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的花与繁殖-高中生物必修二适当拓展(精)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课件

02
双受精程
配子形成
配子形成
被子植物的雄配子(花粉)和雌 配子(胚囊)分别由花药和胚珠 发育而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细胞经历了减数分裂,染色体数
目减半。
花粉发育
花粉由花药中的小孢子母细胞经 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花 粉粒。花粉粒进一步发育成熟,
形成具有生殖功能的雄配子。
胚囊发育
胚珠中的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 分裂形成四个大孢子,其中三个 退化,一个发育成为雌配子体, 即胚囊。胚囊中包含卵细胞、极
核和助细胞等结构。
受精前的准 备
花粉传播
花粉通过风、昆虫等媒介传播至雌蕊 的柱头上。在传播过程中,花粉可以 保持活性,等待与柱头接触。
识别与结合
花粉管生长
花粉管从花粉粒中延伸出来,穿过柱 头、花柱,最终到达胚珠的胚囊中。 在此过程中,花粉管内的物质为受精 准备好了条件。
花粉落在柱头上后,通过识别机制与 雌蕊的识别蛋白结合。结合后的花粉 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保证繁殖的稳定性
双受精作用可以保证植物繁殖的稳定性,使得后代遗传上更 加稳定。
对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促进植物进化
双受精作用在植物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植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增强植物适应性
双受精作用使得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增强植物的适应性。
04
双受精作用的例
豌豆的双受精作用
总结词
豌豆是典型的被子植物,其双受精作用过程具有代表性。
03
双受精作用的意
对植物生长的意义
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双受精作用使得胚乳能够提供充足的 营养给胚,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 育。
维持植物的代谢平衡
双受精作用使得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 分配更加合理,维持植物的代谢平衡。
高考生物了解植物的繁殖与生殖

高考生物了解植物的繁殖与生殖植物的繁殖与生殖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掌握这部分内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繁殖与生殖的基本概念、方式和特点,并对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来产生新的后代。
无性繁殖则是指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如种子、茎、根等)分离出去,生长成新的植物个体。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不同植物中的比例和方式都是不同的。
二、植物的生殖器官植物的生殖器官主要包括花和配子体。
花是植物繁殖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来完成授粉和受精过程。
配子体是指产生花粉和卵细胞的植物结构,其中花粉是雄性细胞,卵细胞是雌性细胞。
在授粉和受精过程中,花粉传递到花柱上,然后花粉管穿过花柱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最终发育成种子。
三、植物的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助于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有性繁殖在植物界中表现出多样性。
有的植物通过蜜蜂、蝴蝶等昆虫进行传粉,有的植物则通过风力完成传粉,还有一些植物能够自花传粉。
无论是哪种方式,传粉过程中都需要花粉与花柱结合,形成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四、植物的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植物通过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分离出去,生长成新的植物个体。
无性繁殖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根茎的放射状扩展、茎的横向生长、种子的离体培养等。
无性繁殖可以迅速增加植物种群数量,但由于缺乏遗传交流,容易导致物种的遗传单一性。
五、植物的繁殖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植物的繁殖和生态系统密切相关。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繁殖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景观格局。
植物的繁殖方式的多样性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六、植物的繁殖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植物的繁殖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人类依赖于植物进行饮食和能源的获取,而植物的繁殖直接决定了食物和能源的供应。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课件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2
结果展示
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花粉发育 情况、雌蕊的受精情况等。可以使用图片和图表 等形式展示结果。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 的差异,并使用表格和图表等形式呈现数据。
3
结果解读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双受精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 素,并探讨其对被子植物繁殖的意义。
胚乳提供营养
极核与精核结合形成的胚乳,为胚胎 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03 精子与卵细胞的特点
精子的特点
精子体积较小,通常 只有卵细胞的1/20, 但数量众多。
精子头部含有细胞核 ,携带一半的遗传物 质。
精子具有鞭毛,能够 自由游动,寻找合适 的卵细胞。
卵细胞的特点
卵细胞是单倍体细胞,体积较 大,是精子体积的几十倍。
。
对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
双受精作用使得被子植物在遗传、生理和形态等方面产生了多样 性,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种类。
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植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生态平衡, 确保生物圈的正常运转。
提供生态服务
植物多样性在提供食物、栖息地、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 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双受精作用概述 • 双受精过程 • 精子与卵细胞的特点 • 双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 双受精作用的实验研究
01 双受精作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双受精作用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 子(花粉中的精子)与雌配子( 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融合形 成合子的过程。
生物课植物繁殖

生物课植物繁殖植物繁殖是生物课程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不同的方式生成新的个体,确保物种的延续。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优势。
一、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两个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和合子形成来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从两个不同的父本中获得遗传信息,产生出新的个体,具有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物有性繁殖方式:1. 花的有性繁殖花是大多数植物进行有性繁殖的器官。
雄蕊中的花粉与雌蕊中的子房结合形成种子。
这种繁殖方式具有高度的遗传可变性,并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2. 被子植物的有性繁殖被子植物是一类高等植物,它们通过花进行有性繁殖。
被子植物的特点是种子包裹在果实中,有助于保护和传播种子。
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植物通过非生殖细胞的分裂或体细胞的萌发来繁殖的过程。
这种方式没有交配的过程,因此新个体与其父本遗传相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物无性繁殖方式:1. 块茎繁殖一些植物具有地下的块茎,通过块茎的分裂可以产生新的个体。
这种繁殖方式常见于一些多年生的植物,如马铃薯。
2. 凋落物繁殖一些植物通过从茎、叶片或根部凋落的体细胞形成新的个体。
例如,一些植物的叶片或根部可以形成新的植株,称为扦插。
3. 子实体繁殖子实体是一些植物如蘑菇、霉菌和地衣所产生的有性生殖器官。
它们通过子实体的分裂或孢子的产生来进行无性繁殖。
三、有性与无性生殖的优势有性和无性生殖各自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有性繁殖可以产生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由于遗传多样性的存在,即使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也有可能形成适应新环境的个体。
与有性繁殖相比,无性繁殖虽然不会产生遗传多样性,但有其自身的优势。
无性繁殖通常更快更有效地繁殖,并且可以快速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化。
此外,由于无性繁殖不需要交配,个体之间的竞争和资源消耗较少。
综上所述,植物的繁殖方式涵盖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繁殖通过交配和合子形成产生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4被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本章内容提要 1、繁殖能使植物延续种族

4被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本章内容提要1、繁殖能使植物延续种族,保证植物的遗传稳定性,还能产生一定的变异。
被子植物的繁殖包括三种类型: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包花、果实和种子。
2、被子植物的花的组成包括: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
雄蕊由花药与花丝组成,花药中产生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子房的胎座上着生胚珠。
花的各部分结构在不同植物种类中的差异,能作为鉴别植物的依据, 也反映出花对传粉等功能的适应。
在传粉、受精后,花中子房或连同子房以外的其它结构发育形成果实,果实有不同的类型。
果实中有种子。
不同被子植物的果实、种子有不同的适应传播的机制。
3.花药中的孢原细胞分裂后参与花药壁的发育,还发育出了花粉母细胞,后者经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小孢子,小孢子发育形成的成熟花粉含有2个细胞(营养细胞、生殖细胞)或3个细胞(营养细胞和2个精子)。
胚珠中形成的大孢子母细胞发生减数分裂,产生大抱子,在多数植物中有1个大孢子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具有7个细胞的成熟胚囊。
在双受精中,1个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初生胚乳核。
被子植物的受精有着复杂的选择机制。
受精后的胚珠形成种子,其中的受精卵发育形成胚,初生胚乳核发育形成胚乳,胚珠的珠被发育为种皮。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其子包子体世代发达,配子体世代极为简化。
4.2.3 花粉(雄配子体)的发育小孢子是配子体世代的开始, 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
小孢子长大后, 进行一次不等的有丝分裂, 形成了两个细胞, 称为花粉(pollen)。
由于小孢子具有极性, 花粉中的两细胞1个大1个小, 大的称营养细胞(vegetative cell), 小的为生殖细胞。
营养细胞继承了小孢子的大部分细胞质与细胞器, 初期含有大液泡, 随花粉发育成熟, 营养细胞中被子植物的繁殖包括三种类型: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和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被⼦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第⼋章被⼦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本章学习的⽬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植物花、花芽分化、开花、传粉和双受精等的基本概念,掌握被⼦植物的⽣殖器官中雌雄蕊的发⽣、分化和成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懂得影响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的内外在因素及其⽣物学意义。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花芽分化的过程及其结构特征;雌雄蕊的发育和分化的解剖结构特征;双受精过程及其意义;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法:多媒体教学(⾃制课件)讲授与板书相结合提问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体字)本章讲授内容如下:繁殖:植物⽣长发育到⼀定时期,由旧个体产⽣新个体,以延续种族的现象称为繁殖或⽣殖。
植物的繁殖主要有三种类型:1、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某⼀部分再⽣直接形成新个体。
如扦插、嫁接等。
2、⽆性繁殖:在植物体上产⽣具有繁殖能⼒的孢⼦,在适宜的条件下孢⼦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
3、有性⽣殖:植物产⽣雌、雄性细胞(配⼦),两者结合形成合⼦(受精卵),再由合⼦发育成新的个体。
⽣殖器官:花、果实和种⼦都与植物的⽣殖有关,称为⽣殖器官。
第⼀节花的组成和发⽣⼀、花是适应于⽣殖⽽节间缩短的变态短枝条。
(⼀)花梗(花柄):是连接茎的⼩枝,也是茎和花相连的通道,并⽀持着花。
有长、有短、或⽆。
(⼆)花托:是花梗顶端略膨⼤的部分,着⽣花萼、花冠等部分,有多种形状。
(三)花萼:花最外轮的变态叶,由若⼲萼⽚组成;常绿⾊,有离萼、合萼、副萼。
有保护幼花的作⽤。
(四)花冠:花第⼆轮的变态叶,由若⼲花瓣组成;常有各种颜⾊和芳⾹味。
有离瓣花、合瓣花。
可吸引昆⾍传粉,并保护雄蕊、雌蕊。
花被:花萼和花冠的合称。
常分为两被花、单被花、⽆被花(裸花)三类。
(五)雄蕊群:⼀朵花内所有雄蕊的总称,有多种类型,但每个雄蕊的结构如下:花丝:常细长,有⽀持和输导的作⽤。
雄蕊花药:呈囊状,产⽣⼤量花粉粒。
(六)雌蕊群:⼀朵花内所有雌蕊的总称。
多数植物的花,只有⼀个雌蕊。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植物的生殖与发育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其独特的生殖与发育方式为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高一生物必修二中涉及的植物生殖与发育的知识点大全。
一、植物的有性生殖1. 花的结构与功能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通常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
花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吸引传粉者,促进花粉与子房柱头结合,从而实现有性生殖。
2. 传粉与授粉传粉是指花粉由雄蕊传递到雌蕊的过程,可以通过风力、水力或昆虫等传播媒介实现。
授粉是指花粉与子房柱头结合并形成花粉管,进而使花粉粒与胚珠结合。
3. 授粉方式植物的授粉方式包括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
自花授粉是指花粉从同一株植物的雄蕊传到雌蕊上,而异花授粉是指花粉从不同株植物的雄蕊传到雌蕊上。
4. 授粉后的发育过程授粉后,花粉会在子房中发芽,形成花粉管,并将精子输送到胚珠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经过发育,最终形成胚胎和种子。
5. 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种子是植物进行繁殖的重要工具,由胚胎、种皮和营养组织构成。
种子具有保护胚胎、营养储存和传播后代的功能。
二、植物的无性生殖1. 茎的无性繁殖植物茎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包括匍匐茎、地下茎和块茎等。
通过这些茎的生长和分化,植物可以脱离母体独立生长,实现无性繁殖。
2. 叶的无性繁殖植物叶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包括叶片分裂、变态边缘和植物砧木等。
这些方式可以促使叶片形成新的生长点,进而分化为新的植株。
3. 根的无性繁殖植物根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包括根茎和根瘤的形成。
根茎可以长出新的根系,并发育出新的植株。
而根瘤则能与一些细菌共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
4. 花的无性繁殖植物花的无性繁殖主要是指通过花的一些特殊结构进行繁殖,如苜蓿的匍匐枝和草本植物的地下花。
三、植物的发育过程1. 萌发与分化种子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水分和温度的刺激,进入萌发阶段。
在此阶段,种子中的胚乳提供营养,使胚胎发育,同时形成根和茎。
被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3、雄蕊群:是一朵花中雄蕊的总称,由多数或一定数 目的雄蕊所组成,位于花被的内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 螺旋或轮状排列。一般直接生于花托上,也有基部着生 于花冠或花被上的。
每个雄蕊由花丝和花药 两部分组成。
花丝细长,支持花药,一 朵花中的花丝一般等长, 也有些植物长短不等,如 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每 朵花具6枚雄蕊,外轮两 个较短,内轮4个较长, 称为四强雄蕊;唇形科和 玄参科植物每朵花具雄蕊 4个,2长2短,称为二强 雄蕊。
分生组织不再形成叶原基和芽原基,转而形成花原基或花 序原基。因此,花是一种特化的节间很短的变态的枝。
➢ 第一个为花下定义的人是德国的博物学家和哲学家哥德 (J.W.von Goethe.1749---1832):花是适合于繁殖作用的变 态枝。
▪分化的过程
二、花的组成与基本结构 ➢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
第五章 被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植物产生新个体 的现象称繁殖,生命 通过繁殖而延续,繁 殖是生命最基本的特 征之一。通过繁殖, 生物的基本特征信息 由亲本传递给子代, 这种信息传递称为遗 传。
第一节 繁殖的类型
➢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 殖3种方式。
➢ 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开直接形成新个体 的繁殖方式称为营养繁殖。也有的学者将营养繁殖 归入无性生殖。
➢早落萼:萼片比花冠先脱落的,如罂粟
➢落萼:花萼与花冠一起脱落,如油菜、桃
➢宿萼:花开放后花萼常留花柄上,随同果实一起发 育,直至果实成熟依然存在,称为宿萼,有保护幼果 的作用。
(2)花冠:位于花萼的上方或内方,是由若干称为 花瓣的瓣片组成,排列为一轮或多轮,花瓣比萼片要 薄,且多具鲜艳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