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简单的周期教案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吗?今天,咱们就先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叫做谁是记忆王。
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更强。
现在全班同学分为两组,男生组和女生组,大屏幕上将出现两组数据,男生记男生组数据,女生记女生组数据,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大家准备好了吗?男生组:__1女生组:__1234哪组同学都记住自己组的数据了?咦?怎么举手的大多数都是女生呢?(再次出示数据)为什么女生记得又快又准,你对今天的比赛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发现女生组的数据是有规律地排列的,按1234的顺序重复出现3次。
像这样的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生活里的一些排列中找一找,看看有什么规律,又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板书:规律方法二.探索新知中秋刚过,国庆将至,街道上公园里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今天就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去公园看一看,去感受那里的节日氛围吧。
(大屏幕展示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盆花、彩灯、彩旗)1.盆花那图中的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按几个一组排列的)。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定义,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识别。
2. 周期现象的描述和表示。
3. 解决简单的周期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解决基本的周期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周期现象的定义,能够准确描述和表示周期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卡片、计时器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愉悦和舒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周期现象。
例如,展示一天中的日出和日落,四季的变化等。
2. 讲解:介绍周期现象的定义,解释周期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现象的概念。
3. 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描述和表示周期现象。
可以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周期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等,或者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钟表的跳动、音乐的节奏等。
4. 解决问题: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周期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星期有多少天,一个月有多少天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周期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周期现象的概念和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来评价他们对周期问题的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种植、气象预报等。
2. 让学生探索更复杂的周期现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亮的盈亏等。
教案《简单的周期》

教案《简单的周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周期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 周期性知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周期性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对周期性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周期性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周期性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教学素材:生活中常见的周期性现象的实例。
3. 小组讨论工具:纸笔、记录表格等。
教案《简单的周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周期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 周期性知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周期性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对周期性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周期性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周期性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教学素材:生活中常见的周期性现象的实例。
3. 小组讨论工具:纸笔、记录表格等。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周期现象的概念。
2. 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
2. 日常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教学活动:1. 引入周期现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周期现象。
2. 学生举例说明周期现象,并进行讨论。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周期现象。
评估方式: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周期现象的概念。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第二章:简单的周期现象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 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周期现象。
教学内容:1. 简单的周期现象的定义。
2. 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周期现象。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 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周期现象。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简单的周期现象。
评估方式: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 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周期现象。
第三章:周期现象的图形表示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周期现象的图形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图形表示周期现象。
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图形表示方法。
2. 运用图形表示周期现象。
教学活动:1. 介绍周期现象的图形表示方法,如波形图、周期表等。
2. 学生运用图形表示周期现象。
教学资源:1. 图形表示方法的示例素材。
评估方式:1. 学生能够理解周期现象的图形表示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图形表示周期现象。
第四章:周期现象的数学描述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周期现象的数学描述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公式描述周期现象。
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数学描述方法。
2. 运用数学公式描述周期现象。
教学活动:1. 介绍周期现象的数学描述方法,如频率、周期等。
2. 学生运用数学公式描述周期现象。
教学资源:1. 数学描述方法的示例素材。
评估方式:1. 学生能够理解周期现象的数学描述方法。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年级二年级班型课次课题简单的周期问题(冯丽君)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周期现象.2、让学生学习周期现象来解决许多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
教学重难点找到什么是周期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利用周期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实施步骤说明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又哪几个季节吗?生: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师:是的,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每年都有这四季,而这四季又是按照顺序反复出现的,像这样的我们叫它周期现象。
你们好知道有哪些这样的现象?生:一个星期,一年又12个月.师:恩,很好,那今天在这里跟着老师一起来找周期现象好吗?生:好,师:那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例题就知道了.二、经典例题:例 1 8只小鸟围成一圈做传花游戏,从1号开始,在传花时按箭头方向顺序报数,当报到10时,花是在几号小鸟的身上?思路点拨:8只小鸟依次传花,不断地重复,把它们看成一组,每组报8个数,70个数可以分成这样几组,70÷8=8组。
6个,有余数6,报70时,花是在第9组的第6只小鸟身上。
练习:画出第20个图形是:A △○○△○○△○○。
.。
.。
B □△○△□△○△□△○△。
..C ☆△△□○☆△△□○☆△△□○。
.例 2有一串珠子按图排列,那么第33个是什么珠子?第48个是什么珠子?●○○◎◎◎●○○◎◎◎●○○◎◎◎。
.思路点拨:这串珠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即按“●○○◎◎◎”不断地重复出现,每6个珠子为一个周期,先算出33个珠子形成几个周期:33÷6=5。
3余数是3表明第33个珠子是第6个周期的第3个“○",48÷6=8表明48个珠子正好排完8个周期,即“◎”。
练习:把1—30号卡片依次发给小虎,小花,小号,小红四人,已知1号发给小虎,15号应该给谁?27号呢?例 3一排水果排放整齐,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香蕉的排列。
一共有50个,第50个水果是什么颜色?桃子一共有几个?思路点拨:这些水果按“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香蕉”六种水果为一个周期,先算出50个水果有几个这样的周期:50÷6=8。
简单的周期(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周期。
2.掌握周期的概念和周期的应用。
3.能够简单的计算周期。
教学重点:1.周期的概念和应用。
2.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和周期的应用。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诱导学生发现、探究和总结。
2.交流与合作的探究型教学。
3.巩固与拓展的练习、巩固型教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先跟学生谈一下音乐,谈到有很多的歌曲都有一个节奏或一段重复的旋律,例如《小星星》、《故乡的云》、或者火车叮咚的声音等等。
大家一定对这些曲子都熟悉,都知道重复了几次而结束。
这样的曲子和声音究竟又称怎样呢?由于学生知识面有限,所以在这里还需要扩展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生活经验。
可以引导他们说出其他的例子,如季节一年四季的规律、月份等,来让学生知道周期的概念。
二、独立思考向学生提出:有一些曲子或循环声音,它们在一个相同的周期内重复,例如《小星星》会在弹奏两次之后再结束,那季节、月份、直线上标有整数点的图像呢?它们有什么周期吗?请同学思考回答。
三、实验探究1.情境呈现:现给大家两串数字:(1)2,4,6,8,10,12,14,16,18,20,22……(2)5,8,11,14,17,20,23,26,29,……请你分别把这两串数字写完整到第15项。
对学生来说,这些数字看起来很随意,但有的孩子可能已经有一定的发现。
请大家谈一谈。
2.探究过程:问: 1)你们发现这两组数分别有什么规律?在学生表述中可能会涉及到“从2开始,每隔2个数加2”、“从5开始每隔3个数加3”,可是表示不太精确。
这时教师点拨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加数或差数的性质,发现它们对应的“公差”(规律)为2和3。
2) 如何预测下一个数?这和我们常搭乘的公共交通工具有点相似。
每次啊看到这条路就知道这头车是几点到,所需要在脑海中“预测”的是当前的时间和要到的地方。
下面看看预测序列的一种方法:以加数为2的序列为例(1)2,4,6,8,10,……,(2)用当前的序号数乘以公差数,再加上第一项即第15项 = 15 × 2 + 2 = 32(答案)加数为3的序列也类似。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周期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周期现象: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7天,一个月有30或31天,一年有12个月等。
2. 探索简单的周期规律:日月星辰的升起和落下,季节的变化,水果的成熟等。
3. 解决简单的周期问题:根据周期规律,计算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日期或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周期现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周期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周期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 运用观察、讨论、操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周期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日历、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纸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课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二、探索周期规律(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周期规律。
三、解决周期问题(15分钟)1.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提出周期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生活中更多的周期现象,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道周期问题,并记录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周期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周期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的存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周期现象,如学校作息时间、商场商品打折等。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识别。
2. 周期现象的简单描述。
3. 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周期现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周期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周期现象的图片或实物。
教案范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图片,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月亮圆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定义: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事物或现象,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反复出现。
3. 教师举例讲解如何描述一个周期现象,如“春天花开,夏天炎热,秋天收获,冬天寒冷”。
4. 学生尝试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周期现象。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周期现象的图片或实物,学生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并简单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周期问题,如“一个水果店每三天进一次货,今天进了货,问下次进货是哪一天?”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尝试描述。
2. 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周期问题,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更复杂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动物迁徙、植物生长等,让学生识别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二年级班型课次课题简单的周期问题(冯丽君)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周期现象。
2、让学生学习周期现象来解决许多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
教学重难点
找到什么是周期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利用周期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实施步骤说明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又哪几个季节吗?
生: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师:是的,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每年都有这四季,而这四季又是按照顺序反复出现的,像这样的我们叫它周期现象。
你们好知道有哪些这样的现象?
生:一个星期,一年又12个月。
师:恩,很好,那今天在这里跟着老师一起来找周期现象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例题就知道了。
二、经典例题:
例 1 8只小鸟围成一圈做传花游戏,从1号开始,在传花时按箭头方向顺序报数,当报到10时,花是在几号小鸟的身上?
思路点拨:8只小鸟依次传花,不断地重复,把它们看成一组,每组报8个数,70个数可以分成这样几组,70÷8=8组。
6个,有余数6,报70
时,花是在第9组的第6只小鸟身上。
练习:画出第20个图形是:A △○○△○○△○○。
B □△○△□△○△□△○△。
C ☆△△□○☆△△□○☆△△□○。
例 2有一串珠子按图排列,那么第33个是什么珠子?第48个是什么珠子?
●○○◎◎◎●○○◎◎◎●○○◎◎◎。
思路点拨:这串珠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即按“●○○◎◎◎”不断地重复出现,每6个珠子为一个周期,先算出33个珠子形成几个周期:33÷
6=5。
3余数是3表明第33个珠子是第6个周期的第3个“○”,
48÷6=8表明48个珠子正好排完8个周期,即“◎”。
练习:把1—30号卡片依次发给小虎,小花,小号,小红四人,已知1号发给小虎,15号应该给谁?27号呢?
例 3一排水果排放整齐,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香蕉的排列。
一共有50个,第50个水果是什么颜色?桃子一共有几个?
思路点拨:这些水果按“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香蕉”六种水果为一个周期,先算出50个水果有几个这样的周期:50÷6=8。
2,
余数是2,这2个水果是第8个周期之后的苹果,桃子。
所以桃子
有8+1=9个。
练习:有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红黑紫共58个,按“二红二黑三紫”排列,问这串玻璃球共有多少个红?
例 4有一人民币1元,2元,5元,1元,2元,5元,1元,2元,5元。
第26个是几元?这26张人民币一共多少钱?
思路点拨:从这列钱可以看出,它们以“1,2,5”三个数为一个周期,不断重复出现,先要算出26个数里有几个周期:26÷3=8。
2,所以
第26个数是第8个周期后的第二个数是人民币2元。
先算出每个
周期三个数的和是1+2+5=8,26个数里有8个8,加上1和2,所以
26个数的和是8×8+1+2=67(元)
练习:有一列数:2,4,1,2,4,1,2,4,1,。
第25个数是几?这25个数的和是多少?
例 5今年“六一”儿童节是星期三,再过16天是星期几?
思路点拨:一个星期有七天,“六一”儿童节是星期三,后面日期依次排列是: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
期四。
,每七天为一个周期,16天里有几个这样的周期?
16÷7=2。
2,余数是2,即在两个星期后再数两天即是星期
五
练习:蓝蓝说:“今天是星期五。
”问:“再过18天是星期几?”
例 6小猴有一本画报,每4页之间有2页插图,也就是说2页插图前后各有2页文字,那么第28页是插图还是文字?
思路点拨:已知这本画报2页插图前后各有2页文字,也就是说这本画报是按2页文字2页插图的规律重复排列的,把这做一个周期,28中含有
28÷(2+2)=7个周期,28页是第7个周期的最后一项,所以是插
图。
练习:我爱我家,我爱我家,我爱我家。
依次排列,第38个字是什么字?
三、小结
在生活中寻找有规律的周期问题。
板书设计
简单的周期问题观察
例1例4
例2例5
例3例6
有余数就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
反思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