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制定人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1碳的多样性教案设计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一、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的第三章第一节。
从学科知识上看,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理论;从学科方法上来说,是将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应用,并为下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从学科认知的角度上来说,该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改变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1.知识水平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初步掌握了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相关理论。
2.能力水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具备归纳、查阅资料的能力,但是再潜在能力上尚有不足,如:实验探究能力,即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尚不完备。
3.心理状态分析:正处于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对事物有较强的感知能力,抽象思维逐步形成但不完善。
因此,如何进行引导学生接受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三、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含碳化合物的分类,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差异及其转化过程与方法:通过该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勤于思索,培养思维的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在“教学目标”中,特别注意让学生对“反应物量的不同,引起反应不同”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感受化学的魅力。
2.重点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3.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学、任务驱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用互联网技术,课堂以外与学生互动,交流学习体验。
4.学习方法课内小组合作交流法,课外网络查找资料,互动法四、过程分析[课前问题导学]:1、你所知道的含碳化合物有哪些?请收集相关图片,并将其分类。
2、苏打与小苏打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你了解它们的性质吗?请列表比较它们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 教案-教学文档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本节分析知识脉络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与碳的多样性紧密相关,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金刚石、石墨、C60和碳纳米管的性质和用途,体现碳单质的多样性,并阐述了同素异形体。
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化学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
通过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本节教材内容知识框架教材特点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培养。
课时分配:共2课时第1课时碳单质的多样性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含碳化合物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及有机物。
(2)以碳元素为例了解同素异形现象,知道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了解碳酸钠的主要性质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与强酸、强碱反应,受热分解),知道它们性质差异及其转化,能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及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②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体会实验、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C60和碳纳米管知识体会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必修一3.1碳的多样性.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人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它像一把伞 ,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学会原谅,快乐至上。 生活远没有咖啡那么苦涩,关键是喝它的人怎么品味!每个人都喜欢和向往随心所欲的生活,殊不知随心所欲根本不是生活。 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希望会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有人能让你痛苦,说明你的修行还不够。 不要试图交到一个完美的朋友,也不要交到很多朋友。 工作中,你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远大的固定的目标结合起来。 成功之前我们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成功之后我们才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不过,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作好以外,没有别种目的。——夸美纽斯 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你要的比别人多,就必须付出得比别人多。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2009、11、17【学习目标】了解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和性质,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
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和性质自学方法:阅读教材全解或是基础训练或是课本自学过程:新课预习: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含碳化合物可分为和。
含碳无机物中有两种重要的氧化物CO和CO2。
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由于人类活动经由多途径增加大气中的CO2,使CO2的含量猛增,从而导致效应。
2.模拟溶洞的形成。
(1)实验目的:探究溶洞的形成原理。
(2)实验方案与记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继续向上述悬浊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将所得上述溶液小心地加热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创造了许多奇迹,自然界中美妙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的形成,都与这种转化密切相关。
3.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原料:焦炭、铁矿石、空气。
原剂CO生成的方程式为:。
CO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2)木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过程:。
(3)水垢的形成我们使用的自来水中往往含有碳酸氢钙,因此水壶内壁常含有水垢。
写出形成水垢的主要化学方程式,用食醋浸泡,再用水清洗可除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828年,德国化学家用无机物NH4CNO合成出有机物(填化学式)。
小结:从下面视角总结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视角①:各类物质间的转化视角②:不同价态含碳物质间的转化:针对性练习:1.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A.O B.N C.C D.H2.在①植物的光合作用②植物的呼吸作用③岩石的风化④海水的吸收⑤工业上制干冰⑥使熟石灰变石灰石等这些过程中,属于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过程是A.仅①B.仅①⑥C.①②③D.①③④3.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钙。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3.1《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及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性质,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体会实验、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C60和碳纳米管知识体会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重点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过程方法重点难点: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离子反应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
【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微观模型【教学方法】展示模型、实验探究、比较归纳【教学过程】【引言】大家都知道成功总是青睐于那些勤奋的人,诺贝尔奖就是对那些勤奋科学家的最高奖励。
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柯尔、克罗托因和斯莫利三位科学家,他们的成就是发现了一种新的碳单质——富勒烯,即C60【课件展示】罗伯特·F.·科尔、哈罗德·W.·克罗托、理查德·E·斯莫乐与C60的有关发现和用途。
【设问】你还知道哪些碳单质呢?你对他们的性质有哪些了解?【课件展示】C60、石墨、金刚石的性质、用途金刚石俗称钻石,晶莹美丽,光彩夺目,硬度大,熔点高,而且不导电。
除用作装饰品外,主要用于制造钻探用的钻头和磨削工具,是重要的现代工业原料,价格十分昂贵。
石墨乌黑柔软,是世界上最软的矿石。
高一化学必修1_碳的多样性(尹鲁平)

逐滴加酸反应原理: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a2CO3: CO32 - + H+ = HCO3 HCO3 - + H += H2O + CO2 NaHCO3: HCO3 - + H += H2O + CO2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 +2NaOH
Na2CO3
CO32 -+Ca2+=CaCO3
石墨晶体结构模型
结论:碳原子的排列 方式不同
C60分子模型
巩固练习
1.金刚石、石墨、C60性质有所不同,是由于(
B)
A、构成原子不同
B、各自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具有不同的几何外形
D、硬度不同 2.下列各组物质中是同素异形体的是(BC ) A. CO、CO2 C. 白磷 、红磷 B. O2、O3 D. N、N2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与盐反应
对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 H2O+CO2 CO32 -+2H+= H2O + CO2
Na2CO3
NaHCO3
NaHCO3+HCl=NaCl+ H2O + CO2 HCO3-+ H+=H2O+CO2
结论: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是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
学习重、难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
CaCO3
C 珊瑚
CaCO3 方解石
碳煤
金刚石
1、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元素,以什么形态存在?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 教案

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实例,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2、学会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探讨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过程(1)碳的循环图:(2)溶洞及石笋、钟乳石的形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 CaCO3+CO2+H2O(3)温室效应2.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原料:焦炭、铁矿石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CO、CO2、Fe2O3、N2等CO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C+O2= CO C+ CO2 = 2CO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Fe2O3 +3CO ∆2 Fe +3CO2(2)木炭燃烧:C+O2= CO2 2C+O2=2CO 2CO+O2=2CO2 C+ CO2 = 2CO 生成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CO+H2二、思考:1.如何防止煤气中毒?提示: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室内燃煤要安装烟囱等2.水垢的形成: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H2O3.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提示:加入酸,可以将CaCO3物质等溶解4.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间的转化小结: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人的生活、生产来说意义重大。
三、【归纳总结】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习小结】四、生活中多样的碳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
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
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一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一课时)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2009、11、17学习目标: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主要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引起的。
2.知道含碳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3.认识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其性质差异。
学习重点:认识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其性质差异。
自学方法:阅读教材全解或是基础训练或是课本自学过程:1. 同素异形体的判断。
2重要的含碳化合物:Na2CO3和NaHCO的性质。
新课预习: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同素异形体的定义是:。
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等。
在石墨中,碳原子呈层状结构,每一层上的碳原子以强的相互作用形成结构。
在金刚石中,碳原子之间以强的相互作用连接,形成结构。
C60分子形似足球,碳原子位于球的表面。
由于不同,碳的各种单质有着不同的性质。
如: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它是天然存在的硬度的物质。
石墨是深灰色、不透明、易的固体思考:下列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C60和金刚石B.O2和O3 C.CO和CO2 D.H2O和H2O2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2.碳元素广泛存在于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中。
无机物中的多种碳酸盐矿石,如:大理石方解石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以下同)以及CO2等均含碳元素;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等均含碳元素。
3.重要的含碳化合物:Na2CO3和NaHCO3Na2CO3NaHCO3俗称或色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是晶体细小的晶体溶解性二者都溶于水,Na2CO3比NaHCO3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用途溶液都显性,因此被用做食用碱(2)化学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与酸反应: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制定人:福山一中王荣
【学习目标】
1.以碳元素为例,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和其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其原因;
2.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含碳化合物种类及其分类;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能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性质;
【课前准备】自学课本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一、二部分,填写学案。
【学习之旅】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思考】①除了碳元素之外,还有哪些元素也有同素异形体?
②为什么同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物理性质却差别很大呢?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
(一)含碳化合物
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故知新】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分为哪几步?
2、如何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探究发现之旅】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提示:1.如果两种试剂不反应,化学方程式一栏不需要填写。
2.注意安全,操作规范,节约试剂,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性质探究4、热稳定性:
【想一想】
1.加热固体,应使用何种装置?
2.怎样检验产物?
①碳酸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氢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1、如何鉴别一种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2.除杂(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⑴ Na
2CO
3
固体( NaHCO
3
)
⑵ NaHCO
3溶液( Na
2
CO
3
)
⑶ Na
2CO
3
溶液(NaHCO
3
)
【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知识链接资料,了解碳化学的科学进展;
2、课后题练习与活动第4、7题。
【知识·链接】
①昂贵的实验: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非常昂贵的实验。
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气的箱子里进行燃烧(箱子是纯金制的),结果却令人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气体成分竟然是二氧化碳。
②碳-60家族:这一类物质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 n,n为28到540之间的整数值,有C50、C60、C70、C84、C240等,科学家预言C540有可能实现室温超导;也有设想将某些药物置入C60球体空腔内,成为缓释型的药物。
碳-60家族已经广泛地影响到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及医药科学各领域。
③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可分单层及多层的碳纳米管,它是由单层或多层同心轴石墨层卷曲而成的中空碳管。
碳纳米管非常微小,5万个并排起来才有人的一根头发丝宽。
利用碳纳米管可以制成高强度碳纤维材料和复合材料,如其强度为钢的100倍,重量则只有钢的1/6,被科学家称为未来的“超级纤维”。
碳纳米管在航天、电子、储氢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