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挡土墙

合集下载

挡土墙规范

挡土墙规范

挡土墙规范挡土墙,也叫挡土墙体或者挡土堤,是指为了保证挡土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规范和设计要求。

下面是挡土墙规范的一些要点:1. 设计要求:挡土墙的设计应符合土壤条件,考虑挡土墙的高度、坡度、挡土材料等因素,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土壤条件:设计挡土墙时应对土壤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力学性质、岩石条件等,并根据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挡土墙结构和材料。

3. 坡度:挡土墙的坡度应根据土壤条件和挡土墙的高度进行设计,一般来说,坡度越大,挡土墙的稳定性越好。

但是坡度过大可能会导致施工困难和可利用空间的减少。

4. 挡土材料:挡土墙的挡土材料可以选择土方或者砌体,具体选择要根据土壤条件和工程成本来决定。

对于较高的挡土墙,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或者混凝土挡墙。

5. 挡土墙结构:挡土墙的结构可以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框架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等不同形式。

具体选择要根据挡土墙的高度和土壤条件来决定。

6. 排水系统:挡土墙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以防止挡土墙材料和土壤发生浸润和渗流。

排水系统可以包括水平排水带、竖向排水带、排水管道等。

7. 挡土墙的渗透和渗流控制:挡土墙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土壤的渗透和渗流。

可以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如透水混凝土或者排水层等。

8. 挡土墙的防腐和防水工程:对于挡土墙的结构和材料,应进行防腐和防水处理,以防止挡土墙的老化和破坏。

9. 监测和维护:挡土墙的监测和维护是保证挡土墙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检查挡土墙的变形、开裂、渗漏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维护和修复措施。

总结:挡土墙规范是为了确保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包括土壤条件、挡土材料选择、挡土墙结构、排水系统、渗透和渗流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遵循这些规范,才能建造出稳定安全的挡土墙。

规范挡土墙

规范挡土墙

挡土墙541 —般规定1挡土墙类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冲刷深度、荷载作用情况、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按表 5.4.1规定选用。

表5.4.1各类挡土墙适用条件2在勘测设计阶段,应对挡土墙地基基础进行综合地质勘察,查明地基地质条件和地基承载能力。

设计中应分析预测挡土墙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必要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植物措施;在施工阶段应采用合理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和相邻路基段的不利影响。

3挡土墙可采用锥坡与路堤连接,墙端应伸入路堤内不应小于0.75m,锥坡坡率宜与路堤边坡一致,并宜采用植草防护措施。

挡土墙端部嵌入路堑原地层的深度,土质地层不应小于 1.5m;风化软质岩层不应小于 1.0m;微风化岩层不应小于0.5m。

4应根据挡土墙墙背渗水量合理布置排水构造。

具有整体式墙面的挡土墙应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

5挡土墙墙背填料宜采用渗水性强的砂性土、砂砾、碎(砾)石、粉煤灰等材料,严禁采用淤泥、腐殖土、膨胀土,不宜采用粘土作为填料。

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应采用冻胀性材料做填料。

6路肩式挡土墙的顶面宽度不应占据硬路肩、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基宽度范围,并应设置护栏。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护栏设计应符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542荷载1本规范采用以极限状态设计的分项系数法为主的设计方法。

2挡土墙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采用的一般表达式:oS R( 5.4.2-1 )R kR R ( , d )( 5.4.2-2 )f式中:o ――结构重要性系数,按表5.4.2-1的规定采用;S------ 作用(或荷载)效应的组合设计值;R ——挡土墙结构抗力函数;R K ――抗力材料的强度标准值;f ——结构材料、岩土性能的分项系数;d ——结构或结构构件几何参数的设计值,当无可靠数据时,可采用几何参数标准值。

3施加于挡土墙的作用(或荷载),按性质分列于表5.4.2-2表表 5.4.2-1 结构重要性系数4荷载效应组合作用在一般地区挡土墙上的力,可只计算永久作用(或荷载)和基本可变作用(或荷载),浸水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g及以上的地区、产生冻胀力的地区等,尚应计算其它可变作用(或荷载)和偶然作用(或荷载),作用(或荷载)组合可按表542-3进行。

挡土墙设计规范(一)2024

挡土墙设计规范(一)2024

挡土墙设计规范(一)引言概述:挡土墙设计规范(一)是为了确保挡土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满足工程要求而制定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排水与防渗以及监测与维护等五个大点阐述挡土墙的设计规范。

一、材料选择:1. 确定挡土墙所需耐候性材料的选择2. 考虑物理和化学性质,选择耐久性好的材料3. 根据挡土墙高度和土质特性选择适当的材料厚度4. 对于深埋挡土墙,选用能承受侧压力的增强材料5. 对于通行挡土墙,需选用耐冲击和耐磨损的材料二、结构设计:1. 根据挡土墙高度和土质特性选择适当的挡土墙类型2. 定义挡土墙的自然坡度和抗滑稳定系数3. 考虑土压力、水压力和地震力等因素,确定挡土墙的结构参数4. 根据设计载荷确定挡土墙的配筋要求5. 为挡土墙设置附属设施,如隔水层和草坪覆盖等三、施工工艺:1. 制定挡土墙的施工方案,包括基坑开挖、土方运输和挡土墙的护面施工2. 控制挡土墙施工中的土方水分含量和均匀度3. 确保挡土墙基础的平整度和垂直度4. 针对不同的挡土墙类型,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如预制挡土墙和灌注桩墙等5.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和记录挡土墙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四、排水与防渗:1. 设计挡土墙的排水系统,确保土体排水良好2. 考虑挡土墙底部和挡土墙背后的排水问题3. 选择适当的过滤层材料,防止土层冲刷和渗透4. 对于防止土体渗透的挡土墙,采用适当的地下排水系统5. 持续监控挡土墙背后和周围的水位和渗流情况,并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五、监测与维护:1. 安装监测设备,对挡土墙的变形、沉降和裂缝进行实时监测2. 定期进行挡土墙的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3. 对于存在损坏和老化问题的挡土墙,及时进行维护和加固4. 定期清理挡土墙附近的杂草和积水,保持挡土墙的良好状态5. 建立健全的档案系统,记录挡土墙的设计参数、施工信息和维护记录总结:挡土墙设计规范(一)涵盖了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排水与防渗以及监测与维护五个大点。

挡土墙施工技术规范(全文)(一)2024

挡土墙施工技术规范(全文)(一)2024

挡土墙施工技术规范(全文)(一)引言概述挡土墙是一种常见的土木工程结构,用于抵抗土体的压力,保护土地和建筑物免受土体滑坡和坍塌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挡土墙施工的技术规范,包括设计要求、土壤选择、基础建设、墙体结构和排水系统。

正文内容一、设计要求1. 确定挡土墙的设计目标,包括抗压能力、稳定性和持久性。

2. 根据地质和土体条件,确定挡土墙的高度、坡度和坡面保护措施。

3. 制定挡土墙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对墙体的损害。

二、土壤选择1. 根据挡土墙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土壤类型,包括黏土、砾石和砂土。

2. 对选定的土壤进行试验,评估其力学性质和稳定性。

3. 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工程要求,进行土壤处理,如加固、排水和压实。

三、基础建设1. 根据挡土墙的高度和土体的类型,设计适当的基础结构,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

2. 进行基坑的开挖和土体的清理。

3.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基础材料和施工方法,如混凝土、砂浆和钢筋。

四、墙体结构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挡土墙的结构类型,如重力式墙体、抗滑墙体和抗倾覆墙体。

2. 进行墙体的构筑,包括土工织物的铺设和墙体材料的安装。

3. 对墙体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排水系统1.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渗流井和排水管道。

2. 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墙体内部和周围的积水。

3. 对排水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清理,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总结挡土墙施工技术规范包括设计要求、土壤选择、基础建设、墙体结构和排水系统五个大点。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定期维护和检查挡土墙及其排水系统,以保障其长期有效的功能。

挡土墙的规范

挡土墙的规范

挡土墙的规范挡土墙是一种常见的土木工程结构,用于保持边坡的稳定和防止土壤的侵蚀。

挡土墙的规范性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以确保其结构牢固、安全性可靠。

以下是挡土墙的规范要求。

1. 挡土墙的设计要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和土质条件进行。

设计应满足土质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并考虑附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因素。

2. 挡土墙的结构应包括墙体、基础和排水系统。

墙体应具有足够的高度和宽度,以确保抵抗土体的水平和垂直力。

基础应符合相应的承载能力要求,并采取合适的基础形式,如浅基础或深基础。

排水系统应考虑挡土墙内的水分排除和土体的稳定性。

3. 挡土墙的材料选择和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墙体可以使用混凝土、石块、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施工。

材料的质量应经过认证,并符合设计要求。

4. 挡土墙的施工过程应符合土木工程的一般施工规范。

施工前,应进行场地勘察和土质试验,以确定挡土墙的位置和结构设计。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督和质量检查,确保墙体的建造质量和结构稳定。

5. 在施工中,应注意挡土墙的防水和防腐蚀处理。

墙体表面可以进行防水处理,以防止水分的渗透和土体的侵蚀。

对于有腐蚀性物质存在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以延长挡土墙的使用寿命。

6. 挡土墙的监测和维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挡土墙应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修复。

墙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等要求应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挡土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规范要求,可以确保挡土墙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并保证其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挡土墙作为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对于保持边坡的稳定和防止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挡土墙的规范性设计和施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挡土墙设计规范大全,注意事项有哪些(一)2024

挡土墙设计规范大全,注意事项有哪些(一)2024

挡土墙设计规范大全,注意事项有哪些(一)引言概述:挡土墙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用于支撑土体、防止滑坡和土壤侵蚀等。

本文将介绍挡土墙设计规范的大全以及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正文:一、土壤力学与地质条件的分析1. 考虑挡土墙所处的地质条件,如土层厚度、土壤类型等。

2. 通过土体试验,确定土壤的强度参数和变形特性。

3. 分析挡土墙的周边环境,包括降雨情况、地震活动等。

二、结构设计与参数确定1. 根据土壤力学的理论,确定挡土墙的结构类型。

2. 确定挡土墙的高度、宽度、倾角等基本参数。

3. 根据挡土墙的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构造形式。

三、抗滑与稳定性设计1. 进行挡土墙的稳定性计算,包括顶部稳定和整体稳定。

2. 考虑挡土墙的抗滑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抗滑措施,如地锚和反滑桩。

3. 进行挡土墙的抗震设计,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

四、渗流与排水设计1. 分析挡土墙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考虑渗流压力对挡土墙的影响。

2.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土体排水畅通,防止土壤液化等问题。

3. 考虑渗流对挡土墙坡面和基础的稳定性影响,选择适当的防渗措施。

五、施工与监测要点1.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挡土墙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2. 严格监督挡土墙施工质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3. 进行挡土墙的监测与检测,及时掌握挡土墙的变形和变化情况。

总结:在设计挡土墙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力学和地质条件,并确定结构设计及参数。

抗滑与稳定性设计、渗流与排水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并进行监测与检测,以确保挡土墙的安全稳定。

规范挡土墙

规范挡土墙

5.4挡土墙5.4.1一般规定1挡土墙类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冲刷深度、荷载作用情况、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按表5.4.1规定选用。

表5.4.1各类挡土墙适用条件采用合理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和相邻路基段的不利影响。

3挡土墙可采用锥坡与路堤连接,墙端应伸入路堤内不应小于0.75m,锥坡坡率宜与路堤边坡一致,并宜采用植草防护措施。

挡土墙端部嵌入路堑原地层的深度,土质地层不应小于1.5m;风化软质岩层不应小于1.0m;微风化岩层不应小于0.5m。

4应根据挡土墙墙背渗水量合理布置排水构造。

具有整体式墙面的挡土墙应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

5挡土墙墙背填料宜采用渗水性强的砂性土、砂砾、碎(砾)石、粉煤灰等材料,严禁采用淤泥、腐殖土、膨胀土,不宜采用粘土作为填料。

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应采用冻胀性材料做填料。

6 路肩式挡土墙的顶面宽度不应占据硬路肩、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基宽度范围,并应设置护栏。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护栏设计应符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5.4.2荷载1 本规范采用以极限状态设计的分项系数法为主的设计方法。

2 挡土墙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采用的一般表达式:R S ≤0γ (5.4.2-1)3 施加于挡土墙的作用(或荷载),按性质分列于表5.4.2-2。

表5.4.2-2 荷载分类注:1)洪水与地震力不同时考虑;2)冻胀力、冰压力不与流水压力或波浪压力同时考虑;3)车辆荷载与地震力不同时考虑;5挡土墙上受地震力作用时,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6用于具有明显滑动面的抗滑挡土墙,荷载计算应符合第5.7、7.2节的有关规定。

泥石流地段的路基挡土墙,应符合第7.4节的规定。

7浸水挡土墙墙背为岩块和粗粒土(粉砂除外)时,可不计墙身两侧静水压力和墙背动水压力。

8墙身所受浮力,应根据地基地层的浸水情况按下列原则确定:1)砂类土、碎石类土和节理很发育的岩石地基,按计算水位的100%计算。

规范挡土墙

规范挡土墙

精心整理5.4挡土墙5.4.1一般规定1挡土墙类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冲刷深度、荷载作用情况、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按表5.4.1规定选用。

表5.4.1各类挡土墙适用条件2能力。

设计中应分析预测挡土墙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必要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植物措施;在施工阶段应采用合理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和相邻路基段的不利影响。

3挡土墙可采用锥坡与路堤连接,墙端应伸入路堤内不应小于0.75m,锥坡坡率宜与路堤边坡一致,并宜采用植草防护措施。

挡土墙端部嵌入路堑原地层的深度,土质地层不应小于1.5m;风化软质岩层不应小于1.0m;微风化岩层不应小于0.5m。

4应根据挡土墙墙背渗水量合理布置排水构造。

具有整体式墙面的挡土墙应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

5 挡土墙墙背填料宜采用渗水性强的砂性土、砂砾、碎(砾)石、粉煤灰等材料,严禁采用淤泥、腐殖土、膨胀土,不宜采用粘土作为填料。

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应采用冻胀性材料做填料。

6 路肩式挡土墙的顶面宽度不应占据硬路肩、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基宽度范围,并应设置护栏。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护栏设计应符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5.4.2荷载1 本规范采用以极限状态设计的分项系数法为主的设计方法。

2式中:γS R R γα3 施加于挡土墙的作用(或荷载),按性质分列于表5.4.2-2。

表5.4.2-2 荷载分类4不同时考虑;冰压力不3)车辆荷载与地震力不同时考虑;5挡土墙上受地震力作用时,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6用于具有明显滑动面的抗滑挡土墙,荷载计算应符合第5.7、7.2节的有关规定。

泥石流地段的路基挡土墙,应符合第7.4节的规定。

7浸水挡土墙墙背为岩块和粗粒土(粉砂除外)时,可不计墙身两侧静水压力和墙背动水压力。

8墙身所受浮力,应根据地基地层的浸水情况按下列原则确定:1)砂类土、碎石类土和节理很发育的岩石地基,按计算水位的100%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5.4挡土墙5.4.1一般规定1挡土墙类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冲刷深度、荷载作用情况、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按表5.4.1规定选用。

表5.4.1各类挡土墙适用条件挡墙类型适用条件重力式挡土墙适用于一般地区、浸水地区和地震地区的路肩、路堤和路堑等支挡工程。

墙高不宜超过12m,干砌挡土墙的高度不宜超过6m。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应采用干砌挡土墙。

半重力式挡土墙适用于不宜采用重力式挡土墙的地下水位较高或较软弱的地基上。

墙高不宜超过8m。

悬臂式挡土墙宜在石料缺乏、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路段采用。

墙高不宜超过5m。

扶壁式挡土墙宜在石料缺乏、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路段采用。

墙高不宜超过15m。

锚杆挡土墙宜用于墙高较大的岩质路堑地段。

可用作抗滑挡土墙。

可采用肋柱式或板壁式单级墙或多级墙。

每级墙高不宜大于8m,多级墙的上、下级墙体之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平台。

锚定板挡土墙宜使用在缺少石料地区的路肩墙或路堤式挡土墙,但不应建筑于滑坡、坍塌、软土及膨胀土地区。

可采用肋柱式或板壁式,墙高不宜超过10m。

肋柱式锚定板挡土墙可采用单级墙或双级墙,每级墙高不宜大于6m,上、下级墙体之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平台。

上下两级墙的肋柱宜交错布置。

加筋土挡土墙用于一般地区的路肩式挡土墙、路堤式挡土墙。

但不应修建在滑坡、水流冲刷、崩塌等不良地质地段。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墙高不宜大于12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不宜大于20m。

当采用多级墙时,每级墙高不宜大于10m,上、下级墙体之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平台。

桩板式挡土墙用于表土及强风化层较薄的均质岩石地基、挡土墙高度可较大,也可用于地震区的路堑或路堤支挡或滑坡等特殊地段的治理。

2在勘测设计阶段,应对挡土墙地基基础进行综合地质勘察,查明地基地质条件和地基承载能力。

设计中应分析预测挡土墙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必要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植物措施;在施工阶段应采用合理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和相邻路基段的不利影响。

3挡土墙可采用锥坡与路堤连接,墙端应伸入路堤内不应小于0.75m,锥坡坡率宜与路堤边坡一致,并宜采用植草防护措施。

挡土墙端部嵌入路堑原地层的深度,土质地层不应小于1.5m;风化软质岩层不应小于1.0m;微风化岩层不应小于0.5m。

4 应根据挡土墙墙背渗水量合理布置排水构造。

具有整体式墙面的挡土墙应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

5 挡土墙墙背填料宜采用渗水性强的砂性土、砂砾、碎(砾)石、粉煤灰等材料,严禁采用淤泥、腐殖土、膨胀土,不宜采用粘土作为填料。

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应采用冻胀性材料做填料。

6 路肩式挡土墙的顶面宽度不应占据硬路肩、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基宽度范围,并应设置护栏。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护栏设计应符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5.4.2荷载1 本规范采用以极限状态设计的分项系数法为主的设计方法。

2 挡土墙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采用的一般表达式:R S ≤0γ (5.4.2-1) ),(d fkR R R αγ= (5.4.2-2)式中:0γ――结构重要性系数,按表5.4.2-1的规定采用;S ——作用(或荷载)效应的组合设计值;()⋅R ――挡土墙结构抗力函数;K R ――抗力材料的强度标准值;f γ――结构材料、岩土性能的分项系数;d α――结构或结构构件几何参数的设计值,当无可靠数据时,可采用几何参数标准值。

表5.4.2-1 结构重要性系数0γ3施加于挡土墙的作用(或荷载),按性质分列于表5.4.2-2。

表5.4.2-2 荷载分类4荷载效应组合作用在一般地区挡土墙上的力,可只计算永久作用(或荷载)和基本可变作用(或荷载),浸水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g及以上的地区、产生冻胀力的地区等,尚应计算其它可变作用(或荷载)和偶然作用(或荷载),作用(或荷载)组合可按表 5.4.2-3进行。

表5.4.2-3常用作用(或荷载)组合表注:1)洪水与地震力不同时考虑;2)冻胀力、冰压力不与流水压力或波浪压力同时考虑;3)车辆荷载与地震力不同时考虑;5挡土墙上受地震力作用时,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6用于具有明显滑动面的抗滑挡土墙,荷载计算应符合第5.7、7.2节的有关规定。

泥石流地段的路基挡土墙,应符合第7.4节的规定。

7浸水挡土墙墙背为岩块和粗粒土(粉砂除外)时,可不计墙身两侧静水压力和墙背动水压力。

8墙身所受浮力,应根据地基地层的浸水情况按下列原则确定:1)砂类土、碎石类土和节理很发育的岩石地基,按计算水位的100%计算。

2)岩石地基按计算水位的50%计算。

9作用在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可按库仑理论计算。

应进行墙后填料的土质试验,确定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当缺乏可靠试验数据时,填料内摩擦角 可参照表5.4.2-4选用。

表5.4.2-4填料内摩擦角或综合内摩擦角(°)注:填料重度可根据实测资料作适当修正,计算水位以下的填料重度采用浮重度。

10 挡土墙前的被动土压力可不计算,当基础埋置较深且地层稳定、不受水流冲刷和扰动破坏时,可计入被动土压力,但应按表5.4.2-5的规定计入作用分项系数。

11 车辆荷载作用在挡土墙墙背填土上所引起的附加土体侧压力,可按式(5.4.2—3)换算成等代均布土层厚度计算:γqh =0 (5.4.2—3)式中: 0h ——换算土层厚度(m);q ——车辆荷载附加荷载强度,墙高小于2 m ,取20kN/m 2;墙高大于10 m ,取10kN/m 2;墙高在2m ~10m 之内时,附加荷载强度用直线内插法计算。

作用于墙顶或墙后填土上的人群荷载强度规定为3kN/m 2;作用于挡墙栏杆顶的水平推力采用0.75kN/m ,作用于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采用1kN/m 。

γ——墙背填土的重度(kN/m 3)。

12 挡土墙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除另有规定外,常用作用(或荷载)分项系数可按表5.4.2-5的规定采用。

表5.4.2-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或荷载)分项系数5.4.3 基础设计与稳定性计算1 基底合力的偏心距e0可按下式计算:ddN M e =0 (5.4.3-1) 式中:N d ——作用于基底上的垂直力组合设计值(kN/m ); Μd ——作用于基底形心的弯矩组合设计值(MPa )。

2 挡土墙地基计算时,各类作用(或荷载)组合下,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计算式中的作用分项系数,除被动土压力分项系数3.02=Q γ外,其余作用(或荷载)的分项系数规定均等于1。

3 基底压应力σ应按下列公式计算:6Be ≤时,⎪⎭⎫ ⎝⎛±=B e A N d 61,21σ (5.4.3-2)位于岩石地基上的挡土墙6Be >时,1132ασd N =,02=σ (5.4.3-3)012e B-=α (5.4.3-4) 式中:1σ――挡土墙趾部的压应力(kPa );2σ――挡土墙踵部的压应力(kPa );B ――基底宽度(m),倾斜基底为其斜宽;A ――基础底面每延米的面积,矩形基础为基础宽度B ×1(m 2)。

基底合力的偏心距0e ,对土质地基不应大于B/6;岩石地基不应大于B/4。

基底压应力不应大于基底的容许承载力[]0σ;基底容许承载力值可按现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当为作用(或荷载)组合Ⅲ及施工荷载时,且[]0σ>150kPa 时,可提高25%。

4 挡土墙宜采用明挖基础。

基底建筑在大于5%纵向斜坡上的挡土墙,基底应设计为台阶式。

基础位于横向斜坡地面上时,前趾埋入地面的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离应满足表5.4.3-1的要求。

表5.4.3-1斜坡地面基础埋置条件5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冻结深度小于或等于1m时,基底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并应符合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m的要求。

2) 当冻结深度超过1m时,基底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25m,还应将基底至冻结线以下0.25m深度范围的地基土换填为弱冻胀材料。

3) 受水流冲刷时,应按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计算冲刷深度,基底应置于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

4) 路堑式挡土墙基础顶面应低于路堑边沟底面不小于0.5m。

5) 在风化层不厚的硬质岩石地基上,基底一般应置于基岩表面风化层以下;在软质岩石地基,基底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m。

6挡土墙的滑动稳定方程与抗滑稳定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1) 滑动稳定方程:()[]()0tan 1.1tan tan 1.121010201>+-++-++p Q x Q y Q p Q x yQ E E E G E E EG γγαγμαγαγ(5.4.3-5)式中:G ——作用于基底以上的重力(kN ),浸水挡土墙的浸水部分应计入浮力;y E ——墙后主动土压力的竖向分量(kN );x E ——墙后主动土压力的水平分量(kN );p E ――墙前被动土压力的水平分量(kN ),当为浸水挡土墙时,p E =0;0α——基底倾斜角(°),基底为水平时, 0α=0;21,Q Q γγ――主动土压力分项系数、墙前被动土压力分项系数,可按表5.4.2-5的规定采用;μ――基底与地基间的摩擦系数,当缺乏可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5.4.3-2的规定采用;表5.4.3-2基底与基底土间的摩擦系数μ2) 抗滑动稳定系数c K 按下式计算:()[]0tan tan αμαN E E E E N K x p p xc-'+'-+=(5.4.3-6)式中:N ――作用于基底上合力的竖向分力(kN ),浸水挡土墙应计浸水部分的浮力;p E '――墙前被动土压力水平分量的0.3倍(kN )。

7 挡土墙的倾覆稳定方程与抗倾覆稳定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倾覆稳定方程:()08.021>+-+p p Q y x x y Q G Z E Z E Z E GZ γγ (5.4.3-7)式中:G Z ――墙身重力、基础重力、基础上填土的重力及作用于墙顶的其它荷载的竖向力合力重心到墙趾的距离(m);x Z ――墙后主动土压力的竖向分量到墙趾的距离(m);y Z ――墙后主动土压力的水平分量到墙趾的距离(m); p Z ――墙前被动土压力的水平分量到墙趾的距离(m);2) 抗倾覆稳定系数0K 按下式计算:yx pp x y G Z E Z E Z E GZ K '++=0 (5.4.3-8)8 在本规范规定的墙高范围内,验算挡土墙的抗滑动和抗倾覆稳定时,稳定系数不宜小于表5.4.3-3的规定。

表5.4.3-3抗滑动和抗倾覆的稳定系数9设置于不良土质地基、表土下为倾斜基岩地基及斜坡上的挡土墙,应对挡土墙地基及填土的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其稳定系数不应小于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