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1
沁园春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1 沁园春

1 沁园春·雪课题沁园春·雪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1.熟悉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词的意境。
(重点)2.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3.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韶山冲人,字润之,笔名子任。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
其诗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代表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
其中著名的有《论持久战》《沁园春·长沙》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在谈判期间,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
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文体知识 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词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代表词人为柳永、李清照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雪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zhuāng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cǎi;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妖娆.()红zhuāng()素裹文cǎi() 成吉思汗.()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
3.“惟余莽莽”中“莽莽”的意思是__;“俱往矣”中“俱”的意思是____。
4.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姐姐的拉丁舞跳得很好,身姿____(风骚妖娆强劲),别有一番风情。
(2)这位模特着一身红裙在雪地上摆出各种专业姿势,远看更是_(银装素裹红装素裹红白相间),靓丽无比。
5.按提示默写句子。
(1)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词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词句是:____,___。
(3)词中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的诗句是:___,___。
6.下图为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对该书法作品或诗词评价得当的一项是()A.字体为楷书,虽字形斜侧,但每个字又都保持了它本身结构的重力平衡,似巨斧斜劈山峰,一派昂扬奋举之态。
B.字体虽为楷书,但纵笔自由,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字体为行书,整幅作品中的“须”“晴”“娆”三字,墨浓字大,可见作者对当时眼前所见的晴日景色充满喜爱之情。
D.字体虽为行书,但气势雄强,好像一气呵成,体现了作者的豪迈气魄。
7.班级准备举行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短语中选用四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齐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10题。
《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

《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沁园春》古诗原文及鉴赏沁园春刘将孙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
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
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
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
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
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
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
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
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
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
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啼痕自诉哀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
叹国手无棋,危途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
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
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鉴赏这是一首血泪哀词。
据作者自序称。
在樟树镇的清江桥上,有无闻翁与杨氏女子回首题壁词,记述了元兵南犯时掳掠妇女的行为。
其中杨氏所和《沁园春》乃自诉其悲惨遭遇,语尤沉痛。
作者遂隐括其事,为赋此词,以写其家国沦亡之恸。
在两宋词坛上,如此深刻、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之作,实不多见。
首起三句点出留题的地点。
流水与断桥,坏壁与春风,这些意象背反的景物,被作者故意扭合到一起。
形成强烈的对此,使断壁颓垣的惨象更为突出,加重了凄苦的意味。
“韦娘”句活用刘禹锡“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意。
用以指代杨氏的题词(《杜韦娘》也是词曲名),并兼有怜其才艺、哀其命运的含义在内。
“记”下所领四句,笔颇曲折。
是用唐代的开元、天宝之际的.典实来比喻宋末政局,并以之概述杨氏题词的内容。
“疮痏”,创伤,此比喻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
“骆谷”为通往巴蜀的要道。
安史乱作,人民仓皇避兵,杜甫《绝句》云:“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骆谷。
1沁园春

静 动 动 动
点--面
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 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 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 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 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泊歙浦
[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 渚”“江声”“夜船”“孤城”“角声”“风 围?(6分)
4、词坛两大流派: 1)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积极向上的 力量。 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苏辛”) 2)婉约派:感情婉转缠绵,语言清 丽含蓄 代表作家:柳永、李清照、秦观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正是北伐战争的前 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 省港大罢工相继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 农民起义。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 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完成,成了党内外 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来广州主持农 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 下这首词。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写下了这 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 权问题。
诗毛 词泽 东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 2、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 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 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 志。
体裁(形式) 古体诗
题材(内容)
《沁园春》原文赏析

《沁园春》原文赏析《沁园春》原文赏析《沁园春》这首词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沁园春》原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作品介绍】《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这首词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九月,是以记梦的形式所写的悼亡之作,历来为人称赏。
其徘侧缠绵、声声血泪,全可与苏轼的《江城子》记梦词相媲美。
【原文】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丁巳重阳前三日①,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②;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③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④。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⑤,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⑧。
真无奈,倩声声檐雨⑦,谱出回肠。
【注释】①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
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
②并吹红雨:唐虞世南《奉和咏风应魏王教》云:“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宋杨万里《九月四日生辰》有“重九吹花节,千龄梦日时”之句,故本谓风吹花动,而后演变为重阳节之意。
胡翼龙《满庭芳》:“吹花题叶事,如梦里,记得依然。
”是说重阳佳节曾有游赏吟咏之事。
纳兰此句是说曾与爱妻共度过美好时光,有所赏心乐事。
又,李贺《将进酒》有“桃花乱落如红雨”之句,故红雨指桃花,谓落花时节曾与爱妻共度。
③灵飙:灵风。
这里指梦中爱妻飘乎之身影。
④重寻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此谓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
⑤绸缪:指夫妻之恩爱。
⑥减尽句:《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习凿齿《襄阳记》云:“刘季和曰:‘荀令君(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后以“荀衣”“荀香”“荀令衣香”等,或喻人之风流倜傥,或喻惆怅之情,或喻花卉异香。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3篇)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沁园春·试望阴山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
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
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翻译遥望塞外的阴山,不禁让人无限伤怀,徘徊不语。
只见几座青峰高耸入云,仿佛离天只有几尺的距离,眼前黄沙遍地,不见一丝尘埃。
碎叶城早已荒芜,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只看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凝聚着寒冷的雾气。
我正在这里徘徊不前,忽然听到山崖上巨石撞击的声音,就像是万丈深壑里发出的隆隆雷声。
边塞的荒凉叫人看了愁苦满怀,更何况我平生的惆怅已经很多了。
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愁苦满怀。
注释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
簇:簇拥,聚集。
几簇:丛集的样子。
匝地:满地,遍地。
碎叶城:唐代古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堆上有中受降城,并建有拂云祠。
雕:雕鹰。
惨不开:聚成一片愁惨、凄凉的景象。
踟蹰:徘徊不前。
绝塞:极远的边塞。
蛾眉遗冢: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
骏骨:骏马之骨。
斗柄:即构成北斗星斗柄的三颗星。
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容若随副都统郎坦、公彭春等人“觇梭龙”,即侦察东北雅克萨一代罗刹势力的入侵情况,途中思家心切,写下这首《沁园春》。
赏析上片描绘塞外风光惊心动魄的场面。
1 沁园春

1 沁园春·雪①毛泽东北国②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③;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④。
山舞银蛇,原始蜡像⑤,欲与天公⑥试比高。
须⑦晴日, 看红装素裹⑧, 分外妖娆⑨。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⑩。
①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样文献出版社1996 多)白象在奔跑。
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年版)。
即秦晋高原。
”蜡像,白色的象。
② [北国]指我国北方. ⑥ [天公]指天。
③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莽莽,形容 ⑦ [须]等到、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⑧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 ④ [滔滔]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辉映的壮观景色。
⑤ [山舞银蛇,原始蜡像]群山好像(一条条) ⑨ [妖娆(r áo )]娇艳美好。
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
在陕北清泂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他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
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望”是领字,所领起的景物远非目力所能及。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用“惜”字领起, 纵论历史,意味丰富, 试结合上下句仔细体 味。
㊂ 读读写写①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 ⑤ [天骄]天之骄子。
和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
⑥ [成吉思汗(h án )]即元太祖铁木真(1162—② [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1227)。
③ [文采]这里的“文采”和下文的“风骚”, ⑦ [弯弓]拉弓。
惜秦皇汉武①,略输②文采③; 唐宗宋祖④,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⑤, 成吉思汗⑥,只识弯弓⑦射大雕⑧。
俱往矣⑨,数风流人物⑩, 还看今朝。
1936年2月节奏不整齐划一,而是富有与变化。
如“江山/ 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领字在句首领起下文,读时稍有停顿。
如 “望”“惜”二字 押韵韵脚依次是:飘、滔、高、娆、娇、腰、 骚、雕、朝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⑧[雕]一种猛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顺利到达陕北。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 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 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 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 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 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 家沟,一个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沁园春 雪》就写在这个时 候。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年8月28日, 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 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
理解:毛泽东对古代五位帝王是怎样评价的?
• 1、应怎样理解“文采”、“风骚”?
指用文学才华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 治、思想、文化在内
•
2、品味“惜”、“略”、“稍”等词的 妙处 “略”、“稍”:分别指“略微”、“稍微” 委婉地指出历史上封建帝王的历史局限性
1.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都是中华豪杰。 1、下阕写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 2. “惜”中带批:批评他们短于文治。 江山如此多娇, 3. “惜”中露信:自信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人 。
一九三六年二月
诗歌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背诵
2、理解诗歌主旨
3、品味重点词语、诗句
解题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发表。 诗人柳亚子读后写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 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 况余子呼?”
“沁园春”,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114字。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描写北国雪景
总 写
具 体 描
写
雄伟壮阔 形象鲜明 动静结合 生机勃勃 实 写
展 开 虚 先实后虚 想 写 意境壮丽 象 上阕表现了什么?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下阕写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 统领下文——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用词精当 2、如何写?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有褒有贬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点明主旨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 、表现什么? 评析千秋历史功过,高度赞颂当今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
作者简介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 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 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体现作者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 历史业绩的自信与抱负。
思考:课后练习一
• 空间广阔,景色壮丽,令人感到作者豪 迈的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思考:课后练习三
• 表现了工农红பைடு நூலகம்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返回首页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 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
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
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
写
作背
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
景
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
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
后写下了这首词。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 统领下文——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用词精当 2、如何写?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有褒有贬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点明主旨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 、表现什么? 评析千秋历史功过,高度赞颂当今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
重点句子理解(课后练习二)
在此期间,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求诗), 毛主席手书《沁园春 雪》赠给他,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 《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 之际,有着重要意义。了解写作和发表背景,有助于领会词所表现 的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预习反馈
理解词语
红装素裹: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的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风流人物: 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 2词的上阕如何描写?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统领 望长城内外, 下文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比喻、山舞银蛇, 拟人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