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雪

合集下载

《沁园春 雪》原文及翻译赏析

《沁园春 雪》原文及翻译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1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沁园春·雪-课文+注释

1-沁园春·雪-课文+注释

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本注释】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②〔北国〕指我国北方。

③〔惟余莽莽〕只剰下白茫茫一片。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④〔滔滔〕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⑤(山算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⑥〔天公】指天。

即命运。

⑦〔须〕等到。

⑧〔红装索裏)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⑨[妖饶(ráo))娇艳美好。

⑩〔折腰)弯腰行礼。

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①〔秦皇汉武〕指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和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②〔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③〔文采]:这里的“文采”和下文的“风骚”,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④〔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和宋太匡胤(927-976 )⑤〔天骄〕天之骄子。

⑥(成吉思汗(hán )〕即元大祖铁木真(1162-1227 )。

⑦〔弯弓]拉弓。

⑧(雕)一种猛禽。

⑨〔俱往矣〕都过去了。

俱,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作者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附注】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沁园春·雪》译文及赏析

《沁园春·雪》译文及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2.赏析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赏析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人教版《沁园春·雪》诗词鉴赏【原词】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鉴赏】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主席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主席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主席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主席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主席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

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

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毛泽东写的《沁心园·雪》全文解释,要解释哦

毛泽东写的《沁心园·雪》全文解释,要解释哦

毛泽东写的《沁心园·雪》全文解释,要解释哦北方旷邈的风光,正千里是冰封,万里雪花飘。

眺望长城之内外,仅有苍茫无涯的洁白;黄河上下两岸,顷刻间汹涌的浪涛消逝了。

雪峰起伏若银蛇旋舞,雪原上也似乎疾驰着白蜡般的大象,这一切都愿与苍天一比高下。

等待晴朗之日吧,看大自然宛如绚丽的鲜亮少女,更加明艳夺目。

祖国山河是多么娇柔妩媚,它曾引发万千英雄为之咏叹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稍稍显得文才不够;唐太宗宋太祖,又逊了一筹华章。

而一代天之骄子,成吉思汗,仅知道张弓箭射飞雕。

都已过眼云烟了呀,让我来点一下风流人物,还是当今之士领了风骚。

【赏析】毛主席这首《沁园春·雪》从其诞生、•发表直到现在一直被各界人士及广大人民众共推为他最好之诗,也被认为是他最大气魄之诗。

•笔者对此共识也无可厚非,但借赏析之机对此诗作三方面的议论:一、此诗的背景情况;二、•此诗在“重庆谈判”时所引起的轰动;三、此诗的艺术魅力。

诗人作这首诗的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处在十分严峻的关头了。

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至1932年侵占东北三省后,并未止步,又于1935•年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日军从关外杀进了关内。

就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在中国政治格局将发生大变动的前夜,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冬天(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上制定出了在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为了宣传党中央关于全民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实际行动推进全国抗战高潮,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河北抗日前线。

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茫茫北方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河山的壮丽诗篇。

但这首诗引起震动神州的局面是在1945年10月。

1《沁园春雪》课件(共26张PPT)

1《沁园春雪》课件(共26张PPT)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歌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英

拓展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2月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 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 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热 爱
(以动写静)
祖 国

(虚写)



分析下阕
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
明确: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宋 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
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 字,“惜”什么呢? 明确:“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 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写作背景
• 1925年2月,毛泽东 从上海回到韶山,从 事革命活动,军阀赵 恒惕要逮捕他,在韶 山人民的掩护下,他 秘密离开韶山,到达 长沙,并独自来到橘 子洲头。事后作《沁 园春 长沙》此时毛
泽东正在苦苦寻求救 国救民之路,因而发 出了“怅寥阔,问苍 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呼喊。
探究
《沁园春 长沙》里作者对当年的求索 “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沁园春 雪》中是否有了回答?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 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 信念。
2. 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 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

沁园春 雪 诗经典古诗

沁园春 雪 诗经典古诗

沁园春雪诗经典古诗
《沁园春·雪》是明代文学家袁枚的一首诗,描述了雪后春天的景象。

诗中以雪为切入点,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全诗如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北国风光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当今时代
的感慨。

整体上,这首诗以雪为媒介,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美和历
史的变迁,是一首经典的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品学练考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新课标(RJ)
本课件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第一单元 意象诗话
1 沁园春 雪
第一单元 意象诗话
1 沁园春 雪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1 沁园春 雪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文常信息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马克 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袖。其作品多收录在《毛泽东选集》中。

fèn fēn
(分外) (分析)
1 沁园春 雪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jù( 俱 )往矣
稍 xùn( 逊 )
风 sāo( 骚 )
一代天 jiāo( 骄 )
qìn( 沁 )园春 分mì( 泌 ) 妖ráo( 娆 ) 围rào( 绕 ) tāo( 滔 )天 tāo( 韬 )略
奔chí( 驰 ) 松chí( 弛 ) jìnɡ( 竞 )争 jìnɡ( 竟 )然 今zhāo( 朝 ) hán( 韩 )语
1 沁园春 雪
考点聚焦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考点解读:这类题所考查的词语类型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副 词。动词主要考查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容词主要考查词语 的生动性、形象性;副词则考查词语的准确性、周密性、逻辑性。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和感情色彩,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分析其作用。
1 沁园春 雪
1 沁园春 雪
下片抒情兼议论。词人由江山的多娇,想到为之倾倒的历代英雄, 引出一番议论,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指出他 们的不足。最后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 的壮志豪情。全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 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1 沁园春 雪
1 沁园春 雪
3.【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天骄:_天__之_骄__子__。_ (2)红装素裹:_形__容__雪_后__天_晴__,__红_日__和__白_雪__交_相__辉__映_的__壮_丽__景__色_。__ (3)___莽_莽____: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4)___妖_娆____:娇艳美好。 (5)___折__腰___: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6)___风_骚____: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 骚》。后来泛指文学。
写景、抒情、议论三者有机结合 词的上片写景。有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飞雪,大地冰 封;有具体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滔滔黄河,停止奔流, 群山如银蛇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如蜡象奔驰。其中,有静态描写, 又有动态描写,还有想象描写:雪后天晴,红装素裹,更加妖娆。 这些描写,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句句洋溢着词人 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读之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
过渡:江山多娇,英雄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
评古 唐宗宋祖——稍逊
陪衬
成吉思汗——只识 颂今:风流人物——今朝(主旨)
1 沁园春 雪
月底,与朱德部队会合,并占领宁都等县,继而向吉水一带活动。 2月6日至9日,红四军、五军、六军及赣西特委在吉安县陂头召 开联席会议,会议做出了攻打吉安城的决定,并作出相应的战略 部署。据推断,这首词作于这次联席会议之时或之后。
1 ,修辞生动、贴切(★★★) 这首词运用词语非常准确。如“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中的 “惟”和“顿”都是副词,起限制作用,“惟”字强调四周只剩白 茫茫一片,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波涛滚滚 的气势瞬间消失的情状,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的速度之快。另 外,这首词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主旨归纳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丽的北国雪景,纵 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1 沁园春 雪
结构图示
沁 园 春 雪
上片 下片
全景:冰封雪飘
长城——莽莽
写景
远景 黄河——冰封

群山——银蛇
近景

高原——蜡象
想象: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 沁园春 雪
整体感 知
4.词的上片“望”字统领的内容是:__长_城__内__外_,__惟__余__莽_莽__;__大_河__上__下__,_ _顿__失__滔_滔__。__山__舞_银__蛇__,__原_驰__蜡__象_,__欲__与__天_公__试__比__高___。下片“惜”字在句中 的意思是__可_惜___,它领起的内容是:_秦__皇__汉_武__,__略__输_文__采__;_唐__宗__宋__祖_,____ _稍__逊__风_骚__。__一_代__天__骄__,_成__吉__思__汗_,__只__识_弯__弓__射__大_雕___。
1 沁园春 雪
7.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 主旨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含义:当今的风流人物 具有更卓越的才能,一定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空前 的伟业。作用:表现了词人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抱负,点明了中心。
1 沁园春 雪
经典讲练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
1 沁园春 雪
阅读链接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1 沁园春 雪
背景材料 这首词回忆了1930年1月中下旬红军冒雪行军在广昌路上的
情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磅礴的图景。1930年1月,彭德怀 率红五军从湘赣来到赣西并与黄公略新成立的新六军对吉安进行 包围。同年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二纵队抵达江西广 昌县的塘坊,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向广昌县城疾进。
1 沁园春 雪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既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又抒发了词人必将创 造空前伟大的业绩的自信和抱负。 B.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前十句 写眼前的实景,后三句写的是虚景。 C.下片中一个“惜”字,定下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 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一概否定了他们。 D.下片开头两句,“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 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 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词人的抱负。
1 沁园春 雪
易混辨析
风流人物 风云人物 成语辨析:
这两个词都可指有影响的人物。但在形容“有影响”这 一意思上,“风流人物”偏重指对一个时代有影响、有贡献, 本身有才华的人物;“风云人物”偏重指在变幻的局势下应 运而生,言论行动对政局有影响的人物。
1 沁园春 雪
活学巧用: (7)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堪称一代_风__流_人__物__。 (8)邓小平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1992年年度_风__云_人__物__。
1 沁园春 雪
追溯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 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茫茫雪野、 苍茫大地,他胸中豪情激荡,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沁园春·雪》。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 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 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 春·雪》抄给了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 轰动。
引无数英雄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1 沁园春 雪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 沁园春 雪
8.品味加点词语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答案] “竞”的意思是“争着”,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 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答题思路: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结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分析词语的生动性、形象性;② 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③联系表达方式,分析 词语所表现的事物的特点或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题模式:“××”一词的意思是……,这里指……,体现了 (表达了)事物(人物)……的特点(的思想感情)。(如果词语的词性或 者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一定要指出)
1 沁园春 雪
如上片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 法。再如“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把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 美景象比作妇女的衣装,更是比喻贴切,想象奇特。“欲与天公试 比高”中,一个“欲”字便把“山”“原”人格化了,生动地写出 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1 沁园春 雪
1 沁园春 雪
文体知识
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 曲” 或“曲子词”。词体萌发于隋唐之际(一说萌芽于南朝), 与燕乐的盛兴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 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1 沁园春 雪
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 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 依调填词,曲调名和词的内容不一定有联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 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有 些词牌,正名之外另标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的。
[解析] “一概否定了他们”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个“惜”字,把对历史上 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1 沁园春 雪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合作交流
6.词的上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雪景的?下片可以分为几层?
[解析] 抓词人先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总写,后写 “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以及群山和高原,这又是分写。这首词的下片以 议论为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由写景到议论的过渡, 这是第一层。一个“惜”字引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古人的 评价,这几句是第二层。结尾三句评论当今的风流人物,这是第三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