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判定标准的建立

合集下载

基于“病证结合”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基于“病证结合”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基于“病证结合”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目前,“病证结合”理论已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中被广泛运用,基于该理论,采用复合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宏观表征上要求突出“病”与“证”两者的特点,同时结合微观生物学指标及以方测证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但该病证结合模型在建立与评价过程中凸显的病证关联性不强、模型多重性、评价标准局限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进一步改进该模型建立及评价体系,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ory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with syndrom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The ulcerative colitis animal models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according to complex factors. These models were not only required to show the features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at the macro characterization,but also combined with microscopic biological indicators and prescription test so as to mak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ut the problems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with syndrome” models hindered further development,such as the weak connection between disease and syndrome,multiplicity of models,and limitations in evaluation standards. Therefore,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models will make great sense to better ulcerative colitis animal models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combination of disease with syndrome;animal models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与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中医“湿热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医“湿热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首先,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指标尚未完全统一,可能影响实验 结果的可靠性;其次,针对湿热证的发病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内在作用机理;最后,针对湿热证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特异性药物筛选和评价体 系,需要加强相关研究。
结论
中医“湿热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在揭示湿热证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前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未来研究应重视动物模型制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深入探讨湿热证的发病机制,并加强特异性药物筛选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以期为 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感谢观看
参考内容
一、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更好地理解 这种疾病,并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使用动物模型进行了一系列 的研究。这些模型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也可以用于 评估新药物和治疗策略的效果。本次演示将探讨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 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近年来,湿热证动物模型制备主要涉及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等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通常以外感湿邪和热邪作为主要刺激因素,通过对动物 进行特定环境控制、饲料调整等手段,模拟人体湿热环境,进而观察湿热邪气对 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同时,针对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 改变,采用相应的检测指标进行评估,如血清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此 外,针对湿热证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药理学方法对药物进行筛选和评价,为临 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五、结论
动物模型在2型糖尿病的研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通过使用基因工程模型 和饮食诱导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并评估新药 物和治疗策略的效果。此外,通过使用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中医证候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并为开发新的中医治疗方案提供支持。未来,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性研究使用动物模型来深入探讨 2型糖尿病的奥秘。

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与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疾病模型动物已经成为了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的重要手段之一。

疾病模型动物是通过在动物体内模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来研究疾病机制以及测试药物疗效的一种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一、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方法疾病模型动物的建立必须遵循严格的科学规范和伦理标准。

建立疾病模型动物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基因敲除/敲入技术这种方法通过人为干预或加强基因的表达,使动物模型表现出类似于人类疾病的特征。

2. 化学诱导或物理刺激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注射化学物质或施加物理刺激,诱发或加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 病原菌感染这种方法将病原菌注入动物体内,让它们发生感染并导致疾病,从而模拟人类感染疾病的情况。

不同的疾病模型动物建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疾病类型,在选择合适的建立方法时需要考虑到疾病机理、动物品系、实验条件等因素。

二、疾病模型动物的应用疾病模型动物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疾病类型,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等。

下面我们就以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两种疾病为例,来介绍疾病模型动物的应用场景。

1. 糖尿病模型动物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浓度的升高。

目前,糖尿病相关研究的模型动物主要有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模型和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模型等。

通过建立糖尿病模型动物,可以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探讨新型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制定针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此外,糖尿病模型动物还被广泛应用于胰岛移植和胰岛细胞治疗等生物技术研究领域。

2.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动物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研究的模型动物主要有转基因小鼠模型和脑损伤模型等。

通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动物,可以研究该疾病的病理机制、探讨新型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

中医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

中医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

中医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中医动物模型是根据中医理论,对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进行模拟复制,创造出的人工疾病和证的实验动物。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探讨证的实质,提示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规范中药及复方的使用,使实验中医学与临床有机地结合,才能使中医理论的发展有所突破,从而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研究防治措施。

中医动物模型的建立,其造模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造模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

一、模拟中医传统病因建立动物模型此类模型是依据中医传统理论,以研制开发“纯”中医病证动物模型为目的,一般不与现代医学疾病模型相等,造模方法有单因素和复合因素两种。

1. 单因素造模:如根据中医“恐伤肾”原理,采用猫吓孕鼠法,得到子代先天肾虚模型;用耗气破气理论,以中药(大黄、厚朴、枳实)灌喂大鼠,塑造脾气虚动物模型;以寒邪伤阳、迟脉主寒证的原理,用寒冷刺激法(大鼠在零下15C的冷环境中,持续4H左右),复制“迟脉”模型,然后应用温阳活血中药(附子、党参、丹参、红花等)使其复健。

2. 复合因素造模:用睡眠剥夺的小站台法,模拟中医理论的“惊”和“劳”等病因,在大鼠身上建立心虚证模型;用中医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的病因,复制仔兔体弱易感动物模型,以“捋捏、三揉、三里求”的按摩手法复健,表明此法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采用麻黄汤发汗复加风寒刺激和高温发汗复加风寒刺激制作小鼠卫气虚动物模型,玉屏风散对此模型具有纠正作用;根据血虚证其因不外生血少和耗血多两个方面的理论,用放血和限制饮食法复制“血虚”动物模型;采用饥饿、酒醋及大黄等综合方法塑造“脾虚证”大鼠模型,并经四君子汤在辰、戌两时治疗,结果提示,戌时比辰时治疗效果好。

二、采用西医病因病理复制动物模型此种模型多是在特定的化学、生物、机械和物理的致病因素作用下,复制出西医或中医病名的动物模型,或再用中药或中医疗法观察疗效及监测病理改变,其在造模时重视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的病理损害,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实验形式。

病证方结合研究的思路

病证方结合研究的思路

同的分类体系 , 又形 成了辨证论 治与 辨病治疗 的 临床诊疗 模式 。 要 地位 。
通过对 中医证与西 医病 的结合研究 , 系统观察及探讨不 同西医疾 明末清初 , 随着西方医学 传人 中国, 两种 医学模式 互相碰 病 的中医病机及演化规律 , 异病 同治 的理化 指标变 化规律 , 建立 撞 , 又诞生 了西 医病 与中医证 的病证 结合模 式 , 中西 医汇 通及衷 有针对性 的病证结合 的证候诊疗生 物学 指标 体系 , 中西医结合 中参西等均属此 类。如 张锡纯 在谈 到对 霍乱 的诊 治 时说 “ 是 用显 研究与临床 的良好切入点 。将方剂与证候相结合进行 研究 , 架起 微 镜审查此病之菌 , 系弯曲杆菌 , ……即为霍 乱无疑也 , 至于细审 理法与方药的桥梁 , 探求 方剂与 证候 间的 内在 联系与 规律 , 有利 此病之 凉热百 不 失一 , 当参 霍 乱 方及 霍 乱 治法 篇 , 自能 临证 无 于提高辨证 论治水平 与临床疗 效。开展病证方结合研究 , 有助 于 误 ” , 体现 了西 医辨病 、 中医辨证 施治 疾病 的病症 结合 临床模 丰富与完善 中医理论体系与诊疗方法 , 对证 候的客观化 、 据化 , 式 。 目前 西医诊 病 、 数 中医辨证 的治病模 式在 临床上被 广泛应 用 ,
式 。病 、 分类 体系至少在东汉 以前均被 中医采用 , 证 甚至可 以说 , 确立于世 。徐大椿经多年研究 , 不类经而类方 , 从流溯源 , 仲景 将
病 的分类体系Biblioteka 用得更广泛 , 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有 不可 或缺的 13方进一步归类 于桂 枝汤 、 黄汤 、 根汤 等 1 在 1 麻 葛 2类 , 类主证 各 重要地位 , 而病 证 结 合 亦 同 时 萌 芽 。 中 , 出主方 , 以论 中用此方 之证列 于方 后 , 先 随 成为 以方类证 , 证

基于“病证结合”构建与评价一种新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模型

基于“病证结合”构建与评价一种新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模型

ʌ实验研究ɔ基于 病证结合 构建与评价一种新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模型❋童㊀萍1,2,李玉芳1,2,李睿博3,刘㊀晶3,卜㊀平1,2ә,孔桂美2ә(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扬州㊀225001;2.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㊀225001;3.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㊀116044)㊀㊀摘要:目的:基于 病证结合 原则,复合运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 )和大黄灌胃构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小鼠模型,探索模型小鼠血浆γ氨基丁酸(GABA )代谢的变化,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研究提供参考㊂方法:将29只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4d 和实验组15d ,对实验组连续14d 施行CUMS ,自第15天开始除每天CUMS 外增加大黄灌胃(15%,0.5ml /d )直至28d 造模结束,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㊂观察比较小鼠的体质量增加㊁行为学改变及大便性状的改变和血浆GABA 代谢相关特征㊂结果:2组小鼠在体质量增加㊁行为学改变㊁粪便性状和血浆GABA 代谢的改变方面差异显著㊂结论:CUMS 合并大黄灌胃构建小鼠模型符合抑郁症肝郁脾虚证表现,可应用于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㊂㊀㊀关键词: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GABA ;GAD ;CUMS ;大黄灌胃㊀㊀中图分类号:R749.4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1006-3250(2021)01-0050-04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new mouse model of depression with liver depression and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TONG Ping 1,2,LI Yu-fang 1,2,LI Rui-bo 3,LIU Jing 3,BU Ping 1,2ә,KONG Gui-mei 2ә(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Yangzhou University,Jiangsu,Yangzhou 225001,China;2.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University,Jiangsu,Yangzhou 225001,China;3.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Dalian 116044,China)㊀㊀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mouse model of depression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by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 and Rhubarb gavag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disease with syndrome ,and the changes of plasma GABA metabolism in the model mice were explor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depression with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Methods :29adult male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14)and experimental group (n =15).CUMS was administered to experimental group for 14consecutive days ,and Rhubarb gavage (15%,5ml /d )was increased in addition to daily CUMS from day 15until the end of modeling on day 28.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intervention.And the weight gain ,behavior change and fecal character chang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weight gain ,behavioral changes ,fecal traits and concentration of plasma GABA /GAD65/GAD67.Conclusion :The mouse model of depression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s constructed by CUMS combined with Rhubarb gavage conforms to the manifestation of depression of liver-depression and spleen-deficiency syndromes ,and has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value.㊀㊀Key words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Mouse model ;GABA ;GAD ;CUMS ;Rhubarb gavag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73736)-基于ENS-ICC-SMC 网络探讨GERD 复发患者中虚气逆证及中药干预机制作者简介:童㊀萍(1976-),女,江苏扬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㊂ә通讯作者:孔桂美(1978-),女,江苏泰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Tel :137****7280,0514-********,E-mail :gmkong@ ;卜㊀平(1955-),男,江苏泰州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Tel :180****0005,0514-********,E-mail :boping@ ㊂㊀㊀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因其较高的发病率㊁致残率㊁自杀率和较低的治愈率,影响着全球3亿多人的健康[1-2]㊂抑郁症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由于缺乏确切的现象学标准和神经生物学基础[3],使诊疗过程复杂,或常因缺乏个体差异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4-5]㊂中医学在诊疗过程中强调 辨证论治 ,同样的疾病可表现不同的证型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最为常见[6]㊂然而至今,基于 病证结合 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外周血液特征性指标的探索,国内外鲜有报道㊂本研究采用西医病因病理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联合中医病因病机复制证候的模型,建立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模型,并初步研究血浆GABA 代谢的变化,现报道如下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动物ICR成年雄性小鼠30只,购自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体质量25~29g,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 (苏)2017-0007㊂于扬州大学中西医结合系实验动物房适应性饲养1周(适应过程中死亡1只)㊂动物房环境温度20~26ħ,湿度40%~60%㊂1周后完成体质量㊁旷场实验㊁蔗糖偏好实验㊁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以及粪便性状的基线水平测量,随后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4只和实验组15只㊂为避免造模过程中小鼠之间的相互啮咬,每笼只饲养1只小鼠㊂本实验已通过扬州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查(SYXK(苏)2017-0044)㊂1.2㊀药物10%水合氯醛㊁1%(w/v)的蔗糖溶液㊁生大黄粉㊂1.3㊀试剂及仪器小鼠γ氨基丁酸(GABA)㊁谷氨酸脱羧酶65 (GAD65)和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ayto RT -6100酶标仪㊁电子计数称㊁秒表㊁计时器㊁悬挂支架,动物行为视频分析系统,1ml注射器,9号灌胃针头㊂1.4㊀造模方法CUMS(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7-8]是经典的构建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方法,是指以持续温和不可预知的刺激诱导动物出现和抑郁症患者类似的行为表现;大黄灌胃[9-11]法是以大黄模拟苦寒败胃㊁肝郁日久㊁木郁乘土㊁肝郁脾虚的病理演变过程来构建肝郁脾虚证方法㊂利用病证结合的原则,复合运用CUMS和大黄灌胃进行造模㊂1.4.1㊀抑郁症的造模方法㊀参照CUMS模型,对实验组施行断水断食24h,夹尾1min,10ħ冰水游泳5min,水平摇晃1次/s,持续5min,灯光刺激24h,湿垫料24h,倾斜鼠笼45ʎ,持续24h㊂每天随机选择1种刺激,每种刺激平均使用4次,连续刺激28d㊂1.4.2㊀肝郁脾虚证的造模方法㊀于实验组行CUMS造模第15天开始,同时对实验组给予15%大黄粉悬液0.5ml灌胃(分3次,早0.2ml,中0.15 ml,晚0.15ml),连续14d,于CUMS造模28d结束㊂1.5㊀观察指标及方法造模前和造模后完成2组小鼠的体质量测量㊁行为实验和粪便收集,造模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浆㊂为避免顺序对观察指标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交叉进行㊂1.5.1㊀抑郁症的观察㊀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㊁蔗糖偏好实验(sucrosepreference test, SPT)㊁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WT)是常用的评价实验动物抑郁症模型的指标㊂本实验以旷场实验中的活跃度和平均速度㊁蔗糖偏好指数(蔗糖水消耗量/ (蔗糖水消耗量+纯水消耗量)ˑ100%)㊁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来评估模型小鼠的抑郁程度㊂1.5.2㊀肝郁脾虚证的观察㊀表1示,本研究以小鼠体质量和粪便性状作为评估肝郁脾虚指标㊂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常常被用来评估相应的粪便性状并以此来评估肝郁脾虚证的严重程度[12-13]㊂实验前一天和实验结束后一天中午将小鼠置于观察盒内,收集第一粒粪便,根据BSFS的分级标准,按照粪便分型的1~7型分别记为1~7分并进行分类评估㊂表1㊀Bristol粪便量表组别性状分值种类1干硬便㊁成粒状1分种类2干硬便㊁成条状2分种类3条状便㊁表明不平㊁稍干3分种类4条状软便㊁表明光滑4分种类5软便㊁偏烂5分种类6大便稀烂㊁不成形6分种类7水样便7分㊀㊀1.5.3㊀血浆GABA浓度的检测㊀造模结束后,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浆GABA㊁GAD65和GAD67浓度㊂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0.04ml/10g),小鼠麻醉后摘眼球取血3ml,置于EDTA抗凝管中混合15min后离心20min(3000r/min),收集上清分装于1.5ml离心管,-80ħ冰箱冻存待检,检测过程按试剂盒步骤进行㊂1.6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造模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相关性,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造模对小鼠行为的影响2.1.1㊀造模前后2组小鼠行为指标差异㊀表2示,对造模前后2组小鼠的旷场实验㊁蔗糖偏好实验㊁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㊂结果显示,造模使小鼠的平均速度和活跃度降低(P<0.01),小鼠活动受限,蔗糖偏好指数下降(P <0.01),快感缺失,悬尾实验中不动时间延长(P< 0.05),强迫游泳时放弃挣扎时间延长(P<0.01),呈现绝望样抑郁状态㊂2.1.2㊀实验组小鼠行为指标相关性分析㊀表3示,对实验组小鼠的行为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反应活跃程度的指标如平均速度㊁活跃度,与反应快感的指标如蔗糖偏好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反应绝望程度的指标如强迫游泳不动时间㊁悬尾不动时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 <0.05);反应活跃程度的指标与反映绝望程度的指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01)㊂结果显示,造模致实验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相关性高,结果稳定一致㊂表2㊀2组小鼠造模前后行为学指标比较(x ʃs )组别鼠数时间旷场实验平均速度(mm /s )活跃度蔗糖偏好指数(%)悬尾不动时间(s )强迫游泳不动时间(s )对照组14造模前15.24ʃ2.1018.34ʃ2.2769.05ʃ7.4179.07ʃ22.1257.24ʃ11.42造模后14.95ʃ1.9818.71ʃ2.6367.91ʃ2.3480.04ʃ15.7358.81ʃ13.81实验组15造模前14.71ʃ2.1417.91ʃ2.9471.31ʃ5.9085.74ʃ19.0057.96ʃ10.91造模后10.90ʃ3.21һһ##14.33ʃ3.55һһ##58.72ʃ6.91һһ##98.27ʃ34.03һ##77.01ʃ16.62һһ##㊀㊀注:与本组造模前比较:һP <0.05,һһP <0.01;与对照组造模后比较:##P <0.01表3㊀实验小鼠各行为指标的相关性比较指标平均速度(mm /s )活跃度蔗糖偏好指数(%)悬尾不动时间(s )强迫游泳不动时间(s )平均速度(mm /s )10.84∗∗0.54∗∗-0.53∗∗-0.68∗∗活跃度 1.000.62∗∗-0.44∗∗-0.74∗∗蔗糖水(%)偏好指数 1.00-0.58∗∗-0.59∗∗悬尾不动时间(s ) 1.000.30∗强迫游泳不动时间(s )1.00㊀㊀注:∗P <0.05,∗∗P <0.01㊀㊀2.2㊀造模对小鼠体质量和粪便的影响表4示,对2组小鼠体质量和粪便BSFS 得分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和配对样本t 检验㊂造模降低小鼠体质量增加的幅度(P <0.05),使小鼠粪便含水量增加(P <0.01),出现大便溏薄及类似肝郁脾虚证的表现㊂表4㊀2组小鼠造模前后体质量和粪便性状比较( x ʃs )组别鼠数时间体质量(g )BSFS (分)对照组14造模前33.54ʃ3.62 3.62ʃ0.68造模后37.25ʃ2.69һһ3.47ʃ0.69实验组15造模前34.45ʃ2.67 3.65ʃ0.69造模后36.28ʃ2.06һһ#5.99ʃ0.57һһ##㊀㊀注:与本组造模前比较:һP <0.05,һһP <0.01;与对照组造模后比较:#P <0.05,##P <0.012.3㊀造模对小鼠血浆GABA 代谢的影响㊀表5示,对2组小鼠造模后血浆GABA ㊁GAD65和GAD67浓度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㊂结果显示,造模致小鼠血浆GABA ㊁GAD65和GAD67浓度显著下降(P <0.01)㊂表5㊀2组小鼠造模后血浆GABA ㊁GAD65及GAD67比较( x ʃs )组别鼠数GABA(Umol /ml )GAD65(ng /ml )GAD67(ng /ml )对照组14 5.69ʃ0.797.60ʃ1.1913.07ʃ0.51实验组154.98ʃ10.13##5.63ʃ0.82##9.98ʃ2.02##㊀㊀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3㊀讨论抑郁症的症状异质性大,其差异性直接影响治疗的结局[4]㊂诊疗的个体化及独特症状的识别与预后有关[14-15]㊂中医的 辨证论治 和 整体观 强调诊治的个体差异,是通过综合体征㊁症状与脉象㊁舌象等多方面信息进行辨别诊治的过程㊂不同证型的疾病,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16]㊂动物模型是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的重要手段[17]㊂目前,有关抑郁症不同中医证型的动物模型大都借用抑郁症造模方法,往往通过观察总结中医证型[18]或根据中药治疗效果反推可能的证型[19],但存在滞后性和缺乏特异性,影响研究结果的临床转化[20]㊂血液特征性指标异常的发现对于快速诊断疾病意义重大㊂研究发现,GABA 能系统地与抑郁症的发病高度相关[21-23],且可通过调整GABA 及其受体功能调整肝脾的消化功能[24-25]㊂GABA 在体内是由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 )经谷氨酸脱羧酶(GAD )脱羧而来,GAD 包含2种同工酶GAD65和GAD67[26]㊂研究发现,GABA 能系统功能与肝郁脾虚证密切相关[27-28]㊂基于此,本研究运用 病证结合 理论原则,在CUMS 的基础上联合大黄灌胃,构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小鼠模型㊂模型小鼠表现活动速度减慢㊁活跃度下降㊁蔗糖偏好指数降低㊁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等典型的抑郁症状;同时,模型小鼠出现纳差㊁体质量增长缓慢㊁大便稀溏的肝郁脾虚症状,说明模型小鼠具备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症状学表现[29-30]㊂本研究以血浆GABA ㊁GAD65和GAD67浓度为指标,探索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的外周GABA 代谢情况,以期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寻找特征性病理指标,结果提示 病证结合 造模方式削弱了模型小鼠GABA 的代谢㊂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具有明显优势[31]㊂该模型可克服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局限,使诊疗过程更加具有个体差异,使临床医疗行为更加精准[32]㊂本研究结果显示, 病证结合 构建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具备成功模拟抑郁症病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表型,符合其精神紧张㊁忧郁恼怒,致肝气郁结㊁肝失疏泄㊁横逆犯脾,或思虑伤脾㊁土虚木乘㊁脾失健运㊁气机升降失常[36]的病机,可作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病机㊁治疗的进一步研究,血浆GABA代谢指标可作为佐证指标㊂当然,样本量和小鼠性别的选择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新模型仍需扩大样本量,挖掘并验证更多客观指标㊂本课题组将会继续探究其机制与稳定性,促进中医证候模型的深入研究,不断挖掘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价值和应用㊂参考文献:[1]㊀CHANG C C,TZENG N S,KAO Y C,et al.The relationships ofcurrent suicidal ideation with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heart ratevariability in unmedicated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Psychiatry Res,2017,258:449-456.[2]㊀LUCAS N,HUBAIN P,LOAS G,et al.Treatment ResistantDepression:Actuality and Perspectives in2017[J].Rev MedBrux,2017,38(1):16-25.[3]㊀DRYSDALE AT,GROSENICK L,DOWNAR J,et al.Resting-state connectivity biomarkers define neurophysiological subtypesof depression[J].Nat Med,2017,23(1):28-38.[4]㊀VAN EEDEN W A,VAN HEMERT A M,CARLIER I V,et al.Severity,course trajectory and within-person variability ofindividu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Acta Psychiatr Scand,2018,Accepted Author Manuscript.Doi:10.1111/acps.12987.[5]㊀方倩,郭蓉娟,王嘉麟,等.基于脑电图非线性分析探索肝郁脾虚抑郁症认知功能特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2):687-691.[6]㊀相田园,李跃华,金京南,等.91例肝郁气滞及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脑功能S-ET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6-99.[7]㊀WILLNER P.Validity,reliability and utility of the chronic mildstress model of depression:a10-year review and evaluation[J].Psychopharmacology,1997,134(4):319-329.[8]㊀LIU Y N,PENG Y L,LIU L,et al.TNFαmediates stress-induceddepression by upregulating 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in amouse model of unpredictable chronic mild stress[J].EurCytokine Netw,2015,26(1):15-25.[9]㊀王玉良.中医 脾虚 证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的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1984,15(4):43-46.[10]㊀王晔,王建伟,王纪元,等.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的探析[J].中医药学报,2005,33(3):67-68.[11]㊀唐洪梅,廖小红,房财富,等.肝郁脾虚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138-140.[12]㊀LEWIS S J,HEATON K W.Stool form scale as a useful guide tointestinal transit time[J].1997,32(9):920-924.[13]㊀陈宏雷,宋清,陈佳敏.逍遥丸加减联合心理疗法在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428-1430.[14]㊀YU J S,XUE A Y,REDEI E E,et al.A support vector machinemodel provides an accurate transcript-level-based diagnostic for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Transl Psychiatry,2016,6(10):e931.[15]㊀FUNAKI K,NAKAJIMA S,SUZUKI T,et al.Early Improvementsin Individual Symptoms to Predict Later Remission in MajorDepressive Disorder Treated With Mirtazapine[J].J ClinPharmacol,2016,56(9):1111-1119.[16]㊀YEUNG W F,CHUNG K F,ZHANG N L W,et al.Identificationof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in persistent insomnia associated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 latent tree analysis[J].ChinMed,2016,11(1):4-14.[17]㊀DEMIN KONSTANTIN A,SYSOEV MAXIM,CHERNYSHMARIA V,et al.Animal models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the implications for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J].ExpertOpin Drug Discov,2019,DOI:10.1080/17460441.2019.1575360[18]㊀李君玲.基于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模型的 肝主疏泄生物学基础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9]㊀袁清洁,郭建友,王建伟,等.基于皮质酮-炎性反应-线粒体网络研究抑郁症肝郁脾虚病机及醒脾解郁方干预效应[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5):2241-2245.[20]㊀江虎军,冯锋,董尔丹.模式动物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J].生命科学,2011,23(3):234-238.[21]㊀MA K,XU A,CUI S,et al.Impaired GABA synthesis,uptakeand release a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inducedby chronic mild stress[J].Transl Psychiatry,2016,6(10):e910.[22]㊀DUBIN MARC J,MAO XIANGLING,BANERJEE SAMPRIT,etal.Elevated prefrontal cortex GABA in patients with majordepressive disorder after TMS treatment measured with?proton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J].J Psychiatry Neurosci,2016,41(3):E37-45.[23]㊀丁迎,戢汉斌,陈钰,等.Toll样受体4拮抗剂厄立特兰对抑郁症大鼠前额叶和海马神经元发生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平衡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23):3893-3897. [24]㊀黄育生.基于BDNF/JAK2/STAT3/GABA_AR通路探讨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IBS-D大鼠的作用机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25]㊀STRANDWITZ PHILIP,KIM KI HYUN,TEREKHOVADARYA,et al.GABA-modulating bacteria of the human gutmicrobiota[J].Nat Microbiol,2019,4(3):396-403. [26]㊀SCHNORBUSCH KATHY,LEMBRECHTS ROBRECHT,PINTELON ISABEL,et al.GABAergic signaling in thepulmonary neuroepithelial body microenvironment:functionalimaging in GAD67-GFP mice[J].Histochem Cell Biol,2013,140(5):549-566.[27]㊀张可,任路,李丹,等.电针对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代谢组学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6):110-114.[28]㊀许亚辉,吴佳佳,李杰,等.肝郁脾虚证与肠道菌群相关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11):1958-1963.[29]㊀黄越燕.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10):1459-1462.[30]㊀章正祥,曹克刚,高永红.从临床到基础:硝酸甘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17(4):312-314.[31]㊀李晓娟,白晓晖,陈家旭,等.中医动物模型研制方法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263-2266.[32]㊀蔡定芳.论病证结合临床诊疗模式[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2):133-135.[36]㊀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45-253.收稿日期:2020-05-22。

动物模型构建成功的标准

动物模型构建成功的标准

动物模型构建成功的标准动物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人类和动物的生理、病理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构建出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标准。

首先,一个成功的动物模型需要选择适当的物种。

不同的物种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征上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动物模型时需要根据目标研究内容的相关性来确定最合适的物种。

比如,研究心血管疾病可以选择小鼠、大鼠或猪等动物,而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则可以选择猕猴、大鼠等。

其次,动物模型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具备与目标疾病相似的临床表现。

动物模型应能够产生与目标疾病相似的病理损伤和症状,以便科学家们能够准确地观察和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比如,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时需要模拟神经细胞退化和脑血管纤维化,构建癌症模型时需要模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此外,动物模型在构建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其可操作性和实验重复性。

一个成功的动物模型应具备较好的操作性,即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关操作和研究,并且能够得到稳定可靠的结果。

在动物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和实验设计,以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另外,动物模型的构建还需要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

身为有机体的动物,它们也有生命和福利需要被尊重和保护。

科学家们在构建动物模型时应该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压力和伤害,并严格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和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最后,一个成功的动物模型需要具备与人类的相关性。

动物模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类的生理和疾病机制,因此需要确保动物模型与人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关性。

研究人员需要注意动物模型在生理结构、代谢途径、基因表达等方面与人类之间的相似性,确保所构建的动物模型能够为人类疾病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启示。

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动物模型应具备选择适当的物种、具有与目标疾病相似的临床表现、具备操作性和实验重复性、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以及具备与人类的相关性等标准。

对中医病证结合实验动物模型的思考

对中医病证结合实验动物模型的思考

2 0 1 3 年第3 4 卷第 1 0 期
温控 系统 的空调机 把箱 内温 度控 制 在 7  ̄1 0  ̄ C, 超 声 雾 化器 控制 湿度 ( 相 对湿 度 为 1 0 0 9 / 6 ) , 以鼓 风 机提 供
1 8 m/ s 风速 , 并将 实 验 大 鼠置 于 4次 / mi n转 盘 上 以
l 9 — 21 .
[ 4 ] 吴月 琴 .试论 杨 继 洲 的针 刺 补泻 特 点 [ J ] . 江 苏 中 医, 1 9 9 4 , 1 5
( 1 2 ): 3 2— 3 3 .
[ 5 ] 姚春鹏 . 黄帝 内经 ( 全 二册 ) [ M] . 北 京: 中华书局 , 2 0 1 2 : [ 6 ] 黄龙 祥 .中 国针 灸 刺灸 法 通 鉴 [ M] . 青岛: 青 岛 出版 社 , 2 0 0 4 :
关键 词 : 中医; 病证 结合 ; 实验动 物模 型 中图分 类 号 : R2 0 3 有佐剂性关节炎和胶原诱导 的关节炎 , 此为单纯疾病 动物模型。为 了使动物模 型更 能体现
中医学“ 证” 的特色 , 近 年来许 多学 者在 单 纯疾 病 动物
把 西 医的 病 和 中 医的证 相 结 合 , 创 建 了“ 病证结合” 的动 物模 型 。但 此 种“ 病证 结 合”的动 物 模 型在 造 模
性 。为了使动物模型更能体现 中医学“ 证” 的特色 , 近
年来 许 多学 者在 单纯疾 病 动物模 型 的基 础 上 , 把 西 医
的病和中医的证相结合 , 创建 了“ 病证结合 ”的动物
1 9 8 8: 2 4 2 .
[ 2 ] 吴相春 , 贾振华 .内经营卫关系探析 [ J ] . 中国中医基础 医学杂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2 卷第 6 期 2009 年 6 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 32 No. 6 Jun. 2009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365・
・ 理论研究 ・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判定标准的建立
以方测证 ,依据模型动物对不同治则的代表性方 剂的反应性 ,推测其证候属性 。如根据不同治法 ,选 择临床上常用且疗效确切的治疗不同证型的经典小 复方 ,通过比较其对某些特异性检测指标的影响 ,以 确定该模型属于何种证型 。这种方法对模型动物 证候的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由于中药相对证型
[7]
第 6期
赵慧辉等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判定标准的建立
・367・
相同生理病理意义进行比较 , 可对患者与动物模型 证候属性进行同质性判定 。望诊是实验动物表征采 集的重要方式 。在模型动物的动态观察中 , 要尽可 [ 11 ] 能全面采集模型动物的宏观信息 。对动物异常 表现的判断是建立在长期 、 大样本 、 多批次的 、 同种 [ 12 ] 属正常动物的动态观察基础上的 。参照临床正 常值拟定的原则与方法 , 初步确定实验动物的正常 表现 。在此基础上观察到模型实验动物的异常表征 对于证候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对于在人类同样 存在的部分表现 ,可以根据动物的行为表现直接对 其属性进行认定 ,如饮水量增加可以部分反映动物 口渴 ,饮食量减少可以部分反映动物纳差等 。对于 在中医学很少观察但在兽医学有相关的论述的部分 症状和体征 ,可以参考中兽医学的理论及诊断 ,如小 型猪的鼻盘与证候的关系 。对于一些宏观表现可以 采用同等病理生理意义的指标来替代 。例如 , 临床 舌诊是判断证候属性的重要诊断指征 , 但是在实验 动物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 ,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 : 小 鼠爪和尾的颜色变化易于观察 , 且与舌色的变化存 在一致性 。因此 ,考虑将爪色 、 尾色的观察作为舌色 的替代指征 ,以提高望诊采集方法的可操作性 。 2. 2 证候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微观指标在模型动物 的微观等效对应 这是关于证候诊断标准中的微观指标是怎样用 动物的微观指标来反映的问题 。在同一疾病状态 下 ,实验动物与人类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 ,也就 是说在病理生理变化层面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 。在 人类病理生理层面的变化伴随着四诊信息的出现 , 而在动物 ,这些病理生理层面变化伴随着表征的改 变 。病理生理层面的变化模式也可能成为沟通人类 证候与模型动物证候的桥梁 , 成功地实现临床证候 诊断标准到动物证候判定方法的转化 。我们前期的 研究工作提示 : 系统生物学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在不 预设指标的情况下对所有参与疾病病理过程的分子 [ 13 ] 从整体上进行筛选 ,而支持向量机 、 决策树 、 互信 息、 Lars回归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成功地找到 证候 (或证候要素 ) 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具有诊断意 义的关联模式 ,并在心肌缺血心血瘀阻证动物 模型的评价中得到验证 。与通过临床证候四诊信息 替代以具有相同病理生理意义的动物表征而直接进 行的动物证候判定相比 ,其一致性在 80%以上 。 需要注意的是 , 人和动物的同一种微观指标可 能相距甚远 ,正常范围也不同 。要对数据进行归一 化处理后才可比较 , 这方面以往大多数研究没有进
赵慧辉 ,男 ,博士 ,助理研究员 # 通讯作者 : 王 伟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 心血管病证结合研究 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73 计划 ) 资助项目 (No. 2003CB51710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No. 2009ZX09502 2 018)
Establishm en t of judgem en t cr iter ia in an i m a l m odel com b in ed d isea se 3 and syndrom e
ZHAO Hui2hui , GUO Shu 2 wen , WANG W ei
#
(B 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 edicine, Beijing 100029 ) Abstract: The ani m al model of syndrome is a basic tool used in the study of effects and phar macology of Chinese compound for mulas and p reparations . It is the p recondition for reflecting the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remedies accurately to copy the anim al model with TCM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 A few of judgement methods for anim al model of syndrome combined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clude judgement of m icro 2 manifestations or several physicochem ical indexes, speculation of syndromes by for mulas, and conjecture according to modeling factors .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were analyzed here, and equivalent correspondence of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was p rovided for the deter m ination of syndrome attributives in anim al model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 Three questions were expounded in detail, which we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deter m ination of syndrome attributives in anim al model by app lied the equivalent correspondence of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including macro 2equivalent correspondence of macroscop ic indexes of clinical syndrome diagnosis in model ani m als, m icro 2equivalent correspondence of m icroscop ic indexes of clinical syndrome diagnosis in model ani m als, and m icro 2equivalent correspondence and association of macroscop ic indexes of syndrome diagnosis in model anim als .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model; criteria; syndromes
・366・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32 卷
型、 病证结合模型 。其中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既有西 医疾病的病理特点 ,又有中医证候的特征 ,是宏观和 微观的结合 ,在证候生物学基础未阐明的情况下是 [2] 较为合适的研究模式 ,最具实用价值 。 1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证候属性的判定方法 模型动物证候属性的判定是构建病证结合动物 模型的核心环节 ,现阶段对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 判定方法仍处在探索中 ,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 1. 1 从模型动物宏观体征 、 行为表现判定 即从造模后模型动物的宏观表现判定所属证 候 。如模型大鼠出现疲乏无力 , 活动少 , 精神萎靡 , 多蜷缩 ,呼吸困难 ,活动后明显 ,口唇及舌质发黯 ,严 重的呈瘀斑 、 瘀点等表现 , 为“ 既有气虚证症状 , 又 [3] 有血瘀证表现 , 符合气虚血瘀证辨证标准 ” 。或 者拟定动物气虚血瘀症状 、 体征客观评估量表进行 [4] 模型动物证候属性的判定 。这种方法判定证候 属性最为直接 ,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由于动物 宏观的行为与体征信息尚待进一步拓展 , 临床的四 诊信息往往很难在动物身上找到相应的表现 ; 同时 , 有些动物的宏观行为与体征很难简单与相应的临床 症状对应 ,如大鼠尾巴的颜色 ,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 步研究 ,主观推定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论证 。加 上动物宏观信息采集的难度以及判断的主观性较 强、 不易量化等问题 ,判定证候往往证据不足 。 1. 2 以证候相关的个别理化指标判定 由于在动物宏观的行为与体征观察中遇到的困 [5] 难 ,部分学者参考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成果 , 将临床报道与证候相关的理化指标纳入证候诊断指 标 。如测定气虚血瘀证相关的心血管功能和血浆肾 素活性 ( PRA ) 、 血管紧张素 Ⅱ ( Ang Ⅱ ) 、 血栓素 B2 ( TXB2 ) 、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 I2 1 ) 及心脏结 构的变化来判定模型的证候属性 。但目前证候理化 指标 研 究 的 现 状 是 , 找 到 了 一 些 相 关 的 理 化 指 [6] 标 ,但均不特异 , 不能作为证候诊断的特异性指 标 。且动物的这些理化指标变化反映的内容是否与 人的一致 ? 这个问题尚不能回答 。因此 , 据此来判 定模型的证候属性证据是不充分的 。
赵慧辉 郭书文 王 伟
#
Hale Waihona Puke 3(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
摘要 : 证候动物模型是中药复方及中药制剂药效和药理研究的基本工具 ,而复制能充分体现中医证候 特征的动物模型是准确反映中药药效的前提 。从模型动物宏观表现判定或个别理化指标判定 、 以方 测证 、 根据造模因素推测认定是病证结合证候动物模型目前使用的几种判定方法。通过分析这几种 方法的不足 ,提出采用临床诊断标准的等效对应进行动物模型证候属性的判定是较为科学和合理的 , 并详细阐述了采用临床诊断标准的等效对应进行动物模型证候属性判定中的 3 个关键问题 : 证候临 床诊断标准中的宏观指标在模型动物的宏观等效对应、 证候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微观指标在模型动物 的微观等效对应、 证候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宏观指标在模型动物的微观等效对应及关联的方法。 关键词 : 病证结合 ; 模型 ; 标准 ; 证候 中图分类号 : R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