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案)(3)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快的风景区——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大峡谷,全长约191千米,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得神韵。
1、认读词语橘柚树陡峭累累闪烁驳船摇曳消逝狭小清冽朦胧谷壑宛若金鳞巨蟒凌空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色的?(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欣赏《三峡之秋》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三峡秋季之美。
2、自读课文,探究思考: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鳞),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三峡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
(4)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后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日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三峡月光图)(汇报交流时观看图片)3、朗读练习(出示重点句子,对比中体会)(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的哪个景物?为什么?你能读读吗?1)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2)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三峡之秋教学要求:1、积累词汇;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生介绍三峡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三、新授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
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五年级课文《三峡之秋》教案篇二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认识到《三峡之秋》描述的是三峡秋天的美景。
2.能理解课文意思,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观察和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理解和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天的美景。
教学准备:课文《三峡之秋》的课文卡,图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复习相关的词汇。
2.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共鸣,逐渐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美丽。
Step 2:自主阅读(1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三峡之秋》,并自主思考课文是何种类型的文章,秋天的描述有哪些特点。
2.学生理解并猜测一些生词的意思。
Step 3:合作探究(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描写手法,并记录下来,准备展示给全班。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发现,并进行讨论。
Step 4:学习重点词语(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特殊语言表达,例如“满山楠叶黄如金”、“烟霞斑斓”等。
2.学生找到这些特殊的词语,并进行讨论和猜测意思。
3.教师给学生提供词语的解释和用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
Step 5:情感体验(15分钟)1.教师给学生播放与秋天有关的音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秋天的美丽。
2.学生列举他们对秋天的感受,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Step 6:拓展阅读(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或图片,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与秋天相关的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对秋天的观察和品味能力。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词汇,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秋天景色。
2.教师核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并评价。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篇3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及夜晚不同时段的美丽景象。
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仔细品味,注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赏感悟,升华延伸”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自主阅读,引入批注,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自我批注与诵读,感受三峡秋天独特的美,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一、创设情境,铺垫美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通过刚才的资料交流,你对长江,对三峡了解多少呢?3、汇报交流。
4、引出课题。
是啊,三峡群峰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绝的画卷。
但你们可曾想到,区区一个三峡,古往今来,关于她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
如果把这些诗作一公里一公里地铺展开去,那么每一公里的峡江就有诗作近百首!三峡到底有何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古今如此多的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著名作家方纪先生,领略他笔下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三峡之秋)5、这是第14课,右上方的米字号表示什么呢?(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的,略读课文就是要同学们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阅读,尽量自己读懂文章。
文中的阅读提示可是咱们阅读的好帮手,请同学们把阅读提示再好好默读一遍,看看它告诉我们哪些阅读本课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如何把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方式的不同,历来是语文教学中容易被遗忘的一个重点。
提醒学生认清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样有助于帮助他们比较略读与精读课文之间学习方式的不同,引导他们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三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三篇篇一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教学目标:能领略三峡之秋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领略美景学生学习过程一、导语: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2、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
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
(投影打出图片)令人遗憾的是,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经在2003年永远地消失了。
可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去重温那已逝去的三峡神韵。
二、领略美景1、布置学习任务(投影):用你喜欢的、习惯的方式自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三峡之秋的?请按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图。
(2)请各用文中的一个形容词、用“ 的三峡之秋”的形式为每幅画面配一个标题。
2、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圈点勾划、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投影)三、品析美点1、布置任务(投影):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提示: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学生活动:(1)精读课文,批注。
(2)同桌之间相互说给对方听,并认真听取对方的建议。
(3)全班交流。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8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8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山河,喜爱宏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根据时间挨次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山河,喜爱宏大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时间挨次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今日我们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
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洁介绍一下三峡?(生充分介绍)2、刚刚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究竟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老师预备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观赏。
[放三峡风光片] 观赏了三峡的秀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美)3、录像中的三峡真美,方纪笔下的三峡更美。
今日这节课,就让我们连续走进三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课题)二、沟通感悟,感受美(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扫瞄课文,思索: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同学自学][全班沟通]1、大家觉得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时间挨次)。
2、大家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早上”、“中午”、“下午”、“夜”。
)(二)、自主探究1、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知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找到答案?(成熟)从哪里看出来?(同学充分说)三峡的秋景如此迷人,那么你们最喜爱哪个时间的三峡? 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学2-5自然段,找到答案。
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勾画描写三峡秋天景色及特点的语句。
(2)勾画出描写景色的比方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描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三峡风光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二、品读赏析。
(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
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
(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
谈谈你的感受吧!1、早晨(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2、中午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4)、出示完整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对照两个句子看一看,为什么变一变就不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了呢?(关键词和比喻句,更能体会文章的感情,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背诵重点段落。
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大自然的教育。
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难点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
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知识链接三峡的资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思路:一、创境激情,诱发阅读兴趣1 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
〔课件播放三峡风景的幻灯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了,这里就是三峡,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些什么?老师想到了一首诗你对三峡又知多少呢?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2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关于三峡的诗文,这节课就让我们顺江而下,和著名作家方纪一起,领略他笔下的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
再读。
“之〞是什么意思?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2.画出表达顺序的词语。
3.三峡秋景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答复〕三、精读课文1.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2.出示自学提示一.自读课文,找出能概括三峡中午、下午、夜晚景色的词语。
二.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三.品读课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四.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学〕●全班交流〔一〕中午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呢?〔热烈〕〔学生充分说〕2.你见过热烈的场面吗?课文那些句子是描写三峡热烈的特点的? 2.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拓展:还能把长江比作什么?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雄劲、热烈的气势,评读,男生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之秋》教案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
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
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
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
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
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
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
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清新而明净明朗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清缓
夜:沉沉欲睡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