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古詩三首》課文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題西林壁[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盧鉞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篇二】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古詩三首》同步練習題第一課時一、看拼音,寫詞語。

mùsèyínshītímùcèmiàn lúshānyǒuyuán jiànɡluòfèilìwénzhānɡshānfēnɡ二、解釋詞語。

1.可憐九月初三夜。

可憐:___________2.題西林壁題:___________3.只緣身在此山中。

緣:___________4.梅雪爭春未肯降。

降:___________三、按古詩的內容重新排列詩句。

①可憐九月初三夜②一道殘陽鋪水中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④半江瑟瑟半江紅排序:___________①雪卻遜梅一段香②梅雪爭春未肯降③梅須遜雪三分白④騷人閣筆費評章排序:___________四、選擇合適的答案。

從《題西林壁》這首詩中,我們得到的啟發是:()A.對於複雜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斷出其他方面。

B.對於複雜的事物,應從多角度觀察,多方面調查瞭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觀察,調查瞭解,又要親身去體會、去分析。

五、用詩句回答問題。

1.“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暮江吟》一詩中含有比喻的詩句是:___________。

3.《雪梅》一詩中“雪”和“梅”對比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暮色吟詩題目側面廬山有緣降落費力文章山峰二、1.可愛。

2.書寫。

3.因為。

4.服輸。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sè yín shī shān fēng lú shān()()()()yuán gùtóu xiáng fèi yòng wén zhāng()()()()二、比较组词。

暮()峰()庐()缘()章()幕()锋()炉()原()障()三、古诗阅读与赏析。

(一)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理解下到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暮江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瑟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这句诗中,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 )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景象。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在这句诗中,诗人用()手法,描写了两种景象:天上的()和地上的(),创造出()的意境。

4.全诗描绘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

一幅是()的绚丽景象,一幅是()的朦胧夜色。

表达了诗人()之情。

(二)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理解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一首哲理诗,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巧填同音字。

mù()色羡() tí()目()问yuán ()故()来 fēng 山()()利lú()山香()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瑟.(shè sè)瑟的秋风吹拂着树林,仿佛吟.(yín yǐng)唱着对秋的赞歌。

(2)敌人已经输.(shū sū)了,只能举手投降.(xiáng jiàng)。

3.字词理解。

(1)“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在上面的。

(2)“暮江吟”中“吟”是指。

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地点是。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①“残阳”是指西沉的太阳,傍晚时分的太阳还叫作。

下列四字词语中不是描写太阳落山的一项的是()。

A.旭日东升B.日薄西山C.残阳如血D.落日余晖②理解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所以“铺”字用得准确、形象B.“铺”字表现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C.诗人抓住了夕阳下的江面呈现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的绚烂景象D.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一片青绿色,未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出红色(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识”的意思是,“缘”的意思是。

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③这两句诗给我们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5.读古诗,完成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2.题.西林壁题: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①雪却逊梅一段香②一道残阳铺水中②梅雪争春未肯降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③梅须逊雪三分白④半江瑟瑟半江红④骚人阁笔费评章排序:排序:四、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五、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第二课时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 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B.萧瑟.(shè)投降.(xiánɡ)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D.谦逊.(xùn)浪费.(fèi)二、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地()色吟怜可()()诵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

lú ()舍周围生长着很多()苇。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同步检测(含答案)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同步检测(含答案)

21. 古诗三首厚积薄发1.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李将.(jiāng jiàng)军一席话,让我茅塞.(sài sè)顿开。

(2)将.(jiāng jiàng)来,我们要把边塞.(sài sè)建设成美丽的家园。

2. 看拼音写字词。

晚上星星眨着眼睛,兵士们的生活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朗诵诗cí(),感人肺腑,cuī()人泪下;有的喜欢喝zuì()酒高歌一曲;还有的模仿古代jié()出英xióng(),xiàng()带银圈,舞弄宝剑……3. 查字典填空。

我是“征”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

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远行;②用武力制裁、讨伐;③收集;④寻求。

下面句子中的“征”是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万里长征人未还。

()(2)彭德怀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3)这家广告公司正在征集店名!()(4)现在我想你征求一下意见。

()4. 选择理解正确的一项。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中“飞将”指()A. 岳飞B. 李广C. 文天祥D. 戚继光(2)“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意思是()A. 正要举杯畅饮,却听到琵琶弹奏的声音蛮很动听哟!B. 正要举杯畅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

C. 正要举杯畅饮,却听到琵琶对着马吹的声音,马似乎要睡眠了。

D. 正快乐地敲击着琵琶,然后从马上下来。

(3)下列古诗句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C.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凉州词》的作者是()。

A. 唐代诗人王翰B. 宋代诗人王翰C. 唐代诗人王昌龄D. 唐代诗人王之涣阅读迁移5.句子品读。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达标(共10题;共60分)1.看拼音,写词语。

mùsèyín shītímùcèmiàn lúshā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ǒu yuán jiànɡluófèi lìwén zhānɡshān fēnɡ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A. 降(xiánɡ)落伞阁(ɡé)楼B. 萧瑟(sè)投降(jiànɡ )C. 骚(shāo)客文章(zhānɡ)D. 谦逊(xùn)浪费(fèi)3.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 ________地 ________色(吟怜)可________ ________诵(提题)问________ ________高(峰锋烽) ________火雷________ 山________4.选择四组成语中写得全对的一组()A. 完壁归赵负荆请罪应接不瑕同心协力B. 身临其境无微不至兴高彩烈千均一发C. 神计妙算无优无虑匠心独运各抒己见D. 安然无恙川流不息风驰电掣再接再厉5.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A. 《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 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 《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蕴含着的道理是:()A. 当局者迷,旁边者清。

B. 局部的细致观察,有利于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C.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该事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tímù cè miàn lú shā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ǒu yuán jiànɡluò fèi lìwén zhānɡshān fēnɡ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查字典填空。

(1)如果不认识“瑟”字,可以用查字法来查字典,先查部,再查画。

在“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的意思是(①发抖②青绿色)。

(填序号)(2)“缘”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在“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缘”的意思是,在“无缘无故”中“缘”的意思是3.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________②题西林壁题:________③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________④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________4.解释画线的字。

题西林壁题:________。

西林:________。

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________。

5.读句子,完成练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逊”的意思是,和句中的“ ”意思相近。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这两句诗能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A.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D.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6.读句子,完成练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可怜”的意思是,请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2)后一句诗把比作,把比作。

7.读句子,完成练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因为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2)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sè yínshī tímù cèmiàn lúshānyǒuyuán jiànɡluò fèilì wénzhānɡ shānfēnɡ二、解释词语。

1.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___________2.题西林壁题:___________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___________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___________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②一道残阳铺水中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④半江瑟瑟半江红排序:___________①雪却逊梅一段香②梅雪争春未肯降③梅须逊雪三分白④骚人阁笔费评章排序:___________四、选择适宜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五、用诗句答复以下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比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二、1.可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1 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
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 积累运用 (共8题;共46分)
1. (10分) 我会仿写
例:紧紧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10分)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粗犷________(kuàng guǎng) 炽________热(zhì chì) 气氛________(fèn fēn)
脊________梁(jí jǐ) 蹩________脚(biè bié) 刷浆________(jiāng jiǎng)
3. (4分) 选词填空
虽然 竟然 果然
①________秋天已经来临,但天气仍然炎热。
②一向严肃的老师,今天________跟我们开起了玩笑。
注视 观察 观看
③球赛开始了,爸爸一动不动地________着电视屏幕,生怕错过精彩的进球。
④经过一段时间的________,我发现了蜗牛的很多特点。
4. (3分) 解释词语。
(1) 诸儿竞走取之
(2) 唯戎不动
第 2 页 共 11 页

5. (5分) 把古诗《咏柳》补充完整,再完成问题。
咏柳
碧玉妆成_______,_______垂下绿丝绦。
_______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_______。
(1) 补充诗歌
碧玉妆成________,________垂下绿丝绦。
________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________。
(2)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 这首诗前两句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最后一句中,作者把________
比作________。

(4) 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的赞美,引出了对________的赞美。
6. (6分) (2020六上·怀化期末) 课内课外积累。
(1)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李纲
(2) 看到波浪翻滚的黄河水,我们会吟出“________,________”;闻着淡雅的菊花香,我们会吟出
“________,________”。(填写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词)

(3) 《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这学期我看过一些课外书,我最想推荐给大家看的书是《________》,因
为________

7. (4分) 读句子,完成下面的练习。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士们戍边时间的漫长,战事的频繁和战斗的艰苦、激烈。在这样的环境
下,战士们却说出了“________”的坚定誓言,抒发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豪情。
第 3 页 共 11 页

②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这两句诗改写成一句话。
________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8. (4分) 阅读
《绝句》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②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
④门泊东吴万里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①毕竟西湖六月中,
②风光不与四时同。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
④映日荷花别样红。
(1) 写出《绝句》这首诗中表示颜色的词。
(2) 《绝句》①②两句诗描写了几个景物,请写下来。
(3)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是《绝句》中第________句诗的意思。
(4)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是《绝句》中第________句诗句的意思。
(5) 请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①②两句诗的词语按照你的理解排列顺序。
(6) 诗句描绘的是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_,向人们展示了________西湖的独特景色,表达了诗人对
________的赞美之情。
第 4 页 共 11 页

(7) 诗句运用。
你看见刚刚开放的荷花会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你看见盛开的荷花可以说:“________。”
(8) 下面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写的是六月里一个黄昏西湖的美丽景色。
B . 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诗人送别之情的,这首诗却以写景代替送人,构思别致。
C . 诗中的“莲”“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
D . 这首诗从大处着笔,着力渲染,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画面。
二、 诗歌鉴赏 (共3题;共34分)
9. (4分) 根据意思选出相对应的诗句,然后再回答问题。
(1) 下列与“两岸青山相互对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对应的一项是( )
A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El边来。
C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诗句选自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________》。我还能写出这首诗的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
10. (14分) 阅读理解。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第 5 页 共 11 页

(2)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 (16分)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诗中的“佳节”是指________节,现在又被我们称为________节。
(2) 诗中用于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节日习俗。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思念之情。
第 6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 (共8题;共4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第 7 页 共 11 页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考点:

解析:
答案:5-1、
答案:5-2、
第 8 页 共 11 页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
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考点:
解析:

答案:7-1、
第 9 页 共 11 页

答案:7-2、
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答案:8-5、

答案:8-6、
答案:8-7、
答案:8-8、
考点:
第 10 页 共 11 页

二、 诗歌鉴赏 (共3题;共34分)
答案:9-1、

答案:9-2、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
考点:
解析:
第 11 页 共 11 页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