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世界伟力与大美的浪漫探求——读易洪斌现代水墨画随感

合集下载

甄巍看范治斌水墨画创作有感

甄巍看范治斌水墨画创作有感

甄巍看范治斌水墨画创作有感追寻人类的本能,涂涂画画算得上是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本原的人性。

人所创造的绘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将个体与外界联结的纽带。

蹒跚学步的婴儿已经有了涂鸦的欲望和实践。

甚至动物们也经常采取留下痕迹的方式来宣示自己的权力范围和活动界限。

但人类的涂绘行为远非动物们所能比较的,动物仅听从自己的生存与生理直觉的命令,而人类从绘画伊始,任何自觉主动地涂画形象的行为均具有人类探索自我与外界关系的实验性的精神意义。

绘画艺术创造的是充满着文化的系统特征和语言特征的视觉痕迹,人们通过这种视觉纽带,使自我与外在联结成为统一的整体,并在视觉创造与交流的过程和结果中,通过形象的显现,让主体获得自我的文化认同,满足心灵所需要的情感的宣泄。

观察范治斌的绘画视觉语言,可以看到他运用笔墨时十分关注当代精神和个体情感的显现意义。

“‘笔墨’的生命力就在不断的总结与创生中得以发展延续。

笔墨的精神价值也当在此,时代精神与个体情感因素是它的基本属性。

也正是笔墨的精神属性才使笔墨本身不断冲破樊蓠,生生不息。

”(范治斌:我的笔墨观)作为新生代的青年画家,试图在笔墨语言这个无法规避的专业话题上为自己的创作找到新的切入点。

但是,我以为,范治斌所做的水墨语言实验的意义,与其说是试图在浩瀚精深的中国画笔墨传统中加入他自己的创新,不如说是聚焦于现代人精神状态和图像文本的一种自然和个人化的笔迹书写。

笔墨传统中的诗意和韵味在他的水墨人物作品里其重要性比不上观念式的图像语言和精神表达的需要。

这一点,也许比传统笔墨语言的创新问题更值得他关注。

基于个人的视觉学习经历和表达倾向,范治斌采用了素描和西洋绘画中颇具视觉实体感的块面感和笔触感来强化他的水墨语言。

他近期的水墨人物画中,经常出现类似油画创作般涂刷的笔墨效果。

中锋用笔时有意留下的边缘痕迹;变化多端的提按手法;类似油画平涂和背景烘托般的大面积色块以及因为线条与色点的干湿浓淡而创造的强烈的质感;类似素描排线和勾描轮廓的线条以及随着形体的面的转折而延伸出的暗示实体感的线条;都给人留下了“这是真实的形体!”的感觉。

对 水 墨 的 觉 与 悟

对 水 墨 的 觉 与 悟

对水墨的觉与悟朱雨泽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阐述的精神和语言形式有相异之处。

前者是有固定的程式和古老的表现手法,它以线条为绘画的主旨,以求在书法式线条中表述作者的个性和心态。

而后者或多或少地受到西画之影响,以块面来表现对时代的感受求得视觉效果。

就水墨自身而言,被古人所开发的笔法墨法已经较为完善,今人若在艺术上表现个性,均需苦苦地探索。

现代水墨如何发展?今人谷文达、刘国松等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索,都在试图做不同形式的突破。

从水墨的发展进程来看,唐代以前水墨的表现也许还未有太多束缚,但后来就逐渐地重笔轻墨了。

今天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在以不同的方式在探索。

我的水墨就是抛弃传统水墨程式的束缚,以水墨自主的沁润来造型进而使之成为绘画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这是一种水墨艺术的升华。

它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述一种哲理的、意识形态的反思。

它通过画面的动来取静,以传达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所有绘画都是造型的,而造型不只是为了再现生活,也是为了表现。

造型包括着对客体对象的模拟,但艺术的造型首先应是一种创造,独特的创造,它依靠视觉、想象、情感、潜意识和理性的综合作用。

水墨的最高表现是它成为一种传递心灵信息的语言。

现代水墨逐渐走向非物质化,它的画面之景之态完全是非特指的、“臆造的”,完全是心灵的、意识形态的再现。

水墨画要创新,首先要有禅学之精神,尊佛而不迷信佛,既要尊重传统,但绝不迷信传统。

水墨画要创新,就必须回避已有的程式用笔。

水墨画中笔法已被古人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墨法和水法仍有发展空间。

水墨画要表现的新墨象,通过用水的形式来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墨象和色阶,丰富了水墨画的语汇。

现代水墨若求得发展就不能背离水墨的精神,不能背弃中国式的形而上之精神,不能放弃生宣和水墨,不能过多地混入西画的技法和形式。

水墨画要创新,必将是随着其艺术形式的否定行为和反作用直线地、有逻辑地进行。

水墨的创新必然要打破传统的水墨定义,所以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是正确的。

参观水墨画展观后感

参观水墨画展观后感

参观水墨画展观后感观后感怎么写呢?各位是怎么样写的?需要注意什么?我们看看下面的参观水墨画展观后感范文吧!参观水墨画展观后感1 进入展馆,一幅幅大型艺术力作给人带来“不可替代”的启发性东西。

把墨当色,把色当墨,相互重叠、渗透,画面倍感当代,蕴含着多媒体的艺术元素。

表现了思想俱进、意识超前、追问生活、气质聚盛、气韵生动,其主题是画家情感的宣泄、心灵空旷,这种境界来自儒家、道家思想的融合。

值得称道的是,他创作系列花鸟静物,笔墨浓淡、干湿、线条的连续性、意延构图、虚实相兼、自然留白都体现着中和之美。

画形“有中出无”“无中生有”如此转换,不为人刻意雕琢,让人振奋感慨,享受到善意和微笑。

从众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根基。

要求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实际的是画万里画作过程。

一个画家的突破,不敢想的他想了,不敢画的他画了。

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犟劲,运用大气度、大智慧的手法,气场沉潜于笔墨,笔墨挥毫于气韵。

心性、神性、灵性融于画道。

这次画展作品将会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因为他把中国水墨精神用鲜活的生命力向外散发和冲击。

苦思苦练形成自己“写彩”的艺术风格。

你看他画的山川,用色大胆粗犷,好比古代的漆器着色渲染而厚重。

作品在色彩上有鸡血石的感染和秀雅,有天黄石的高贵和稳重,有玉一般清澈和柔润,他笔下的山石纹路自然、造型巧妙、气象又有肌肤丰腴之美,他追求个性,而不为个性所困,不刻意造作,而是顺其自然,大智若愚,返璞归真,用纯真感觉的手法去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

用他的话说:就是把画变成一首无声的诗、一曲优美的音乐、一道可口的养生大餐。

让众人领悟、感受、品尝。

因此他在绘画时心神专一,好像与世隔绝、清除杂念、心渊气聚,从而看到作品有自己生活的阅历,思维的表现,精神的抒发,最终达到“得意忘象”的境界,他无所顾及,敢于挑战自我,自然而然地成为当代画家中的一位优秀的开拓者。

参观水墨画展观后感2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

当代水墨的笔墨精神

当代水墨的笔墨精神

当代水墨的笔墨精神作者:刘明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08期摘要:当代水墨创作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新形式的水墨作品不断涌现。

但是无论当代水墨在形态上如何变化,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文化土壤,它的核心依然是笔墨的表现性以及笔墨的审美意味和情趣、人的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思想等中国哲学思想所构成的笔墨精神。

关键词:当代水墨;笔墨精神“水墨”一词的运用使得中国的传统绘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放,彻底打开了一个新的水墨实验空间。

水墨画创作的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以水墨为媒材的作品不断涌现。

尽管当代水墨与传统艺术有很大差距,但是它始终没有脱离笔墨精神这个核心。

所谓笔墨精神,就是笔墨的表现性以及笔墨的审美意味和情趣,人的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思想等等,是我国哲学思想在意识领域内的折射。

当代水墨的笔墨精神,始终围绕着笔墨这个有形的线索,贯穿着艺术创作的始终。

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国文人在水墨艺术创作中追求的宇宙观念,自然观、人生观,生命存在的无限性,它是我们在水墨艺术中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从而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存在状态。

一、“文人”群体的变化在传统水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绘画成了主流,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个阶层——“文人”的存在。

它是两千多年传统农业文明中的一种价值体系,它所长期延续的价值理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作为传统水墨艺术的创造者,文人所坚持的人格独立性和学术纯粹性深深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而笔墨本身实质上成为了传统文化知识分子价值理想的实现方式,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人类终极关怀的向往和毕生追求。

也正是在此前提条件下,传统水墨才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含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人”群体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当代的“文人”已经打破了古代仕阶层的概念,更多的是艺术科研机构和美术院校的师生,以美术为主的职业画家群体。

中国美术馆的观后感5篇

中国美术馆的观后感5篇

中国美术馆的观后感5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美术馆的校外教学可以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学问,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的美术作品,真是收获满行囊。

为帮忙大家学习便利,搜集整理了中国美术馆的观后感5篇,希望可以帮忙您,欢迎借鉴学习!中国美术馆的观后感1年以来,中国美术馆推出了“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藏品陈设展”。

看罢此展,感言如下:画儿画到境界,画气与人气相像。

展厅门口的四大家头像,煞是吸引入。

我观瞻着四位巨匠的风采,想:任伯年有一种单纯而显得薄气的脸,双眸清莹而有灵气,才华过于福泽……吴昌硕人瘦小而气魄大,面庞上的沉雄冷峻之气令人生畏,好像与他画幅上的热情奔放有点反差,容颜有些阴沉……齐白石老人神采奕奕,那双眸深沉而才智,大大的头颅不愧寿者相,九十余年的人生阅历竟未让他变得世故。

萍翁的气质,除了大气还有纯粹和自然。

黄宾虹则一副优雅沉着气象,或许是白内障眼疾使他的眼神有点散,总之,宾虹散人(其号)一片潇散的风采,好像什么都无所谓了……进入展厅,先拜见任伯年,他太有力量,太有本领!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无一不精。

而且,多是能品。

人工之巧,不能臻大美之境。

其画太像画了!《羲之爱鹅图》则让我神往。

缶翁(吴昌硕号)的雄强,表达在梅花与紫藤上。

枇杷也画得美。

苔点最见功力,大笔淋漓,石头则独步天下,柔里含刚。

画桃让人垂涎,笔力扛鼎而又古艳。

惋惜,他的画总不免于有点厌烦的黑气,有时不洁净。

白石老人像个胡同市井里的神仙,我喜爱他那方“年高身健不愿作神仙”的印文。

其画让我复归于田野,复归于童年,复归于自然。

他不动心机,平民自贵,那团清气、和气、正气、大气必传不朽!他的画太洁净,洁净得一尘不染,蛙声十里。

过桥的猪群,陶然忘札烟柳画柳,平波如心绪。

我始终偏爱白石山水,古今不二。

那刘海蟾,美又丑。

那柳丝中的牛,可以羞煞老毕(加索)!那《八哥玉兰》憨态可掬。

那青蛙……宾虹叟是个江湖高手,“太极拳法”,他每招每势都有内蕴之气,他是练内功的。

浅谈当代水墨人物写生感悟

浅谈当代水墨人物写生感悟

浅谈当代水墨人物写生感悟一、当代水墨人物写生的意义当代水墨人物写生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精神象征。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当代水墨人物写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

当代水墨人物写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水墨人物写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当代水墨人物写生通过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不仅使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也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和生命力。

当代水墨人物写生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和情感体验。

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精神生活。

而当代水墨人物写生正是通过对人物形态和情感表达的描绘,来表达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关怀和情感体验,使人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抚慰和满足。

当代水墨人物写生是对艺术家自身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水墨人物写生是一种抒发情感、表达内心感悟的艺术形式,艺术家通过对人物形体和情感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情感和人生的感悟,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当代水墨人物写生的材料和载体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水墨人物写生主要采用纸本、绢本等传统材料,而在当代社会中,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更加注重材料和载体的多样性,他们不仅可以在传统的纸本、绢本上进行创作,还可以将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呈现在布艺、皮革等不同的载体上,从而使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在题材内容上,当代水墨人物写生也呈现出了多样化。

传统水墨人物写生多以历史人物、民间人物为题材,而在当代社会中,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的表现,他们可以将当代社会中的普通人物、时尚青年等作为创作对象,从而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

当代水墨人物写生的审美特点体现在形式美上。

水墨人物写生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线条、造型和结构形式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和精妙,更是在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和气质时,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使作品更加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魅力和特色。

浅谈当代水墨人物写生感悟

浅谈当代水墨人物写生感悟

浅谈当代水墨人物写生感悟1. 引言1.1 水墨人物写生的意义水墨人物写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形式,早在古代就有了写生这一艺术创作的方法。

而当代水墨人物写生则延续了这一传统,融合了现代审美和表现手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采。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越来越高,水墨人物写生作为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墨人物写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的水墨画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通过水墨人物写生,艺术家们可以将传统的绘画技法和审美理念传承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水墨人物写生能够反映当代社会和人文精神。

在当代社会快节奏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情感表达和内心思想的渴望逐渐增加。

通过水墨人物写生,艺术家们可以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表达人们对于人际关系、情感世界以及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水墨人物写生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反映当代社会与人文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相信水墨人物写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水墨人物写生的特点水墨人物写生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是注重形神结合。

水墨人物画强调表现人物的神态、气质和内在世界,不仅要准确描绘外貌特征,更要通过线条、笔墨和构图来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生活状态。

其次是追求意境深远。

水墨人物画强调的是意蕴和情感的表达,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墨色来勾勒出深邃的意境,让观者在欣赏画作时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与情感。

水墨人物写生还注重笔墨的运用。

传统水墨画着重笔墨的运用,通过积极、活泼的线条和深远、丰富的墨色来表现人物形象,这种运用笔墨的技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水墨人物写生以形神结合、意境深远和笔墨运用为特点,是一种融合了技巧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画展观后感(15篇)

画展观后感(15篇)

画展观后感(15篇)画展观后感第1篇:今日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画展,这个画展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

年少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梦想。

我怀揣着这样心境,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手工制品。

一件件美丽而精致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

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荷花优雅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花瓣将柠檬黄花蕊轻柔包住,十分美丽。

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小姑娘。

荷花下方,几片嫩绿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墨色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生机勃勃。

一只如画龙点睛般蜻蜓停在盛放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

池塘中,几条顽皮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

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觉得,这幅画作者想告诉我们和杨万里一样: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美丽,还明白了做人道理。

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画展观后感第2篇:小小展厅里,明晰灯光烘托着一幅幅精美画作。

自我也曾是个恋画之人,想想以往小小成绩和几年冰封沉睡墨砚,心里也荡起了那么一丝欣喜气息。

我“游览”着,曾看过许多画卷眼睛似乎挑剔了许多,确实,肯定作者非凡笔锋,妙幻色彩配比,然而触动我心却没有,有些憾然……路本不长,到了“卷末”愈发觉得无趣,漫不经心扫视,猛地住了,似乎是被什么轻点了心潭水,但涟漪却荡涤不绝。

凝视,便是翻涌无阻海浪,卷起千丈惊涛拍岸,那一点粉红在枯黄中格外鲜亮,高洁傲岸,清丽典雅。

没错,是菏!漫天枯叶颓萎地垂下舞裙,没有气力地说着放弃,纯粹秋颜色,叶似暮年老人皮肤,偶尔突起叶脉挣扎着,无奈着,但她,红得那么热烈,粉那么艳美,红与粉背后不是碧天,而是枯叶,或许因为她是刚烈不是柔美……《咏菏》?何以之咏,又何以为菏呢?菏,或许寄予你情感作者,也不知如何定下你名字,便在图下加了诗句吟咏,悲我未能抄录,悲我没有那么好言语去描绘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本期专访 I I 国画家易洪斌
生 命 世 界 伟 力 与 大 美 的 浪 漫 探 求
读易洪斌现代水墨画随感
■ T X r ET 朱 晶j
( ) 一
得 朋 友 们 由衷 的 为他 欣 喜 。 我 也 是 洪 斌 画 作 的倾 慕 者 。不 过 .我 不 懂

。 譬 美
画.完全是外行 .只想从一个普通接受者的角 度 .记下读 画的若干感想 。 某篇文章 称 . 1 8 9年 .由于一些偶然的 9 因 素使 他 重 操 画笔 . 且 一 发 不 可 收 。 具 体 原 而 ” 因. 我未 曾询问 。 但觉得 18 年 5 1 日洪斌 7 9 月 1 记述 大半年前“与刘 国辉在长春相遇 的情景 . 倒饶 有 趣味 ( 《 幅 没 有 画 完 的 画 ) 天 , 见 一 。那 刘 国 辉 画 了 几 幅人 物 . 画 了 两 匹 扬 鬃 喷 沫 又 的 骏 马 , 急于 赶 火车 . 让 洪 斌 把 画续 完 。 因 就 当 然 , 作 还是 应 当等 国 辉再 来 亲 自 完成 — — 但 续 此 时 洪 斌 显 然 已 开 始 练 笔 画 马 ,并孕 育其 他 题 材的创作。 在上面说到 的文章 中 . 洪斌 坦言 ” 对 刘 国 辉 的 画 有 偏 好 , 人 一 见 如 故 。 时 中 国 两 当 画 画 坛 有 两 股 风 吹 得 欢 :一 股 是 冷 风 ,有 人 断 言 中国 画 濒 临 绝 境 . 将 衰 亡 ” 必 一股 是 邪风 . 有 人 宣 称 只 有 按 西 方 现 代 派 的 路 子 彻 底 改 造 ,中 国 画 才有 出路 。 于 是 ,出现 了 一 些形 式 上 既 无 中国 画 味 道 .内 容 上 又 叫 人 摸 不 着 头 脑 ,或 是 技 法 上 毫 无 功 夫 可 言 .造 型 又 一 味 丑 陋 怪 .将 中 国 画 弄 得 四 不 像 的 所 、 、 谓探 索 之作 。 对 于 当时 的悲 观 论 和 西 化 风 . “ 他们 共 同 表示 了不 以 为然 . 他 们 的思 想 并 不 但 僵 化 , 国 辉 认 为 , 锢 后 的 开 放 , 新 旧思 想 刘 禁
易洪 斌 以 画 马 著 称 。 虽 然 也 曾 画 虎 、 狮 、
鹰、鹤、牛 羊、鸡 、狗等 .但 马是他影 响最 大 的主 要 题 材 。Ⅸ 易洪 斌 画 集 (9 8 ,上海 19 年 版 ) 时最 早 的是 1 9 的 群 马 图 Ⅸ 疑沧 海 标 0年 9 来 尽 成 空 》.1 9 1年 9月 1 9 4日 《 艺 报 就 有 周 文 林 生题 为 《 涵 万 骏 的对 他 的评 论 ,可 见 易 胸 洪 斌 多年 蕴 蓄 .出 手 不 凡 。我 感 到 , 自上 世 纪 九 十 年代 初 至 20 年 , 斌 画 作 中的 马 , 角 、 05 洪 视 结 构 、状 态 多 有 变 化 , 其 写 意 形 态 和 精 、气 、 但 神 却 是一 以贯 之 的 。 他 笔 下 的马 ,大 体 可 分 以下 几 类 : 其一 ,融 景 衬 物 的 马 。 一般 来 说 ,此 类 作 品 的 马动 势 不 大 . 物 的点 缀 往 往 使 画 面 别 生 景 意韵 。 如 《 谷 足音 和 Ⅸ 野 弥 弥浅 浪》 空 照 (9 2 .或 俯 瞰 松 石之 间 ,白 马 信 步 走 来 .轻 19 ) 盈 而 柔 美 : 或单 驹 踏 浪 .浮 云 遮 月 .一 派 朦 胧 幽 远 。Ⅸ 非清 流 而不 饮 2 0 、《 饮 一 江 水 (0 2) 共 ( 0 1 、 桃 花 盛 开 的地 方 皆 为 双 马 江渚 共 20 )
丰富的群体追求 .同时也可理解为画家的精 神 自况 。 他是 艺术 与美的不懈探 求者 。 学修 历史 . 主 业 新 闻 ,却 几 十 年 如 一 日地 保 持 着 对 文 学 和 绘 画的热爱。2 0 0 4年 出 版 的 散 文 集 Ⅸ 圣 之 凡 间 是他文学写作一个闪光的高 点。 为该书作 序 的著名 学者谢冕先生 .评其文而禁不住先要 赏 其 画 .称 赞 易先 生 在 绘 画 上 的 形 神 两 胜 的 卓 越气 象 。此 前 的 1 9 .画 坛 一 代 宗 师 蔡 9年 9 若 虹赋 诗 感叹 : 难 得 才 多艺 更 多 .丹 青 翰 墨 共 婆 娑 。屈 原 千古精 神在 .我 敬方家号米 萝。 几 乎 与 此 同 时 , 人 民 日报 总 编 辑 范 敬 宜 Ⅸ ( 时 在 任 ) 为 洪斌 画 马题 诗 . 黯 其 旨 ,其 当 专 深 中有句: 易 郎 笔 下 开 生面 ,泼 墨 如 水何 老 辣 。振 鬣 奋 蹄 欲 腾 空 云 志 ,厚 积 偶 然 得 薄 发 。一 腔 豪 气 无 处 写 ,化 作 群 马 恣 踢 踏 。 与 其 他 文 艺 样 式 不 同 . 画作 品 的流 传 有 绘 特 殊 的 渠 道 。尤 其是 中 国 画 .源 远 流 长 .门 派 林 立 ,非 科班 出 身 非 名 师指 教 .要 想 在 这 个 领 域 站 住 脚 闻出 来 .难 乎 其 难 。应 当说 ,洪 斌 的画 .已 名播 遐 迩 ,获 多 家 大 出 版 社 以 名 家 精品“出版 . 并得到雷正民、刘国辉 、冯远等 美 术 界 资 深 专 家 的 热 情 肯 定 高度评价 ,这值
先 驱 大 师 将 西 洋观 念 、技 法 引 入 传 统 绘 画 的 革 新 意 义 ,认 为 当今 的 关 键 在 于 如何 把握 守 成 与 创 新 的 关 系 。 这 似 乎 是 易 洪 斌 步 入 画 坛 的 一 个 具 体 背
景。
( ) 二
1 9 年 5 .易洪 斌 画 了一 幅 Ⅸ 索 》 8 9 月 求 :五 只 苍 劲 有 力 的 手 .向天 宇 伸 张 。它 寄 寓 着意 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