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作文化
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

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的作文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汇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
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现出壮阔的波澜。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了县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归隐田园而不与世争,开荒南野际而守拙归园田。
他,低头锄地耕菊花,抬头采菊酿诗酒,对酒当歌,能悠然下千言。
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
这就是陶渊明的声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自号五柳先生,难怪世人都羡慕五柳,能度过那淡泊的年月。
他,“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领略过直奔入海不复回的黄河水,也想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寂寞时会把月亮当做朋友月下独酌却对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游遍了大江南北和黄河两岸的李白,仕途上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腾的生活,就好似他笔下的江河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豪迈。
她,声声慢,一剪梅……淡淡的忧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饱经战乱,家破人亡,身在无能的宋朝,自愧为何不托生男儿,像岳飞一样去保家卫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生的苦水,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回眸历史长河,古代诗人词人的声音在耳畔回响。
“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没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一生也取之不尽。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永远是秋夜江上的一轮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会了。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古诗词的议论文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
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的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的议论文篇1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
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
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
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
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
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
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捕捉灵感?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
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
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
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浅谈古诗作文化

摘 要 : 文 教 学是 一 种 学 习和 运 用 语 言 的教 学 方 式 , 作 旨 在 培 养 学 生 的 叙 事 、 情 、 论 、 明 的 能力 , 小 学高 年 级 抒 议 说 在
语学 言 教
浅 谈 古 诗 作 文 化
丈 7 i 茹
历 , 写 它 的 现状 , 后 设 置一 个 野 草 将 近 死 亡 的场 景 , 后 描 然 然 笔 锋 一 转 , 又 兀然 出现 , 它 生命 力 极 强 。无 论 是 哪 一 种 写 法 ,
小 学 生写 了一定 时 间 的 作 文 之 后 , 常 回游 语 言 罗 嗦 重 复 的 通
毛病 。可 不 可 以通 过让 学 生 学 习简 单 的 写 诗来 避 免 或减 轻 这 种 毛病 呢?现 在 许 多 儿 童 刊物 里 已 经 出 现 了 儿 童 诗 人 的 作
间 的 内部 联 系 , 甲事 物 联想 到 乙事 物 , 点 联 想 到 面 , 由 由 由现
们 对 古 诗 的 印象 大 为 加 深 。学 生 口 头 语 言 到 书 面 语 言 的 过 程 转 化 得 到 了实 现 。值 得 指 出 的使 , 写 与 翻 译 有 所 不 同 。 扩
扩 写 是 翻译 程 度 上 的 语 言 加 工 , 已经 是 高 于 “ 写 型 言 语 表 改 达 形 态 ” 。 它不 仅 仅 只 局 限于 在 教 师 提 供 的 翻译 上 加 上 一 了
阶段 则侧 重于 培 养 学 生 的 记 叙 描 写 能力 。如 果 能 够 把 作 文 教 学 方 法应 用 于 古诗 教 学 中, 者 说 以作 文教 学为 载 体 来 学 或 习古 诗 , 不是 达 到学 习运 用 语 言 的 目的 了吗? 本 文力 图寻 这 找 出这 样 一条 途 径 为小 学 高年 级 的语 言 教 学 提供 若 干 思考 。
古诗词议论文

古诗词议论文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诗人们通过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传达了他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理解。
古诗词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念。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而精练,常以极简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意蕴。
古人讲究字句的谐音和语言的音韵,通过工整的结构和押韵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美的享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与读者产生共鸣。
古诗词涉及的主题广泛,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摹,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还有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通过阅读古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古诗词与现代诗歌相比,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古诗词追求的是意境的塑造和音韵的和谐,注重用少量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
而现代诗歌,则更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使用的语言更加自由和直接。
古诗词在语言上具有一定的限制,但正是这种限制使得古诗词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性。
诗词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思想的表达方式。
经典的古诗词作品通过历代的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古诗词对于培养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言修养,同时也可以启迪人们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提供一种审视世界和理解人生的视角。
尽管古诗词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但它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常常感到压力和迷失,而古诗词则可以提供一种安抚和启发。
通过阅读古诗词,人们可以与古代诗人对话,得到一种超脱现实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在欣赏美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
总而言之,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能够引导人们审视世界、思考人生。
它是一面镜子,反映了过去的风景和人们的思想,也可以启发我们对于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魅力在于深邃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精心创作下,形成了一批经典之作,它们不仅代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精华。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古诗词对于我们的思考、审美和情感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古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将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或个人内心体验作为创作的题材,他们通过对细节的描摹和意象的编织,使得诗词的意境更加富有内涵。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几句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对岁月流转、生活细节的感悟,使人们感受到秋夜的寂静和浪漫。
正是这种凝练的文字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古诗词具有隽永的美感,令人百读不厌。
其次,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成为文人雅集的重要载体。
古代文人追求文学与艺术的卓越,他们在自身修养和艺术创作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种精妙的语言运用在古诗词中得到充分展示,使得古诗词成为一种雅致的艺术形式。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几句简短而优美的诗句,通过使人联想到广阔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壮志豪情,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正是由于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流畅的表达方式,古诗词不仅富有美的享受,也成为人们品味文学的重要途径。
另外,古诗词是文人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
中国文化擅长表达情感,而古诗词作为一种短小精致的文学形式,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们的情感体验。
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一首词以对明月的追问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未知未来的思考。
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富有韵律感和感染力,使人产生共鸣并引发内心思考,这也是古诗词令人陶醉的原因之一。
关于古诗作文(精选66篇)

古诗作文关于古诗作文(精选66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作文篇1今天,我们去春游。
下雨啦,我撑起雨伞。
老师说,明天就是清明节。
我想起一首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记得另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个春天,我也去放风筝。
满天都是风筝,妈妈给我买的是一个大老虎风筝,我放得很高很高。
还有一次,作业里让我们背一句课外的古诗并画成一幅画。
我画的是《陇西行》的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画上了一个诗人,长胡子,在无定河边流眼泪。
我喜欢读古诗,因为读去很有感情,就像语文课的时候,黄老师会做着手势,摇头晃脑,慢慢地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古诗作文篇2春暖花开,阳光明媚。
人们都穿上了新衣裳,欢欢喜喜过新年。
你瞧!大人们忙着贴春联,挂桃符。
相互说着祝福的话语,道一声“新年好”孩子们拿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烟花,玩得不亦乐乎,拍手叫好,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
家人们都团聚在一起,喝着酒聊着天,谈谈过去一年的收获,说说新年的祝愿。
这真是一个热闹的新春佳节啊!古诗作文篇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天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山上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好像是春天的眉毛。
一大片野花散发出的清香,吸引了好多蝴蝶翩翩起舞。
一棵棵绿色的大树引来了小燕子,它们忙着筑巢。
小溪欢快地流淌,水里的小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小蜻蜓也来凑热闹,在水上产卵。
温暖的春风吹醒了柳树,柳枝随风飘荡,像长长的辫子。
大雁从南方排着人字形”飞回来了,迎春花也被吹醒了,一阵春风吹来,黄色的花也飞了起来,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春光!。
古诗作文篇4古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文人雅士和古代文化的象征,更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美学和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仍然不可估量。
本文将从古诗词对于人们审美的熏陶、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文化传承的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古诗词的议论。
古诗词通过熏陶人们的审美,使人们在美学上得到满足和享受。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富于意象的语言风格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古诗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借助形象的描绘、意象的联想以及意境的营造,使读者沉浸于美的海洋之中。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对于秋夜的描绘,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幅极具诗意的画面,使人们感受到美的张力与魅力。
古诗词所传达的审美情趣,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更激发了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兴趣。
古诗词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形式,无论是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还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情感,都呈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在古代社会,古诗词被广泛应用于吟诗作赋、情书写意等方面,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媒介。
通过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形象之描绘以及情感之表达,使诗人与读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他在描写自己的游泳经历时写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这句诗中所展示的游泳场景,以及通过对于水草摆动的描绘,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无拘无束和自由奔放之情。
古诗词通过精炼、抒情的方式,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人性,表达内心情感,丰富了情感沟通的方式和层次。
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诗词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感悟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通过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体验。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所展示的自然景观,凸显了中国人民顽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登鹳雀楼》中所表现的壮丽山河和丰富文化遗产,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博大。
议论古诗文的作文

议论古诗文的作文
《我看古诗文》
咱今天就来聊聊古诗文。
那天我去逛公园嘛,看到湖边垂柳依依,那场景真漂亮。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你看,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诗,把我眼前的景色形容得特别到位。
要是我跟别人说,哎呀,这里的树好绿哦,柳枝好长好垂哦,那多没感觉呀。
可是用了古诗,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下子就变得特别有意境,特别有文化的样子。
还有啊,有时候心情好或者不好的时候,也能找到对应的古诗文来表达。
开心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开心的时候呢,可能就会念叨几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古诗文真的很有意思,就好像是一个很懂我们的老朋友,随时都能替我们说出心里的话。
它们穿越了这么多年的时光,还能这么鲜活地存在着,让我们今天还能感受到那种美和情感,真的是太神奇了。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古诗文,它们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呢,得好好传承下去。
以后我也要多教教我的小孩,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就像我在公园里看到柳树就想起古诗一样,让这些美好的诗句也能在他们心里扎根发芽。
总之呢,古诗文就是这么有魅力,啥时候都不能丢了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诗作文化
作者:王茹
来源:《神州》2011年第12期
摘要:作文教学是一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抒情、议论、说明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记叙描写能力。
如果能够把作文教学方法应用于古诗教学中,或者说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这不是达到学习运用语言的目的了吗?本文力图寻找出这样一条途径为小学高年级的语言教学提供若干思考。
关键词:古诗作文化教学一、古诗作文化的几种形态
1. 扩写古诗。
小学生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把语言写明白,写通顺。
把古诗作为写作的对象,限制了儿童选择的范围,解决儿童写作时候的偏题问题。
大凡要扩写的古诗,先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其含义,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这使得学生在扩写过程中避免出现对古诗内容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知道古诗的意义后,把自己的理解用笔写下来,便成了一篇文章。
这不仅巩固了学习古诗的效果,而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使他们对古诗的印象大为加深。
学生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程转化得到了实现。
值得指出的使,扩写与翻译有所不同。
扩写是翻译程度上的语言加工,已经是高于“改写型言语表达形态”了。
它不仅仅只局限于在教师提供的翻译上加上一二句话或者是一二个词,它可以加上作者的感受,这种感受表达的句子只要能使作文内容连贯,过度自然就行了。
2. 改写古诗。
改写古诗形式灵活多了,可以从原诗出发进行改写,也可以跳出原有的诗歌改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的改写都要依照原诗的文风,依照原诗的结构布局,依照原诗的主题中心。
以白居易的《草》为例。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的第一句讲野草长满了整个草原,第二句讲野草生长规律,三四句讲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诗歌先是记叙描写,然后议论抒情。
后两句用来赞美一切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点明诗歌主旨。
(1)增加内容:学生在改写时,必须先找到改写的突破口。
在这首诗歌中,学生是想以描写野草蓬勃茂盛生长的样子为主呢,还是想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呢?待学生确定某一方面后,便可以有所侧重地进行写作。
以前者为例,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描写辽阔的草原,
枯黄的草地,野草的长姿,甚至是作者身临其境时的感受,然后议论抒情,按照古诗的布局娓娓道来。
(2)改变内容:还是写野草,歌颂它的生命力,只是换一种情境,换一种场合。
比如说,可以先描写门前的几株野草被石头碾断了,然后是忽然有一天又发现它们摇曳在微风中,青翠欲滴,风姿依旧。
这样改写,还是吻合诗歌的布局,中心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换汤不换药”。
如果再作深层次的加工,我们还可以把野草置身于悬崖峭壁之上,推测它的来历,描写它的现状,然后设置一个野草将近死亡的场景,然后笔锋一转,它又兀然出现,生命力极强。
无论是哪一种写法,还是不能离开作者的写作模式以及主旨。
这一点在“古诗作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
3. 渐渐走向自然作文
改写多了,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那么,就应该有自己的写作模式了。
“换了汤也要换药”。
自然作文的初期阶段,可以是内容题材相近的两首诗歌的移接转化。
如与《草》相同的,学生可以选择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孟夏已临,而于山寺中,春又重来。
这种感想转入到《草》中,野火焚尽,生命复还,赞美再生的乐趣,歌颂生命,不是又富有新的意义了吗?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练法,即提出不同的选材要求多次练习写作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找处事物间的内部联系,由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由点联想到面,由现在联想到过去和将来,由此及彼。
转化移接多了,学生可以自己创造“自然作文”,写自己想写的。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由作文,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把真实的思想写下来,放胆作文。
当然,限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的阶段性,教师对他们的“自然作文”不能苛求,只要有新意,语句流畅明白就可以了。
4. 缩写“自然作文”
诗歌之所以朗朗上口,是因为它的短小,对仗工整,语言具有节奏感,具有韵味。
流传广泛的诗歌中的很多字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思考,深思熟虑的。
“临安一个字,捻断数千茎”。
小学生写了一定时间的作文之后,通常回游语言罗嗦重复的毛病。
可不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写诗来避免或减轻这种毛病呢?现在许多儿童刊物里已经出现了儿童诗人的作品。
因此,这可以说明小学生以课本或者自己的文章为对象,把“文”缩成“诗”。
一定时间的锤炼,会使小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词语凝练、句子写精的意识,那么,缩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诗歌作文化”的意义
古人云:“读遍唐诗三千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歌教学在我国古代是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对儿童来说,学习诗歌,掌握理解诗歌对于以后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
而今,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歌在文学中已经不是占有主流形式了,而且在教育领域中它也已经失去了原有
的重要位置。
然而,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的儿童诗,它的教学形式的展开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意义仍在延续,而且,可以预见诗歌教学的潜力的挖掘是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