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复习题考试资料重点

合集下载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同名27164)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同名27164)

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1第一章广告传播对象是大众1、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

2、广告的概念:广告是有计划的通过媒体传递信息,影响公众行为的信息传播活动。

3、广义的广告指一切广告活动,包括商业和非商业广告。

侠义广告指商业广告。

4、广告心理学内容包括三部分:A、广告客体:消费者心理;B、广告心理功效:心理学原理运用;C、广告心的理效应测定:广告效用程度,遵守有效应原则,可靠性,相关性原则。

5、广告的要素:广告主(三个层次:生产企业、中间批发商企业、零售商)、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费。

6、广告的内涵:是付费的信息传播,广告活动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信息发布应该有计划,广告的手段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

7、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科学,把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广告,就是广告心理学。

心理学之父为冯特。

8、广告心理学是说服大众购买商品和劳务,为促使其采用购买行为而研究其心理与行动的一门科学,它是为促使大众购买而将所研究的心理与行动的结论付诸实施的技术,所以广告心理所研究的是说服的原理及过程。

9、工商企业用户:新任务型、常规型、更新型生活消费者:经常性、选择、考察性。

10、广告对消费者的作用:广告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广告将新知识传递给消费者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消费资金。

11、广告的原则:真实性,信息性原则,受众原则,艺术性原则。

12、广告的心理功能:传播信息加强认识,指导消费,利于竞争,塑造形象。

广告心理的基本作用:心理学可以节约广告的费用、使广告活动以提高效率、提高有效的广告目的。

13、心理现象的实质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商标意象说是由欧集尔云提出来的。

15、1903年,思科特汇编成《广告理论》一书,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16、消费行为是从形成需要开始的。

17、USP的基本前提是消费者为理性思维,它的语法程序为特有的许诺加理由支持。

18、AIDA:注意、兴趣、欲望、行动。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归纳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归纳

广告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5个,2分/个,共10分)1、光环效应:人们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比较深刻、突出,这种强烈的知觉,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

①梦露的鞋子②环效应是把双刃剑2、奥卡姆剃刀:“奥卡姆剃刀”是一种“反动的”哲学。

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就是不断为这个世界增添新的内容,而“奥卡姆剃刀”却不断向我们的文明成果发出挑战,指出许多东西实际上是有害无益的,而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垮。

①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②享受简单的生活③如无必要,勿增实体3、皮革马利翁效应: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①“雕像”变成“美少女”的故事②不应吝啬对孩子的赞美③学会赞赏别人4、广告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5、AID(M)A: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AIDAS:引起注意—诱发兴趣—刺激欲望—促进购买—买后满足6、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测,考2个)①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起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关系。

②投射法:投射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用来探讨消费者潜在的动机和情感,消费者首先接受一个可用多种方法解释的模糊刺激,在其作出反应时,通常会把自己隐藏起来的需要、愿望、情绪投射到对这一刺激的解释上,通过对这些反应的间接推测,我们可以了解其内心的深层想法。

③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蕴含规律的方法。

7、理性广告的说服过程:(四选一)①功能一致性理论:消费者接受到广告刺激时,会把从广告中获得的产品性能方面的特点与自己心目中所期望的或理想的产品应具有的性能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广告中的产品是否与自己的期望是否相符,这一过程称为功能一致性过程。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广告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包括广告受众(即消费者)在广告活动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各类广告形式、手段的心理效果的测定,以及广告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活动。

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询问调查法3)投射法4)问卷量表法询问的技巧:可按统一的涉及要求或有一定的调查问卷来进行比较正式的访谈,提问的内容、顺序、方式、记录都有统一的要求;也可只设计一个粗线条式的提纲,进行非标准的访谈。

广告活动中访谈经常采用后者。

这种访谈的很多信息特别要求调查员采用追问的技巧获得。

追问的主要功能是引导被调查者更全面、精确、深入地回答问题。

追问按目的分为两类:一是为了获得详尽的客观材料而追问,二是为了获得更深入的对原因的解释,即探讨被调查对象的内在动机(投射技巧)。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明确目的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后注意指对广告有浓厚兴趣,对广告的注意处在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关注,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客服困难的状态。

广告引起广告受众注意的方法1广告信息的特点A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多,无意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定向反射式由客观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一种应答性反应。

因此,广告作为对广告受众的刺激物,其本身的特点会影响广告受众对他的注意。

B新异性C活动变化性D对比性E广告信息的相对强度F信息呈现的方式、信息量和速度2)选择广告的位置3)增加广告的重复率4)呵呵广告对象的兴趣5)运用幽默增加广告的趣味性6)增加广告的艺术性7)了解广告受众注意的分配如何8)利用悬念吸引注意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感受性是指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主要指感受器官对相应的适宜刺激产生的感觉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广告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科学的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

四、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狼孩广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 2、广告诉求的心理依据 3、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4、广告媒体接触心理 5、广告构成要素与广告成效的关系 6、广告成效及其测量方法 7、消费者的心理差异 8、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 9、品牌心理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法 1、访谈包括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2、问卷调查包括〔1〕结构:说明、指导语、问题〔2〕类别:开放式、封闭式〔3〕本卷须知:为被调查者着想二、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 2、自然实验三、作品内容分析法 1、确定问题 2、选择资料 3、培训人员 4、评分编码 5、统计分析实验法:指在严格操纵的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的交谈,了解受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等的方法。

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的优缺点对比:结构式访谈优点1谈话易操纵2简练,省时3内容可量化。

缺点:1受访者处于被动2不易深入非结构式优点:1气氛轻松2受访者易吐出心中真言。

缺点:1费时费事2难以量化广告心理学的效应模式AIDA:AIDA理论是广告理论中较为经典的观点。

既能够认为是广告创作原那么,也能够认为是消费者同意广告的心理过程。

AIDA确实是英文Attention〔注意〕、Interest〔爱好〕、 Desire〔欲望〕、 Action〔行为〕的头一个字母组成。

意思是广告作用于视听者的心理历程是:第一引人注意,即从周围对象中指向和集中于特定广告,接着对引起注意的广告发生爱好,而后产生占有广告产品的愿望,最后导致消费者产生购买该广告产品所诉求的行为。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20世纪初,刘易斯就总结了大众接受广告的心理历程,将其归纳为AIDA,指的是广告作用于视听者的注意、兴趣、欲望、行动这几个心理历程。

2、有人根据“桌子”这个刺激词联想到了吃饭、书桌和椅子,在这三个词语中,其中书桌是类似律。

3、视觉策略,旨在加强对广告认知的微观策略。

常用的视觉策略有:对比策略、镶嵌策略、软换策略、特征展露策略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对于吸烟者,印在香烟包装盒上的禁烟忠告往往被“过滤”掉,而戒烟者却一般容易注意到这一忠告,从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理论来看,这是因为(信息的支持性)在起作用。

2、知觉组织的特性表现为如下哪几个方面?(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3、在以下几种现象中,哪些是依据感觉信息进行知觉推论的?(A、人们在挑选服饰时,经常试一试手感,以此判断面料质地的好坏;C、挑选西瓜时,可以通过拍拍西瓜表皮听听响声来判断西瓜是否成熟;D、一般来说,人们会认为价格高的东西相对质量会比较好三、判断题1、在照度、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人们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

知觉的这种不变性,称为颜色恒常性。

(错)2、广告上的人物,一般来说其性别和职业与广告的内容无关,不会影响广告的效果。

(错)3、在条件反射的泛化中,泛化的程度与两个刺激的相似性密切相关。

新刺激与原有刺激相似,泛化越明显;相反,两者的差异越大,泛化越小。

(对)四、名词解释1、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

五、简答题1、认牌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步骤?答:(1)知名度的获得。

即部分品牌从众多品牌中进入到“了解的”行列,于是它们获得了知名度。

(2)美誉度的获得。

即获得了知名度的部分品牌进一步深化,消费者相信它们能够提供某种利益,并产生好感,这样它们便有了美誉度,成了“可接受的”品牌。

(3)认牌购买。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

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

广告心理学第二章广告与注意1、注意P20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P21注意: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无意注意:无意状态下对广告的注意在心理上称为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没有预定的目标,产生心理活动的一方也不需要做什么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一直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注意”是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现象?当消费者注意广告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什么?答:不是。

注意贯穿在心理活动之中,它的作用是让感觉和知觉停留在对象上。

2、阈下广告P43刺激低于阈限水平,就是阈下刺激。

人们通常感觉不到阈下刺激,但仍然会有反应,这种情形被称为阈下知觉。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 Advertislng)是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将产品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物呈现给他们的一种技巧。

通过这种呈现,营销者希望消费者会在阈下水平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购买反应.避免消费者对传统广告侵入式营销的反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阈下广告:在其他媒体背景上呈现极微弱或极短暂的广告的信息。

阈下技术的各种实际应:◆用心设计的隐讳图案和暗示性的身体语言◆低俗的或经过艺术修饰的、能够使人发生联想并引发本能冲动的隐藏符号◆极微弱、极短促的言语或图像的闪现◆经过声学处理或隐含不被感知的背景信息的音乐◆设置隐喻或使用催眠术 hypnoti c 来进行言语表达阈下广告的使用在很多地区是违法的,所以不能随便使用。

这种说法是对的。

因为阈下广告的效果非常难以测量,对人的影响难以估计。

第三章广告与知觉1、知觉的一般概念P47知觉:大脑能对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加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实现的,这种认识加工在心理上称为知觉。

感觉:当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大脑中对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感受性:指反映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是以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大学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精)

大学广告心理学考试重点(精)

广告: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特指商业广告,是指特定的广告主有计划的以付费的方式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向其潜在的受众传递商品或服务等方面的信息,以促进销售的宣传活动。

现代商业广告五要素:广告主、广告代理部门、传播媒介、受众、市场商业广告的一般特征:1 以赢利为目的2有明确的广告主并支出费用3是说服的艺术4是有目的有计划和连续性的5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进行6广告对象是有选择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广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在广告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它更多的强调与广告实践的结合,为广告服务。

广告诞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出版了《广告心理》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的方式:1直接观察2仪器观察3痕迹测量4自我观察二实验法1实验室试验法2现场实验法三访谈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获得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资料,是广告心理研究中常有的一种常用基本方法。

访谈的形式可分为:面谈式和电话访谈式。

四投射法五问卷法面谈法:可分为结构式和无结构式。

结构式又称控制式访谈,指研究者根据预定目标事先撰写好谈话提纲,提问的顺序、方式、内容、记录都有统一的要求,访谈时依次向受访者提出问题,让其逐一回答。

这种访谈组织比较严密,条理清楚,研究者比较容易掌握谈话过程,所得资料比较系统。

无结构式也称自由式访谈。

研究者能与受访者比较自然的交谈,虽然有一定的目标,但谈话没有固定的程序,结构松散,所提问题涉及的范围不受限制,受访者可以自由回答。

优点:1可直接获得问题的答案,并通过观察受访的面部表情和反应动作,发现和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或对某项问题作深入讨论;2富有伸缩性,如发现受访者不符合样本调查,可立即终止调查,样本能精确控制;3是一种感情投资,易于消费者与企业建立起来感情联系,同时可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习题与解答

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习题与解答

2007年秋广告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重点习题与解答(客观题部分)(部分题目后面的序号代表该知识点所在的章节)一、填空题1.当客观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时, 人的认识过程便由此开始了, 它涉及到感觉、知觉、记忆、思维、__________等活动。

想象P32.在统计学中讲的相关, 是指具有相关关系的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程度。

相关的情况可分为三种: 正相关、负相关以及___________。

零相关P263.伴随着注意的心理特征包括三个心理过程, 它们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以及_____________。

意志过程P44.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点, 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 即个性心理特征。

P45.个性心理特征受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的制约。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又统称为个性倾向性。

P46.20世纪初, 刘易斯(Lewis)就注意到大众接受广告的心理历程, 将其归纳为AIDA, 指的是广告作用于视听者的注意、兴趣、欲望、___行动__这几个心理历程。

P97.态度理论的三相心理模型指的是态度有三个成分, 即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向三个成分。

P118.如果一则实验表明, 某广告随着其字体的逐渐变大, 而导致消费者对其注意度的逐步提高。

那么从相关的三种方式上来评判, “广告字体”与“消费者的注意度”属于正相关。

9.随机变量按照其性质不同, 可分为命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

P18 10.在统计学中讲的相关, 是指具有相关关系的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程度。

相关的情况可分为三种: 正相关、负相关以及___________。

11.我们投掷硬币, 结果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利用抽奖箱抽奖, 抽得的号码可能是5号也可能是10号, 从现象的分类来看, 这种现象属于随机现象。

P20 12.次数分布, 是指在同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

P1913.通过具体求证, 就可能对样本统计值得出的差异做出进一步的一般性结论, 即总体参数之间是否确实存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研究方法
调查法:邮寄问卷、电话调查、面对面调查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对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规律的方法。

2.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广告心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她是在吸收引用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与心理学:其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分支
与广告学:广告学研究的是宏观过程,是探讨广告活动现象一起一般规律的学科。

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是广告活动中人的心理是微观的
与消费心理学:二者是交叉的消费心理学侧重的是人与广告活动的关系消费心理学研究服务于营销,但广告心理学研究主要是服务于营销活动中的广告宣传
二者都将消费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广告心理学服务于营销心理学
3.简单品牌选择策略
特点:A选择思考的时间非常短暂。

B选择决定是在购买地点做出的。

措施:POP,包装,知名度,促销
4.复杂品牌选择策略
定义:消费者根据产品各方面的属性或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和权衡,然后从中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满意的品牌。

两个重要变量:A各种属性的优劣。

B各种属性的相对重要
5.非理性购买行为
6.理性购买行为
定义:指在掌握必要的商品信息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或计划以求有效达到一定目的的购买行为。

7.勒韦兹和斯坦纳模式
知晓—了解—喜欢—偏好—信服—购买
勒韦兹和斯坦纳认为,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认知反应,情感反应和意向反应。

认知反应包括知晓和了解。

所谓知晓,是指消费者发觉到产品的存在,它发生于消费者与广告接触之际;了解是消费者对产品性能、效用、品质等各方面特点的认识。

情感反应包括喜欢和偏好。

喜欢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良好态度;偏好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良好态度扩大到其它方面,喜欢和偏好是密切联系的两种反应,它们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是产品是否是一种满意而合适的问题解决办法的衡量。

意向反应包括信服和购买。

由于偏好,消费者产生了购买欲望,而且认为购买该产品是明智的,这就是信服。

信服代表决策的结果,它说明在做决策之后,消费者已经坚信购买广告产品,或者说有了购买广告产品的动机;购买是由态度转变为实际的行为反应。

勒韦兹和斯坦纳还认为,广告活动要达到最终目的,就要促使消费者由知晓向购买进展。

L&S模式的缺陷
L&S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某些产品,消费者不一定按照L&S模式所制定的次序进行,他们可能开始一、两个过程后就是停止或重新开始。

②后一阶段的活动结果反馈,可能对前一阶段产生影响。

例如对产品的信服可能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

③有些消费者可能一下子将全部过程完成,以至于区别不出各个阶段进展的过程。

此种情况特别在低风险、低花费产品上更为多见。

④有些消费者可能完全不遵循这种过程,他们可能按照某种其它途径作购买决策。

例如有的消费者可能由知晓直接进展到偏好,而省略掉了解和喜欢这两个阶段。

8.品牌资产及其构成
定义: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是有关品牌的所有营销活动给消费者的心理事实。

构成:产品类别——品牌名字——产品评价
|
关联物
9.定位及其方法
定义:把商品标定在标准客户的大脑中,以单纯的信息在顾客脑海里塑造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不仅能表明企业本身的优缺点,还要表明与别家竞争企业的区别
方法:强势定位策略
独特分类策略
使用场合分类
细分类策略
消费市场分类策略
功能定位策略
10.广告诉求的决策模型
11.态度
定义:对一个特定客体的反映准备
12.低认知卷入的理论模式
强化理论
纯暴露理论
熟悉性模式
低卷入学习模式
归类评价模式
一致性理论
高认知的理论模式
13.精细加工的可能性模式
定义:广告存在着2条线路,即中枢线路和边缘线路占主导。

在实际传播情境中,受众认知加工程度高,中枢线路占主导。

反之,当加工的程度低时,边缘线路就成为广告说服的主要途径。

实现中枢线路说明的2个条件:受众具备加工信息的动机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如果消费者不具备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动机,而且广告中存在着边缘线索,消费者就会按照边缘线索进行信息加工。

启示:A。

在广告中,我们最好提供强有力的论据,对受众进行理性的说服,促使产生持久积极的态度改变。

B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也必须提供一些重要的边缘线索,出事消
费者发生暂时的态度改变。

14.广告说服策略
通过品牌认识影响品牌态度
通过广告态度影响品牌态度
通过企业形象影响品牌态度
直接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
公关新闻报道
赞助
15.广告诉求的方法
比较
双面论证
幽默
恐惧诉求
性诉求
潜意识诉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