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4 这月我当家
六年级数学上册《这月我当家》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这月我当家》教案设计说明本节所学的知识是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探究如何用方程来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设计时有以下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引导学生借助图示来解决,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学生更直观地列出方程,再利用百分数化成分数的办法计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把原有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新问题中是很好的办法。
2.注重统计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阅读统计表,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等量关系是本节的重点。
另外,学生在前调查了家庭月支出的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对家庭月支出情况展开实际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明确统计家庭月支出的意义,了解家庭月支出的情况。
这样就使“试一试”中的计算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前准备教师准备PPT学生准备统计自己家里一个月的支出情况教学过程⊙旧知铺垫,引入新.先写出下面各题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星光小学有女生40人,占全校总人数的,全校共有学生多少人?一段铁丝剪去后,刚好是3米,这段铁丝有多长?一桶油倒出20千克,刚好占全桶油的,这桶油有多少千克?2.引入新。
家”中的学问可多了,你们想弄清“当家”中的数学问题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找等量关系和统计月支出的复习为探究百分数应用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做了良好的铺垫。
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了家庭月支出的情况,明确了统计家庭月支出的意义。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乐乐家,看看乐乐是怎样当家的,她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出示教材46页例题。
师:你从例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读题、审题是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收集信息、理解题意,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力支持。
2.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这月我当家(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六年级上册

这月我当家(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技巧。
2.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代数式的计算方法。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分数的概念及基本运算。
2.代数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习题集等。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
2.分数的概念及基本运算。
教学步骤1.教师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进行跟随练习,并解释口算运算的方法。
2.教师讲解分数的概念、基本运算、分数化简和分数与整数的相互转化,并进行示范。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反思1.对于口算练习,需要注意时间的安排,让学生能够逐渐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老师进行具体的实例说明。
3.教师不能过多让学生进行练习,需要进行引导和解答。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2.应用实例。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代数式的概念、基本计算方法和解式子的步骤,并进行示范。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代数式的计算练习,融入故事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3.教师讲解代数式的应用实例,并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并解答问题。
教学反思1.在讲解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应用实例需要具有实际性和趣味性,能够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兴趣。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综合应用实例。
2.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1.教师进行实例展示,并对问题进行说明。
2.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进行答疑和指导。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1.综合应用实例需要具有难度,考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4 这月我当家(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4.4 这月我当家(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情景,掌握货币、时间、比例等数学知识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当家”活动,培养学生的预算规划、时间管理、数据统计等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理解家长的辛劳,学会感恩与珍惜。
教学内容- 货币知识:认识各种货币,学习找零、计算总价等。
- 时间管理:学习制作时间表,合理规划每日活动。
- 比例计算:了解家庭收支比例,学会预算分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货币的实际运用,时间规划,预算分配。
- 难点:理解收支比例,进行预算规划。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展示,模拟货币,时间管理模板。
- 学具:计算器,预算规划表,时间安排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当家”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货币知识,时间管理,预算分配。
3. 互动活动:学生分组,模拟“当家”,进行预算规划和时间安排。
4. 小组展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预算方案和时间表,全班讨论。
5. 总结讲解:教师点评,强调重点,解答难点。
板书设计- 4.4 这月我当家- 1. 货币知识- 2. 时间管理- 3. 预算分配- 4. 小组活动:模拟当家- 5. 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 必做题:制定一份家庭日常开支预算表。
- 选做题:设计一份周末家庭活动时间表。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观察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是否能够理解家庭收支的平衡,以及是否能够合理规划时间。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此教案旨在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和感激家长的辛劳,学会珍惜和合理使用资源。
六年级数学上册《这月我当家》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场景,讨论如何制定预算,并进行合理消费。
-提问:“假设你们小组负责这个月的家庭购物,你们会怎么制定预算呢?”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共同探讨预算制定的最佳方案。
2.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共同讨论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预算制定能力。
-反馈:“你觉得他的预算制定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完成以下任务:
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货币计算、预算制定等方面的要点。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预算制定、计算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家庭资源、合理规划消费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已经较为熟练,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3.学生对于家庭日常消费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预算制定能力。
4.六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对于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逐渐增强,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这月我当家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这月我当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及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乘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分数乘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讲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分数乘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3. 总结分数乘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过程。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直观、清晰的PPT,展示分数乘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应用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月我当家(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这月我当家(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当家作主的活动,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基本知识,包括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图形、计量单位等。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乘除2. 小数的乘除法3. 百分数的应用4.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5. 图形的认识6. 计量单位及其换算三、教学计划1. 每周安排2-3次数学课,每次课时长为40分钟。
2. 每次课后安排适量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每两周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按时完成,答案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3. 测试成绩:通过小测验和综合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家长反馈: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教科书2. 辅导资料:数学练习册、课外阅读材料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尺子、圆规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活动,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数学上册《这月我当家》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这月我当家》教案设计说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探究如何用方程来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设计时有以下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引导学生借助图示来解决,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学生更直观地列出方程,再利用百分数化成分数的办法计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把原有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新问题中是很好的办法。
2.注重统计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阅读统计表,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等量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
另外,学生在课前调查了家庭月支出的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对家庭月支出情况展开实际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明确统计家庭月支出的意义,了解家庭月支出的情况。
这样就使“试一试”中的计算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学生准备统计自己家里一个月的支出情况教学过程⊙旧知铺垫,引入新课.先写出下面各题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星光小学有女生450人,占全校总人数的,全校共有学生多少人?一段铁丝剪去后,刚好是3米,这段铁丝有多长?一桶油倒出20千克,刚好占全桶油的,这桶油有多少千克?2.引入新课。
家”中的学问可多了,你们想弄清“当家”中的数学问题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找等量关系和统计月支出的复习为探究百分数应用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做了良好的铺垫。
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了家庭月支出的情况,明确了统计家庭月支出的意义。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乐乐家,看看乐乐是怎样当家的,她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出示教材46页例题。
师:你从例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读题、审题是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收集信息、理解题意,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力支持。
2.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这月我当家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这月我当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克服困难的积极态度。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分数乘分的概念和意义(1)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解释分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分数乘整数(1)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概念,解释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 第三课时:整数乘分数(1)引入整数乘分数的概念,解释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 第四课时:分数乘法的应用(1)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第五课时:分数乘法的练习和巩固(1)进行分数乘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题的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观察和操作: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小组讨论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和应用: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讨论。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月我当家。
(教材第46~48页)
1、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意义是相同的,解题思路也是一样的。
2、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点:正确解答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难点:找出等量关系。
课件。
师:总结得很好。
关键是解答时,要弄清单位“1”的量是否已知,再确立解题方法。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看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关于分数问题的解题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既引导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
1、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师:从下面的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
生:从她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乐乐家这个月买食品花了500元,占总支出的40%。
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乐乐家这个月总支出是多少元?
师:求乐乐家这个月的总支出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觉得之前“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所以已知买食品的钱数占总支出的40%,求总支出,是不是可以用除法500÷40%计算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画图,找出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呢?
……
师:究竟该怎样解答呢?我们先根据题意,运用已学过的作图知识画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画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学生画图:
师:从图上看出,谁是单位“1”的量?买食品支出的钱数相当于单位“1”的百分之几?
生:我们把这个月的总支出看作了单位“1”,买食品的钱数相当于单位“1”的40%。
师:等量关系是什么呢?
生:总支出的40%是买食品花的钱,等量关系式是“总支出×40%=买食品的钱数”。
师:根据等量关系试着用方程解答。
学生尝试用方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还有其他解法吗?让学生用算术法解答。
组织交流算法:
•解法一:
解:设乐乐家这个月的总支出是x元。
40%x=500
x=500÷40%
x=1250
•解法二:
500÷40%=1250(元)
答:乐乐家这个月的总支出是1250元。
师:回过来想一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有什么异同呢?
生:区别只是在于“分率”的表现形式一个是分数,一个是百分数;解法是相同的,都可以根据等量关系用方程解或用除法计算。
2、试一试。
师:这是乐乐家这个月支出统计表,你能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统计表)
生1:买服装用了100元,这100元是总支出的8%。
生2:其中的2%表示买书报的钱数占总支出的2%。
……
师:你能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根据前面的计算,已知总支出是1250元,求水电气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就是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125÷1250=10%。
•已知买书报的钱数占总支出的2%,求买书报的钱数,就是计算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1250×2%=25(元)。
•乐乐家这个月的总支出包括食品支出、服装支出、水电气支出、书报支出和其他支出,所以求其他支出,只要从总支出里面去掉食品、服装、水电气和书报的开支就能计算出来,列式是1250-500-100-125-25=500(元),然后就能计算出所占的百分比是500÷1250=40%。
•因为乐乐家这个月总支出被看作单位“1”,所以其他支出所占的百分比可以列式为
1-40%-2%-8%-10%=40%,然后可以计算出其他支出是1250×40%=500(元)。
教师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通过对比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自己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上。
】
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解,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逐步形成模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
】
这月我当家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解法:(1)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解。
(2)用除法解答。
1、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是感性的、点滴的,老师需要通过一节课把这些点滴有条理、有层次地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2、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数学问题。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A类
1、2004年“十一”黄金周去青岛旅游的人数达到102万人次,是2003年同期的102%。
2003年去青岛旅游的有多少万人次?
(考查知识点: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能力要求:能正确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
B类
2、一个面粉厂用8000千克小麦磨出面粉6800千克。
照这样计算,如果要磨出17000千克面粉,需要多少小麦?
(考查知识点: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能力要求:能正确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102÷102%=100(万人次)
B类:
2、17000÷(6800÷8000)=20000(千克)
教材第47~48页“练一练”
1、(1)
(2)解:设这个足球场共有x个座位。
5%x=1400
x=1400÷5%
x=28000
2、1050÷42%=2500(千克)
3、280÷80%=350(元) 40÷80%=50(元) 120÷80%=150(元)
4、(1)2400÷20%=12000(本) (2)30% 6000
5、50×10%=5(亿元)
6、x=50x=16x=80
7、(1)140÷70%=200(元) (2)20÷40%=50(页)
8、略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