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 第六章 矿井通风系统(专题设计)

毕业设计 第六章 矿井通风系统(专题设计)

第六章矿井通风系统(专题设计)矿井通风设计是矿床开采总体设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矿床开采要求,基于开拓方案和采矿方法等生产条件,规划设计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使通风网路-动力机械-调控设施密切配合,把新风送到井下并分配至每一个工作面,将有毒有害气体与粉尘稀释并排出矿井外,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通风保障。

矿井通风设计必须符合高效率、低消耗、易管理的原则,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有利于通风管理,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有效的通风系统,应不断的向作业地点供给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出有毒、有害、放射性和爆炸性气体和粉尘、调节气候条件,确保作业面良好的空气质量。

6.1 国内外矿井通风评述6.1.1 我国金属矿山通风技术发展动态上世纪50年代前,我国金属矿山和其它非金属地下矿山多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1953年华铜铜矿首次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机械通风系统,至50年代中期,大部分矿山相继建立了机械通风系统,对促进矿山生产安全、保证工人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60年代初,不少矿山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通风专题研究,探索出许多适合矿体赋存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的矿井通风系统,如西华山钨矿的分区通风系统、锡矿山锑矿的棋盘式通风网络等。

1965年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矿井通风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若干年来我国矿井通风技术的经验,促进了我国通风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70年代中期,盘古山钨矿的梳式通风网络、大冶铁矿尖林山矿区采区的爆堆通风等经验在全国获得推广应用。

1977年,针对矿山通风中发展起来的众多技术进步与成果,召开了全国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经验交流会,重点对矿井通风系统、通风网络结构、主扇工作方式及安装地点,采场通风线路和通风方法以及通风系统鉴定技术指标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初步形成和完善了我国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与方法。

80年代后,新型节能风机得到推广应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初见成效;电子计算机在通风计算和管理中开始发挥作用,总之,我国矿山通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开题报告,中期进展模板

开题报告,中期进展模板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1)古典压力理论2)坍落拱理论3)新奥法4)能量支护理论数值计算法
2.国内研究现状
1)岩性转化理论2)联合支护理论锚喷3)-弧板支护理论4)松动圈理论5)软岩工程力学支护理论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实习期间收集实地资料,结合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做基本运算,运用工程类比等方法,完成毕业设计。
6.《煤矿软岩巷道的锚喷支护同新奥法的关系》中国矿业,2000.1(1):61~64刘长武著
7.《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及其应用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年,董方庭等著
五、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5-6周:收集论文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7周:列出论文题纲,开始搜集试验材料。
第8-13周:完成论文主要内容并开始完善论文。
第14周:完成论文所有内容,上交指导老师审查。
第14周后:做好论文答辩的各方面准备。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赵固一矿主要运输大巷断面设计与施工组织
学生姓名
王杰啸
专业班级
土木人才1001
学号
331030090101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基本掌握井巷工程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具备本行业的基本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Nhomakorabea得情况:
1.《井巷设计与施工》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董方庭等主编
2.《地下围岩稳定分析》煤炭工业出版社,1983年,于学馥、邓颖人等
3.《矿山岩体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高磊

井巷工程方案

井巷工程方案

井巷工程方案项目概述在煤炭采掘过程中,为了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矿井生产,需要建设井巷工程。

这种工程通常由水平或斜井道、井巴子、风井、输送带和电缆等设施组成。

井巷工程的建设对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提高煤矿工作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工程设计方案1. 设备选型(1)运输设备:选择适合环境的输送技术,如悬挂钢缆(常规输送)或液压卡斯特输送等。

在矿井下有许多距离较远的装载站点,这就需要将煤炭从装载点挖掘并在煤矿井道中输送到卸载点。

绝对最佳的方案是在特定深度的煤矿中采用钢索桥输送带系统,以此保证数据正确。

考虑到工作环境的严峻性和恶劣性,所有输送设备必须经过耐久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的测试才可以投入使用。

(2)负责监测自动对中器、导向器以及冲击保护装置的特定仪表。

这些设备旨在识别运输设备的位置和方向,以减轻压力,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电缆设备:在矿井深处,电气输送和通信非常重要。

确保中央电气输送设备可以形成可靠的电网络,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快速修复。

(4)可靠性:工程的可靠性必须得到充分考虑,因为矿井的工作条件不容易为设备维护人员带来方便,应遵循以维护工作为中心的维护理念,采取预防性维护和管理,降低故障率。

2. 施工流程(1)确定井巷工程的起点和终点,并在这些位置选择安装输送带、电缆和其他设施所需的地点。

(2)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确定井巷工程的走向,以尽可能地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在设计井巷工程时,要遵守矿井规划策略,并注意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和人员安全。

(3)安装输送带、电缆、运输设备等,并按照设计施工流程进行抽排、预制和组装。

(4)全面检查设备的安装质量和工作状态,并进行调试。

确保所有设备的性能都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在正常情况下运行和工作。

3. 安全措施煤矿井巷工程是一项存在风险的工程,因此,在施工期间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1)在矿井巷道进行施工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并制定适当的方案,以确保施工不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井巷工程-巷道交叉口设计与施工

井巷工程-巷道交叉口设计与施工

技术挑战:巷道 交叉口设计复杂, 施工难度大
安全挑战:井巷工 程存在安全隐患, 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环保挑战:井巷工 程对环境影响较大, 需要采取环保措施
机遇:随着科技的 发展,井巷工程将 迎来新的技术突破 和发展机遇
井巷工程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井巷工程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能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井巷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井巷工程的投资力度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井巷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
案例背景:某矿区井巷工程 分析方法:实地考察、数据收集、模型构建、模拟分析 流程:现场勘查、数据采集、模型建立、模拟计算、结果分析、方案优化 案例分析结果:优化后的井巷工程设计方案,提高了工程效率和安全性
某矿区井巷工程案例的优化和创新点
优化设计:采用先进的巷道交叉口 设计,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化管理: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 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巷道交叉口施工的方法和流程
确定交叉口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 况确定交叉口的位置。
铺设交叉口:使用混凝土、沥青等材料铺设交 叉口,确保交叉口的平整度和耐磨性。
开挖交叉口:使用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进行 开挖,确保交叉口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交叉口:对交叉口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交 叉口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设计步骤:确定交叉口位置、设计 交叉口形状、设计交叉口尺寸、设 计交叉口连接方式
设计注意事项:考虑巷道交叉口的 通风、照明、排水、防尘等要求, 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巷道交叉口设计的优化和创新
优化设计:提 高交叉口的通 行效率和安全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采矿教研室2013年6月17日《井巷工程》课程设计题目专业:采矿班次:1130 :马兴朝编号:1100001841根据下列条件进行井巷设计:1.井巷名称:2.井巷用途:主平硐3.井巷长度:4.井巷穿过岩层:A.岩:占井巷全长%,f=γ= t/m3 , k=B.岩:占井巷全长%,f=γ= t/m3 , k=C.岩:占井巷全长%,f=γ= t/m3 , k=5.井巷通过风量:50 M3/h6.井巷服务年限:年7.年产量:150 万吨8.通过井巷涌水量:200 m3/h9.掘进任务: 3.7 米/日10.井巷设施:a.通过巷道矿车:型号:YGC4.0 容积:m3b.通过巷道电机车型号:c.轨道数目:条d.水管:条,直径:100 mme.风管:条,直径:200 mmf.电缆:条,其中照明电缆:条通信电缆:条动力电缆:条11.附加条件:设计要求见课程设计大纲题目发给日期:2013年6月17 日设计完成日期:2004年6月29 日井巷工程课程设计评语:成绩:设计指导人:评阅人:教研组组长:日期:井巷工程课程设计大纲一.目的和要求: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是采矿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较重要的专业性工程设计。

它以《矿山地质学》、《爆破工程》、《运输机械》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及第一矿山认识实习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为基础,以《井巷工程》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作为指导。

主要目的在于:1.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知识和《井巷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井巷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2.进一步了解进行专业性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其它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实际工作奠定基础;3.为进行第二次生产实习作理论准备。

为此,要求学生在设计中:1.要以课堂教学容为主要依据,并广泛利用设计手册,参考书及各类参考资料和在第一次认识实习中收集的有关资料(在说明书上要注明资料来源)。

2.设计时要结合生产实际,对问题的论证要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有关方针、政策和矿山现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定。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回采工艺流程设计
凿岩
根据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采场 条件,选择合适的凿岩设备和凿 岩方式,如浅孔凿岩、中深孔凿
岩等。
爆破
根据矿岩性质、炸药性能及采场条 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爆破方案和 安全措施,确保爆破效果和作业安 全。
装运
采用合适的装载设备和运输方式, 将矿石从采场运至选矿厂或堆场, 同时处理采空区和废石。
矿区内发育有多条断层和褶皱 ,其中主要的断层有F1、F2、 F3等,主要的褶皱有M1、M2 等。
矿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岩 和岩,岩石普遍受到不同程度 的变质作用。
矿体形态与分布规律
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 出,与围岩的产状基本一致。
矿体的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处可达米 ,最薄处仅为米左右。
矿体的走向为°,倾向为°,倾角为°。
02
CATALOGUE
矿区地质概况及资源储量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矿区位于省市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 经°′″-°′″,北纬°′″-°′″。
矿区交通便利,有公路、铁路和水路 等多种交通方式可达。其中,最近的 公路距离为公里,铁路距离为公里, 水路距离为公里。
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矿区处于构造带的部位,主要 受到方向和方向构造应力的影 响。
通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不够
当前通风系统主要依赖人工调 节,未来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 ,实现自动调节和远程控制。
排水系统应对极端天气能 力不足
设计的排水系统在应对极端天 气条件时可能存在不足,需要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智能化采矿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技术的发展,未来采矿 工程将更加智能化,包 括智能选矿、智能采矿 装备、智能生产管理等 。建议加强相关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

采矿学毕业设计-井田开拓

采矿学毕业设计-井田开拓

4井田开拓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井田开拓是指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煤体,建立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

这些用于开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数量、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需要对技术可行的几种开拓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井田开拓具体有下列几个问题需要确定:(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和配合,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广场的位置;(2)合理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和技术改造;(6)合理确定矿井通风、运输及供电系统。

开拓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整个矿井生产的长远利益,关系到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设速度,从而影响矿井经济效益。

因此,在确定开拓方式是要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

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

(2)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做到合理集中生产。

(3)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4)要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

(5)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应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合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

(6)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媒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以及其它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

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1)井筒形式的确定井筒形式有三种:平硐、斜井、立井,各井筒形式优缺点比较及适用条件见表4-1-1。

表4-1-1各井筒形式优缺点比较及适用条件本矿井埋深浅,煤层倾角小,平均0.5°,为近水平煤层,主采煤层2-2#和3-1#煤层埋深分别为-100m和-250m,表土层厚大约30m,适合用斜井开凿。

井巷工程巷道断面课程设计

井巷工程巷道断面课程设计

井巷工程巷道断面课程设计井巷工程是矿山、隧道等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巷道断面课程设计则是井巷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巷道断面课程设计是指根据巷道使用的目的和现场条件,合理地确定巷道的断面大小、几何形状、合适的支护方式以及拱形的大小等。

巷道断面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到众多因素,比如巷道的用途、地质结构条件、巷道长度、作业状况、支护材料等,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合理的断面参数。

合理的巷道断面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巷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节省工程投资和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巷道的使用目的是巷道断面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不同的使用目的需要不同的断面类型和大小。

矿井通风巷道的断面应该较大,以便有效地促进矿井空气的流通和换气。

而煤矿采煤巷道的断面大小则应该根据采煤工艺和工艺参数来合理确定,通常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采煤效率和煤炭的回收率。

其次,地质条件也是巷道断面课程设计的受限因素之一,不同地质条件需要不同的支护方式和断面形状。

在软岩地质条件下,巷道通常应采用大断面、强支护的设计方案,以克服软弱岩层的破坏性和巷道的变形。

另外,巷道长度和作业状况也是影响巷道断面设计的要素之一。

较长的巷道通常需要更加复杂的设计和支护方案,以确保巷道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巷道中的作业状况也会对巷道断面设计产生影响。

例如,巷道中的运输车辆和采运设备的大小、数量和作业方式,都需要在巷道断面设计中进行考虑。

最后,支护材料也是巷道断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支护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巷道断面类型。

例如,在地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钢筋网片、锚杆和喷锚混凝土可以组合使用,并采用复合式支架来进行巷道支护。

总之,巷道断面课程设计在井巷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考虑到众多因素,确保巷道的安全稳定并提高经济效益。

设计者应该积极地了解和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巷道断面设计,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摘 要 朝川矿一井为斜井多水平开拓,一水平标高-10m已经上山开采完毕。经过多年的开采以及水害的影响,该矿井二水平上山采区(-250m以上)目前仅剩一个生产采区。为了解决采掘不协调的矛盾,确保该井的产量稳定,进行己一下山采区设计。本设计以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安全为重点。在认真分析朝川矿一井己一下山采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煤层及其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前提下,充分利用一井现有井巷工程、设备及地面设施系统等, 进行了采区巷道的布置和断面设计、光面爆破和锚喷支护设计及-450m排水系统设计。采区的开拓方式经多方案比较、优化,最终选择了方案三作为本采区的开拓方式。 朝川矿区为一弧形单斜构造,属于一个基本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己16-17煤层底板为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其充水水源主要来自寒武纪灰岩与白云岩强含水层,两含水层间承压水通过断层和裂隙构成统一的富水水体,从而对己组煤开采造成一定的水害威胁。为避免突水淹井事故的发生,掘进中除了对底板承压水进行疏放降压外,设计中加强了对水仓泵房及防排水系统的建设,以保证在安全生产和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基建投资,实现矿井建设的经济化、安全化、效益化发展。

关键词: 采区巷道;锚喷支护;开拓方式;突水事故 1

Abstract At a mine in Chaochuan, a more level inclined level elevation - 10m has completed the mining. After years of min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coal mine water hazards, the second level up mining (-250m) with only a mining production now.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uncoordinated mining wells to ensure the stable production, has a mountain mining design. This desig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m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take the safety for the key. On the analysis of ore at Chaochuan has a well down one of the topography and geology condition, mining coal mining technology and its occurrence condition and under the prerequisite condi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well lane engineering, equipments and existing facilities, systems, the layout of the roadway mining and design, smooth blasting and bolt-shotcrete support design and – 450m drainage system design. After a process of the schemes’ comparison and optimization, we choose the third scheme as the final choice of the mining exploitation. For an arc towards Chaochuan area belongs to a single structure, basic closed hydrogeological units, 16-17 for the carboniferous taiyuan from coal floor, its water filling group limestone water comes mainly from the Cambrian limestone and dolomite, two strong aquifer confined water through the fault between aquifer and fracture composition of unity in water, and water caused by coal mining group of water disasters threat. In order to avoid water flooded Wells in excavating accident, except for confined water on floor release step-down, design of water pumping house and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system posi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to ensure safety in production and achieve goo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es, under the premise of minimizing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mine safe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fficiency. Keywords:mining tunnel, Bolt-shotcrete support, Pioneering ways, Water-inrush accident 1

目 录 目 录 .......................................................................................................................... 1 第一章 概 况 ............................................................................................................ 1

1.1 井田概况 ........................................................................................................... 1 1.1.1交通位置 ..................................................................................................... 1 1.1.2地形特征与河流水体 ................................................................................. 1 1.1.3气象与地震 ................................................................................................. 2 1.2 地质特征 ........................................................................................................... 2 1.2.1构造及地层 ................................................................................................. 2 1.2.2煤层及煤质 ................................................................................................. 5 1.2.3水文地质 ..................................................................................................... 7 1.2.4开采技术条件 ............................................................................................. 9 1.3矿井现有生产状况 .......................................................................................... 10 1.3.1矿井开拓方式 ........................................................................................... 10 1.3.2井下辅助运输及设备 ............................................................................... 10 1.3.3矿井供电和地面生产系统 ....................................................................... 11 1.4方案设计的主要特点 ...................................................................................... 11 第二章 采区开采设计 ..............................................................................................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