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熟读能记)
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上下册各单元复习重点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点一、重点字音汩汩(gǔ)静谧(mì)寒暄(xuān)洞穴(xué)亲戚(qī)磅礴(bò)千峰万仞(rèn)绵亘(gèn)蜿蜒窈(yǎo)窕(tiǎo)熙熙(xī)攘攘(rǎng)返璞(pú)归真嗅(xiù)到二、形近字谣(谣言) 港(港口)僻(僻静)礴(磅礴)勉(勉励)延(延安)蜒(蜿蜒)绵(连绵)遥(遥远) 巷(小巷)避(避开) 薄(单薄)免(免除)廷(宫廷)蜓(蜻蜓)棉(棉花)三、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读读写写清爽流淌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仪式侠客醉酒恩泽犬吠静谧边缘小巷俏丽烘烤音韵僻静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德高望重岁月悠悠津津乐道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读读记记汩汩歌谣琴键寒暄洞穴斑斓磅礴淑女赌气尤其恶作剧熙熙攘攘望而生畏旁逸斜出亭亭玉立日积月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汽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缜)《四时之风》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东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
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第二单元知识点一、重点字音阻挠(náo)要(yāo)挟(xié)怅(chàng)望气氛(fēn)噩(è)梦刚劲(jìng)蹒(p án)跚(shān)莽莽(mǎng) 晕(yùn)船大禹(yǔ)狂风怒号(háo)竞(jìng)相开放二、形近字挟(要挟)挠(阻挠)施(施工)浆(豆浆)撒(撒谎)焊(焊接)措(措施)奏(演奏)狭(狭窄)饶(饶命)驰(奔驰)桨(船桨)撤(撤离)悍(强悍)借(借口)秦(秦朝)三、课文内容《詹天佑》1、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统编教材五下第1单元单元首页【人文主题】★童年往事。
本单元共编排四篇课文,包括《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雅子弄冰》《村晚》),皆描写儿童生活。
【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前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住关键话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想想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等语文要素。
学生已经学握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习作要求】★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
1.《古诗词三首》一、会背、会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知诗人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看注释①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②耘田:除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供:从事,参加。
明诗意白天锄草在田里,夜晚搓麻在家中,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悟诗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诗人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读来意趣横生。
二、会背《稚子弄冰》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知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词语盘点(看拼音写词语、读读记记、四字词语)

第一单元词语盘点一、看拼音写词语ɡāo ɡēlǜ tǎnróu měixuàn rǎnɡōu lè古朴 典雅 矗立 戎装 守候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狰狞 逞凶 撕扯 效率 贯通 下马威 三、字词语填空一( )千里 翠色( )流 ( )飘带舞 ( )黄一体 精神( )满美( )美奂 银妆素( ) 严阵以( ) 始料不( ) 杯水车( ) 废( )忘食 四、比一比组词:吟( ) 蹄( ) 涯( ) 戎( ) 娆( ) 遐( )冷( ) 啼( )崖( ) 戒()浇( )暇( )晰()疆()媒( ) 狰( ) 绕()暇()淅( )僵( ) 谋( )挣( )饶( ) 绍( )跤( )缰()睁( ) 烧( ) 招( )效( ) 拨( )驰( )郊( ) 拔( )弛( )五、近义词:盼望( )沉思( ) 巍峨()狰狞()融化( )热闹( ) 响亮( ) 天涯()舒服( ) 洒脱( ) 矗立( ) 欢腾( )精彩()庆祝( ) 繁华( ) 凝望( )清晰( ) 分辩( ) 软弱()表白()高昂( ) 提供( ) 迅速()实验( )威胁( ) 确实( )勾勒( ) 礼貌( )乐趣( ) 疾驰( ) 惊叹( ) 羞涩( )守候( ) 精神饱满()六、反义词:舒服( ) 洒脱()冷清( ) 大方( ) 羞涩()淡雅( ) 鲜艳()漫长()丰富( )清晰( ) 软弱( ) 表白()复杂( ) 坚硬( ) 凝固( )狰狞( )恶劣( )稀薄( ) 高傲( ) 响亮( )动摇( ) 严肃( ) 失败( )七、词语搭配:()的空气 ( )的天空()的愉快( )的绿毯( )的线条 ( )的小诗( )的乐趣 ( )的衣裳 ( )的草原( )的主人( )的歌声( )的小鸟( )的微笑( )的大军 ( )的石雕()的驼铃声( )的旗帜()的人群( )的天气 ( )的大戈壁()的身影( )的昆仑山 ( )的草原 ( )的面目拨转马头流入云际表演舞蹈满载货物迎候使节凝望石雕陷入沉思浮起微笑提高效率表白心愿轮番进攻开凿隧道扯得七零八落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源源不断地输氧夜以继日地试验一点一点地延伸八、词句解析第1课《草原》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知识点归纳:1. 第一单元:《从零开始》-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学会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 学习使用问句和感叹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 学习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第二单元:《灯塔下的小姑娘》- 理解中心思想和寓意,学习欣赏文学作品。
- 学习使用感觉动词和状态动词来描述物象。
- 学习使用修辞手法,如拟声、对比等。
3. 第三单元:《钟楼和月亮》- 理解诗歌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 学习欣赏和写作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 学习使用特殊疑问句和反义疑问句。
4. 第四单元:《机器人故事会》- 理解科幻故事的特点和想象力。
- 学习使用描写性词语,丰富语言表达。
- 学习使用感叹句和反问句来表达情感。
5. 第五单元:《小恐龙帕诺和小猫米米》- 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学习分析文学作品。
- 学习使用描写性词语和动词来塑造人物形象。
- 学习使用问句和感叹句来表达情感和想法。
6. 第六单元:《老舍和小狗的故事》- 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结构。
- 学习使用描写性词语和动作动词来塑造人物形象。
- 学习使用陈述句和复合句来表达观点和论点。
7. 第七单元:《晴雨表》- 理解科普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 学习使用描写性词语和动词来描述事物。
- 学习使用感叹句和反问句来表达情感和疑问。
8. 第八单元:《大风车》-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学习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 学习使用描写性词语和动词来塑造人物形象。
- 学习使用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等。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每课复习课件ppt(知识点归纳)部编版

注释
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古诗译文
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 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 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 种瓜。
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 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 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古诗理解
(二)稚子弄冰 [唐]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 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 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 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主要作品 :《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每课教学、复习课件
1.古诗三首 3.月是ຫໍສະໝຸດ 乡明2.祖父的园子 4.梅花魂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
我会认
生字组词
昼zhòu:昼夜、白昼、极昼 耘yún:耕耘、耘锄 桑sāng:桑树、桑叶、蚕桑、桑葚 晓xiǎo:春晓、晓得、通晓、分晓
形近字
昼(白昼) 耘(耕耘) 晓(分晓) 尽(尽力) 耕(耕种) 浇(浇花)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 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 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 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部编版(⼈教)⼩学语⽂五年级下册第⼀单元知识要点统编教材五下第1单元单元⾸页【⼈⽂主题】★童年往事。
本单元共编排四篇课⽂,包括《古诗三⾸》(《四时⽥园杂兴·其三⼗⼀》《雅⼦弄冰》《村晚》),皆描写⼉童⽣活。
【语⽂要素】★体会课⽂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前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住关键话句,初步体会课⽂表达的想想感”“初步了解课⽂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等语⽂要素。
学⽣已经学握⼀些体会课⽂思想感情的⽅法。
本单元意在让学⽣运⽤已经掌握的⽅法体会课⽂表达的思想感情。
【习作要求】★把⼀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习作话题“那⼀刻,我长⼤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来,让学⽣在了解他⼈童年的同时,关注⾃⼰的成长历程。
1.《古诗词三⾸》⼀、会背、会默四时⽥园杂兴(其三⼗⼀)四时⽥园杂兴(其三⼗⼀)(宋)范成⼤昼出耘⽥夜绩⿇,村庄⼉⼥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知诗⼈范成⼤(1126—1193),字致能,号称⽯湖居⼠。
南宋诗⼈。
诗题材⼴泛,以反映农村社会⽣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
他与杨万⾥、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诗⼈”。
看注释①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②耘⽥:除草。
③绩⿇:把⿇搓成线。
④供:从事,参加。
明诗意⽩天锄草在⽥⾥,夜晚搓⿇在家中,村中男男⼥⼥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孩⼦虽然不会耕⽥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
悟诗情《四时⽥园杂兴》(其三⼗⼀)是诗⼈描写农村夏⽇⽣活中的⼀个场景,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
诗⼈⽤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结句表现了农村⼉童的天真情趣,读来意趣横⽣。
⼆、会背《稚⼦弄冰》稚⼦弄冰(宋)杨万⾥稚⼦⾦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知诗⼈杨万⾥(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诗⼈、⼤⾂,与陆游、尤袤、范成⼤并称为“中兴四⼤诗⼈”。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重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的重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字词学习: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注重字词的积累和运用,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书写和含义,并能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五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表达方式,并能够回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
3. 写作训练: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注重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内容丰富、表达清晰、结构完整的文章。
4. 文学欣赏: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还注重文学欣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的重点是综合性的,要求学生掌握字词、阅读、写作和文学欣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汇总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古诗词三首》《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熟读能记)
班级:姓名:
•一、填合适的词:
(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满心)的愉快高大的白杨树巍峨的昆仑山坚硬的冰渣子(鲜艳)的旗帜(欢迎)的阵势(悠悠)的驼铃声(天高气爽)的早晨(浩浩荡荡)的大军(无边)的绿毯(柔美)的线条(奇丽)的小诗会心的微笑尖尖的帽子古朴典雅的石雕(欢腾)的人群(精彩)的表演漫长的大道无限的乐趣各色的衣裳茫茫的大戈壁
忽飞忽落的小鸟高大挺秀的身影粗壮的枝干静寂的草原(好客)的主人(响亮)的歌声•(狰狞)的面目(高傲)的头(恶劣)的天气(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拨转马头流入云际表演舞蹈满载货物迎候使节凝望石雕表白心愿
•引起遐想打断思路变得严肃陷入沉思浮起微笑效率下降轮番进攻
•热乎乎地握着远远地望见高兴地点头慢慢地抚摸夜以继日地实验
•扯得七零八落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源源不断地送进一点一点地延伸
•一峰骆驼一支骆驼队一片欢腾一丝微笑一个下马威一个身影
•迂回: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文中此词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
形容勤奋专心。
二、句子解析。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3、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6、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
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7、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
表白,解释说明。
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8、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夸夸文中爸爸那样的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举例: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保证道路畅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总是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
•三、课文总体回顾:
1、《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
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白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日积月累:1、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总是坚守岗位。
•3、凉州词[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