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TiO2纳米晶多孔膜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概况,阐述了染料敏化纳米晶TiO2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其原理, 对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如纳米TiO2膜、敏化染料、电解质等做了探讨。
同时介绍了TiO2纳米薄膜的一些制备方法。
最后对太阳能电池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TiO2;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纳米薄膜1、引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两大挑战,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几年来, 很多国家已投入大量资金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用单晶或多晶硅膜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其最高效率可达20%以上, 但成本过高。
开发低成本光电活性材料, 对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有重要意义, 目前ZnO、CdS、CdSe、CdTe、Fe2O3、SnO2、TiO2等许多化合物被用于光电转换。
虽然CdSe、CdTe等光电池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但它们是剧毒物质, 容易对环境带来危害。
TiO2染料敏化电池(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简称DSSC)则彻底摒弃了传统的硅电池工艺, 它的最大优势是廉价的成本以及非常简单的制作工艺, 因此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制备与应用研究受到各国学术界的重视, 并成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2、染料敏化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1 染料敏化电池的基本结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由导电玻璃、纳米多孔TiO2膜、敏化剂和电解质等部分组成。
导电玻璃的内侧镀有0.5~0.7μm氧化铟锡透明膜, 方块电阻为10~20Ω, 透光率大于85%。
光阴极还可镀上一层Pt(约5~10μg·cm-2), Pt层对光的反射不仅提高了太阳光的吸收率, 还有助于提高电子的收集效率。
TiO2膜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多孔薄膜, 一般厚度约为10μm 左右。
DSSC电池选用的敏化剂可以选择有机染料或无机染料。
染料敏化纳米TiO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来,染料敏化纳 晶二氧化钛太 阳能 电池一 直是 国内外 研 究 的热 门课题 _ 染料 敏化 T O 纳 晶薄膜太 阳能 电池 生 1 。 i
产工 艺简单 、 备 电池过程耗 能较 少 、 源 回收周 期短 、 制 能 生 产 成 本 较 低 ( 为 硅 太 阳 能 电 池 的 l 5 1 1 ) 可 弱 仅 /~ /0 、 光 发 电 、 明性 好 、 电转 化 率 不 受 温 度 影 响 等 优 点 。染 透 光 料 敏 化 T O 纳 晶 薄 膜 太 阳 能 电 池 有 望 成 为 下 一 代 实 用 i。 性 高 性 能 太 阳 能 电 池 。 本 文 重 点 对 T O 的 结 构 和性 能 、 i。 染 料 敏 化 纳 米 T O 薄 膜 的 工 作 原 理 和 制 备 方 法 的 研 究 i。 进 展 进行 了 综 述 。
顶 点 或 共 边 组 成 [, 图 1 示 。锐 钛 矿 相 结 构 是 由钛 氧 5如 ] 所
八 面体共边组成 的四面体结 构 。 而金红石和板钛矿结构是 [i T 八 面体共 顶点且共边组成 的稍有畸变 的八 面体结
半导体染料
构 。T O 是 一 种 宽禁 带 的半 导 体 材 料 , 中锐 钛 矿 型 T O i。 其 i
溶胶 一 胶法制备 T O 薄膜 , 凝 i 一般先制备溶胶 , 然后
用 浸 渍 提 拉 、旋 转 涂 层 或 喷 涂 法 将 溶 胶 施 于 经 过 清 洁 处
才 能 得 到 ,因 为 每 种 物 质 的 氧 化 物 还 原 均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才能发生 。一般来说 , 电位越大 , 积时所需 电流 密度 过 沉
.. 有 机 钛 化 合 物 为 原 料 , 钛 酸 正 丁 酯 _、 酸 异 丙 酯 、 如 8钛 ] 钛 322电 解 质 浓 度 配 比 在 溶 液 中 , 子 的 浓 度 越 高 . 对 应 的 电 极 电位 就 越 离 其 酸 四 乙 酯 [ 。另一 种 以 无 机 钛 化 合 物 为原 料 , 四 氯 化 钛 1 … 如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光阳极层TiO2浆料的制备

Ø 缺点:
4
Confidential 1)制备过程需要时间较长(3-7 天),不利于成本节约和工业化推广。 2)该方法制备工艺要求精细,国内真正掌握要领的还为数不多。 3)方法需要钛反应釜、离心机和三辊研磨机,设备成本较高。
2.1 方法一(以四异丙基钛为原料制备 TiO2 浆料) 该方法以四异丙基钛为原料,通过控制水解和晶化的温度、酸度、压力、反
1
Confidential
应时间以及溶剂等条件,达到控制 TiO2 的颗粒大小、均匀度和固含量等目的。 本制备方法制备过程需要 7 天。
2.1.1 试剂 Ø 乙酸 Ø 四异丙基钛 Ø 浓硝酸 Ø 乙醇 Ø 乙基纤维素
2.1.2 设备 Ø 电动搅拌机:可调速 Ø 钛反应釜:钛质釜体(缺) Ø 超声波(功率可调) Ø 旋蒸仪 Ø 研磨机:EXAKT 三辊机(缺),价格约 10000 元。 Ø 离心机(缺)
2
Confidential
2.1.3 制备方法 按照本制备方法的投料比,一次实验可制备出 50 克以上的纳米晶层 TiO2 浆
Ø 第二层(光散射层,两种结构): (1) 单组分结构:400nmTiO2 浆料(固含量:~20 wt%TiO2),膜厚: ~4um; (2) 双组分结构:10nm+400nmTiO2 浆料(质量比:粒径 10nm/粒径 400nm=1/10,固含量:~30wt%TiO2),膜厚:~4um。 (3) 与单组分结构相比,双组分结构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
料。具体方法如下:
2.1.3.1 纳米晶层 TiO2 浆料的制备 Ø 取一个 100 毫升的单口烧瓶,加入 58.6 克(0.2 摩尔)的四异丙基钛,在室 温下和搅拌下,将 12 克(0.2 摩尔)的乙酸逐滴地加入。加完后继续搅拌 15 分 钟。 Ø 取一个 500 毫升并配有可调速的电动搅拌器的三口烧瓶,加入 290 毫升的水, 然后,将上述四异丙基钛的乙酸液体迅速地倒入水中,同时剧烈搅拌(转速 700rpm)。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搅拌 1 小时,确保水解完全。 Ø 往上述水解后的液体中,加入 4 毫升的浓硝酸,接着约在 40 分钟内加热温 度至 80 度,并在此条件下继续胶化 75 分钟,然后,冷至室温。 Ø 往上述冷却后的胶体液体中加水,使总体积达到 370 毫升。然后将上述胶体 转移到 570 毫升的钛反应釜中,在 250 度和 70atm 下反应 12 小时。转速? Ø 转移上述反应后的胶体至 1000 毫升的茄形瓶(称量)中,(然后在搅拌下慢 慢)加入 2.4 毫升 65%的硝酸,搅拌后,胶体超声(200W),超声 2 秒,停止 2 秒,重复 30 次。 Ø 胶体在 45 度下用旋蒸(30mBar,水泵?)浓缩胶体,使 TiO2 的质量含量为 13wt%(王鹏的文章为 18wt%)。如何控制?称量? Ø 最后,通过离心,用乙醇清洗三次,除去硝酸,得到 40wt%TiO2 乙醇胶状 物(约 4wt%的水)。(约 40 克胶状体)
染料敏化纳米TiO_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An 等[14]以 TiCl4 或 TiCl3 为前驱体 ,向 电 解 液 中 加 入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CTAB),通 过 阴 极电沉积法制备了 TiO2 薄膜。 乔俊强等[15]采用直流复合 电 沉 积 法 , 在 纳 米 镍 镀 液 中 加 入 平 均 粒 径 为 15 nm 的 TiO2 纳 米颗粒,采用机械搅拌,成功地制备出 TiO2/Ni 纳 米复合涂层。 3.3 化学气相沉积法
物)制备纳米晶。 这种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容易操作,其中的水热熟
化过程还可以控制产物的结晶和长大, 因而使半导体氧 化物的颗粒尺寸和分布, 以及薄膜的孔隙率成为可以控 制的因素,并且效果良好。David Grosso 小组观察到在一 定的水热处理温度下,薄膜出现“自组装”现象,呈现理想 的表面形态[26]。 这对于获得有利于 DSSC 光电转换的光电 极意义非常重大。 水热合成法的局限性是它必须进行高 温和高压处理,这限制了基底材料的选用。 如目前研究得 比较多的用柔性有机聚合物取代玻璃作基底材料就会受 到高温处理过程的限制。 此外,水热合成法需时较长,整 个过程需要十几个小时,且不能及时获得光电极。 水热合 成法需要耐温、耐压、耐酸腐蚀的反应釜,操作复杂,有机 溶剂的毒性、可燃性有潜在环保和安全问题。 目前大多研 究集中在粉体制备上, 但基本上都停留在实验室几十毫 升至几升的小高压釜水平上,难以产业化。
当电极反应中, 有 H+ 参加反应时,pH 值的大小直接 影响到不同元素的离子能否在阴极上共沉积以及沉积薄 膜中不同元素原子的比例, 而且电解质溶液的酸度也决 定被还原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形式,溶液的 pH 值对 电化学反应和成膜反应都有较大的影响, 通常只有在一 定的 pH 值范围内,才能形成指定结构的膜材料。 在调整 沉积物的物理特性问题上,pH 值比其它因素更加重要。 3.2.4 温度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

然后加入聚乙二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即可得到稳定的 或者NazS04即可得到纯锐钛矿型Ti02溶胶。
纯锐钛矿纳米溶胶。
Peng and Chen等[22]在高温下将干净的金属钛片浸
另外还可采用四氯化钛水解后进行水热处理, 泡在丙酮溶液中,以丙酮为氧化源可以制得致密和
通过控制前驱体的合成条件可以得到不同显微结构 和均质稳定的纳米氧化钛胶体。同钛醇盐相比, TiCL是种相对较便宜的原料。因此一直有人利用
·434·
6.67%的电池。 (3)激光烧蚀溅射沉积法 激光烧蚀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薄膜制备
万方数据
笮獭:盈狴雠二堑鲤幽
壹垄生篁!鲞塾丝垡查堕丝皇垄!!垒蔓壁竺型鱼查鲞
(1)足够大的比表面积,以尽可能多地吸收染 料分子。例如10弘m厚的Ti02薄膜(Ti02平均粒 径为15~20 nm)在吸附了染料后能使比表面积增 加1 000倍,从而使TiOz电极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 捕获光的效率达到近100%。
可以得到粒径为14不n同m的 晶相和尺寸的Ti02凝胶。如Barbe 为70 ms,而 采m用o粒l径/为L32
得的薄膜其复合 时间仅为18 ms。电子复合时间的
延长意味着光生 电子在薄膜内传输效率的提高,因
此存在一个最佳的Ti02粒径以获得最大的光电转
以锐钛矿为主,还存在少量金红石以及板钛矿的 nHmN03 的T酸iO性z条颗件粒下制能备得所到 等[12]发现,在o.1Ti02颗粒制备的薄膜其复合时间
(3)通常应是锐钛矿相。Park N-G等[司的研 究表明,同样厚度的锐钛矿型Ti02薄膜的比表面 积比金红石型Ti02薄膜大25%;对染料的吸收量 多35%;具有相似的Fy特性;短路电流高30%。
(4)薄膜表面应当无宏观裂纹和其他明显缺 陷,以保证光生电子在薄膜内部快速并有效地传递。 1.2 Ti02薄膜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浅析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浅析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摘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新能源尤其是可以再生的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关系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并且取之不尽的能源,每年向地球辐照的能量大约是5.4×1024J,是人类每年消耗总能量的几万倍,如何有效利用太阳能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焦点。
太阳能电池也随着全世界的研究快速出现,目前使用最多的太阳能电池都是采用二氧化钛作为光阳极,由于氧化锌具有和二氧化钛几乎相同的带隙和相似的导带能级,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超越二氧化钛取得更高转化效率的光阳极材料。
本文以二氧化钛纳米晶粉体材料为例,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染料敏化剂对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二氧化钛;染料敏化纳米晶引言太阳能的变换和存储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是太阳能电池。
和普通电池不同的是,太阳能电池是一个把“太阳光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机器”。
1991年,瑞士科学家Gratzel等人首次利用纳米技术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提高到7%。
由于生产过程中没有高真空等高能耗环节,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等原材料易得,发电成本比其它电池更低。
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即Gratzel电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实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就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工作电极、电解质和对电极。
在透明导电基底上制备一层纳米多孔半导体薄膜,然后再将染料分子吸附在多孔膜的表面,这样就构成工作电极,通常称为光阳极。
由于光阳极输出的是电子,从电源的角度看,光阳极其实是电源的负极,对电极才是电源的正极。
对电极一般是镀有一层铂的导电玻璃,当然也可以用碳或其他它金属代替铂,不过电池转化效果最好的还是铂。
什么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kT J sc Voc ln q J dk
q表示完成一个氧化还原循环过程需要转移的电子数目,Jdk指的是暗电 流的电流密度,k指波尔兹曼常数。
影响填充因子的因素
填充因子可以反映太阳能电池的输出性质,是一个重要参 数。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电阻越大,填充系 数就越大,反映到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上, 曲线就越接近矩形,此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就越高。
diffusion I3(anode) 3I (cathode) electrolyte
circuit e- |TiO2 e- |Pt
(2) (3) (4)
(5)
(6)
electron recapture I3 + 2e-(cb) 3I dark reaction recombination TiO2 |S+ + e-(cb) TiO2 |S dark reaction
(1)
injection TiO2 |S* TiO2 |S+ + e-(cb) regeneration TiO2 |2S+ + 3I- TiO |2S + I 2 3 anode deoxidizing reaction I3 + 2e-(Pt) 3I cathode
填充因子 0.26 0.483
效率 (%) 1.47 4.51
存在问题
1. TiO2与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界面电荷复合率高;
电池填充因子较低
2. 空穴传输材料本身的导电率很低;电 Nhomakorabea光电流较低
3. 电解质与电极纳米粒子之间的接触性能差; 影响界面上的电荷传质速度,降低填充因子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介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介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1301班1131200116 马文栋十六周的新能源课程让我对新兴能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染料敏华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主要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太阳电池。
它是继多晶硅及薄膜太阳能电池之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产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开发取得突破。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以低成本的纳米二氧化钛和光敏染料为主要原料,模拟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与传统太阳能电池相比,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制作工艺简单、不需昂贵的设备和高洁净度的厂房设施,制作成本仅为硅太阳能电池的1/10~1/5。
该电池使用的纳米二氧化钛、N3染料、电解质等材料价格便宜且环保无污染,同时它对光线的要求相对不那么严格,即使在比较弱的光线照射下也能工作。
敏化染料太阳能电池主要优势是: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工艺技术相对简单,在大面积工业化生产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所有原材料和生产工艺都是无毒、无污染的,部分材料可以得到充分的回收,对保护人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从1991年瑞士洛桑高工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该技术上取得突破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研发。
敏化染料太阳能电池简称DSC, 主要由纳米多孔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对电极和导电基底等几部分组成。
纳米多孔半导体薄膜通常为金属氧化物(TiO2、SnO2、等),聚集在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板上作为DSC的负极。
对电极作为还原催化剂,通常在带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上镀上铂。
敏化染料吸附在纳米多孔二氧化钛膜面上。
正负极间填充的是含有氧化还原电对的电解质,最常用的是I3-/I-。
敏化染料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是:(1)染料分子受太阳光照射后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2)处于激发态的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3)电子扩散至导电基底,后流入外电路中;(4)处于氧化态的染料被还原态的电解质还原再生;(5)氧化态的电解质在对电极接受电子后被还原,从而完成一个循环;(6)和(7)分别为注入到TiO2 导带中的电子和氧化态染料间的复合及导带上的电子和氧化态的电解质间的复合;敏化染料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由表面吸附了染料敏化剂的半导体电极、电解质、Pt 对电极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y — e s tz d s a e l e s n ii e olr c l
染料激发 产生 的光 电子快速地 迁移到 T O 导带 的原固 i 有 3 :1 染料分子激 发产 生 的光 电子 能量 比 Ti 膜费 点 () O 薄 米能级高 ,2 染 料分子 本 身的最 低能量窜 轨道 能级 比 To () 】 导带的能级高 ,3 薄膜 中 TO 电子云轨 子云轨 道部分重 叠, 激发产 生的光 电于可 由染料分 子 中配 体无势垒地转移 到薄膜 中 TO。 … 。 i 上口 分 离 电荷 的复合 率很低使得染 料敏化 T Oz i 多孔膜 太阳 能 电池具 有很高 的光 电转化效率 M. r t [ G az 等人认为 ・ e 电荷 复合 主要发 生在 电子与空穴体 之 间, 不是 电子 与染料正离 而 子 之 间 。Ti 晶粒 的粒 径在 2 m 左右 . 大于 隧道效 应 O On 远
取 得 突 破 性 进 展 , 光 电 子转 化 效 率 高 达 4 . 池 总 转 化 其 6 电
孔膜 的表面吸附一层染料 敏化剂分子 。 装置 中 TO 不仅作 为 i 敏化染料的支持体 , 而且作 为电子的受体和导体
田 1 电池结构
效率可达 1 . 04 接近 多晶硅 太阳能 电池的水平 19 年 , 9 1 瑞士 M. azl Gr t 等首次将过渡金属钉的有机配 e 合物作为染料吸 附在 T O。 i 纳米 晶多孔膜 的表 面制作 了 Ti Oz
流 。整个 反应 表示 如 下 :
S+ h — v -S‘.
1 染料敏 化 TO2 i 多孔膜电池结构 、 运行机制
与机 理
1 1 电池结 构 .
染 料敏化 T O 多孔膜 的太阳能 电池装 置基本结构如 图 i。 1 光敏感 阳极 的制作是在透 明导 电玻璃 片上镀一层致密 的 Ti , O 膜 然后涂上一层厚度 1 0 m左右 TO i 多孔膜 , i 多 TOz
po t r
n 膜层 15 染 料 敏 化 TO2 孔膜 太 阳 能 电 池 的 电 荷 分 3m 的范 圉, 内的电子 不会 与空穴体 复合 。电荷复合仅 . i 多 发生在膜表面 , 对于通 常液体 I , l 1 支持 电解 质 , 电子与空穴 离 、 移与 复台 机理 迁 染料敏 化太 阳能 电池 的 电荷 分离 机理 与 P 结 电池 不 N 同 在 P 结 电池 中, N 电荷分 离是 依犊 半导体空 间电场作用 。 体I 都是 带 负电。 静电排斥作 用使得空 穴体 I 对 膜表面 电
纳 米 晶多 孔 薄 膜 电 池 , 电池 总 的 光 电转 化 率 达 到 71 , 种 . 这
1 透 明 导 电玻璃 , 致 密 TOz 3 多孔 TO 3 i 层, i 层 ( O ̄ Ti 纳米晶表面 吸附染料单分子层 , 孔隙问填充 氧化一 还原 电解 质) 反 电楹 ( , 镀铂 导 电玻璃)
3 6・
材 料 导 报
20 0 1年 1 0月 第 1 5卷 第 1 0期
近 电解液 中带 负电的(一 I 和染料 ) 阴离子形成 He ot 双 电 l l mh z 层 染料敏化太阳能 电池与 P 结 电池的比较 见表 1 N = 导弗
l 7 —一
衰 1 染料敏化电池与 P " I 结电池的比较 N P 结太阳能 电池 N 染料敏化太阳能 电池 没有明显的 电场空间
Th c a im {c a g e a a in a d r c mb n i n a e e p an . e e f c f Ti i ・ y — e st e n u — e me h n s o h r e s p r to n e o i t r x l ie Th fe to 02f m d e s n ii r a d s p o d l z p r l c r l t s i u ta e a d me h d fi p o i g d e s n i z d n n c y t l e s l r c l a e g v n o te e to y e i l sr t d, n t o s o l m r v n y e st e a o r s a i o a e l r ie ・ i n
能
娅
氧 化 一 原 还 屯祷
— —
、
TO i
h _ v /
电荷在 电场空间 中分离 光 电压 由内建电场决 定
半 导体 内不存在 电场 ,
需要将界面最 大化以吸 附 更 多的染料 分子
誊 抖
半导体中有正负两种 载流 子 半导体中只有电子一种载流于 要求避 免界面的形 成以减 步复合中心
Th e tc la i i h n ]c r n e e g t e d te i e e v r j x s s t eo e ee t o n r y,h o t d l a n i t e o o e ta . s h r d x p t a iJ e
12 染料 敏化 TO2 . i 多孔膜太 阳麓 电池 运行机 制
敏化 T O 多孔膜 太阳能 电池 的运行机制可用 图 2 明 i 说
如下 : 太阳光照射染料分子激发产生光 电子 , 光电子迅速 由染 料分 子注入 到 TO。 i 导带 , 生工作 电藏带动 外 电路 ‘ 产 激发 的
染料分子失 去 电子形成正 离子 . 然后 被支持 电解 中的还原 剂 还原成原始 的基态 . 氧化后的还原剂 在反 电极上被 从外 电路 转移 来的电子还原 光照下 . 这一过 程周而 复始不断输 出 电
Ke y wor s d
d es n iz d,oa elTi i , a o r sai e y —e st e s lrcl , O2 l n n c yt l i tm n
0 引言
随着地 球矿物 资搦f 日益减少和 环境的不断恶 化 , 的 太阳 光发 电作为无穷尽 、 洁的能搦f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 视 目 清 , 前广 泛使用 的太 阳能 电池大都采用硅材料 为了降低成本和 节约 昂贵的半导体太阳能 电池结构材料 , 人们从改进工艺 、 寻 找新材料 电池薄膜化等方 面进 行了尝试 目前 , 利用 纳米尺 度的半导体材料如 TO 、 n S O i Z O、n 等作 为太 阳能 电池 的光 阳极 的研 究已成 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 。 ] 。 。其 中光敏化染 料 吸附在 To。 1 纳米晶多孔膜 表面形成敏 化太阳能 电池, 已经
( a z o n tt t fP y i s L n h u 7 0 0 Ch n ) L n h u I s iu e o h sc , a z o 3 0 0, i a
Ab t a t s r c
Th tu tr n c a im fd es n i zd Ti a o r saief m oa el a ed s r e - esr cu ta d meh ns o y —e st e O2 n cy tl i s rcl r ec i d i n n l l s b
Dy — e stz d Ti 2 n0 r sa i l o a l e s n iie O Na c y t lne Fim S l r Ce l
Li n Zhi o g d n Li mi Gun Yun u Li ng Da Da n oa
T1 i m ( o ti y 一e st e n e o lcr lt ) 4 O f l c n and e. n ii l d r d x ee to ye ,  ̄ z -a c u tree to e c aigg M fp aiu ee to e - o n e l r d ( o tn o 0 ltn m lcr d ) c
豳 2 染料敏化 电池运行示意 圈
纵 坐标表 示单 电子的能量, 线表 示 I / 电极对 的电势 虚 一I 1 电子由激发 态染料分 子注入 TOz i 导带 , 电荷 复合 , 2 3 电子 由 TO 半 导体 转移到 导 电玻璃 电投去 外 电路 , i 4 I 还原 染料 正商 子。 反 电极 对 I 的还 原, 电解 一 5 6 质 中离子的迁移
F g 1 q a t  ̄ t r fs lr c l i H es r c u e o o a e l 1 c n u t g g a s 3 c mp c o d c i ls , o a t n O2l y r 3 me o o o s a e ' s p r u
通讯地址 : 州市 9 兰 4号信箱 , 邮政编 码 :3 0 0 电话 :0 3 ) 2 72 —3 8 - al id n  ̄p bi l・ ・n 70 0 ( 9 18 6 1 15 7 E m i n og u l ・z e d c
维普资讯
・
摘要 对兼料敏化 Ti 纳束晶 多孔膜 太阳耗电池的站 构、 O: 原理进行 了介绍 , 电池中 电荷分 离、 对 复合的机. 和 0 原 因进 行 了说 明 分 析 了 TO i 薄膜 、 料敏 化 荆和 支拌 电解 质对 电 池性 能的 影 响 提 出 了提 高 电池教 率 的主 要 逢 径 。 兼 关键词 染料敏化 太阳能电池 TO 薄膜 纳米晶 i:
维普资讯
染 料 敏 化 Ti O 纳 米 晶 多孔 膜 太 阳 能 电池 / 志 东等 林
・3 5・
染 料敏 化 T O 纳 米 晶 多孔膜 太 阳能 电池 i
林 志 东 刘 黎 明 郭 云 达 道 安
( 州 物 理 所 . 州 70 0 ) 兰 兰 30 0
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太阳能 电池迅速 引起了众 多研 究工作者 的兴趣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 太阳能 电池完全不 同于传统太 ] 阳能 电池 , 它具 有重量轻 、 转化效率 高、 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 正 好满足了 目前对可再生能源的大量需 求 , 因此 , 这一概念刚~ 提 出, 即受到广泛 关注 , 国科 学家纷 纷对其 进行研 究 , 各 从不 同的角度研究了这一新兴 太阳能 电池技 术的优越性及其潜在 的应用价值 ] 。国外权威的科学家认为 , 这一技术将逐渐取 代传统的太阳能 电池, 成为今后能源技术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