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正确使用词语
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新课标《考试大纲》对该部分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
词语是组句成段的基本材料,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高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
综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4.判断使用正误类选择题和近义词语辨析类试题交替考查。
如课标全国卷2018年高考在语段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2016—2017年给出了6个语句,并分别编为四组,让考生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摒弃了2015年近义成语选词填空的考查形式。
针对上述考情,考生应该注重对词语运用综合性考查的复习与训练,同时,应打好基本功,抓住常见常用的实词、虚词、成语进行记忆,分类巩固。
考向一实词辨析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农民眼中的文化,简单而朴素。
让百姓唱主角,就要通晓民意,体察民情。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投入经费建设了农家书屋,有的却。
究其原因在于有关部门,没有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喜好,把钱花在了刀把上。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参差百态方能体现文化之美。
文化部门应当对乡村文化的差异性予以充分,用“百姓点菜”代替“政府包办”。
A.渺无人烟一意孤行尊重B.无人问津一厢情愿尊重C.渺无人烟一厢情愿尊崇D.无人问津一意孤行尊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
本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
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
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
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
专题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连 贯的能力。结合语境,从后文可以看出本句叙述 的主体为“古琴”,可以确定括号内语句应以 “古琴”为主语,故排除B、C两项。 由后文“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可 推知,括号内句意应与其相反,且从句式的协调性 来看,应选择D项。
第二空,与“生机”搭配的词应为“焕发”,可推 知应选D项。 “制约”比“约束”语气更重,不符合语境。 “修身养性”指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
完美的境界。“放松身心”更强调身心放松,没
有反省体察之意。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
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 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 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 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 的一个缺点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 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侧重于在几 个对象之间进行分类、选择。 “辨析”指辨别分析,侧重于分 析。句子强调的是迁徙动物根据 环境中的参照物找出前进的方向, 宜用“辨别”。综合起来,B项符 合修改要求。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C )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 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 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 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 徙的方向感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
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 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 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 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 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成考专题:成语

探囊取物( tàn náng qǔ wù ) 解释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
比喻极容易办到的事。
出处《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叶君健《自由》:“只要把他们稳住,随时都可以把他们抓起来,等于是~。
” 近义词轻而易举、量入为出根据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确定财政支出规模的财政管理原则。
又称“量入制出”。
中国早在奴隶社会就有“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的记载。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以农业生产为主,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原则有其客观必要性。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常强调的重要理财原则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和当前一些发展中......异曲同工yì qǔ tóng gōng 解释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出处唐朝·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不约而同、殊途同归、不谋而合灯谜二重奏;各类白酒皆全优英文us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chieve equ......出人意表chū rén yì biǎo 释义表:外。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出处《南史·袁宪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
”宋·苏轼《举何去非换文资状》:“其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
” 示例惟宋苏东坡学士有题秦穆公墓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 ......无伤大雅wú shāng dà yǎ ) 解释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成人高考 第3讲 正确使用词语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 ( A ) ①夏秋之交,长江水位 涨了上来。 ②在冷酷和仇恨充斥社会生活的那些岁月,我们 民族的精神道德受到了严重的 。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 合的人,相与 其间,那才真有味。 A.逐渐 摧残 徜徉 B.逐渐 摧折 徘徊 C.逐步 摧折 徜徉 D.逐步 摧残 徘徊
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义 词的“共性”和“个性”来。
• 辨析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
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侧重点不同,词语
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词的构词能
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角度切入比较,
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
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 汉语中近义词语数量比较大,使用时要留心辨 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 未免 :1.不免,免不了。 2.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
• 终止:停止,不再继续。
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
和发展,演变成灾难。
灾难: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
统运行严重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 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不可接受、达到特 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 ( D )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 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 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 街小巷, 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 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 “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 “切”、“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 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 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 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高频易混词语俗语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 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 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 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 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 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 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 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 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 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 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 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 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 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 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XX成人高考语文考试成语复习知识点

XX成人高考语文考试成语复习知识点要想在成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还得复习好相应的成语知识点。
那么成人高考语文考试成语复习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的成人高考语文考试成语复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1.力挽狂澜:比喻尽力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2.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3.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4.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5.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6.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
以下举出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望其项背----望尘莫及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形影相吊---形影不离东山再起----死灰复燃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不拘一格----无拘无束乐不思蜀---乐不可支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孚众望---不负众望首当其冲---当务之急间不容发---亲密无间刮目相看---绘声绘色首当其冲---首屈一指置假设罔闻---置之度外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作的《张巡传》。
李翰以善于写文章自负,写的这篇传记也细致周详。
可遗憾的是还有缺失之处:没有为许远写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好似赶不上张巡,但是翻开城门接纳张巡,官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却把权力交给张巡,自己反倒位处张巡之下,没有疑心猜忌之心,最终与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英名;城陷被俘,只是与张巡死的先后不一样。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通晓两位父亲的心志,认为张巡死而许远被俘,疑心许远怕死而向敌人投降。
许远如果真的怕死,何苦坚守孤城,吃掉其妾的肉,和贼人对抗而不投降呢?当他们在被围困的时候,外面连蚂蚁大小的援助都没有,所忠于的,是国家和君主;而贼人却偏偏以国家已灭君王已死来劝降。
20XX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成语学习技巧-成人高考.doc

(一)了解成语的特点。
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
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
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
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2、定型性。
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
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
“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如果说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
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
成语在一般情况不能改变结构。
但在特定的场合中,某些成语结构可以活用。
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
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每下愈况——每况愈下。
但如果由于变动结构而改变了愿意,那就是另一个成语了。
如“小题大做”与“大题小作”这两个成语,前者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后者则比喻把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两个成语的意思完全不同。
3、完整性。
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如:“义无返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
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二)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
例1、不刊之论:“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如果把“刊”理解为“刊登”“刊载”,那么把这个成语解释为不能刊登的言论,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
冲刺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专题

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复习目标:1.了解近义词辨析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积累热点实词,强化基础训练。
(二)课时:1课时(三)考纲解读1.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2.考纲阐释高考近义词考查分值为3分。
题目特点:近年均是出一项单项选择题,要考生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辨析,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上。
(四)知识梳理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同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同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词语的色彩方面进行辨析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
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
例: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
如:鼓励、成果、抵御、果断、聪明、节俭、维护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
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狡猾、吝啬、庇护中义词:不表示褒贬。
如:鼓动、结果、抵抗词语除感情色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
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
如“表彰——表扬”、“贵宾——客人”、“陪同——陪伴”、“散步——溜达”、“马铃薯——土豆”,这几组词语义同而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于书面语,后者属于口语,使用时适合不同的场合。
语体色彩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等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党同伐异: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 同
• 好为人师: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 导者自居。带有贬义。 • 姑息:苟且求安,无原则地宽恕别人(区 别于“体谅”)。带有贬义,如姑息养奸。
8
•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 • 终止:停止,不再继续。 • 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 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 • 灾难: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信息系统运行严重
常少有。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
23
• 无声无息:一点声音也没有,没有气息。比 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 不乱 。 • 幡然悔悟: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 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
24
• 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 种盛大的印象。 多指文物、景物等。 •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丰富多彩, 盛大壮观。 • 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 指书籍或工艺品) • 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 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 掩盖:遮盖 。 • 掩饰:除“掩盖”的意 思外,还有“文饰”之 义。
• 演变:变化发展。(指 历时较久的)
3
•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 营利:谋求利润。 • 赢利:即盈利,所得的利润。
4
• 以至:是“到、一直到”的意思,使用范围广。 • 以致:因此造成、引起某种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 难免 :表示因某种情况而发生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如:语言不 通,难免产生误会。 • 不免 :①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 的结果:病一时好不了,心里不免焦急。②不能免去。 • 未免 :1.不免,免不了。 2.犹言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
故障或瘫痪,使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功能停顿或服务水平 不可接受、达到特定的时间的突发性事件。
• 归根结蒂:形容归结到根本上。
• 总而言之:总地说起来。
9
• 屹立 :高耸挺立。 (多指建筑物及人的精神 面貌等)
• 耸立 :高高地直立。 (自然风景、山峰等等)
• 矗立:指高的物体,如眼前矗立着大厦。 • 伫立:久久的站着。
4.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
• 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
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
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 • “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 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 • “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
者书面语体色彩浓。
1
权利与权力
学历与学力
12
• 拜访:访问他人的敬词。 • 恭候:敬词,恭敬地等候。 • 莅临:书面语、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
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
• 惠顾: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
敬词
14
• 进而:表递进关系。
• 从而:表因果关系。
• 尽管:表示让步,相当于“虽然”,下文往往有“但 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 上文。 • 即使:表示让步,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
• 不及:只用来比较不同的人或事物,因此只能前后都是名词,如 “我们班的成绩不及一班”。
• 不如:除用于比较人或事物以外,还可以比较动作行为的利弊得 失,因此,前后可以是动词或小句。
6
• 等:表示列举未尽,列举后煞尾。 • 等等:表示列举未尽,有更强的语义色彩,往 往强调未列举的项目较多。 • 启发:着重点在“发”,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 阐明事例,促使对方思考、领悟。 • 启示:着重点在“示”指直接揭示事物中的道 理,让人有所认识提高。 • 粗心大意:很不细心。 • 粗枝大叶:①很不细心;②简略,不周密,不 详细。
• 因为:可与“所以”搭配;可放在后一分句。
• 由于:可与“因此”、“因而”搭配;不可放在 后一分句。
17
• 一视同仁: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 同日而语:所指的两个人或两种事物不但 有本质上的不同,还往往有时间上的差别, 多用于否定语气,有时是直接加上否定词 语“不可”等,有时是加上“岂……可 (岂可与……)”“怎么(能)”等表示 否定。 • 混为一谈:多指不分好坏,不分是非。 • 相提并论:多指不分彼此,不分上下。
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角度切
入比较,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
境。
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 汉语中近义词语数量比较大,使用时要留心辨 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 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 “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 “切”、“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 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 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 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 权利:权力、利益。如: • 学历:是指学习的经历, 要保护伤残人的合法~。 具体地指曾在哪类哪级 学校毕业或肄业。 • 权力:强调强制性,支 配性。如:~过分集中, • 学力:是指学问的深浅。 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容 易滋生腐败。
2
掩藏与掩盖等
演变与演化
• 演化:指生态的群落或 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 (多指自然界的变化)
21
•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
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 固执已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
改变。 •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 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
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22
•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
抱轻视态度。
• 登堂入室: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 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 • 粗茶淡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
10
• 效尤:仿效坏的行为。贬义
• 觊觎:渴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贬义
• 江郎才尽: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
情状。
11
• 惠存:敬词,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
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 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指正 • 垂询: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 雅正:请人校正。敬词
密。形容伤得很重。 • 千疮百孔:到处都是破洞和创口。比喻残缺 破陋得很厉害。 •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 错误。 • 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 不落俗套。 • 噤若寒蝉:原指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形 容不敢做声。中含贬意。
总述
• 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
境。
26
•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 后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无法接待应付。 • 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工 艺品)。 • 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 不过来;艺术品太美而目不暇接 。倾向于表 达一种整体的美感。
27 • 遍体鳞伤:全身都受了伤,伤痕像鱼鳞一样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 “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 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 动鲜明,如“修饰语言”。它不会褒贬色彩。而 “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 如“粉饰太平”。而装饰,泛指点缀,也不含贬 义。 • 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 “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 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 一件事,语言较轻。”
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 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
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 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 来。
• 辨析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
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侧重点不同,
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词的
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角度切
入比较,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
第三讲
正确使用词语
概述
• 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
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 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
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 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 来。
• 辨析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
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侧重点不同,
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词的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
• 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 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 • “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 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 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 划的宏大。
• “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 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 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
18
• 文不加点: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 弹冠相庆: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 庆贺,将有官可做,用于贬义的意思。 • 不落窠臼: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 不落俗套。
• 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
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19 • 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
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尽人皆知:全部的人都知道,比喻一件事 流传很广泛,一般用作贬义词。 • 不偏不倚:指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表 示中立或公正,属于褒义词。 • 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 平或者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主要指用 于形容价格、股票等。一般是希望其向下 发展。
25
• 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 •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 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多 做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