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部课件

结论
解释催化剂的作用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概率提高,反应速率提高
[解析]:解决此题应注意将四种情况下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种物质并统一单位来比较。A、vA=0.15 mol/L·min B、vA=0.2 mol/L·min C、vA=0.2 mol/L·min D、vA=0.6 mol/L·min答案:D
【分析】由图示可知X、Y、Z三种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为:0.3 mol,0.1 mol,0.2 mol故化学方程式中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3 mol∶0.1 mol∶0.2 mol=3∶1∶2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
人教高中化学
选修四 第二章 全部课件
新教材选修4
旧教材第二册 (必修加选修)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章化学速率 (含影响因素)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1)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结论:
问题:用理论解释为什么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
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增加,有效碰撞的频率增大,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实质: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结论:
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反应体系中有气体物质的反应。
视察思考
选修4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 .ppt

一、化学平衡常数(K) 1、定义
一定温度下,对于已达平衡的反应体系中, 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 一个常数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 平衡常数。
【试一试】
1、写出反应:2SO2(g) + O2(g) 2SO3(g)的化学 平衡常数表达式,并判断K的单位。
2、对任意可逆反应: mA(g)+nB(g) pC(g)+ qD(g),写出其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探究:将NO2球浸泡在冷水、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交流、探讨】科学家设计并进行了严密的实验,在 298K、333K时分别测得下表中的数据:
温度 初始浓度(mol/L) 平衡浓度(mol/L) (K) c(N2O4) c(NO2) c(N2O4) c(NO2) 298 333 0.050 0.050 0 0 0.02175 0.00488 0.05650 0.0901
c(I2)
0.01196 0.009044
c (HI)
0 0
c(I2)
0.003129 0.001250
c (HI)
0.01767 0.01559
54.498
54.618 54.329 8.298
③
④ 798.6 ⑤ ⑥
0
0.01135 0 0
0
0.00904 0 0
0.01069
0 0.01655 0.01258
0.008410
0.00859 0.00977 0.00742
8.306
8.272
1、请计算填写表中空格。 2、讨论:分析上述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 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不论反应 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 衡,这时HI(g)浓度的平方与I2(g)浓度和 H2(g)浓度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教学指导课件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气体,必须扩大容器体积,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 减小。
压强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对浓度的影响实现的
P增大→C成比例增大,P减小→C成比例减小
15
2.对压强的认识
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材P3资料——体系与环境 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它部 分称为环境。
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对象是反应物。
V’ 逆
V逆
t1
t2
t(s)
21
• 速率—时间关系图(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a A(g)+ b B(g) c C(g) + d D(g) a+b = c+d
V(molL-1S-1)
增大压强
V正’ = V逆’
V正
V正= V逆
V逆
t1
t2
t(s)
22
• 速率—时间关系图(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a A(g)+ b B(g) c C(g) + d D(g) a+b = c+d
2
+
焓增
3
+
焓增
4
-
焓减
S
+ 熵增 - 熵减 + 熵增 - 熵减
G及反应方向
-,(任何温度) 均自发
反应实例 2H2O2(l)=2H2O(l)+O2(g)
+,(任何温度) 均不自发
3/2O2(g)=O3(g)
+,(常温)不自发 -,(高温)自发
N2O4(g)=2NO2(g)
-,(常温)自发 N2(g)+3H2(g)=2NH3(g)
• 概念: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以后,改变
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原化
学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到达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课件

• 作业: • 《训练与测评》P9 第1、2、3、4、5 。 • 《优化设计》P20随堂练习2、4。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在500℃、钒触媒的作用下,某密闭容器中 反应 2SO2 + O2 2SO3 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时的标志是( BD )
A. SO2 的消耗速率等于SO3 的生成速率
B. SO2 的生成速率等于SO3 的生成速率
C. SO2 的消耗速率等于O2 消耗速率的2倍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化学反应,有 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 请同学们列举些例子来。
举例,如:酸碱中和反应、硫磺的燃 烧等反应能进行的比较彻底;合成氨、 二氧化硫溶于水、CO与NO等反应就 不能进行到底了。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 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 ”表示,把从 左向右的反应称为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 为逆反应。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建立: CO(g)+H2O(g) CO2(g)+H2(g)。
开始时υ正 > υ逆 平衡时υ正 = υ逆 ≠0
υ
υ
正
υ =υ
正
逆
υ
0
逆
t
二、化学平衡状态
1.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 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保持不变的状态。 注意:1、前提:一定条件下
2.同一条件,同时 3.可逆反应总是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 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
可逆反应练习: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 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 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后, 18O存在 于( ) D A. B. C. D. 只存在O2 中 只存在于SO2 中 只存在于SO2 和SO3 中 SO2 、 SO3 、 O2 中都有可能存在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可逆反响与不可逆反响2化学平衡的概念二、预习内容一.可逆反响与不可逆反响1正反响:____________,逆反响:_____________2可逆反响:_________下,既能向______________又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
3可逆反响的特征:“两同〞是指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反响里,_______和_______相等,反响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它的建立与反响途径_______,从正反响或逆反响开始都可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根本概念。
2了解化学平衡标志。
3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2难点:是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三、学习过程〔一〕可逆反响与不可逆反响1正反响: ,逆反响:2可逆反响: 下,既能向 又能向 方向进行。
3可逆反响的特征:“两同〞是指① ② 。
注意:可逆反响的重要特征是转化率永远不可能到达100%,也就是反响一旦开始,那么,就不可能只存在反响物,或只存在生成物。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 反响里, 和 相等,反响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它的建立与反响途径 ,从正反响或逆反响开始都可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前提:实质:标志: 。
练习: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 2和由18O 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响,在到达平衡前,18O 存在于〔 〕A 、只存在于氧气中B 、只存在于和SO 3中C 、只存在于SO 2和SO 3中D 、SO 2 、SO 3 、O 2中都有可能存在。
化学: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人教版选修4)

【例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 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s)+3B(g) 2C(g)+D(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BC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2、什么是饱和溶液? 、什么是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 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饱和溶液。 的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 过程完全停止了吗? 过程完全停止了吗?
没有! 没有!
3、溶解平衡的建立 、
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2 2NO + O2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 ) ) ) 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 E. 单位时间内消耗 单位时间内消耗2nmolNO2的同时生成 的同时生成2nmolO2 ( F. O2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V正= V逆。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 、 逆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 质量分数 、 体 、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质量分数、 积分数、物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积分数、物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 在一定温度下 ,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 , 当 、 在一定温度下,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 Q=K时,反应达到平衡。 时 反应达到平衡。 4、反应类型分析如下: 、反应类型分析如下: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学案

其次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可逆反应。
2.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
3.会推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重、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及判定基础落实:一、可逆反应1.概念:在肯定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1)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同时存在。
(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
(3)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同存于同一反应体系。
(4)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仍在进行,没有停止。
二、化学平衡状态1.含义:在肯定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全部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恒定。
2.特征:①逆:可逆反应②等:v正=v逆③定:物质恒定④动:动态平衡,反应没停止⑤变:条件变,平衡移动三、化学平衡状态的推断1.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
2.看体系中的各物质是否保持恒定。
对点训练:学问点一可逆反应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肯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A.Z为0.3 mol·L-1B.X2为0.2 mol·L-1C.Y2为0.4 mol·L-1D.c(X2)+c(Y2)+c(Z)=0.55 mol·L-1解析可逆反应中,反应体系中各物质肯定共存,假如B、C选项中的数据存在,则Z的浓度为0,这是不行能的,A选项符合题意;又由于该反应是总体积不变的反应,达到平衡时,不论X2、Y2、Z怎么变化,总物质的量不会转变,总浓度也不会转变,即:c(X2)+c(Y2)+c(Z)=0.6 mol·L-1。
学问点二依据v正=v逆推断平衡状态2.在肯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C)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 的B23.能够说明一个可逆反应H2(g)+I2(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A.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1 mol H—I键形成B.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I键形成C.1 mol I—I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I键形成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1 mol I—I键形成学问点三依据物质不再增减推断化学平衡状态4.可逆反应2HI(g)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混合气体总分子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转变D.c(H2)与c(I2)保持相等5.在肯定条件下,反应:2NO+O2NO2在定容容器中发生,对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A.混合气体的总分子数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C.容器的总压强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基础落实】1.在肯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反应开头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渐渐减小,最终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渐渐增大,最终不变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渐渐减小,最终不变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肯定条件下开头反应,在达到平衡后,18O存在于(D)A.只存在于氧气中B.只存在于SO3中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SO2、SO3、O2中都存在3.3 mol H2和1 mol N2放入密闭容器中,使用催化剂发生反应:N2+3H23,从反应开头到平衡过程中,不行能消灭的是(A)A.2 mol NH3B.0.5 mol NH3C.0.9 mol N2D.H2和NH3物质的量相等4.可逆反应a A(g)+b B(g)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化学选修4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新课标[原创] .ppt
![化学选修4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新课标[原创] .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122d3e83c4bb4cf7ecd1cf.png)
【例3】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C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例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 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状态的是 2C(气)+D(气)已达平衡 ( BC ) B.混合气体的密度
课堂练习
1 、试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 填入下表中:
外界 条件改变 影响 结果 单位体积内 分子 总数 活化分 子数 活化分子 百分数 有效 化学反应 碰撞 的速率 次数
增大反应物 浓度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使用正催化剂
导入
1、什么是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
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
C(反应物) ↑ 浓度 →ひ↑
压强 温度
p ↑→ひ↑ T ↑→ひ↑
使用正催化 催化剂 剂→ひ↑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四大因素 此外还有光、超声波、激 光、放射性、电磁波、反应物 的颗粒的大小、扩散速率、溶 剂效应等也影响了反应速率。
2、用碰撞理论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 浓度,单位体积内分子的总数增多,活化 分子数也相应增多,因而单位时间内的有 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压强:对于气体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 增大压强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因而可以 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2、用碰撞理论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 一方面使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活化分 子百分数增多;另一方面分子的运动加快, 单位时间里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增加, 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前者是主要的因素。 (4)催化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 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大大增加单位体 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4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平衡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
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后
续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实际上是高一所学化学平衡的延续,还是后一章学习的基础,因此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这部分内容理论性、知识
逻辑性强,题型广,学生很容易被表面现象蒙蔽,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科
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概念、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了解化学
平衡常数
过程与方法
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平衡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的基础。因此,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剖析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常数是本节课的重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设计时,利用不同层次的习题层层
分解和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增强认识结构,深化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学情分析
必修阶段,学生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选修阶段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从学生已有的溶解结晶平衡入手,导入化学平衡的建立,深化判断可逆反应达平衡的判断方法,
这样逐步深入的认识知识,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方式
通过日常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模型,引导启发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本质并迁移知识,
解决类似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衔接 导入 我们以前研究过很多反应,如燃料的燃烧、酸碱中和、工业合成氨等。有些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这就是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 思考这些反应的区别,初步认识化学平衡 从日常学习的化学反应入手,启发学
生分析。
情境 体验 回想生活中蔗糖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不再继续溶解的现象 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到达一定值时,溶解就“不再进行”了,这说明溶解有一定的限度 由溶解结晶平衡引
出化学平衡,提高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回忆旧知: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让学生回忆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 练习:判断以下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并说明理由 强化概念、练习应
用
互动 交流 设计情境:一定条件下,1 L 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1molO2,开始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征:逆、等、动、定、变 讨论: 开始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如何? 虽着反应的进行,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如何? v(正)=v(逆)时,浓度如何变化? 总结、分析、典型题型练习,总结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规律: 1.怎样理解平衡与体系物理量的关系?(本身就不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不能做为平衡的标志。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不再变化时,说明体系已达平衡。) 2.怎样理解v(正)= v(逆)? (1)必须一个是正反应速率,一个是逆反应速率 (2)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不能是表面上的数值相等,而应是本质意义相同(与计量数成正比)。 引导学生分析平衡建立的过程,复习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总结能
力,透过现象看本
质。
分析图表:书29页 合成HI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关系 总结: 三、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数学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mA(g) + nB(g)=pC(g) + qD(q) 3、平衡常数的意义:K值越大,反应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高。 4、影响因素: 思考:平衡常数与起始浓度大小无关、与建立平衡的方向无关。 思考、理解 分析、练习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认识到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为1,可以不写 思考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
力、观察能力、思
维能力
学以致用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
反馈 总结 课堂练习 阅读、思考、辨析、交流 知识迁移,提高学
生思维的能力
拓展 实践 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在《必修二》已经学习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等相关问题,对《选修四》的化学平衡部分内容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讲了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知识。学生在复习化学
平衡问题的时候还是有些陌生感。所以第一课时不要把平衡常数的有关知识讲的太难,要循序渐进。
尤其是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论性强的知识更需要把基础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