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孝的文言文故事

关于孝的文言文故事

关于孝的文言文故事1、卧冰求鲤:晋朝时,王祥的父亲病重,继母对王祥十分不满,甚至曾通过冰求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王祥卧冰求鲤的情节,表达了对继母忠贞孝顺的赞美,也展现了王祥不为所动,始终保持孝顺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的行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是需要用行动去证明的。

2、鹿乳奉亲:周朝的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要吃鹿乳。

郯子便披鹿皮进入深山,挤鹿乳供奉双亲,不料猎人射杀了一只鹿,郯子将鹿乳献给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这个故事赞扬了孝的文言文,表达了对父母孝顺的美好赞美。

3、怀桔遗亲:后汉陆绩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年六岁的时候,在九江见袁术。

袁术出橘子招待陆绩的时候,陆绩偷偷把两个橘子藏起来,等到回去的时候,袁术对陆绩说:“陆郎,我母亲生性极爱橘子,我想回去给母亲尝尝。

”陆绩跪下回答说:“我母亲天生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

”袁术非常惊讶,赞叹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人的天性,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懂得孝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孝的重要性。

4、啮指心痛:啮指心痛是描述曾参孝行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啮指的方式,表达了曾参对母亲的孝心和思念之情。

这种表达方式通过动作和动作的重复,形象地表达了孝敬的行为和内心的痛苦。

5、扼虎救父:杨香年十四岁时,她跟随父亲到田间割稻。

突然有一只猛虎出现,父亲被拽走了。

尽管她没有受伤,杨香还是用尽全力扼住猛虎的咽喉,成功救出了父亲。

这个故事展现了孝道的重要性,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孝顺的人都能舍己救人,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6、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子,母亲薄太后一直是他养母。

汉文帝以仁孝之名,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他亲自尝过汤药后,觉得合适才让母亲服用,这种行动体现了他的孝心和对母亲的深厚孝敬。

这故事告诉我们,孝道要从细节做起,以行动来表达对母亲的孝敬。

7、卖身葬父:董永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他借钱买地埋葬了父亲。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导语】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不少孝⼦的故事,其中流传甚⼴的是“⼆⼗四孝”。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1.⼆⼗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1.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感动了天,于是就有⼤象和⼩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莱⼦为了让⽗母开⼼,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彩⾐,拿着拨浪⿎戏耍,就像⼩孩⼀样。

⼀次他跌了⼀跤,怕⽗母伤⼼,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母很⾼兴。

3.⿅乳奉亲。

周朝郯⼦的⽗母年⽼时想吃⿅乳,郯⼦就⾝披⿅⽪,想混到⿅群中去取得⿅乳。

不料猎⼈把他当做了真⿅,要⽤⼸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猎⼈才知是⼈,对他⼤加赞扬。

4.为亲负⽶。

春秋鲁国⼈仲由,年轻时家贫,⾃⼰常吃野菜,却从百⾥之外负⽶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官,但是⽗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母亲去负⽶,却再不能了。

” 5.啮指⼼痛。

春秋鲁国⼈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去打柴。

⼀天家⾥忽然有客⼈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明⽩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

6.芦⾐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

冬天继母的亲⽣⼦的棉⾐⾥是棉花,⽽他的棉⾐⾥是芦花。

后来⽗亲发觉后要休掉妻⼦,闵损反⽽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分疼爱。

7.亲尝汤药。

汉⽂帝⾝为⼀国之君,对母亲⾮常孝顺。

⼀次母亲病重,汉⽂帝⽇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活岔困,每⽇拾桑葚奉养母亲。

⼀天遇到军⼠,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桑葚分开装他说⿊桑葚让母亲吃,⽽红桑葚⾃⼰吃。

军⼠们就送给他⽶和⽜,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了⼀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埋掉。

挖坑时,突然挖到⼀坛上天所赐的黄⾦,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可抚养⼉⼦了. 10.卖⾝葬⽗。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1.仲由“百里负米”:仲由从小家境贫寒,年幼时十分孝顺。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他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

2.闵损“单衣顺母”:闵损生母早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

父亲知道后要休掉继母,闵损却劝说父亲留下继母,从而保全了一家人。

3.郯子“鹿乳奉亲”: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深山,钻入鹿群,挤取鹿乳供父母服用。

4.老莱“戏彩娱亲”:为了不使自己老来寂寞,老莱假装自己不老,还嬉戏顽皮,以娱双亲。

5.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使父亲得以安葬,甘愿卖身做奴隶。

6.江革“行佣供母”:战乱时期,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乞求不要杀他。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杀他,还给他衣服和食物。

7.庾黔娄“尝粪忧心”:南齐时的庾黔娄,为县令时只有二十六岁。

他从小家庭观念重,外出做官内心不安。

一天庾黔娄突然流鼻血,心想这是父亲生病时的前兆。

黔娄不顾一切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心神不定地推算凶吉。

8.陆绩“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

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地往怀里藏了三个。

临走时,陆绩拜谢袁术,橘子从怀中滚落在地。

9.黄香“扇枕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丧母,夏天天气炎热,他便在父亲睡觉的床前扇扇子,使蚊虫不来叮咬父亲。

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热被窝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10.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时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夏夜,吴猛让蚊子在他身上恣意叮咬自己而不驱赶它们,目的是让蚊子吸饱了血不再叮咬父母。

关于孝道的故事

关于孝道的故事

关于孝道的故事
故事一,《孝心感动天》。

在古代,有一个叫做顾愚的人,他对母亲非常孝顺。

每天他都会亲自为母亲做饭、洗衣服,还会陪伴母亲聊天。

有一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

顾愚听到母亲的呼救声后,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洪水之中,将母亲救了出来。

顾愚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洪水突然停了下来,村庄也得以幸免于难。

故事二,《感恩之心》。

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有一个叫做李明的孩子。

李明的父母年迈体弱,生活十
分艰辛。

但是李明总是很孝顺地照顾父母,每天早早地起床为父母做饭,帮他们做家务。

父母生病的时候,李明更是日夜不离地照顾他们。

父母在临终之际,对李明说,“孝顺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但是你更要记得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李明听后深受触动,从此更加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更加懂得感恩之心。

故事三,《孝道传家》。

在一个世代孝子孝女的家族中,有一个叫做王小明的孩子。

王小明的父母对他
非常严格,但他却从不抱怨,每天都会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

父母生病的时候,他更是日夜不离地照顾他们,直到他们康复为止。

王小明的孝道精神感染了整个家族,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把孝道当作家族的传统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孝道不仅是
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更是一种美德,一种家族的传统。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传承孝道美德,让孝道之风在我们的家族中代代相传。

愿我们都能成为孝道的传承者,让孝道之风在中华民族中永远不息。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1. 孝顺的刘海。

刘海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生病了,他整天照顾母亲,不离不弃,直到母亲康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2. 孝顺的张良。

张良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顾自己的前途,一心一意地照顾父亲。

最终,他的孝顺感动了皇帝,成为了一代名臣。

3. 孝顺的包公。

包公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4. 孝顺的孟母。

孟母是一个孝顺的母亲,她教育儿子孟子,使他成为了一代伟人。

她的孝顺精神感动了世人,成为了中国孝道的典范。

5. 孝顺的曹操。

曹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精神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6. 孝顺的关公。

关公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7. 孝顺的孔子。

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8. 孝顺的周瑜。

周瑜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9. 孝顺的刘备。

刘备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0. 孝顺的关羽。

关羽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1. 孝顺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老多病,他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下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12. 孝顺的杨贵妃。

杨贵妃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她的父亲年老多病,她不离不弃地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

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

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一、孝感动天这个典故说的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舜的故事。

相传舜的父亲瞽瞍和继母都非常不喜欢他,他们和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多次设计诡计想害死舜,但舜并没有记恨他们,反而以德报怨,对他们仍然十分亲近。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是有大象跑来为他拉犁,有小鸟为他播种,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有的景象。

尧帝听说他的事迹后,派人考察果然如此,让自己的儿子去向舜学习,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了舜,最后选定了舜做他的继承人,舜为帝后,仍然待父母兄弟如初。

二、戏彩娱亲这个典故说的是周朝的一个老人叫莱子的故事。

他非常孝顺,伺候父母,极尽可能地做可口好吃的食物,自己都快到了古稀之年,在父母面前从来不说自己年纪大了。

他经常穿着色彩鲜艳的婴儿装,扮作婴儿和父母玩耍。

有一次给父母端洗脚水,还假装摔倒,像婴儿一样哭泣,以此来逗父母开心。

三、鹿乳奉亲这个典故说的是周朝有个叫剡子的人,他天性非常孝顺。

父母年纪大了,都得了眼病,眼神都不好,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就穿上鹿皮做的衣服,深入深山老林之后混入鹿群之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让父母喝。

有次有个进山打猎的猎人发现了他,以为他是只野鹿,就想射杀了他,他赶紧大声说自己是穿着鹿皮的人,并告知他是为了让父母喝上鹿的乳汁而假扮的野鹿,这才得以免受伤害。

四、百里负米这个典故说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子路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吃嫩藜叶和野藿叶能野菜为主做的食物,他常常把自己的俸米从百里之外背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吃。

后来父母故去,子路也做了大官,他去楚地游学时,随从车驾多达百辆,家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饭坐的座位都铺上好多层垫子,食物丰盛。

可是面对此景,子路却说,我宁愿还吃嫩藜叶和野藿叶做的食物,继续为父母从百里外背米回来,可惜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五、啮指心痛这个典故说的是孔子的另一个得意门生曾参的故事,曾参侍奉母亲十分孝敬,一天曾参进山去砍柴,家里突然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等待许久不见曾参回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孝道故事有哪些

孝道故事有哪些

孝道故事有哪些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崇。

孝道故事,是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深刻领会孝道的内涵和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脍炙人口的孝道故事。

1. 《孝感动天》。

相传,唐代有一个孝子名叫李隆基,他的母亲年老体弱,生活无依。

有一天,李隆基听说母亲病重,便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不顾一切地赶回家中照顾母亲。

他日夜不离母亲身边,精心照料。

最终,母亲病愈,李隆基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天降甘霖,救了当地的农民于水旱之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孝顺的人会得到上天的庇佑。

2. 《顺天应人》。

宋代,有一个孝子名叫文天祥,他的父亲年迈多病。

文天祥白天忙于官场事务,晚上回家后,总是亲自为父亲端茶送水,悉心照料。

有一次,文天祥在外任职,接到家信说父亲病重,他立即辞官回家,不顾一切地照顾父亲。

最终,文天祥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他得到了天子的赏识和重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顺天应人的行为。

3. 《感恩的心》。

明代,有一个孝子名叫谢觉哉,他的母亲年老体弱,生活困难。

谢觉哉每天早出晚归,但无论多忙,他都会在家中照顾母亲,尽心尽力。

有一次,谢觉哉外出谋生,听说母亲病重,他二话不说立即赶回家中,不离母亲身边。

最终,母亲病愈,谢觉哉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他得到了财神的庇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感恩的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4. 《百善孝为先》。

清代,有一个孝子名叫包拯,他的母亲年迈多病。

包拯每天忙于官场事务,但他总是抽出时间照顾母亲,尽心尽力。

有一次,包拯在外任职,接到家信说母亲病重,他二话不说立即辞官回家,不顾一切地照顾母亲。

最终,包拯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他得到了天子的赏识和重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百善孝为先,孝顺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赏识。

以上就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孝道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孝道的内涵和价值。

孝道经典故事

孝道经典故事

孝道经典故事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孝道经典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这些故事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对我们今天孝道精神的一种启迪和教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些经典的孝道故事吧。

故事一,《孝感动天》。

在古代,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叫孟光。

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他对孟光说,“我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你不妨把我推下山去,让我自生自灭。

”孟光听后,立即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孟光将父亲推到了山下,并对他说,“父亲,我将在山上等候你,如果你需要我,只需喊一声,我就会立即下来救你。

”父亲被孟光的孝心所感动,最终没有喊叫,而是自己艰难地爬上了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并不是一味地听从父母的话,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用心去体会父母的心意,做出正确的选择。

故事二,《千里送鹅母》。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有一个叫杨春的孝子,他的母亲住在千里之外。

每逢母亲生日,他都会骑马千里送礼。

有一年,他听说母亲最喜欢的是鹅肉,于是他决定送一只鹅给母亲。

他骑马千里,终于到达母亲家门,却发现母亲已经去世了。

杨春非常悲伤,他在母亲的坟前哭泣,不愿离去。

后来,他决定将那只鹅放在母亲的坟前,作为对母亲的思念和怀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并不在于物质的奉献,而是在于对父母的思念和怀念。

故事三,《孝心感动神仙》。

古代有一个叫文成的孝子,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

有一天,文成听说有一位神仙在附近出现,于是他决定去拜访神仙,希望神仙能够延长母亲的寿命。

当他找到神仙时,神仙告诉他,“你的孝心已经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你母亲的寿命已经延长了。

”文成听后非常高兴,他回到家中,发现母亲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了许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感动天上的神仙,也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的孝道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对我们今天孝道精神的一种启迪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孝道材料久病床前有孝子故事一:昨晚天气有些凉,都晓杰怕父亲冻着,没有把老人带到外面遛弯。

他只在屋里做了每天的必修课,给父亲按摩已常年浮肿的脚。

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交通大学读研的都晓杰回山东老家过年。

正月初五一大早,他去叫父亲起床,看见已患病在床十几年的母亲正焦急地摇晃着昏迷的父亲。

经诊断,父亲突发大面积脑梗,虽经开颅手术“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右侧肢体失去了知觉,也失去了与人正常交流的能力。

为了将来有条件更好地孝敬父母,他不想让自己在北京的事业和学业中途而废。

可回了北京,父母就没人照顾。

父亲又需要日常康复锻炼,找别人他不放心,而且会因自己无法为父亲尽孝道而愧疚。

在家护理父亲3个月后,都晓杰以每月1500元的工资为母亲雇了保姆,把父亲背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在北京,父子俩租住在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内。

上班、学习、照顾半身不遂的父亲,苦虽苦,累虽累,但都晓杰很高兴。

受父亲的“拖累”,都晓杰未能按期完成硕士论文答辩,学校知道他的情况后破例允许他延期一年毕业。

都晓杰目前所忙碌的事业,是他读研一时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创的,他成立一家数字媒体公司,制作广告片和宣传片等。

“当时是因为家境条件不好想要早些自立,现在成了维持父母治疗的必要经济条件”。

他每天给父亲做3顿饭,有时候工作太忙就给父亲带外卖。

他现在只有两个朴实的愿望,一是父母的病情能够好转,二是公司能发展起来。

“毕竟压力很大,事业、学业、患病的双亲……甚至每天我在回家推开这扇门时都有压力,担心我爸独自在家时会不会摔着、碰着。

”都晓杰说。

有一天深夜,都晓杰终于“爆发”了一次,独自趴在窗台边望着无尽的夜色啜泣。

父亲听到,也忍不住老泪纵横,于是父子俩坐在一起哭了半宿。

最终还是儿子先破涕为笑,安慰父亲入睡。

怕老人有心理负担,都晓杰从此只为老人进“笑”。

“有一次我回来,拿着一张几千元的支票问他,‘爸,我今天挣钱了挣了10万,你高兴不高兴’。

我爸知道是假的,他明白我那天是工作比较顺利,也咧开嘴和我一起笑。

”①都晓杰为父亲已没有知觉的右脚舒筋活血,父亲怕他累着却无法用言语表达,伸手示意让他歇歇。

②整间屋子仅10平方米左右,都晓杰在给父亲做饭。

③饭后水果,父亲看着儿子也吃,自己才肯吃。

故事二:暨大研究生与弟弟休学辞工守护植物人父亲王涛在为父亲擦汗王涛(右)和弟弟王波在为父亲擦拭身体父亲节前夕,网上热传着一个温暖的故事:由于父亲突发重病成为植物人,暨南大学研究生王涛与弟弟王波相继休学辞工,日夜守候在病床前护理、呼唤父亲。

拿自己“做试验”自学扎针、输液,每天呼唤父亲不下百遍,每半小时为父亲拍一次背、每两小时翻一次身……网上热传的视频和图片中,两个小伙子对父亲细心专业的护理感动了很多网友。

不少网友感叹,“久病床前有孝子”,两兄弟对父亲不离不弃的守护,是这个父亲节最动人的礼物。

“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父亲”王涛的父亲王顺平今年49岁,病发前在深圳当厨师。

今年2月10日,王顺平突然出现手脚发麻、头晕等症状,前往医院检查后发现脑部有梗塞。

回到湖南老家治疗一段时间后,王顺平的病情不断恶化,后来昏迷不醒,成了植物人。

父亲病倒后,王涛和弟弟王波相继赶回老家照顾父亲。

面对医院的“无能为力”和医药费的难以为继,兄弟俩含泪将父亲接回家休养。

“在一次输氧结束后,我们发现爸爸居然还能自主呼吸,突然感觉有了一线希望。

”王涛说。

为了不中断父亲的治疗,王涛按照在医院打出来的清单,从医药公司买回了成箱的药品。

“打针、输液都是自己操作。

”王涛说,村里的医生难请,他和弟弟只好自学打针,为安全起见先反复在对方身上“做试验”。

当时,兄弟俩的手上都扎了不少针孔,经过反复练习,渐渐能熟练地为父亲打针。

虽然多家医院都认为王顺平康复的可能性不大,但王涛和弟弟一直没有放弃希望。

在照顾父亲的同时,他们四处打听、筹钱,寻找新的治疗机会。

今年5月初,带着借来的几万元,王涛和弟弟把父亲送到广州接受治疗。

“父亲还不到50岁,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他。

”王涛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必须试一试,不能给父亲和自己留下遗憾。

”“风风雨雨和您在一起”在广东省江南医院,记者见到了忙碌中的王涛。

由于休息不够,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

但是,对于父亲的病情,王涛显得并不悲观,说到最近父亲的脚几次动了动,对声音开始有反应,嘴部蠕动也越来越多,他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王涛是暨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研二学生,父亲患病后,他一直陪伴照顾至今。

在深圳打工的弟弟王波也辞去工作,兄弟俩轮流守候在病床前。

每天,他们都会调好闹钟,每两个小时为父亲翻一次身,每半个小时为父亲拍一次背,按摩、排痰、喂食、擦身、清理大小便……不管白天黑夜,父亲的床前永远有人守候。

只要一有闲暇,特别是在做护理的同时,王涛和弟弟都会在父亲的耳边念叨,“爸爸,要坚强点”“爸爸,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照个全家福”……每天,他们都要呼唤父亲不下百次,讲他最喜欢的孙女涵涵的趣事,讲他最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讲一家人曾经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王涛和弟弟期待着,通过这样的情感交流,渐渐唤起父亲的意识。

父爱如山难忘。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王涛就在学校寄宿,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少。

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也不擅言辞,但在王涛心里,他是一座“山”,支撑起了整个家。

王涛说:“很小就辍学的父亲不希望我们像他一样‘没文化’,他省吃俭用供我们读书,每天起早贪黑,从未有过抱怨,觉得那是应该的。

现在我们孝敬他、照顾他,也是应该的。

”为了父亲,正在读研二的王涛论文还没写完就暂时搁置了,“学位和学历,这些都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

现在对我来说,守护和唤醒父亲是最重要的。

”“只要爸爸在,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在王涛的微博上,记录了他对父亲说的话,“不准倒下,我的大树,我的大楼,我要您站起!”“不准倒下,还有天,还有地,还有我,风风雨雨和您在一起……”“守护是父亲节最动人的礼物”王涛与弟弟护理父亲的视频和图片在网上热传,感动了很多网友。

不少网友感叹,“久病床前有孝子”,期待“孝心创造生命奇迹”。

而王涛和弟弟对父亲不离不弃的守护,也触动了不少网友心中对父亲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思考。

网友“大金”说,“送给父亲最珍贵的礼物,不是物质,不是金钱,而是这样一份孝心。

”不少网友感叹,“兄弟俩对父亲的守护,是这个父亲节最动人的礼物。

”“中国好人网”创办人、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谈方说,王涛兄弟俩对父亲的照顾之所以感动了很多人,就是因为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很多人对80后、90后有偏见,认为新一代年轻人普遍比较自私、没有感恩之心。

但是,我们从王涛兄弟俩的身上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悌”观念还是深植于年青一代心中。

谈方说,近年来,从西方舶来的父亲节和母亲节越来越受到国内年轻人的重视,很多人会为父母送上各种礼物表达孝心,这种感恩的心值得倡导。

但相比节日礼物,父母更需要的,往往是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关怀和体贴,是出门在外时的牵挂和问候。

当今的年轻人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即使无法法再像以前一样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即使无法“常回家看看”,也应该跟父母“常打电话聊聊”。

材料三:久病床前有孝子资料来源:孝亲网作者:天下父母栏目时间:2011-07-15 大连孝子王希海20多年如一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植物人父亲,无怨无悔,他的故事感动了成千上万的大连人。

“一位瘫痪在床20多年的植物人,竟然浑身没有一点褥疮,不但肌肉没有萎缩,还能有80多公斤的体重……”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王冰在为王希海父亲检查完身体后,情不自禁地说:“这在医学护理史上简直是个奇迹!”父亲活着是我最大的心愿1980年,王希海的父亲因脑出血成了植物人。

母亲体弱多病,弟弟又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不能就业,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当时仅有23岁的王希海的肩上。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希海先是放弃了去马来西亚工作的机会,后来又请长假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

当时他就在心底向父亲承诺:“一定要将您照顾到80岁。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他都会隔半个小时就给父亲翻一次身,每晚12时准时喂父亲吃下一天中的第5顿饭。

为了让父亲躺着舒服,他用8个枕头垫在父亲后背、腿下等不同部位。

母亲让儿子去工作,自己照顾老伴,可儿子不让,他说:“您可不能病倒了,要那样,两个人我也伺候不过来呀。

”去年9月,王希海突然发现父亲身上有了瘀青,他连忙送父亲去医院。

一位从医40多年的老教授看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后问他,老人瘫痪在床多长时间了,王希海说:“20多年了。

”老教授转身走了,因为他不相信一个老人瘫痪在床20多年身体还能保持得这么好。

可没多久,老教授又流着眼泪回来了,他手中拿着王希海父亲厚厚的病历说:“我从医40年了,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伺候老父的。

你父亲有福啊,一个父亲该享受到的,他都有了。

你该去医科大学给学生们讲讲护理课,比起你来,他们做的太微不足道了。

”如今48岁的王希海早已过了该成家的年纪。

为了照顾父亲,他放弃了工作和个人婚姻,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父亲。

他说:“如果成了家,肯定会以家庭为第一位,而我不成家,那父亲永远是第一位。

这么多年来,有许多人要给我介绍对象,但我不能放弃父母家庭,我首先要做好的是一个儿子的角色,我觉得很满足。

”2004年8月,王希海实现了自己24年前的承诺。

如今,父亲依然活着,王希海说他仍会和以前一样精心地护理父亲,如果父亲能活到100岁,他就护理到100岁。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要懂得报恩王希海的母亲告诉记者,老伴虽然没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儿子能读懂老人的每一个微小的表情。

“每天晚上,儿子会过半个小时来给他翻一次身,他也早已熟悉了儿子的脚步声。

每到儿子过来时,他都会屏住呼吸,兴奋地等着儿子来给他翻身。

因为每次儿子都会给他按摩,让他舒服舒服,那是他最高兴的事。

”“希海给父亲吸痰时,我看了都难受”,王希海的母亲拿出了一根胶皮管,她哭着让儿子说说给父亲吸痰的事。

王希海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么多年,这根胶皮管救了父亲不知道多少次,没有它也许我早就没有父亲了。

老父亲瘫痪多年不会自己吐痰,经常会被痰噎着。

每次我都把这根管子的一头伸到父亲嗓子里,另一头放在自己口中,我用力一吸,父亲口中的痰就进到了我的口中,然后我再吐出来。

或许有人感觉恶心,但为了父亲,我什么都可以做。

”为了给父亲刷牙,王希海真是想尽了办法。

他先是用牙刷给父亲刷牙,结果发现牙刷给父亲的牙齿造成了损伤;接着他又改用棉签、纱布擦,也不行。

王希海家养了3盆君子兰,一次在给花浇水时,他突发灵感:“用喷壶给老人刷牙行不行?”王希海在喷壶中装了温开水,一手握着喷壶向父亲嘴里喷水,一手拿着脸盆在下面接着,一试还真灵。

他兴奋地说:“这可解决了大问题!”一位社区负责人曾对王希海说,等他父亲“百年”之后一定帮他找个好姑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