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回归单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共36页

1、鉴赏作品的形象 2、鉴赏作品语言 3、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形的生动具人体(的诗、中寄塑寓造作的者人的物生形活象理或想抒和情思主想人感公) 象情的艺术形象。
( 意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 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 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 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 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形象的特征
这诗首词歌前描两写句回了忆一当个年在被抗闲金前置线不的用战斗的生抗活金:“英关雄河梦 断形何象处。”是诗说中一人觉醒物来曾,经关河金要戈塞不铁知马在,何处驰,骋意疆谓脱场离,了前 线表现;达在“敌虽尘人暗尚被旧未弃貂消置灭?”,不是自说用己尘,衰土鬓但积先满仍斑从的胸军慨怀时叹穿报,的“国貂天皮之山大志”衣代,。指下心抗片金 前系线抗。金“心前在线天。山,诗身歌老通沧洲过”这表达一了形壮象志未的酬塑、造报国,无表门的 幽达愤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象
)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 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方法·技能篇——回归教材)1.人物形象鉴赏题提问方式1)本诗刻画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2)本诗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答题步骤第一步,点明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第二步,结合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生活环境和意象词等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逐条说明)答题套路本诗塑造了______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_____的描写,表现了人物_____的特点(逐条说明)。
示例:《归园田居》塑造了伏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误落尘网中”表现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方宅十余亩”等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喻快心情。
答题术语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置的形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④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⑤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⑥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⑦爱恨情长的形象⑧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⑨爱民惜才的形象2.事物形象鉴赏题提问方式1)本诗描写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这首诗中的某物象具有什么品格?3)诗中的某物象是带有寓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它指哪类人。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愿?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事物品质,概括事物形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事物形象。
(逐条说明)第三步,点出塑造事物形象的意义。
(即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意愿)答题套路本诗塑造了______的事物形象,从某句诗中可以看出事物的_____特点(逐条说明),此事物形象中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意愿。
示例:《墨梅》一诗塑造了淡雅芬茅、卓尔不群的墨梅形象。
从“个个花开淡墨痕”可以看出墨梅颜色淡雅的特点,从“不要人今好颜色”可以看出墨梅不向世俗献媚的特点。
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胸襟和不愿媚俗的高尚品格。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背景,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回归教材 夯基固本——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中词的复习

习 的 效 果 。 这 些 词 作 是 :李 煜 的 来 表 达 “ 怀 豪 气 ” 自然 和 在 “ 子 ・ 梅 》 有 的 以 抒 情 开 头 , 李 逸 , 歌 咏 。 如
《 美 人 》 范 仲 淹 的《 家 傲 ・ 台舞榭 ” 虞 、 渔 秋 由妙 龄 女 郎 来 歌 唱 的 “ 清 照 的 《 声 慢 》 开 头 的 写 法 不 软 声 。 的 念 作 写 思 》柳 永 的 《 霖 铃 》 苏 轼 的 《 性 ” 词 不 同 。所 以 苏 轼 的 《 奴 同 , 用 也 就 不 同 : 景 往 往 是 营 、 雨 、 念 奴 娇 ・ 壁 怀 古 》 《 风 波 》 周 娇 ・ 壁 怀 古 》 眼 前 景 物 与 古 代 造 氛 围 ,写 物 的 情 态 是 为 借 物 抒 赤 和 定 、 赤 将
复 习 中 应 通 过 对 不 同 词 作 的 比较 许 伯 卿 先 生 在 全 面 考 察 了 宋 词 婉 有 景 。 下 片 的 “ 酒 一 杯 家 万 里 , 浊 来 加 深 认 识 。 词 的 发 展 上 看 , 约 、豪 放 两 派 词 作 的 题 材 构 成 后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 就 由景 色 的 描 从 在
咏 梅 》 辛 弃 疾 的 《 遇 乐 ・ 口北 面 对 现 实 的 心 境 。 弃 疾 的 《 遇 、 永 京 辛 永 固亭 怀 古 》 。
一
过 片 , 下 片 的开头部 分 , 指 这
乐 ・ 口北 固 亭 怀 古 》,表 达 了 词 是 上 下 片 的 衔 接 之 处 ,起 着 承 上 京
词 的开 头 ,以写景 开头 的为
果 。我们 可从 这 3 1首 中 选 出 l 抒 发 的 是 作 者 离 开 汴 京 将 要 远 行 多 , 柳 永 的 《 霖 铃 》 范 仲 淹 的 0 如 雨 、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一、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
这类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
就像杜甫,他简直就是忧国忧民的典型代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看,他自己住的茅屋都被秋风给刮破了,却心心念念着全天下的穷苦读书人都能有房子住,有安稳的生活。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国家的动荡、百姓的疾苦,诗里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他们这些爱国志士,就像黑暗中的烛光,虽然微弱,却始终燃烧着,想要照亮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二、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
很多诗人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愤懑。
像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站在幽州台上,他觉得自己往前看没有能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君主,往后看也看不到希望,那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他们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剑,明明锋利无比,却只能在鞘中暗自生锈。
三、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陶渊明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言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回归田园,过着一种简单而自在的生活。
这些隐士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山水田园间寻找内心的宁静。
他们就像一朵朵自由自在的白云,飘在青山绿水之上,不受拘束。
他们耕种、饮酒、赏菊,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诗里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羁旅思乡的游子形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句诗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代交通不便,很多人背井离乡去谋求生计或者求取功名。
在旅途中,看到异乡的月亮、山川,就越发思念故乡的亲人和熟悉的风景。
他们就像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找不到停靠的港湾,心中满是对家的眷恋,这种思乡之情就像酒一样,越陈越浓。
五、送别友人的多情者形象。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
这些多情的送别者,在友人即将远行的时候,心中满是不舍。
他们会摆酒设宴,为友人践行,在诗里表达对友人的祝福、牵挂和担忧。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身份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景物形象(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体现的时令、方位特征。
至于写景的目的,则要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应答步骤:1、物象+感受(清新、凄冷、悲凉。
)2、时令+物象+感受+什么地方的画面(图景)+抒发感情。
3、感受+物象+表现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景物形象(二)设问方式:1、试分析所写景物中蕴含的感情.2、简要分析诗歌的意境.3、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分析.方法点拨: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第一,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
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讲清景情关系。
景情关系在诗歌表达中,无外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以景衬情等。
回归教材,构建鉴赏古代诗歌意象、意境的知识网络__许萍萍

回归教材,构建鉴赏古代诗歌意象、意境的知识网络中山市第一中学许萍萍摘要:本论文在新课程标准理念和精神的指导下,对广东省考纲进行研究,结合广东高考题2006年至2013年古诗词鉴赏的题型特点,试图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归纳整合,找到引导学生构建鉴赏古代诗歌意象、意境知识网络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相关类型题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广东考纲诗歌鉴赏意象意境鉴赏古代诗歌意象、意境的考点,广东省《考试说明》表述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
这是命题的重点之一,在高考中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正确鉴赏的基础上准确表述并得到有效分值,这是高三复习的首要任务。
就近几年的广东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来看,在课内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考点),复习中,注重回归课本,用好课本这眼活水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因为无论高考试题怎样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从我们学过的教材中找出答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
下面就广东近几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与粤教版课内必修课本相关的知识点作一点分析和探讨。
一、分析考查内容鉴赏意象、意境是鉴赏诗歌的切入点与重要内容。
2006、2007、2008和2009年都考到了意象方面的内容。
2006年考查“找出分别符合‘晚’、‘望’方面的若干个意象,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意象,接着要能找出意象,第三还要明白这些意象要符合“晚”、“望”的特点。
答案是: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007年考查“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意象,接着还是要明白这些意象具有“反映时间变化”的特点,最后大家都明白的是这些意象都是用来“表现其情感”的。
答案是: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008年考查了“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以及“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其实两个问题都考查了意象的相关内容,一是意象的自然属性(特点),二是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中的不同形象特点(即意象的自然特点与诗人用来比喻或抒发的社会情感特点),其实意象(形象)皆有其自然特点,用到诗词中来表情达意就有了情感特点,而一般来说情感特点与自然特点是应该有相似性或者相关性的,所以什么感情用什么类意象景物来抒情是有一个社会共性的,例如“酒”高兴或者悲伤愁闷的时候都喝,具有开心兴奋或者暂时忘记忧伤苦闷的作用,因而一般用来抒发开心之情或者离别思念的愁绪的,“杨柳”轻飘、柳丝轻拂,具有挽留、如柳丝牵挂不尽的自然特点,因而一般用来表示“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问题回归-评价单
设计人:石君军审核人:韩利萍序号:20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0.
课题介绍:本专题属必修课程古诗文阅读专题,在四年宁夏卷中的考查概率为4/4,分值为11分,题型为对诗歌进行“鉴赏评价”的主观表述题。
课程标准:
1.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
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2.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请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内容的的题材分类。
2、请分析判断古代诗歌中思想内容,评价作品的社会意义。
3、抓住景物的特征,能概括意境特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或身世境遇全面地领悟诗人的感情。
过程方法:
1、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
2、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身世,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和鉴赏,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重点知识回归
一、了解诗歌的常见题材,有助于弄懂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
古代诗
歌常见的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池》。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送别感怀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类型题练习
题型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8分钟完成)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三、四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题型2.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8分钟完成)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
新帖④绣罗襦⑤,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晚唐五代眉妆的名目,为“十眉”(十种眉妆)中的一种样式。
②叠:“蹙”————————————————————————————————————————
字义。
③金:唐时妇女眉际妆饰的“额黄”。
④新帖:新鲜的花样子,用纸剪成画样,贴于绫罗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
⑤罗襦:绫罗缝制的短袄。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题型3.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8分钟完成)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中是早梅具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题型4.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8分钟完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瓦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即景,写得井然有序,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长评价:————————————————————————————————————————。