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合_省略_模式及途径研究_以建筑学专业为例_白涛_

合集下载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初探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初探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初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师的角色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的工程师,各大高校纷纷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工程领域对工程师的实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工程师教育中,学生更多地围绕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对于实际的操作和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显得力不从心。

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工程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才能真正锻炼出一个工程师应有的技能和素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工程事业。

1. 项目导向的课程设置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首先要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参与到一些真实的工程项目中去,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类项目往往是结合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2. 实验室实践和技能培训除了项目实践外,实验室实践和技能培训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室实践,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实验中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实际操作的能力。

技能培训则是通过专门的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工程领域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比如CAD绘图、工程制图、3D打印等,从而提升实际能力。

3. 实习实训和外部合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还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例如与企业和研究院所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

张家口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项目名单

张家口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项目名单

张家口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项目名单根据张家口市人民政府[2009]36号文件发布的《张家口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实施细则》的规定,张家口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工作已于近日结束。

共评出获奖项目220项(著作26项,论文194项)。

现将获奖项目予以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如有异议,可向市评奖办公室投诉,电话:2015024,按《张家口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办理。

市长特别奖:空缺著作一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张家口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中共张家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尧舜史迹考》曲辰等《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贾金凤《身心之间——医学人道主义思想研究》李振良《晋察冀边区(张家口)文化研究丛书》晋察冀文化研究会《口梆子发展史稿》孙汉章等《王绩考论》郎瑞萍著作二等奖:(排名不分先后)《节制美德在中国》李箭飞《晋察冀边区首府——第二延安”张家口》王英等《体育运动的力与美》叶翀翔《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建设》袁爱莲《中国式包容性增长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冯玫《ESP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刘彦哲《张家口文史》第十三辑(抗战专辑)市政协文史委《康保地名溯源》李殿光等著作三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研究》郭飞等《地方高校增强服务社会职能研究》陈新亮等《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教育事业研究》贾巨才等《会议管理》段军等《汉语修辞研究》张立娟《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第14期 2014 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张家口教育史研究》郞琦等《传统建筑速写艺术——古建画忆》张迪妮等《钢笔速写技法》王琬等《张家口市桥东区工商行政管理志》刘献栋等《尧天舜地溪之源》霍万清论文一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关于青年信教群众教育问题研究许广灵等论权利与权力视野下党的群众路线岳春宇等崇礼滑雪场安全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闫磊磊等构建新型健康良性互动检律关系的四个有效途径苏喜民等张家口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调研报告)刘守义等1978—2013年官厅水库面积变化的时空分析马振刚等基于会计体系对京张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边玉花等河北省农民消费需求不足成因及扩大对策研究李云翔等张家口市房地产业市场环境调研报告丁万星等冀西北地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梁俊仙等冀西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新政治经济学思考闫晓静等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视野下的农民生态美育研究牛伟等我省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研究肖立新等元代上京纪行诗与冀西北文化产业研究刘宏英等强化“六措”解决“六化”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育人精准化刘格等倡导先行与实践滞后:清末“切音字”的社会流通研究刘晓明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的路径刘晓慧等从文学到影视——《平凡的世界》何以长盛不衰范丽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邢莉娜等提高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市民文明素养策略研究史默林大学生创新教育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孟悌清等张家口市旅游景区景点汉英翻译的规范化研究王立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及模式研究——以蔚县剪纸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张育频等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赫鹏飞等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完善路径杨丽娜等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阐释罗翠梅等高校“全员育人”人才培养路径探析李肖峰等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应用探讨王迪等从战略的视角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文化产业融合的研究吴友石论文二等奖:(排名不分先后)生存和健康权益优先保障之位阶构建——以人民法院优先执行涉民生案件为研究基础赵洲国内信息价值相关研究综述李英等河北省西红庙村依托公共政策创新发展邓卫新张家口市承接地方立法权问题研究丁满臣国外低碳社区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以英国贝丁顿社区为例王淑佳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对张家口社会组织的调查屈辉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的创新研究田醒东强化法治思维建设的途径——建立和完善法制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阎玮等某三甲医院中层管理干部队伍配置的SWOT分析及对策张雪冬等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方合林等从严治党的时代意义及全面推进马艳春基于GIS与RS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金的确定郭慧敏等张家口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布局研究宇小兵等基于两部定价契约的生鲜农产品在线零售商与物流商协同博弈王禹等基于分形理论的河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变化研究孔伟等高校教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措施王华彪等张家口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报告李孟波等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模式及制度框架研究刘娟等基于TOC及ERP的农资物流系统研究王月荣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研究段宏煜等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靖超等我省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研究赵华等张家口市旅游产业建设研究胡雅娜等创新人才涵养机制,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刘建军等环京津贫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探析——以河北尚义县为例刘建玲等申奥项目融资渠道和方式探究李强等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曹宇等江南神腿刘百川尚武情怀考究周兴波等发掘文学富矿砥砺人生梦想文学教育对人性品格塑造的影响郝润强汉字简化之同音替代浅析杨泽林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以张家口市某高校为例梁进龙等论《史记》中曹无伤告密及被杀的原因贾知洵《简•爱》的女性意识思考王欣等试论王绩的“会意”理论及其诗歌叶会昌等电视访谈节目中情感话语的特点及语境顺应性分析杨晓红等《舞动奇迹》的节目特色与文化内涵贾凡等浅析《人性的污秽》中主人公的悲剧根源俞丽芳等北洋时期察哈尔都统考略阎晓雪教师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建构王建国等HTML5技术对构建“农村书屋”平台的启示杨新明炎黄蚩“三祖大战”对中国文化的构建侯智芳等“三位一体”发展性评价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孙耕梅等关于“汤显祖与世界读书日”正讹等三则考辨及感想王喜明张家口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研究张丽茹汉语指人专名词语的语义泛化探析王丹等打造体育专业特色品牌——英国拉夫堡大学田星等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李敏等用核心价值夯实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路径研究李勇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策略研究——基于“个体唤醒”与“外部促进”的视角崔新玲等论生态道德观在文学教育中的渗透丁洁等影片《心灵捕手》中“爱”的主题解读常京宏春秋吴国音乐评论家季札雅乐审美思想研究王鑫等电视剧《大河儿女》音乐的艺术魅力孙晓丹等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动画的延伸设计李小慧等试析建国以来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的发展潘斌军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运用研究——以智能终端软件开发课程为例叶永飞等美国公共历史学教育对我国高校历史教育实践改革的启示王小丽等医院科研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潘利民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探索——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李汉超等大数据时代二级学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贾绍宁等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培婷等学缘结构视角下的教师队伍优化策略朱迎玲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庞炜等英语文学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杨柳等康保二人台与社区音乐文化相结合的解决思路赵静等关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的粗浅看法刘明河等论文三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关于提高大学生安保意识和安保素质的探讨张建明新中国城市建设的样板和试验田——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的市政建设研究张金辉等张家口市属高校大学生锻炼态度评价及应对策略刘超等建设数字城管实现平安城市的发展对策研究——以张家口为例任晓霞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党建如何创新李树德加强农民法制教育引导农民依法维权杨艳姣等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李彦武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及提高途径研究——以张家口为例左俊楠等河北省普通高校学生BMI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王光军等论做好群众工作加快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研究赵慧杰等网络公共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赵巍等高校辅导员工作法制化探究庞轶芳等两岸四地面临的反恐形势及合作策略赵予广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黄文芝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张金凤张家口市大气污染成因及防治研究武文涛等网络舆论所面临的问题与引导对策郭丽娟等推进张家口市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实践与思考张亚瑛等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张家口市人才流动及发展对策研究张晓星等智力资本入股对企业劳资分配影响分析刘印芳等以校企联合为载体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白振荣等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等基于对张家口市社会养老机构的调研张亮亮等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殷婕等运用动力机制,促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张寅晓河北省农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代学民等加快发展张家口市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贾慧慧京张生态关系与张家口市贫困问题关联分析李文红等蔚县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白美丽等简析转型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羡萌供求关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林青等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法律环境的构建和笑寒聚焦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常海霞等申办冬奥会对张家口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王永莉等生态文明建设策略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孙晓璐等冬奥会背景下张家口市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祁颖等基于“申奥”背景下的张家口旅游发展战略张锦户籍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历史的回顾与启示薛志清等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崔会拥等发展滑冰运动助推滑冰产业发展张素君张家口市招商引资与经济合作研究杨存良等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张家口创意文化产业融合首都发展对策探索刘奇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电影产业发展研究李彦武等桥东区“双创”资金运作思路田晓娟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与解决对策刍议王海东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郭义有等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与教师技能训练的运用研究胡世锋申奥背景下张家口跨文化交际准备策略研究张晓鹏等张家口地区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外语语言环境分析徐海涛等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网络与数字阅读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魏晓峰现代性视域下蔚县剪纸艺术产业发展的三种模式王曦彤等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王媛丽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张勇高级英语课程活动多模式设计的案例分析——依托Blackboard教学平台单慧芳等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图书馆多样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黄先涛等资源共享背景下革新图书馆文化服务模式的思考康丽峰等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途径思考宋丽娟等智慧馆员金字塔型能力结构解析王金娜微信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研究杨薇等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转变及创新研究马骥华张家口市中小学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杜鹏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席美珍等住区户外交往行为及其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李春聚等新媒体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破冰王冬梅等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刍议莘岩等建议在省市党校图书馆系统内建立总分馆模式的可行性乔文羽等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研究曹翠等加强物理开放实验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魏作余等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要慧琴《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研究田俊杰精品曲艺应具备的条件朱凤翔宋豪放词中的愁情童晓云涿鹿鼓楼调查报告王雁华河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张树伟等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析——斯嘉丽和王熙凤形象的比较分析马文博等英语报刊有助于提高英语能力的研究赵倩等探究“三祖文化”之涵义马轶男张家口市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建设策略研究李晓颖等音乐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探索董丽等浅析翟希贤合唱声乐作品中的艺术审美刘春丽中西方文学中的法主题探析郑磊等清末民国时期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特征勾正刚等词汇消歧失败分析任万芳河北省历史街区景观重现策略探析刘海燕等浅析网络语言对留学生汉语习得的影响姜云龙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周婧婷地方本科院校应对转型发展的路径探析朱飞等浅议苏童作品中错位的家庭伦理江亚平京张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对张家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任立峰等申办冬奥会对张家口英语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赵飞等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张梁等实物期权理论在风力发电项目决策中的应用研究高红等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张家口为例郭海霞等申奥视野下高校体育文化对当地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影响杨天洋等以微博为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刘琳等张家口跨文化语言交际发展及助推奥运经济之作用梅芳等。

基于_卓越工程师_培养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_卓越工程师_培养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研究

第22卷第4期湖南工程学院学报Vo1.22.No.42012年12月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Dec.2012收稿日期:2012-07-02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1]315号);湖南工业大学教改课题(2011D33)。

作者简介:夏平(1968-),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固体力学及其应用、力学教学。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研究夏平1,陈莘莘2,康颖安1(1.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1;2.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为了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湖南工程学院有必要对工程力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工作,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对工程力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12)04-0099-03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与工程实际问题结合紧密,实用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工程力学不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需要,也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研究、开发新项目和继续学习的要求。

工程力学课程中含有许多抽象的力学概念和公式,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比较难学。

[1]我们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组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工作,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对工程力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一工程力学课程现状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概念多、定理多、逻辑性强而推理抽象。

因此许多学生反映学习起来比较费劲,难以学好,尤其是即使课听懂了题目却做不出来。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具有较好的工程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原则1. 教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育培养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3. 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教育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专业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设置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其中包括了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等方向。

通过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在所学专业中得到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训练。

四、课程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需求,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

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外语、体育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还设置了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五、教育教学模式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了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

比如,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卓越工程师学院强调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参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七、创新创业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竞赛、双创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建设形成的特色及经验典型案例

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建设形成的特色及经验典型案例

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建设形成的特色及经验典型案例
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是为了培养具有卓越的工程师人才而设立的专门机构或项目。

其建设形成的特色包括:
1. 高标准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通常设立有严格的选拔标准,只招收在相关领域有潜力的学生或从业人员。

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也设立了严格的学习和培养要求。

2. 系统化的培养体系: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建设还包括了全面系统化的学习和培养体系。

这些体系通常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技术能力的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3. 与实践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会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并提供实践经验和指导。

经验典型案例:
1. 微软技术院校计划:微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一系列的技术院校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卓越技术能力的工程师人才。

该计划以严格的选拔和培养要求著称,培训期间学生将接受来自微软公司的专业技术培训和项目实践,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工程师人才。

2. 特斯拉工程师培养计划:特斯拉公司设立了特斯拉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电动汽车领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人才。

该计划采用了实践导向的培养方式,学生在学习期
间参与了特斯拉公司的研发项目并与工程师密切合作,获得了实际工程经验。

3. 普林斯顿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普林斯顿大学设立了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卓越的工程师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学生。

该计划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

学生在学习期间将接受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和项目,同时还将进行实践和领导力培养活动。

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北工程大学水工专业为例

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北工程大学水工专业为例

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河北工程大学水工专业为例司春燕;王刚【摘要】Sinc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implements the“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Project”, the university takes a main road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es social and industrial need as orientation, takes the so-long reform attempt as a basis, takes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projects as carrier, takes the order-orientate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s a pioneer, to innova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hus the university can innovate several new paths to cultivate engineer-featured quality applicable talents.%河北工程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多年的改革尝试为依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抓手,着力创新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开创出多条工程特色明显、符合学校实际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特色【作者】司春燕;王刚【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学校办公室,河北邯郸 056038;河北工程大学学校办公室,河北邯郸 056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正处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加快教学模式转变的攻坚时期。

依托行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卓越人才探索与实践——以长沙理工大学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依托行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卓越人才探索与实践——以长沙理工大学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多个具有明显工程背景的校内虚拟实习教学平台"增强 赛"营造出积极活跃的参赛氛围# 同时又能通过校企合
了学生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和系统了解"促进了探究式 作"联合企业举办多样化的竞赛"这既能提升企业在学校
学习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以及社会的影响力"也可向学生提供充裕的资源和实践环
依托行业高起点建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境"竞赛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增加学校声誉以及在企业中的
引行业中优秀的企业"促进学校特色行业教学基地和平台 资助国家$省$校级共计! 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
发展#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加大投入"整合资源"高标准 实验项目"有! 项学生作品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会
打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自筹$中央与地方共建$交 成果展示等成绩"这些都来自于学生的创新性项目的研究
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校内教学基地与平台 撑下"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为着力点"参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企业能够帮助学校强化师资 加创新实验和科学研究# 在项目研究中"学生获得工程研
力量"实现校内校外%双导师&培养"改善学校实践设施和 发体验"获得更多的工程背景"促使其专业技能向纵深方
44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新时期经济以及科 质量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个背景下"部分高校积极 技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 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计划&"借鉴国外成功办学经验" 养模式改革"但传统%记忆型&教育模式所培养的学生无法 培养创新型人才"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 但是对于一 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也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 些普通高校来说"仍然存在着培养目标偏离$培养方式单 需要#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一种通过全面综合化的培 一$能力培养缺失等问题# 鉴于确立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 养选拔出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高$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高 是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近年来"越来越多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在实践教学环节,高校要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面向行业,针对产业,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

同时,对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引入导向性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自由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为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这项计划的主旨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一直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不谋而合。

为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我们项目组近年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我们在开展学校重点教改项目“无机功能材料方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校高教研究课题“以技术合作为纽带,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上海市、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和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材料化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几个方面,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理论课程教学而开设的教学环节。

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是补充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需要,而且是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

以往的实践教学多数情况下都遵循“教师布置——学生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的教学规则。

虽然实验本身具有很好的设计性和创新性,但是实验思想是教师提出的,学生仅是教师思想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定的实验技能,但是缺乏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及途径研究———以建筑学专业为例白涛,李星桥(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摘要:基于卓越工程计划在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实施和以实践应用为主旨的人才培养思路,阐述了建筑设计学习的新思路和主流设计院的设计新模式,以及高效与建筑设计企业的新型对接模式。

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及学校产学研用目标的策略。

关键词:卓越工程;建筑学;参数化;BI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5-0036-02作者简介:白涛(1987—),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基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及途径研究———以土建类学科为例”(编号:GJY -2014-YB -5)。

自2010年我国卓越工程计划项目开展以来,为培养各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各类专业院校开展了多方面尝试,尤其是如何使专业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其实践高效结合,满足国家战略的需求,主动应对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并确立以实践应用为主旨的人才培养思路。

在当前的国情下,这一举措面对两方面问题:一是建筑设计学习的新思路在突破传统的过程中有了类似于参数化设计这样的越来越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国内主流设计院引入了BIM 设计等一系列的新模式。

在建筑学专业领域,BIM 设计探索已成为当前的主流。

更加高效和具有现代建筑集成化的设计理念是当前的建筑学前沿,而如何调动学生在进入工作环境后的快速入手能力与新型设计模式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建筑设计学习的新思路传统的建筑学学生在设计方面的探索,一直是以手绘设计为基础,在后期结合CAD 、Sketchup 、Photoshop 等制图软件的支撑。

所有的设计内容大多是在基本图形空间加减法的基础上,完成基本的建筑形体设计与实践。

但在当代建筑实践的探索中,越来越多的曲线与曲面进入了建筑空间,类似于参数化设计这样的设计模式被不断引入。

参数化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思想。

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设定相应的设计参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持相关设计参数的基本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尺寸等参数调整。

目前,常见做法是将设计参数分为两类:可变参数与不变参数。

其中,可变参数即各种尺寸值,不变参数是可变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参数化设计的核心特点就是,当调整可变参数时,不变参数即可变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维持不变。

或者说,改动图形可变参数时,系统会根据不变参数,自动完成对图形相关部分的改动,从而完成设计师的设计任务[1]。

例如,前不久UNStudio 建筑设计事务所公布了为台湾桃园机场设计的T3航站楼方案(如图1所示),该方案再一次展示了UNStudio 一贯追求的强大的曲面设计思路。

在设计中,我们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到曲线。

相对直线段的控制,曲线的造型可能是现在大多数建筑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个缺口,尤其是在软件运用上,Rhion 、Grasshopper 、Lunchbox 等曲线建模与设计软件都是在专业学习中很少接触的,而且自学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尤其在没有实际项目对接的前提下,很多练习显得空泛且缺乏深度。

加之由于学生对软件的掌握能力与表达技术能力的限制,很多有价值的创意因为自身图面表达能力的局限而难以付诸实践。

比如,在曲面造型的设计中,对关键位置的曲线控制产生了极高的要求,Rhino 的物件属性里已经描述出曲线的相关参数。

这对于3D 打印及数控加工来说是可实现的,但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样条曲线的描述(定位、参数)属于“难点”,我们需要在误差允许的情况下将它转化为建筑中可描述的线。

而在参数化的设计思路下,通过Grasshopper 的Curvature Graph 曲率图形工具,复杂的工作就变得简单轻松,微参数化设计深入至设计各个层面,使得设计更加精准、高效。

当学生能够掌握Grasshopper 的基本应用之后,就会发现GH 会给设计带来更多的惊喜,作业将不再停留在形体加减法初级层面,学生的能力将突破空间的表达限制,创造出更多的创造性设计。

二、国内主流设计院的设计新模式目前,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深入到了生活的每一方面,加之互联网的全球化进程已达到新的高峰,人类交换信息和处理各类信息的速度与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无法满足当前高效的生产需求,这使得BIM 设计等一系列理念得到了快速推广。

BIM 设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即“建筑信息图1台湾桃园机场设计的T3航站楼方案本文摘自中国社区医师模型”,指以三维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模型表达建设项目的建筑实体与功能特性。

一个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能够将建筑不同阶段的建筑项目相关信息和数据都集成到一起,从而准确地对建筑进行描述[2]。

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系统化的设计模式在于高效地解决应用中的各种问题,目前,我国设计院的设计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软件所建立的共享机制,而是在一个完整的数字平台中,每一个设计节点、每一个参与的设计师都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通用的模块。

现在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在校学习与发展无法与设计院的模块标准相匹配。

学校教学自成一体,企业单位又有另一套的模式,这种对接接口的不兼容已成为阻碍学生实践应用与就业的一个障碍。

目前,大部分学生多采取课外补习或参加培训机构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实际上,这样的应用能力培养是完全可以在高校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中完成的。

当前所需要的,更多的是一个良性的平台。

三、高校与建筑设计企业的新型对接模式(一)合作模式在合作模式的选择上,之前的经验多是利用学生的实习课程,实现对设计企业的试行生源推送。

这种推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人才选拔与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了平台。

但是,传统方法过于程式化也造成了企业的选择很被动、学生的实践范围有局限的问题。

尤其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大多数时候缺乏有效沟通,无法有针对地输送企业所需的实习生。

另一方面,学校前期的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往往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脱节,这不仅是设计方法的不同,已经越来越多地延伸到设计软件与工具的差异。

不少高校学生出现了毕业后不会使用专业相关软件的窘境,这一问题也是设计院与高校联系脱节而产生的弊病。

因此,应当在高校建筑学学生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程学习时期,有针对地就学习模式与方向指引学生,将设计院与设计企业引进高校,提供给学生实习机会,同时提供一些适宜的生产项目供在校学生参与。

参与方式应当区别于传统的被动给予式任务分配与回收模式,可以尝试以统一培训与宣讲的方式来传授BIM设计系统,并尝试将学生真正引入设计院的工作环境中。

同时,在参数化设计方面,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参数化,让他们学会自我学习与探索才是参数化设计教学理念的核心。

在参数化致力于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激励设计的内在逻辑,合理、严密和对设计参数的可调节度理论进行发展的同时,其内部本质就是在告诉学生应当追求自我的创新,强调自我意识的表达,通过实践、研究探求设计方法和制造技术。

在算法设计、复杂几何学、3D打印技术方面,不断尝试研究计算机数字化与多样性的社会、文化、材料和生态可持续性的关系。

研究实践更具有针对性,立足中国,又具有极强的国际性,着眼于现实社会和城市问题,拥有着塑造未来的理想信念。

这样的设计新思路是当前建筑学本科生培养所需的前沿模式。

画家创造出生动形象的世界,而建筑师的作品追求逻辑美学。

如果复杂的形体失去算法控制,设计与建成便是海市蜃楼。

科学与艺术没有明确的界限,建筑亦是“凝固的音乐”。

当大多数人把目光投向建筑美学与修养认知的感性平衡时,我们将建筑与算法结合,以算法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将计算机作为让逻辑带入建筑美学的一种方式(如图2所示)。

这是当前建筑学教学前沿的实践方向。

图2参数化设计的算法模式生成的灯塔(二)合作途径当然,由于当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限,加上学生对于建筑设计认知的局限性,片面将学生安排在集成化设计的任意环节都显得缺乏可操作性。

但是可以尝试在设计院的系统之外另建一套系统,或者由学校建设一套适于学生练习的BIM系统。

当然,其中建设所存在的成本投入是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当前电脑硬件的高速发展,之前的硬件投资模式总是只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一台最新设备的有效工作期往往很短,设备的反复购置所产生的成本消耗也是难以形成有效的BIM实践中心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巧妙解决系统建立的问题就成为了核心目标。

当前,学生电脑设备的高性能化已经普及,学校的网络环境也成为了一个明显优势。

因此,可以尝试利用学生自己的设备形成有效的数字化系统,单机的参数化设计在硬件的计算上也是没有压力的,因此可以灵活地布置或组合实践平台,而且可移动性也更强,不会受到场地的制约。

每一届的毕业生的轮换将不会影响到平台的老化或者折损。

而同时,新生力量的更迭也可以自然形成硬件系统的升级与软件的更新。

这种自更新模式是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的,尤其是在参数化的设计背景下,图像生成与渲染都在挑战着显卡的工作能力,学生电脑的自我更新与升级正迎合了数字化处理能力的时代更新,在创造更加丰富的形体效果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结语当前建筑学教育聚集着来自建筑、艺术、广告和时装等不同背景的思想。

善于突破已成为被社会认同的实践方法,勇于在必要时打破建筑师的传统职能,以开放思维、专业素养和协作过程迎接每一次挑战将是未来建筑学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教育与实践碰撞形成“大建筑”模式下,合作交叉的理念将成为未来数年数字建筑的新景象。

在合作模式及途径上,应当将学生真正引入设计院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BIM与参数化。

同时利用学生自有设备建立有效的数字化网络系统,以实现产学研用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1]赵昂.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06.[2]许蓁.BIM设计协作平台下反馈信息的流程管理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4(2):34-37.37zgsqysw@中国社区医师投稿邮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