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将下列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0分)2.学校开展“科幻作品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5分)(1)【任务一】下面是小语同学参与拟写的公众号推文的片段,请完成相关任务。
(5分)有人说,科幻作品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它将狂放的幻想与严jǐn____甲____的科学相结合,因此,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必须以丰富而坚实的科学知识为基础。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增强,科幻文学也日渐蓬勃。
阅读科幻文学对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帮助青少年建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作用;创作科幻作品能助力____乙____(A.启发B.启示)少年儿童科学思维,挖掘青少年创新创造潜.____丙____能,培育科幻创作新生力量。
在学校开展“科幻作品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之际,同学们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市少年宫与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办的以“创新、创意、创作”为理念的“小小科幻家”少年科幻创作征文活动。
①根据拼音写出甲处的汉字,为乙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只填序号),写出丙处加点字的拼音。
(3分)甲:严jǐn________乙:助力(A.启发B.启示)________丙:潜.________能②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分)(2)【任务二】小语同学为活动写了宣传对联的上联,请你选用下面字词帮他完成下联。
(2分)备选字词:深究辰来星去似神似仙上联:说天说地巧释日升月落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务三】小语同学需向班主任张老师请假参加市少年宫召开的颁奖大会,请你根据少年宫老师和小语妈妈的聊天截图内容,为他补全请假条。
(2分)请假条尊敬的张老师:您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此致敬礼!请假人:小语2023年5月3日(4)【任务四】小语在科幻作品推介会上推介了《基地》一书,请你参考示例,为《海底两万里》写推介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一、选择题1.加点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河干.(gān) 轮廓.(ɡuò) 湮.没(yān)(fǔ kàn)B.辜.负(ɡū) 吞噬.(shǐ)俯瞰..C.刹.那(shà) 舷.窗(xián) 忧心忡.忡(chōnɡ)D.烧灼.(zhuó)灵犀.(xī) 溯.流(s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D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廓”应读kuò。
B项“噬”应读shì。
C项“刹”应读chà。
2.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B.⑤②③④①C.④①②⑤③D.②③④⑤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
④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①“关于它的起源”体现了句意衔接的紧密,可作为第二句;⑤“汉魏以后”体现了分析过程语意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三句;②可通过读能确认与上一句衔接紧密,可作为第四句;③句句意的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③。
故选A。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发扬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就业的战略之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天舟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B .在新书签售会上,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作家,一时间竟激动得语无伦次。
C .她那扑朔迷离的眼神使得大家认为她就是始作俑者。
D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
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B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等。
C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 .虎妞,《骆驼样子》中刻画的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不幸的是,她最后因难产而死。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
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
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 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 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A .①③②④B .③④②①C .④①③②D .②③①④4、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A .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 .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诵名家名篇,品朗读之美。
朗读《济南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zhù蓄绿色的水藻和澄清的河水;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感受到碧绿的菜洼和有趣的蝉蜕;朗读《皇帝的新装》,让我们感受到皇帝的滑稽和大臣的愚蠢;朗读《天上的街市》,让我们感受到明亮的街灯和牛郎织女的yōu闲……(1)将文段首句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诵名家名篇,品朗读之美。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蝉蜕.( )滑稽.( )zhù( )蓄yōu闲( )(3)找出画线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发髻.(jí)确凿.(zuò)干涸.(hé)神采奕.奕(yì)B.粗犷.(guǎng)灼.人(zhuó)苫.蔽(zhàn)咄.咄逼人(duō)C.酝酿.(niàng)蜷.伏(quán)抽噎.(yē)随声附和.(hè)D.匿.笑(nì)鄙.薄(bǐ)棱.镜(líng)莽莽榛.榛(zhēn)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爵士钦差精至骇人听闻B.渡金港湾雕像灵机一动C.喇叭虚荣爱慕随声附和D.荒凉气慨泥潭神通广大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雄安新区使用外,还向中国、河北等地输送。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新区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
D.是否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全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全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序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捆绑(bǎnɡ)凛冽(lǐng)稠密(chóu)心有灵犀(xī)B.鲁莽(mǎnɡ)厄运(è)毡鞋(zhān)海市蜃楼(shèn)C.钦佩(qīn)严谨(jǐn)吞噬(shí)千钧重负(jūn)D.遨游(áo)凸现(tū)吟唱(yín)忧心忡忡(zhōn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堡垒辜负疲惫不期而致B.保佑拯救轮廓五脏六腑C.俯瞰点辍炙烤天南地北D.XXX拍摄溯流据理臆断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原来XXX训犬的场景是如此触目惊心。
B.干考古这一行外表上看起来很风光,实在经常风餐露宿、居无定所、昼夜颠倒。
C.每一个党员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不能骄奢淫逸,耀武扬威。
D.我校正在举行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比赛,XXX演讲时语无伦次,赢得阵阵掌声,获得了一等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当班主任声泪俱下地讲完他怙恃援藏的动人故过后,使大家深受感动。
B.XXX上课偷偷在课桌下玩,XXX那锋利的眼睛投向了他。
C.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金戈铁马的八百年前的古战场遗址,将部分淹没在长江之中。
D.2017年9月,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了与XXX 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黑云压城。
乌云是凶悍的,是恐怖的。
________雨后的天空,再也看不见乌云。
①暴风骤起,吼叫着、肆虐着统统。
②片刻间,乌云好似百万神兵迅速飞进了战场。
③雷电中,风愈发肆无忌惮。
乌云在哭,在宣泄,抑或是……④接着,是声声霹雳的巨响,令天地亦为之动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雪冠(guān) 冠军(guàn) 冠心病(guān) 张冠李戴(guān)B.劳累(lèi) 累赘(léi) 成年累月(lěi) 果实累累(lěi)C.湖泊(pō) 停泊(bó) 梁山泊(bó) 淡泊明志(bó)D.闲暇(xiá) 假期(jià) 白璧微瑕(jiá) 遐思冥想(xiá)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在科技比赛中,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其他队员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D.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
3.()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
A.康塞尔B.尼德C.阿尤纳斯4.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
(排比)B.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
(夸张)C.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己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比喻)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拟人)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6.古诗文名句填空。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我们所学的诗歌不乏这样的作品。
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会让我们在迷惘彷徨时坚定信念;杨万里的“,一山放出一山拦”告诉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克服困难;《木兰诗》中的“ ,”让我们对边塞环境的恶劣感同身受;杜甫《望岳》中,览众山小”的豪情则让我们意气风发;秦淮河畔的歌声,引发了杜牧“,”(《泊秦淮》)的忧虑与愤慨;唐朝皇帝的求仙问道、不顾国计民生,让李商隐借汉文帝“,”(《贾生》)之事,给予狠狠的怨刺。
最新人教版第二学期七年级第六单元测评卷及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吞噬.(shì)步履.(lǚ)毛骨悚.然(sǒng)怏.怏不乐(yàng)B.炽.热(zhì)轮廓.(kuò)心有灵犀.(xī)忧心忡.忡(chōng)C.稠.密(chóu)枯涸.(gù)清冽.(liè)梦寐.(mèi)D.河干.(gān)湮.没(yīn)溯.流(sù)啮.齿(niè)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销蚀凛冽语无轮次疲惫不堪B.闲暇告罄千均重负风餐露宿C.赢弱钦佩坚持不懈惊心动魄D.烧灼无虞屏息凝神五脏六腑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在书籍匮乏的年代,《新华字典》是众多文化人心目中的文化绿洲,也是一种精神慰藉。
B.通过《中国好诗词》节目的播出,人们重新认识古典诗词之美,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
C.是否选择对社会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人们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影视文化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愉悦学生身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铭”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杜甫,字子美,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河中石兽》选自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5.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使语意连贯。
(3分)古今中外,探险英雄宛如群星灿烂。
阿蒙森将胜利的挪威国旗插上了白雪皑皑的南极,尧茂书将飞扬的青春挥洒在急流汹涌的长江, 。
他们的探索精神会永远令人敬仰。
6.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2分)作家使用笔名,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2

密学校 班级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3分) A .销蚀.(sh í) 吞噬.(sh ì) 凛冽..(l ǐn li è) 海市蜃.楼(sh èng) B .拯.救(zh ěn) 钦.佩(q īn) 鲁莽.(m ǎng) 忧心忡.忡(ch ōng) C .炽.热(zh ì) 遨.游(áo) 俯瞰.(k àn) 屏.息凝神(b ǐng) D .严谨.(j ǐn) 遗孀.(shu āng) 无虞.(y ú) 心有灵犀.(x ī) (解析:A.“蜃”应读作sh èn ;B.“拯”应读作zh ěng ;C.“炽”应读作ch ì。
) 2.下列各组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 )(2分) A .凛冽 钦佩 毡鞋 风餐露宿 B .轮廓 遨游 稠密 千均重负 C .点缀 慢步 吟唱 语无论次 D .闲瑕 烧灼 模拟 天涯海角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3分)A .《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 .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由于高温的天气,有时候你会看到周围有海市蜃楼....的景象。
C .当得知重建家园还遥遥无期时,人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D .我已经语无伦次....了,这是那种人们将在赛季结束后回味价值的比赛,我们做出完美反应,我们必须捍卫榜首。
(解析:A.“毛骨悚然”指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3分)A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经开启太空之旅,专家和媒体不仅高度关注,许多航天发烧友,尤其是航天器的粉丝们,也为天宫二号激动不已。
B .《朗读者》是央视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一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朗读一段曾经激励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打动自己的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一、阅读《爱莲说》一文,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用“/”给第二段文字断句。
(不必加标点符号)2.给文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和解。
(1) 蕃.( )_____________(2)濯.( )__________________(3)亵.( )_________________(4)鲜.( )________________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写出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5.下边是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牡丹的人多,而作者的知己少。
B.贪慕富贵的人多,而品德高尚的君子少。
C.爱牡丹的人多,更说明牡丹的珍贵。
D.作者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
二、阅读下边语段,按要求答题。
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到录取分数线,比赛不出线……这都叫失败。
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人的—生,不可能永远__ ①____,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
可以说,人生是不断栽跟头,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的过程。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
这岔道口分岔出两条路:一条是___②、一蹶不振的路,这路通向彻底的失败,这时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奋起拼搏的路,这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
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
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哪—条路。
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③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
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
将军深受激励,后来④,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
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⑤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这个道理吗?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
失败是个未知数。
当我们在失败之后,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
1.课文以设问句开头,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一⑤处横线上应填人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①万事如意②心烦意乱③落荒而逃④重整旗鼓⑤远近闻名B.①一帆风顺②心灰意冷③仓皇而逃④招兵买马⑤举世闻名C.①心想事成②心烦意乱③心惊胆战④奋起拼搏⑤大名鼎鼎D.①—帆风顺②心灰意冷③落荒而逃④重整旗鼓⑤赫赫有名3.第二段中的省略号和第四段中的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 ) A.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示话题转换C.表示引文的省略表示意思的转折D.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话题转换4.第五段中所写的威灵顿的精神是( )A.英勇善战,不屈不挠B.身处逆境,争取胜利C.不怕失败,勇于崛起D.不畏强敌,勇往直前5.失败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岔道口”形象地揭示了“未知数”的含义,这就是( )A.失败的下一站是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
B.失败的下一站有两条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就会彻底失败;汲取教训、奋起拼搏最终会取得成功。
C.失败之后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预想不到的情况,也许会栽更多的跟头。
D.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失败也是其中的一条路。
6.威灵顿将军的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好几处都采用了比喻的说法,试举一个例子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线画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阅读下边一篇短文,回答问题。
①读书贵有疑。
明代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②疑能打破迷信。
盲目迷信书本,是读书一忌。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无可非议的。
要打破对书本的迷信,避免陷入盲目性,就要在读书时大胆怀疑。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读《尚书·禹贡》篇,对书中关于长江起源的说法提出了疑问。
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终于作出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的新结论,比史书上的传统说法进了—步。
③疑能增进兴趣。
带着疑问读书,其味无穷。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对读书始终兴趣十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总是带着疑问读书。
④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大胆怀疑必然引出科学释疑。
问题在怀疑中提出,才有可能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前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正是因为他对书本上某些现成的结论,能够大胆怀疑并科学释疑。
⑤读书贵有疑,可贵之处,就是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探索和追求。
但是,提倡读书有疑,并不是脱离客观实际,并不是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
要疑得正确,疑得有长进,还必须善于疑。
否则,当疑不疑,不当疑又乱疑,那不但得不到任何长进,相反还会把思想引上邪路,这决不是我们应取的治学态度。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边对全文段落层次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本文先引用名言讲道理,再举事例证明的是哪两段?答:第_____段和第______段。
4.第④段中画线的一句话表达不严密,说得太绝对了,恰当的一句是( ) A.大胆怀疑自然会带来科学释疑。
B.只要大胆怀疑,就能科学释疑。
C.大胆怀疑总是与科学释疑连在一起的。
D.一般说来,大胆怀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
5.第⑤段的主要意思是( )A.读书要善于疑,而不能胡猜乱疑。
B.读书的可贵之处在于独立思考。
C.要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追求。
D.胡猜乱疑会使思想走上邪路。
6.下边是有关读书学习的论述,如果要给本文补充一条论据,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凯勒) B.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C.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
(巴尔扎克)D.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
他们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
因为只读不想,同—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别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
(胡绳)三、作文1.作文要求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2.作文题目(任选—题)(1)可敬天下父母心(2)我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阶梯”3.作文指导记叙文主要通过叙述和描写展现生活,表现中心。
有时在文中穿插—些议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样的议论可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也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但必须以叙述和描写为基础,并与之结合,千万不能在叙事不够充分,感情和认识还没达到一定程度时,作一些空洞的说教。
另外,记叙文中的议论要少而精,不能喧宾夺主。
前一篇作文可以选择生活、学习中感受较深的两三件事,集中反映家长对自己在学业进步、道德修养以及前途理想等方面的希望和对自己的帮助。
事情可写两件,也可以写三件,可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不按。
可以写父母两人,也可以写父亲或母亲一人。
结尾处要适当议论,表达对父母的敬意。
后一篇作文要求写自己在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新的收获,或学习成绩的较大提高,达到了新的起点。
题目中副词“又”字,强调这不是一般的进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的又一个新的进步。
写作时记事是手段,写人才是目的。
要在完整地叙述事件的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要突出一个“新”字,从新的角度写出自己的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新的思想境界,切忌空发议论,或随意拔高。
附答案一、1.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1)fán 多(2)zhu6洗涤(3) xiè亲近而不庄重(4) xiǎn 少3.(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D 5.C二、1.引起读者注意。
2.D 3.A 4.c 5. B 6.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
7.“可以说,人生是不断栽跟头,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把失败比作栽跟头,把失败后继续努力奋斗比作爬起来前行。
形象、生动、贴近生活。
8.文章的最后两句。
三、1.读书贵有疑。
2.B 3.②④4.D 5.A 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