分 A¥ CM
组 成 , 并 分 成 D sg ( 何 造 型 ) M 1( 削 加 工 ) e i n几 、 11铣 、
码 ,输入 到数控机床 即可完成加 工 ,如 图4 示。 所
计 与 制 造 于 一 体 ,通 过 对 所 设 计 的 零 件 进 行 加 工 工 艺 轴钻肖 力 工) 口 :
复杂零件 加工 中的工序集 中,越 来越多的复杂零件采
图3 车削加工 中心
用复合 加工 ,而复合加 工的数控 编程技术仍未得 到普 及 。所谓复合加工是 为了实现复杂形状 工件 的加工 ,


M seC M中车铣复合加工策略 a tr A
M seC M at rA 软件 是美 国C CS fw r公 司开发 的基 N ot ae
目前 国 内应 用 较 为 广
泛 的 CAM软 件 . 因 此 本 文所 介 绍 的 基 于 Ma t se CAM的 车 铣 r 复 合 加 工 技 术 是 很 有 实 用 价 值 的

车铣复合机床

车铣复合机床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二○一二 年题目 车铣复合机床12工位刀架及部分控制电路设计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机084 学号 3080211115 学生 雷旭阳 指导教师 刘鸿雁前言部分前言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复杂零件采用复合机床进行综合加工。

经过搜索了大量的网络信息和查看大量有关机床资料,发现复合加工机床已成为机床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复合加工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门先进制造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蓬勃发展,复合机床应运而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复杂零件采用复合机床进行综合加工,它的种类也日渐繁多起来。

复合加工机床最突出的优点是大大缩短零件的生产周期、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1]。

为什么复合加工机床能使工件在一次装卡中完成大部分或全部加工工序呢?其归功于自动转位刀架,因此车铣复合车床刀架及部分控制电路设计也成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提高生产率,压缩非切削时间,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机床的刀架也产生了许多变化,各种刀具的自动更换装置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现代机床逐步发展成为在一台机床上只需要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多工序或全部工序的加工。

特别是车铣复合机床上安装的刀架,采用电驱动,通过机械机构来完成刀架的松开,抬起,转位,定位和夹紧等动作,这类刀具自动更换装置通常有较大的刀具容量,能够快捷可靠地完成自动换刀,充分体现了它的加工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刀架自动化的发展对社会制造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概念1.1车铣复合加工的含义车铣是利用铣刀旋转和工件旋转的合成运动来实现对工件的切削加工, 使工件在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已加工表面完整性等多方面达到使用要求的一种先进切削加工方法。

车铣复合加工不是单纯的将车削和铣削两种加工手段合并到一台机床上, 而是利用车铣合成运动来完成各类表面的加工, 是在当今数控技术得到较大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切削理论和切削技术1.2复合加工机床的定义国际上对复合化机床尚无明确定义,目前正处于创新发展之中[2,3]。

车铣复合数控代码编译器的设计

车铣复合数控代码编译器的设计

车铣复合数控代码编译器的设计陶桂宝;梁涛;安祥波;杨琳【摘要】以Visual C++作为开发平台、GRETA正则表达式类为匹配和分析工具,设计了一个具有快速性、可扩展性与通用性等优点的编译器,实现了NC代码的编译,为车铣复合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提供了准确的驱动数据.%In this paper, a compiler is designed based on development platform with Visual C++, matching and analyzing tools with GRETA regular. The compiler exhibits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compiling velocity, scalability and versatility, and compile NC code successfully, thus provides accurate driving data for simulation system of turning-milling CNC machining.【期刊名称】《制造技术与机床》【年(卷),期】2011(000)008【总页数】6页(P54-59)【关键词】车铣复合数控加工N;C代码;编译;正则表达式【作者】陶桂宝;梁涛;安祥波;杨琳【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2车铣复合加工是指在一台设备上完成车、铣、钻、镗、攻丝、铰孔、扩孔等功能的一项技术[1]。

具有效率高、精度高、速度高等优点。

车铣复合数控机床结构复杂,使得工件与刀具、刀具与夹具以及刀具与工作台间发生干涉碰撞的概率增大。

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进给系统机械机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进给系统机械机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进给系统机械机构设计THE MACHENICAL DESIGN OF FEED SYSTEM FOR TURN-MILLING MACHININGCENTERS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数控车铣复合机床编程探讨

数控车铣复合机床编程探讨

数控车铣复合机床编程探讨发布时间:2022-05-05T13:02:58.9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2期作者:徐卫东尚耀龙[导读] 车铣复合加工技术以其通用性广徐卫东尚耀龙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89 【摘要】:车铣复合加工技术以其通用性广、精密度高、加工效率高等优点,在航空制造领域中应用广泛,但其涉及工种知识多,上手难度高,对操作者技术水平要求高。

本文对车铣编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梳理,从数控加工技术内容、程序优化、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并对极坐标与宏程序的编程方式进行了举例说明,为广大数控车铣复合操作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车铣复合技术;极坐标;宏程序引言数控技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成组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和核心。

复合加工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机械加工领域最流行的加工工艺之一,能够有效缩短工艺链,减少装夹及准备时间,提高零件的生产效率与质量。

在复合加工中,难度最大、应用最广的就是车铣复合加工。

车铣复合加工并不是简单的数控车与数控铣的结合,而是需要多角度地去考虑车与铣的协调加工,反复推敲加工的先后次序和装夹方案,才能保证加工精度。

1数控加工技术内容车铣复合零件编程时需先分析零件结构特点,制定零件加工流程,设计零件装夹方式,再进行详细数控编程。

(1)理解和把握待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

加工前需要关注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材料、硬度、加工数量等,为后续工艺规划做铺垫。

(2)对待加工零部件图纸上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工艺分析,其中包括加工材料的性能特点、部件结构的特点、设计精度的合理性等。

(3)加工过程规划。

依据零件的技术信息,设计加工过程,包含加工参数、加工路径、刀具的移动轨迹、切削量等。

(4)数控编程。

根据设计图纸及制定的加工过程,使用数字控制系统规定的命令代码、程序形式开展数字控制编程。

车铣复合数控代码编译器的设计

车铣复合数控代码编译器的设计

关键 词 : 铣复合 数控 加工 车
N C代 码
编译
正则 表达式
中图分类号 :H12 T 2
文 献标识 码 : A
De in o u nn — _ n sg ft r ig m l g NC o e c mpl r l i c d o i e
TAO i a ∞ Gu b o
序 开发方法 主要 有两 种 : 种 是直 接 用 高级 语 言 开 一
停 止 瞬间弹 性变形 。 () 3 在提 高丝杠 副 的刚度 和 承 载 能力 的 同时 提 高 了滚 珠丝杠 副在高 速 运行 中 的平 稳性 , 以获 得更 高 可
1 N 代 码 编 译 器 总体 设 计 C
Absr c :I hi p r o t a t n t spa e ,ac mpi ri e in d b s d o e eo me tp afr wi s a l sd sg e a e n d v l p n lto m t Viu lC++。m ac ig a d a e h t hn n n—
t n s se o u n n —mil g CNC ma h n n . i y tm ft r i g o ln i c i i g
Ke wo ds:T r i g y r u n n —Mi i g CNC c n n ln l Ma hii g;NC Co e;Co ie;Re u a p e so d mp l g lr Ex r s in
代 码编译模 块 作为 仿真 软 件 的核 心 部 分 之 一 , 为 国 成 内外 专家研 究 的热点 。 目前 , 内外对 于 三轴 数 控 加 工机 床 的 编译 器 技 国
术研 究 已经相 当成熟 , 对 于 三轴 以上 复 杂 的数 控 加 而

车铣复合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开发研究

车铣复合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开发研究
架 , 用 面向对象 方法 创 建 了 仿真 系统 中有关 加 工 应
过程 的各基 本类 。系统 的几何 模 型 主要 用 Opn e GL
图形 接 口语言实 现 。程序 执行 虚拟加 工过程所 需的
加工参 数 由 Aces cs 建立 的切 削数 据库 提供 , cs Aces 和 VC ++之 间采用 AD 技术进 行双 向数据交换 。 O
摘要 : 绍 了开发 车 铣 复合数 控加 工仿 真 系统 介 的 目的 , 出了 自主 开发 车铣 复合 数控 加 工仿 真 系 给
1 仿 真 系统 开发 方 案
目前 常用 的 开发 方 案 有 4种 : 于 VC++ 和 基 Op n e GL技术 的开发 ; 于 VC 基 ++ 与现有造型 软件 结合 的 开 发 ; 于 VRML 技 术 的 开 发 ; 于 现 有 基 基 C / AM 软件 的二次开 发 。 AD C VC+ + 功 能 强 大 、 活 性 好 、 全 可 扩 展 , 灵 完 Op n e GL是 一 种 硬 件 图 形 的 软 件 接 口, 包 含 了 它 1 0多个图形 函数 , 2 使用 这 些 函数 可 以进 行 三 维 交 互 图形软 件的开 发设计 。 因此 , 真系统 软件采 用 VC 仿 ++6 0 为 主开 .作
wet s e e hn o y or e e o i g i u a i n l a k y t c ol g f d v l p n sm l to s t m ft r ys e o u n—milc mpl x ma h n ng l o e c ii .
发 软件 , MF 由 C微 软 基 础 类 库 建 立 系 统 的基 本 框
t r e e e; i 开 发 的 关键 技 术

基于PartMaker的车铣复合机床多刀塔同步加工设置

基于PartMaker的车铣复合机床多刀塔同步加工设置

可 以完成 全 部工 序加 工 。我 国复合 机床 应用 才 刚开始 起步 , 而 且发 展很 慢 , 加之 复合 加工 数控 程序 编制 难度 非 常大 的原 因 , 人 们 对 这类 机 床 还 像 对 待 以前 机 床 一 样使用 , 不能 充分 发挥 机床 全部 效 能 , 造 成 了极大 的浪
图 1 零 件 模 型
2 主、 副 轴 选 择
首先 , 建立 工件 加工 工序 。点击 主 菜单 “ 查看 ” 子 菜单 “ 设 置” , 在 弹出“ 设 置” 窗 口中 , 点选 “ 主轴 ” 和
ZHANG We i y o n g。W U He l i n g
( S h a o x i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S h a o x i n g 3 1 2 0 0 0, C HN)
1 导入 C A D 模 型
P a a Ma k e r 中导 入零 件 模 型 如 图 1所 示 。这 个 零 件需要 车 削端 面 、 外 圆、 外 圆槽 、 螺纹 , 铣 削 6个平 面 , 钻端 面 6个 孑 L 。在 车铣 复 合 加 工 机床 上 , 通 过 主 轴转 移至 副轴 , 可实 现一 次性 装夹 的全部 工序 加工 。
s i o n a l CNC s o f t wa r e f r o m DELCAM c o mp a n y i n UK. By u s i n g o f t hi s me t h o d,4 0% t i me s i s s h o r t e n e d
法, 加 工 过程表 明 运用这 一 方法 可 以缩 短 近 4 0 % 的工 时 , 进 一步 提 升 了产 品 加 工效 率 , 降 低 了 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铣复合论文:车铣复合加工仿真数控代码编译同步技术原型系统【中文摘要】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是新一代的高端数加工控设备,它在复杂零件制造上具有效率高、精度高的优势。

虽然车铣复合加工技术发展了20年,车铣复合加工数控设备利用率却不高,很多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仅仅作为数控车床在使用,数控编程技术、加工工艺规划、后置处理技术、仿真技术研究和应用不足是主要原因。

而开发一个车铣复合加工仿真系统可以解决检验数控程序是否正确的问题。

本文研究车铣复合加工仿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开发车铣复合加工仿真原型系统,实现对车铣复合加工仿真软件的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首先,根据车铣复合加工数控代码的特点,设计了一个车铣复合加工数控代码编译器。

以Visual C++为编译器的软件开发工具,通过加载GRETA正则表达式类为匹配和分析工具来加快编译速度与效率。

数控代码编译器可以实现对数控程序的读取、检验和译码的功能,为仿真加工系统提供了准确的刀具位置信息。

其次,基于五轴车铣加工中刀具的运动特点,推导出刀位点与刀轴矢量的位置公式,通过刀位点与离散工件求交,实现了车削的材料去除点的判断。

而铣削材料去除算法是通过建立刀具模型,根据刀具扫掠包络的原理,采用刀具扫掠面的显示表达求出刀具扫掠面方程,从而利用刀具扫掠体与离散工件的求交,实现材料去除点的判断。

根据钻削加工轨迹,求出了钻削加工的材料去除范围,实现钻削的材料去除算法。

同时,研究对了运动仿真原理、插补离散的方法,实现了运动仿真。

再次,通过对车铣复合加工中同步加工技术和同步加工原理的研究,提出了同步车外圆、同步车端面、同步车外圆和钻(镗)孔、同步铣削和同步径向钻孔等5种加工策略。

同时,研究了同步加工策略对加工工艺参数和加工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整体和局部的同步加工工艺规划的方法。

最后,根据以上对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利用Visual C++开发软件和OpenGL图形处理工具,开发了车铣复合加工仿真原型系统。

该原型系统实现对数控代码的操作(读取、校验、译码、修改),毛坯和刀具模型的参数化选择及变换操作(移动、旋转、缩放),加工仿真,同步加工等操作。

【英文摘要】Turn-milling center is a new generation of high-end CNC equipment that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precision advantage in complex parts manufacturing. Although the technology of turn-milling complex machine has developed 20 years, turn-milling CNC equipment utilization is not high and a lot of turn-milling centers are only used as a lathe CNC. To this end, a turn-milling complex machining simulation system can test the NC program. In this paper,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urn-milling complex machine simulation system are studied and the prototype system is developed that realize the developing of turn-milling complex machining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main contents and results are as follows:Firstly, according to features of NC code for turn-milling complexmachine, a compiler for turn-milling complex CNC system is designed. The compiler is developed by Visual C + + software and loading GRETA regular expression classes which accelerate the compilation speed and efficiency as match and analysis tools. The compiler can read, test and decoding the NC program and provides accurate tool location information data for the processing simulation.Secondly, the formula for tool point and axis vector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tool movement features in five-axis turn-milling machine. The material removal point for turning is determined by tool point and the discrete intersection. The milling material removal method is: the tool model is established ;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ool swept envelope, the tool swept surface equation is obtained by using display expression of tool swept surface; using the intersection of tool swept volume and discrete parts to achieve the point determine of material removal. To achieve drilling material removal algorithm, the range of drilling material removal is fond according to drilling trajectory. Meanwhile, the principles of motion simulation, discrete methods on interpolation are also been studied to achieve the motion simulation.Thirdl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echnology and theory of synchronous processing in turn-milling machine, fivesynchronized strategies which are synchronous cylindrical turning, synchronous face turning, synchronous cylindrical turning and drilling/boring, synchronous milling and synchronous radial drilling have put forward. Meanwhile, the impact of synchronous processing strategies on process parameters and machining accuracy are researched. Also, the overall and the local process planning are designed for synchronous processing for the synchronizationprocess.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a prototype system of turn-milling complex process simulation system is developed by using Visual C + + software and OpenGL graphics tools. The prototype system can realize the operation of NC code (read, verify, decode, modify), the selection on parameters of rough model, the transformation of workpiece model (move, rotate, zoom), process simulation, synchronous processing and other operations.【关键词】车铣复合加工仿真数控代码编译同步技术原型系统【英文关键词】Turn-milling complex Process simulation NC code compiler Synchronous technology Prototype system【目录】车铣复合加工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原型系统开发摘要3-4ABSTRACT4-5 1 绪论9-19 1.1 车铣复合加工现状9-14 1.2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研究现状14-16 1.2.1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14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16-17 1.3.1 研究内容16 1.3.2 研究意义16-17 1.4 小结17-19 2 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19-23 2.1 关键技术分析19-20 2.2 总体分析与模块设计20 2.3 工作流程与界面设计20-22 2.4 小结22-23 3 NC 代码编译器的设计23-35 3.1 数控代码编译原理23-24 3.2 车铣复合数控代码程序特点24-25 3.3 数控代码编译实现25-34 3.3.1 词法分析26-27 3.3.2 语法分析27-28 3.3.3 语义分析28 3.3.4 数控代码译码28 3.3.5 编译器实现28-34 3.4 小结34-35 4 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仿真算法的研究35-61 4.1 五轴数控加工仿真概述35 4.2 工件离散35-38 4.2.1 工件离散模型的建立35-36 4.2.2 简化的工件模型36-37 4.2.3 工件离散模型的实现37-38 4.3 车削材料去除算法38-42 4.3.1 刀位点和刀轴矢量的确定38-40 4.3.2 材料去除范围判断40-42 4.4 铣削材料去除算法42-52 4.4.1 刀具扫掠体的确定43-47 4.4.2 材料去除判断方法47-48 4.4.3 各种铣削方式的材料去除范围48-52 4.5 钻削材料去除算法52-54 4.6 动态仿真实现54-58 4.6.1 运动仿真实现54-55 4.6.2 插补离散算法55-57 4.6.3 仿真算法的实现57-58 4.7 小结58-61 5 同步加工技术的研究61-71 5.1 同步加工概述61 5.2 同步加工策略61-65 5.2.1 同步车外圆61-63 5.2.2 同步车端面63-64 5.2.3 同步车外圆和钻(镗)孔64 5.2.4 同步铣削和同步径向钻孔64-65 5.3 同步协调优化65-70 5.3.1 同步策略对加工参数的影响65-66 5.3.2 同步加工工艺规划66-68 5.3.3同步加工工艺规划应用68-70 5.4 小结70-71 6 原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71-81 6.1 软件开发平台71 6.2 软件功能与模块71-74 6.3 典型零件同步仿真实例74-79 6.3.1 仿真对象分析74-75 6.3.2 预处理75-78 6.3.3 仿真过程与分析78-79 6.4 小结79-817 全文总结与展望81-837.1 全文总结817.2 今后工作展望81-83致谢83-85参考文献85-89附录89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89【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