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单元 17汉魏晋诗三首(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粤教版)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ppt课件

曹操——一代枭雄
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 定乌桓、降刘宗、走赤壁、克马超、收张鲁、 封魏王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和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白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归田后的劳动生活和表示自己的意愿
世界——沧海横流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土地兼并,宦官 外戚交相干政、互相倾轧,政治极端黑暗腐败。 羌族连年用兵,自然灾害不断袭击,“黄巾”率先发 难,军阀豪强拥兵割据。群雄并起,中原逐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生,忧思大方心难静。 一往深情女儿心,倾心求贤月可鉴。 生命匆匆友朋来,让我欢喜让我忧。 我枝堪依梦可追,明明白白周公心。
争鸣主题:
唐.吴 兢:“言当及时行乐。” 清.张玉毂:“何以掉其轻心。”
“此叹流光易逝, 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探究诗法:
⒈化用成诗,引用典故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魏源“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陈沆“此诗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高中语文必修一:4.17《汉魏晋诗三首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来源:]教学重点:[来源:]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来源:]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来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来源:](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7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3粤教版必修1

迢迢牵牛星【教材分析】中国是诗的国度,其中《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这些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思妇离别之情,突出表现中下层士子的对人生的辛苦和命运的不满、悲叹以致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
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动荡、离乱的时代风貌。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学生刚上高中,对诗歌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只会听教师讲解,不会自己分析。
《迢迢牵牛星》属于古体诗,阅读难度不大;通过学习本诗,将使学生初步体会高中诗歌鉴赏的方法,感悟诗歌情感;同时能够调动学生兴趣,进而阅读名家名篇。
【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情趣盎然的语言。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品味诗中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情。
【教学重难点】鉴赏这首诗中的叠词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神话传说导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哪些经典的故事?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四大爱情悲剧):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
下面我们来阅读和感受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好节奏;三读,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分享译文,展示佳作。
三、细品语言,赏析形象古人对此诗评价甚高,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你觉得好在哪里?以一二句为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处?互文,描写了牵牛星和织女星遥远灿烂的形态。
由景到人,牵牛星好比是远在他乡的游子,织女星皎洁明亮,让人想到女性之美。
分组讨论。
小结:全诗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内心痛苦的织女,表达了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分离之苦。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1素材:文本助读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含答案.doc

第17课汉魏晋诗三健《询©》、《垒辞》之后,汉代的圧為询登£询&。
参汉的时径出珈了点心群体创仆的h采第2的昱《古祷十九首》,代表仔昱《径径奉牛屋》。
纟厝时朗,陶潮明科创的©0询巻年浚蔑朴的语窖中,不零疲包的恚(i出对心隹的哲于幽考,彩后世殳心徇做翹一连絹神家0。
■精美晨读【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南朝梁代的萧统把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编在一起,收入其《文选》屮,题为《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话作为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蝶《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⑵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A,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统一全国,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士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风格慷慨悲凉,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3)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潯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曾做过儿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來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2.背景探寻(1)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无着,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2)

无限欣喜,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 的厌恶。
扩展与作业
• 如果把所有的使我们内心受到束缚的东西都比作是尘网 或者樊笼的话,那么就不单单只是官场了。如,同学们 毕业了,为了生计做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多年后或者 你也会发出一声感慨,误落尘网中,一去就十年。前几 年不是有个教师辞职了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 看。”这也算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谁都希望能 在最好的年华里,最自己最喜欢事情。陶渊明作出了自 己的选择“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往后余生,都 是幸福。
听一听
听示范朗读 注意感情基调、语速、停顿、
重音。
解题
• 哪一个字传达出来强烈的情感信息。
•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 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 明确:尘网、樊笼。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归来?
A、性本爱丘山。志趣。
B、守拙归园田。率真。
•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 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
•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 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 弦上声!”
•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 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 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 来兮辞》。——引自《晋书》
• 你内心的那一亩“园田”是什么?你有为它坚守吗? • 以我的“园田”为话题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
-
归 园 田 居 其 陶一 渊 明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了解他 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竣洁人格,从而建 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 艺术风格。 3、能够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快乐,进而热 爱自然。
高中语文学科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学科必修1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
2.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的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等。
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能结合自己体会来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的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课前三分钟演讲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简介《古诗十九首》1.简介《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1.范读2.学生读出节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五言诗:“二三”“二一二”“二二一”节拍。
3.请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学生代表提出本组难翻译的词句。
4.欣赏译诗四、概括诗意,理清思路1.基本内容: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
2.写作思路结构图:两星现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五.艺术手法探究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请举例分析。
---叠词的运用迢迢:写牵牛星的距离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写银河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写人的相视之神情【小结】叠词的作用:精确描摹事物,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同时也增加了音律美。
2022届高一语文教案:4.17《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必修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17 汉魏晋诗三首一、教学目的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难点: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1.点拨法。
即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2.诵读法。
即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
3.联系法。
本课的练习设计精要,以练习题为纲,纲举目张。
四、教学时数三课时。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本课时先学习《迢迢牵牛星》。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横在牛郎织女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二、解题《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
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全诗共 10 句,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 1~6 句。
第一、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
牵牛星处在遥远,织女星明洁灿烂。
“迢迢”,遥远的样子。
从织女的角度来看,牛郎仅隔银河,却又显得那么遥远。
“皎皎”一词,形象鲜明,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人间思妇的皎洁美好之貌。
这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
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获奖学案粤教必修1

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获奖学案粤教必修1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获奖学案粤教必修1班级:姓名:小组: 座号:一、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二、教学目标: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比喻、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背诵、默写。
3、重点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四、学法指导1.了解诗歌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多遍,力求背诵.2.参照教材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粗知文章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五、教学课时:3课时〔每首1课时〕六、学习过程《迢迢牵牛星》一、自主学习1、《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
作者为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分离。
2、字音、词义迢迢〔〕皎皎〔〕擢素手〔〕机杼〔〕脉脉〔〕几许:盈盈:素手:间:二、随堂导学探究要点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迢迢牵牛星》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愁苦,诗人真正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要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1.《迢迢牵牛星》中叠音词的使用有什么作用?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有人说“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请你具体说说其“巧妙浑成〞在哪里。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叠词的运用。
请在2分钟内将所学的内容迅速地回顾一遍。
四、课外延伸〔选做〕比较《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结构图解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主旨感悟 《迢迢牵牛星》通过对假想的牛郎、织女形象的描 绘,抒写了人间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了渴望夫妻 团圆的强烈愿望。 《短歌行》是一首抒怀诗。诗人借用乐府旧题,抒 发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中 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思想在当时甚至现在仍然有进步 意义。 《归园田居》中,诗人抒写了对官场的厌弃,表达 了对田园生活的挚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热爱。
63岁贫困而死。后世称他“靖节先生”。他是我国文学史 上杰出的田园诗人。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著有《陶渊明
集》。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写作背景 《迢迢牵牛星》 东汉末年一批文人创作的诗歌被辑录成了《古诗十九 首》。这些诗有的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有的抒发对命 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有的抒写夫妻朋友间的离愁别绪,有的 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心情。 《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夺取荆州,长江以北基本已经统 一,接着,便准备饮马长江,征服江南的孙吴集团,实现统一 全国的愿望。这首诗作于他南征孙权的前夕。原作共两首,这 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本来就写得较好,后经小说家,特别是 《三国演义》的渲染,就更家喻户晓了。建安文学的风格是慷 慨悲凉,曹操的这首以乐府题言心志的诗是最能体现这一风格 的佳作。诗人以政治家的深沉雄心、文学家的一唱三叹,表达 了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态和一统天下的雄心。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目标导读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这三首诗分别运用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 的艺术手法。品味这三首诗的艺术手法,背诵这三首 诗。 (3)领悟陶渊明的田园情怀,学习诗人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的品格;体会曹操渴求贤才以求建功立业的 情怀。 (4)通过反复诵读,背诵三首诗,来逐步加深对诗 歌的理解。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 几句诗勾勒了一些什么样的图画? 答: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 鸡鸣等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 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 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 使人悠然神往。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文本资料 作者简介 (1)东汉文人诗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朴素自 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2)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政治上削平群雄, 统一北方,形成了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文学上有重要的成就, 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诗歌方面,吸收民歌 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写 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诗,又善于写四言诗。著有《曹操 集》。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古典诗歌(1)
17
汉魏晋诗三首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自主预习
1.注字音
(1)札札______ 迢迢______ 机杼______ 衿______ 墟______里 皎皎______ 呦呦______ 吐哺______ 陌______ 擢______ 鼓瑟______ 羁鸟______
终日不成章 . (3)章杂乱无章 . 约法三章 .
盈盈一水间 .. (4)盈体态丰盈 . 彼竭我盈,故克之 .
(3)名词,整幅的布帛 名词,条理 名词,规则,条款
(4)副词,水清澈的样子 形容词,丰满 形容词,旺盛
金品质•高追求
zhá xū mò tiá jiǎo zhuó o zhù yōu sè jīn bǔ jī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荫后檐______ 暧暧______ 樊笼______ . . . 马扎 中间 (2)扎 间 扎染 间隔
yì à fá n i n (2)zhá zā jiān jià n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4)叠词的使用对全诗《迢迢牵牛星》创造氛围, 表现人物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全诗有六句从叠词起头,即“迢迢”“皎 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 词的使用使诗歌质朴清丽,情趣盎然,不仅增强了 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不断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脉脉不得语 . (5)语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羁鸟恋旧林 . (6)羁 白马饰金羁 .
纤纤擢素手 . (7)素十三能织素 . 吴广素爱人 .
(5)动词,诉说 动词,告诉 (6)动词,拘束,束缚 名词,马笼头 (7)形容词,白色的 名词,没有染色的生绢 一向,平素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5)《短歌行》诗中的用典“周公吐哺”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周公, 周武王之弟姬旦。相传周公求贤若渴,凡有士人求访, 立即接待,以至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作 者引用这一典故,表示自己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 归心。
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而“羁鸟”和“池鱼”都失 去了最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这两个词让人 感受到诗人在官场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走近高考 古诗中的衬托 为突出主要事物,用近似的事物或对立的事物作
陪衬的艺术手法叫衬托。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精读探究 (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 不得语。”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慨叹?
答:这四句是诗人的慨叹。那条隔开牵牛和织女 的银河既清又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 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如此,更突出了阻隔之痛, 相思之苦。别离之情最是难以排遣。而河水并非不能 渡过,只是不可逾越,这遂成为哲学上、文学上永恒 的悲剧的意象。难怪有人评价,这两句诗矛盾之鲜明, 表情之深切,景物之交融,声情之并茂,雅俗之兼得, 堪为诗歌上乘。
金品质•高追求
◆
(3)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 生,晋宋之际浔阳柴桑人。29岁任江州祭酒,不久辞官归 隐。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 污,公元405年,担任彭泽令才83天,“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向乡里小儿!”解印离职回乡。自此躬耕田园,终身不仕,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6)诵读《归园田居》这首诗,找出表现诗人厌 恶官场,希望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并品味尘网、 羁鸟、池鱼、樊笼等词的深意。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答:提示:抓住关键的语句和词语,有助于对文本的理 解。对词语的品味,一定要联系具体的语境。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写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 极端厌恶的心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达了身在宦海而心系 田园的心情。 “尘网”和“樊笼”都指官场生活,是禁锢人的牢笼和 罗网,使人有羁鸟和池鱼之感。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这是世外桃源的光景,描写自然平淡,构思安排精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 公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 绿阴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 趣,这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给人 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 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 的茅舍融入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 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似太过清静,似少一 点生气。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 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这 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田园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 为和谐统一。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建安文学 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 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年群 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 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 人集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 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 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洒脱的 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 诗歌所特有的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 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文学的代表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和蔡琰等。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